学术投稿

尺桡骨截骨矫形治疗陈旧孟氏骨折

刘顺贵;党洪胜

关键词:陈旧孟氏骨折, 尺桡骨截骨
摘要:陈旧孟氏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少见,青少年时期就诊的患者多因儿童期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所致.2008年2月~2012年3月,我院对13例青少年陈旧孟氏骨折患者行尺桡骨截骨矫形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42例浮膝损伤治疗体会

    2003年7月~2010年7月,我科对42例浮膝损伤患者根据骨折部位、类型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

    作者:张胜强;孙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背侧入路切开复位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螺钉固定舟骨、锚钉修复月三角韧带治疗急性期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固定舟骨、锚钉修复月三角韧带治疗13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患者.末次随访时进行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腕部活动度(ROM)、握力、Cooney腕关节评分、舟骨愈合情况.结果 13例均获随访,时间13~24个月.VAS评分0~6(1.8±0.9)分,其中9例患腕基本无疼痛.患腕屈伸ROM和尺桡偏ROM分别为对侧的73.9%和74.1%.患腕握力达对侧的91.1%.末次随访时Cooney评分:优1例,良9例,可2例,差1例.舟骨骨折愈合时间10例为12~18周,3例为30~39周.结论 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早期诊断、早期手术,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舟骨、修复月三角骨间韧带,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伯通;张定伟;唐诗添;叶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治疗颈椎病近期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颈椎动态稳定器(DCI)在颈椎非融合手术应用中的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DCI置入非融合内固定术,术前及术后进行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神经功能恢复及疼痛改善情况.根据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观察患者手术前后颈椎的活动范围.结果 17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术前JOA评分为7.5~10.2(8.66±0.75)分,术后为12.5~16(15.24±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颈部VAS术前为3.9~6.9(5.61±0.81分),术后为1.1~2.4(1.74±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肢VAS术前为5.0~7.3(6.33±0.70)分,术后为1.4~2.5(1.98±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复查未出现DCI下沉、偏移、旋转、松动等并发症;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颈椎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DCI置入非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吴李闯;何齐芳;王伟;季成;丁国明;朱六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锚钉在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2006年3月~2011年12月,我科应用锚钉治疗9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 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焦洪新;张杰;李晓苏;徐宏扣;冯齐德;杨正亮;金凯;胡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积液SOCS-1、SOCS-3蛋白的含量检测及意义

    目的 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SOCS-1、SOCS-3蛋白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炎症中的意义.方法 4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根据疾病活动性分为活动期组(26例)及缓解期组(23例),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及关节液SOCS-1、SOCS-3蛋白含量,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A患者中活动期组与缓解期组血清SOCS-1、SOCS-3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其中活动期组血清SOCS-1、SOCS-3含量表达较缓解组明显升高(P<0.01、P<0.05);活动期组患者关节积液SOCS-1、SOCS-3蛋白表达较缓解期组明显升高(P<0.05);活动期组患者血清SOCS-1、SOCS-3蛋白水平均与血清ESR、CRP、RF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 SOCS 1/3可能参与了RA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且可能与RA病情活动性有关.

    作者:林栋;汪铁军;钱一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尺桡骨截骨矫形治疗陈旧孟氏骨折

    陈旧孟氏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少见,青少年时期就诊的患者多因儿童期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所致.2008年2月~2012年3月,我院对13例青少年陈旧孟氏骨折患者行尺桡骨截骨矫形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刘顺贵;党洪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PKP治疗46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中间高度及椎体后凸角度的变化评价效果.结果 4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20(14±6)个月.VAS:术前平均9.1分±3.3分,术后降至3.2分±1.5分;ODI:术前平均74.6%±10.2%,术后降至31.1%±4.4%;椎体前、中壁高度平均增加(20.5 mm±4.1 mm、15.8 mm±2.8 mm),椎体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2.6°±2.1°,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能提高椎体高度,缓解疼痛,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谭卫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经前、后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探讨经前、后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经膝关节前、后侧联合入路暴露骨折后直视下复位并植骨,前、后侧支持钢板固定.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程度和手术效果满意度定期随访.结果 25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1年时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3例,良8例,中4例.手术效果满意度评分:非常满意9例,满意13例,一般3例.结论前、后侧联合入路能够充分暴露胫骨平台的各骨折块,骨折容易达到解剖复位,支持钢板固定稳定可靠,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杰;胡孙君;陈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带线锚钉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关节面后缘撕脱性骨折

    胫骨平台关节面后侧撕脱性骨折常累及胫骨平台关节面后缘、内外髁,同时常合并有后交叉韧带止点骨折[1].2006年7月~2009年7月,笔者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双股带线锚钉内固定术治疗9例胫骨平台关节面后缘撕脱性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作者单位: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浙江桐乡 314511

    作者:赵金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A)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54例伤前活动良好的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THA(27例)和HA(27例)治疗,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结果 54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15±2.6)个月.THA组:手术时间50~120(86±33)min,术中出血量200~500(380±125)ml,术后引流量450~610(510±83)ml;HA组:手术时间30~55(43±10)min,术中出血量70~120(95±20)ml,术后引流量100~140(112±18)ml.THA组上述指标均优于HA组(P<0.01).THA组优良率92.6%,单次步行大距离1.7km;HA组优良率为66.7%,单次步行大距离0.5 km;THA组的术后功能明显优于H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别,而HA组中有20例术后随访发现髋臼侧不同程度的磨损.结论 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行THA可以获得更好的短期临床效果,而术后并发症并不会明显增加.

