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彪;张曦;吕正祥;高俊
目的 评价选择性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42例.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Oswestry功能评分;记录实施内固定治疗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侧凸Cobb角及腰椎前凸角.结果 42例均获随访,时间8~36个月.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为39.25分±10.47分,术后3个月为13.85分±7.73分,末次随访为17.95分±6.18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数据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内固定治疗患者侧凸Cobb角术前为21.05°±8.51°,术后3个月为12.13°±4.83°,末次随访时为14.03°±5.2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前凸角:术前为 14.40°±14.72°,术后为26.62°±11.48°,末次随访时为24.27°±11.03°,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数据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目的,依据不同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制定个体化治定方案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的同时有助于畸形的改善,可不必过分追求侧凸角度的纠正.
作者:田纪伟;王雷;董双海;赵庆华;夏天;刘铖祎;柳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Gamma-3髓内钉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Gamma-3髓内钉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120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时间3~6个月.患髋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31例,良71 例,中18例,差0 例,优良率为85%.未发生股骨干骨折、拉力螺钉切割出股骨头、髋内翻畸形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Gamma-3髓内钉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低,创伤小,疗效好.
作者:陈一心;王骏飞;郑新;朱轶;熊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2006年10月~2010年2月,我们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5例粉碎性Hoffa骨折,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24~43岁.左侧1例,右侧4例,均为外髁闭合性骨折.无血管、神经损伤.骨折按Letenneur分型:Ⅰ型2例,Ⅱ型1例,Ⅲ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3 d.1.2 治疗方法腰麻或硬膜外麻醉.选用膝关节外侧切口,术中保持膝关节30°屈曲位,复位钳辅助下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并以克氏针临时固定.垂直于骨折线以2~3枚 6.5 mm半螺纹松质骨螺钉由前向后固定,钉头不穿出对侧关节面,在螺钉固定的基础上加用外侧解剖钢板固定.石膏托功能位固定2~4周,其间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锻炼,拆除石膏后在CPM机上进行持续被动活动.2 结果5例均获随访,时间14~62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X线片见骨折均解剖复位,定期复查X线片无再次移位.骨折均获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术后6个月时关节活动度为:伸膝(15°±6°),屈膝(104°±11°).随访期间未见股骨髁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征象.
作者:张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的手术冲洗液对全膝置换术后患者切口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50例全膝置换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50例)、庆大霉素液组(50例)及碘伏组(50例),术中分别使用相对应的手术冲洗液,通过观察切口的愈合情况和术后2周及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的HSS评分,比较3种冲洗液的效果.结果 庆大霉素液组的切口愈合优良率(90%)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84%)及碘伏组(76%),庆大霉素液及碘伏冲洗切口在预防感染方面并不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术后2周碘伏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明显差于生理盐水组(P<0.05)及庆大霉素液组(P<0.05).随访1年时3种冲洗液在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 术中使用碘伏原液冲洗切口影响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和近期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涛;尚希福;贺瑞;胡飞;姚刚;葛畅;李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股骨髁起点处撕脱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21例交叉韧带股骨髁起点处撕脱性骨折患者在关节镜监控下,了解并处理半月板损伤,再进行骨折复位、空心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 21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完整随访12个月时按Lysholm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19例,可2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关节镜治疗股骨髁撕脱性骨折创伤小,疗效好.
作者:陈平泉;王胜;陈银星;闵重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2007年9月~ 2009年8月,我科采用可吸收钉棒系统加可吸收锚钉治疗髌骨骨折16 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9 例,女7例,年龄18~50岁.左侧10例,右侧6例.均为新鲜骨折,横形骨折12 例,粉碎性骨折4例,骨折均有明显移位.手术时间在伤后1~3d.可吸收拉力螺钉3.5~4.5mm,可吸收棒2.0~4.5mm.1.2 手术方法连续硬膜麻醉.取髌前正中纵向切口入路,直视下复位,确认关节面平整后,巾钳固定下自髌骨前后中点处平行打入2枚φ2.5 mm克氏针,自髌骨上缘正中髌骨前后中点处用φ3.2 mm钻头钻孔,4.5 mm丝攻攻丝,拧入1枚合适长度φ4.5 mm可吸收拉力螺钉,依次拔出内外侧克氏针,测定钉道长度分别打入1枚相应长度及直径可吸收棒,在髌骨上下端前面分别钻孔,不穿透关节面,各拧入1枚可吸收锚钉,分别用锚钉缝合线作平行褥式缝合修补髌腱膜,C臂机透视关节面平整,骨折对位满意后关闭切口.1.3 术后处理患膝伸直位常规用石膏托或支具外固定保护4周.2~3 d疼痛缓解后鼓励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4周后拆除石膏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根据复查X线片所示骨折愈合情况逐步负重行走,2 个月内均避免强力屈膝.
