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锁定加压钢板联合植骨治疗胫骨下段骨不连38例

纪红军;冯琼华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 胫骨骨折, 骨折, 不愈合
摘要:2007年6月~2009年12月,我们应用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LCP)结合植骨治疗骨不连患者38例,获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0~62(38±0.6)岁.均为胫骨下段骨折,其中Pilon骨折10例.X线片示:肥大型骨不连25例,萎缩型骨不连13例.原骨折固定方式:接骨板22例,外固定支架12例,石膏外固定4例.1.2 治疗方法 硬膜外麻醉.以原切口进入,小心显露骨折区;清理骨折断端间隙中的软组织,肉芽组织及原始骨痂,咬除硬化骨和死骨.用克氏针及刮匙再通骨断端两侧骨髓腔.复位骨折后应用胫骨远端LCP固定骨折.采用自体髂骨联合异体松质骨骨颗粒植骨.逐层缝合伤口,放置引流条.术后24 h开始关节功能锻炼.1周后扶双拐非负重下地,6周后改单拐,12周后据骨折愈合情况负重[1].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双侧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分析

    2007年4月~2010年4月,我们在C臂X线透视下采用经皮闭合复位双侧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27例,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21~65(35.2±2.5)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单踝骨折12例,双踝骨折10例,三踝骨折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 h~6 d.非急诊手术者予以踝关节棉垫加压包扎支具固定,待肿胀消退后行手术治疗.1.2 治疗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取与受伤机制相反的方向进行手法牵引复位,推压移位的骨块使之复位.三踝骨折者先复位内、外踝,再复位后踝.骨块难以复位则在骨块上穿1枚 8 mm克氏针,透视下撬拨复位,使错位的骨块完全或基本达到解剖复位,踝穴关节面平整后用2枚 8 mm克氏针维持复位;选定长度适宜的双侧加压空心螺钉顺克氏针拧入固定.视骨折块大小、骨折复位固定后稳定性情况选择1~2枚螺钉固定.C臂X线机透视下证实骨折复位固定满意,缝合伤口,棉垫加压包扎.术后踝关节U形石膏托外固定或支具固定4周, 2~3 d局部疼痛减轻患者即行足趾、膝关节主动活动.石膏托拆除后不负重下关节功能锻炼,6~8周后开始扶拐渐进性负重行走练习.

    作者:刘斌;魏尧森;张立岩;甘维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操作路径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作用

    目的 探讨设计的操作路径方案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作用.方法 对不同时间段收治的292例患者(392椎),分别采用未实施操作路径(实施前组183椎),实施操作路径(实施后组209椎),统计分析两组治疗中出现的骨水泥渗漏变化,并同时对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进行VAS评价.结果 实施前组29椎出现骨水泥渗漏(15.85%),实施后组12椎出现骨水泥渗漏(5.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平均值:术前1 d为7.56分±0.65分,术后3 d为2.12分±0.95分,术后3个月为2.69分±1.16分,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操作路径方案起到加强医疗管理、规范治疗行为、减少医源性失误作用,能有效降低和预防PKP治疗中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作者:王云清;汪明星;魏东;闫长明;李华;王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固定(PFNA或Gamma3)治疗高龄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65例高龄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经详细术前评估后,在透视下行骨折闭合复位,采用PFNA或Gamma3行内固定.术后第2天开始功能锻炼.随访时对骨折复位情况、内固定效果、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术中、术后复位效果评估:PFNA组优12例,良5例,差4例,优良率81%;Gamma3组优25例,良11例,差8例,优良率81.8%.51例获得完整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24周时HSS评分为58~85(63.5±16.5)分.Gamma3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PFNA组发生深部感染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术后4周内PFNA组2例发生螺旋刀片股骨头内切出,二次取出内固定;无神经损伤及骨不愈合等发生.结论 对高龄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采用PFNA或Gamma3髓内固定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熊进;施鸿飞;王骏飞;陈一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单枚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青少年Ⅲ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

    2007年1月~2010年6月,我院采用关节镜下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技术治疗青少年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患者13例,笔者评估其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1~16岁.左膝6例,右膝7例.按Meyers & Mckeever和Zaricznyi分类:ⅢA型8例,ⅢB型5例.合并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半月板损伤4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胫骨平台骨折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2~16 d.1.2 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关节镜下前外侧入路,先行关节腔内探查,辨明内、外侧半月板前角有无撕脱,半月板横韧带是否阻挡骨块复位,同时刮除胫骨床碎屑(如半月板碎块较大,应予以修整,否则予以保留并缝合).屈膝30°位关节镜视野下,通过前内侧入路,使用探钩或持物钳将骨块连同韧带拉向胫骨床进行复位,了解前交叉韧带(ACL)是否松弛.骨折复位满意后,用持物钳维持复位,于平台内下方1.5 cm处用1枚φ1.4 mm克氏针对准隆突骨块中点,沿ACL走向斜行45°钻入,长度以不妨碍膝关节屈伸活动为宜.