    作者:黄杰;黄英;刘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前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

    目的 探讨前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方法 对2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单侧小关节交锁10例,双侧小关交锁16例)行前路复位植骨融合加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术中无大血管、气管、食管、脊髓损伤.26例均获随访,时间5~6个月.患者复位良好,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1~2级恢复.结论前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滑脱并关节突交锁疗效确切,术中只要掌握好复位技巧,能解决脱位和交锁的问题.

    作者:许永涛;佘远举;鲁厚庚;马亮;熊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可膨胀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中1/3骨折

    目的 探讨可膨胀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中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可膨胀自锁髓内钉治疗18例肱骨中1/3骨折患者.结果 10例闭合复位,手术时间40~60 min,术中出血量40~150 ml;8例切开复位,手术时间60~100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18例均获随访,时间3~5年.患者骨折均获得临床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肩关节功能根据Neer评分:优13例,良4例,可1例.无神经血管损伤、感染、脂肪栓塞及髓内钉松动等并发症.2 例出现进钉点处压痛,取出内固定后疼痛消失.结论 可膨胀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1/3骨折,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创伤小,可早期行上肢康复训练,患肢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作者:沙勇;丁晶;李春晓;徐永清;李军;李福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下颈椎创伤107例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下颈椎创伤的策略.方法 手术治疗下颈椎创伤107例:前路手术68例,后路手术9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30例.评价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07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植骨融合,颈椎序列较好.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除2例高位截瘫患者没有明显恢复外,其余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1~3级恢复.结论 对下颈椎创伤的患者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积极预防并发症,采用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康照利;邹三明;黄笃;喻亮;冯华明;张小舟;高彪;王盛;张宇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同种异体肌腱修复跟腱断裂30例

    目的 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修复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同种异体肌腱修复30例不同类型跟腱断裂患者,术后长腿管形石膏固定.疗效按Arner-Lindholm标准评定.结果 切口长8~13 cm,手术时间35~80 min,出血量20~70 ml.术后切口获甲级愈合27例,乙级愈合3例.住院时间5~21 d.30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无再断裂.2例出现异体排异,经对症治疗痊愈.疗效评定:优22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为93%.结论 同种异体肌腱修复跟腱断裂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作者:陈广辉;王洪伟;阮美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带桡动脉返支桡骨骨瓣加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状骨骨不连

    目的 探讨带桡动脉返支桡骨骨瓣加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状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对16例腕部舟状骨骨不连患者采用带桡动脉返支桡骨骨瓣加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16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采用Herbert和Fisher的舟骨骨折分级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满意度:7例为0级,9例为1级;临床结果:8例为0级,8例为1级;放射学检查结果:骨折均愈合,无畸形,均为0级.结论 采用带桡动脉返支桡骨骨瓣加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舟状骨骨不连疗效满意.

    作者:苏明海;马夫强;张勇;王邵清;徐院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2005年3月~2011年10月,我科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12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62~73岁.骨折根据Vancouver分型[1]:B1型6例,B2型5例,B3型1例.

    作者:喻忠斌;覃松;刘骏;车彪;王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双侧钢板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肱骨远端解剖结构复杂,伤后骨折端多粉碎和移位明显,临床上复位、固定均较困难.2001年3月~2008年2月,我院采用双侧钢板治疗42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效果满意.骨植骨.仔细检查肱骨髁部内固定物,不能进入鹰嘴窝内或穿入关节软骨面.冲洗关节腔,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尺骨鹰嘴截骨部位,修补关节囊,将尺神经前置.放置负压引流管后逐层缝合切口.

    作者:胡东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 探讨采用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小切口插入PHILOS钢板,植入同种异体骨后固定骨折断端.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24个月,骨折均愈合.肩关节功能按Neer百分评分:优15例,良21例,中7例,差4例,优良率为76.6%.结论 小切口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敏;张鹏翼;姚龚;于沈敏;慕小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

    2007年2月~2011年9月,我院手术治疗25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22~58岁.左侧10例,右侧15例.开放损伤1例(为Gustilo Ⅰ型),闭合损伤24例.骨折按照AO/ASIF分类:C1型2例,C2型15例,C3型8例.急诊手术1例,余者在2周后肿胀消退手术.

    作者:施铁军;曹杨;汪志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双侧小切口肌间隙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

    目的 评价双侧小切口肌间隙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双侧小切口肌间隙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32例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症状缓解情况.术前、术后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90~150(110±21)min,术中出血量150~380(282±37)ml.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32例均获随防,时间7~14个月.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间均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未发生螺钉松动、断钉等情况.结论双侧小切口肌间隙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切口小、术中出血少、软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

    作者:方志祥;李坚;闫亮;许海波;赵建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