作者:张秀孟;陈文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入路(尺骨鹰嘴入路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成人肱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20例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22例采用肘后肱三头肌形瓣入路,均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后行功能锻炼.结果 42例均获随访,时间8~48(29±3.5)个月.根据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功能.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优14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0%(18/20);肘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组:优1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9%(20/22).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尺骨鹰嘴入路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配合早期主、被动功能锻炼,多数患者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永刚;童伟;王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模式三维重建诊断腰椎爆裂骨折(LBF)的价值.方法 对54例LBF患者摄腰椎X线片;采用3~5 mm层厚连续螺旋CT扫描,1.5~2.5 mm间距后重建,于AW4.0工作站行SSD、MPR及MIP、仿真椎间盘镜(VMED)三维重建;34例行腰椎MRI检查;采用SSPS 16.0软件分析.结果 螺旋CT与平片诊断L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P<0.05);SSD与MIP能取得清晰立体图,MPR能多向观察骨折细节,VMED能模拟MED显示椎管梗阻.MRI能清楚显示椎管受压及脊髓损伤.结论 腰椎多模式三维重建对复杂性腰椎骨折诊断、分型与手术模拟等有重要价值.
作者:方先来;孟志华;贝抗胜;石广兴;吴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2009年1月~2011年5月,我科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64例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患者,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18~75岁.左侧27例,右侧3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Neer分类标准:二部分骨折18例,三部分骨折35例,四部分骨折11例.1.2 手术方法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尽量避免行骨膜下剥离,试行骨折间接复位,复位后以克氏针或复位钳临时固定;将适当长度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于大结节下5 mm,结节间沟后缘1 cm处.钢板近端安装锁定钻头导向器,在其引导下向肱骨头拧入3~4枚锁定螺钉.然后标准皮质骨螺钉固定骨折,将骨折碎块及撕裂的肩袖用可吸收缝线通过锁定钢板近端的缝合孔进行缝合修补.放置引流管1根,逐层闭合伤口.1.3 术后处理术后前臂屈肘90°三角巾悬吊3 d,术后第1天拔除引流管并开始肩关节摆动锻炼,2周后做主动肩关节功能锻炼.术后3周视骨痂生长情况增加前屈、外旋、内旋、内收的功能锻炼,2个月后行力量锻炼并加强各方向的主、被动功能锻炼.术后每月摄片1次复查直至骨折愈合.
作者:陈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2007年1月~2011年2月,我院对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53例根据骨折类型采用3种不同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53例,男26例,女27例,年龄40~71岁(60岁以上32例).按Evans分类:Ⅰ型6例,Ⅱ型8例,Ⅲ型23例,Ⅳ型16例.依骨折类型分组:采用DHS内固定组4例,其中Ⅰ型3例、Ⅱ型1例;PFN组15例,其中Ⅰ型2例、Ⅱ型5例、Ⅲ型8例;空心钉锁定钢板(LCP)组34例,其中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15例、Ⅳ型16例.两组资料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苏达明;赵军华;黄志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2007年1月~2010年6月,我院采用关节镜下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技术治疗青少年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患者13例,笔者评估其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1~16岁.左膝6例,右膝7例.按Meyers & Mckeever和Zaricznyi分类:ⅢA型8例,ⅢB型5例.合并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半月板损伤4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胫骨平台骨折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2~16 d.1.2 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关节镜下前外侧入路,先行关节腔内探查,辨明内、外侧半月板前角有无撕脱,半月板横韧带是否阻挡骨块复位,同时刮除胫骨床碎屑(如半月板碎块较大,应予以修整,否则予以保留并缝合).屈膝30°位关节镜视野下,通过前内侧入路,使用探钩或持物钳将骨块连同韧带拉向胫骨床进行复位,了解前交叉韧带(ACL)是否松弛.骨折复位满意后,用持物钳维持复位,于平台内下方1.5 cm处用1枚φ1.4 mm克氏针对准隆突骨块中点,沿ACL走向斜行45°钻入,长度以不妨碍膝关节屈伸活动为宜.
作者:叶文斌;翟文亮;施建东;姚剑飞;陈鲁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2007年6月~2009年12月,我们应用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LCP)结合植骨治疗骨不连患者38例,获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0~62(38±0.6)岁.均为胫骨下段骨折,其中Pilon骨折10例.X线片示:肥大型骨不连25例,萎缩型骨不连13例.原骨折固定方式:接骨板22例,外固定支架12例,石膏外固定4例.1.2 治疗方法 硬膜外麻醉.以原切口进入,小心显露骨折区;清理骨折断端间隙中的软组织,肉芽组织及原始骨痂,咬除硬化骨和死骨.用克氏针及刮匙再通骨断端两侧骨髓腔.复位骨折后应用胫骨远端LCP固定骨折.采用自体髂骨联合异体松质骨骨颗粒植骨.逐层缝合伤口,放置引流条.术后24 h开始关节功能锻炼.1周后扶双拐非负重下地,6周后改单拐,12周后据骨折愈合情况负重[1].
作者:纪红军;冯琼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4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51足)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测量术前、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45例均获随访,时间6~16(10.3±2.1)个月.Bhler角术前为-9°~17°(5.6°±11.4°),术后恢复至15°~40°(27.5°±11.3°);Gissane角术前为75°~97°(85.6°±11.4°),术后恢复至 110°~140°(127°±13.0°).术后发生切口延迟愈合2例,皮瓣边缘坏死1例.结论 选择好恰当的手术时机,掌握骨折复位技巧,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吴健强;王炳庚;缪一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右侧胸腔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的疗效.方法 对10例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患者采用经右侧胸腔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单钉棒固定6例,钉板固定4例)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ASIA分级:C级8例中6例术后4周内恢复至E级,2例术后3个月内恢复至E级;D级2例术后4周内均恢复至E级.患者血沉均恢复正常,未见结核复发,胸背痛消失.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为3~8个月.结论 采用经右胸腔前路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并发症少.
作者:吴兴彪;张曦;吕正祥;高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后路腰椎管减压、Basis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加环形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对3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腰椎管减压Basis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环形植骨融合术.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4~25个月.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X线片示29例滑脱完全复位,3例部分复位.所有患者均达骨性融合,无椎弓根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现象.根据侯树勋等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23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4%.结论 Basis椎弓根固定系统复位固定加环形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满意,可作为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首选方法.
作者:董福龙;申才良;张建湘;汤健;杨庆国;江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固定(PFNA或Gamma3)治疗高龄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65例高龄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经详细术前评估后,在透视下行骨折闭合复位,采用PFNA或Gamma3行内固定.术后第2天开始功能锻炼.随访时对骨折复位情况、内固定效果、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术中、术后复位效果评估:PFNA组优12例,良5例,差4例,优良率81%;Gamma3组优25例,良11例,差8例,优良率81.8%.51例获得完整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24周时HSS评分为58~85(63.5±16.5)分.Gamma3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PFNA组发生深部感染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术后4周内PFNA组2例发生螺旋刀片股骨头内切出,二次取出内固定;无神经损伤及骨不愈合等发生.结论 对高龄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采用PFNA或Gamma3髓内固定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熊进;施鸿飞;王骏飞;陈一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反应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髓核(脱出组)和腰椎骨折患者的髓核(正常组)进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观察CD4+、IgG、IgM、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放免检测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 脱出组的髓核组织中见一定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一定量的CD4+阳性细胞,放免检测TNF-α的表达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发展与自身免疫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张建伟;唐振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们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24例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4例,男23例,女1例,年龄18~56岁.开放损伤18例,闭合损伤6例.合并症:高血压病6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下胫腓联合分离2例.根据Danis-Weber分型:B型19例, C型5例.按照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损伤6例,旋前外旋损伤8例,旋后内翻损伤7例,旋前外翻损伤3例.手术时间为伤后3 h~7 d.1.2 治疗方法 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选用腓骨后外侧入路暴露后踝及外踝骨折块,先处理后踝骨折,选用克氏针或尖头复位钳临时复位,垂直于骨折平面拧入可吸收拉力螺钉;1例后踝骨折块较大且移位明显者,通过后方钢板螺钉固定,腓骨用解剖钢板固定,预弯成合适弧度;内踝骨折选用胫骨远端前内侧弧形切口,垂直于骨折平面用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2例内踝粉碎骨折选用内踝解剖钢板加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对下胫腓联合分离者,由腓骨后侧面向胫骨前内侧面上倾30°方向(或经外踝钢板)拧入1枚全螺纹松质骨或皮质骨螺钉.C臂机透视骨折复位及固定位置满意,逐层关闭切口.根据患者骨量及合作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外固定保护,3个月后去除下胫腓螺钉,扶拐杖逐渐负重.
作者:刘伟;熊浩;赖茂松;林伟文;区彩琼;夏雄超;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手术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胸腰椎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7例,对并发症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处理.结果 67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者28例(41.8%)共40例次,依次为术后腹胀25例(62.5%),神经根症状5例(12.5%),术中大出血4例(10%),胸膜破裂、气胸2例(5%),下肢深静脉血栓、脑脊液漏、膈肌痉挛、脊髓损伤加重各1例(各2.5%)等,除1例脊髓损伤恶化,其余并发症均获得良好转归.结论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手术并发症主要与手术入路和术中操作不当有关.
作者:陈晓东;林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科手术治疗18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12例术后存在肩关节功能障碍,笔者对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原因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锁骨钩钢板的改良提出建议.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8例, 男12例,女6例, 年龄16~58岁.按Tossy分型[1]:Ⅱ型3例,Ⅲ型15例.新鲜损伤15例, 陈旧损伤3例.新鲜损伤者受伤至手术时间2~7 d,陈旧性损伤者均<3个月.1.2 手术方法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肩锁骨远端弧形切口,显露肩锁关节及锁骨远端.将钩钢板尖部预弯后插入肩峰下, 通过杠杆作用复位肩锁关节脱位.用有齿钳钳夹钢板近端使其与锁骨紧贴,观察复位满意后,钢板体部用螺钉与锁骨固定.术后三角巾悬吊3~4周.所有病例均未行关节囊及肩锁韧带修补.
作者:韩靖宇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