    作者:叶文斌;翟文亮;施建东;姚剑飞;陈鲁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23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23例肩胛骨骨折患者,14例采用后方Judet入路,2例采用前后方联合入路,1例喙突骨折与2例盂部前方骨折采用前方入路,2例肩峰骨折采用骨折处直接切开,2例盂部后方骨折采用后方肩胛骨外缘直接切开.16例伴有肩胛骨多处骨折采用钢板螺钉固定,1例喙突骨折及2例关节盂骨折采用拉力螺钉固定,2例肩峰骨折分别采用克氏针和钢丝环扎,2例关节盂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 21例获得随访,时间9~55个月.骨折均愈合.采用体格检查及肩关节Constant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1例,良7例,可2例,差1例.术后并发浅表感染1例,外展>90°时轻微疼痛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1例.结论 对于达到手术指征的肩胛骨骨折,适合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可以达到满意治疗效果.

    作者:郭清河;陈爱民;叶添文;李钧;朱清华;杨迪;江曦;鹿楠;顾春红;翁月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锁定加压钢板联合植骨治疗胫骨下段骨不连38例

    2007年6月~2009年12月,我们应用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LCP)结合植骨治疗骨不连患者38例,获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0~62(38±0.6)岁.均为胫骨下段骨折,其中Pilon骨折10例.X线片示:肥大型骨不连25例,萎缩型骨不连13例.原骨折固定方式:接骨板22例,外固定支架12例,石膏外固定4例.1.2 治疗方法 硬膜外麻醉.以原切口进入,小心显露骨折区;清理骨折断端间隙中的软组织,肉芽组织及原始骨痂,咬除硬化骨和死骨.用克氏针及刮匙再通骨断端两侧骨髓腔.复位骨折后应用胫骨远端LCP固定骨折.采用自体髂骨联合异体松质骨骨颗粒植骨.逐层缝合伤口,放置引流条.术后24 h开始关节功能锻炼.1周后扶双拐非负重下地,6周后改单拐,12周后据骨折愈合情况负重[1].

    作者:纪红军;冯琼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早期后路椎管减压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

    目的 探讨早期后路椎管减压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1例中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49椎采用早期后路椎管减压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固定节段4~6节.患者均在72 h内手术.结果 41例均获随访,时间12~46(28±2)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A级6例恢复至B级4例,2例无恢复;B级10例恢复至C级6例、D级3例、1例无恢复;C级15例恢复至D级9例、E级2例,4例无恢复;D级6例恢复至E级3例,3例无恢复;E级4例仍为E级.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35.36%±7.48%,术后纠正到91.48%±2.15%,末次随访时为90.56%±1.63%;Cobb角:术前为37°±8°,术后及末次随访为-4°±2°.骨折脱位完全复位,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末次随访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早期后路椎管减压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急性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能达到椎体早期复位和脊髓减压目的,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贺仕雄;韩毅;蔡力;姚国荣;吴大鹏;田宏宇;冯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35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体会

    2004年1月~2010年3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35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取得较好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17~58岁.采用Lauge-Hamen分型:18例为旋前外展型,12例为旋前外旋型,5例为旋后外旋型.1.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均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3~13 d踝部肿胀消退后手术,开放性骨折脱位经清创后无感染征象再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取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暴露后踝及外踝骨折块;外踝或腓骨下端骨折用重建钢板或解剖钢板及螺钉固定(如后踝骨折需要复位固定,则同一切口显露,用1~2枚4.5 mm空心拉力螺钉).再取踝关节内侧入路显露内踝骨折,复位后选用空心螺钉或钢板固定,不常规显露或者修补三角韧带.复位钳下将下胫腓联合复位,自腓骨向胫骨拧入1枚皮质骨螺钉,螺钉的位置在踝关节水平的2~3 cm处,由后向前倾斜20°~30°,固定3层骨皮质,拧螺钉时保持患足背伸5°.术后不用外固定.术后即行踝关节跖屈背伸练习,3个月后下地负重前一定要取出固定下胫腓关节的螺钉.

    作者:鲁建作;王大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Basis椎弓根螺钉固定加环形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目的 探讨后路腰椎管减压、Basis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加环形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对3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腰椎管减压Basis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环形植骨融合术.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4~25个月.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X线片示29例滑脱完全复位,3例部分复位.所有患者均达骨性融合,无椎弓根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现象.根据侯树勋等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23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4%.结论 Basis椎弓根固定系统复位固定加环形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满意,可作为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首选方法.

    作者:董福龙;申才良;张建湘;汤健;杨庆国;江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的手术治疗

    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们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24例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4例,男23例,女1例,年龄18~56岁.开放损伤18例,闭合损伤6例.合并症:高血压病6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下胫腓联合分离2例.根据Danis-Weber分型:B型19例, C型5例.按照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损伤6例,旋前外旋损伤8例,旋后内翻损伤7例,旋前外翻损伤3例.手术时间为伤后3 h~7 d.1.2 治疗方法 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选用腓骨后外侧入路暴露后踝及外踝骨折块,先处理后踝骨折,选用克氏针或尖头复位钳临时复位,垂直于骨折平面拧入可吸收拉力螺钉;1例后踝骨折块较大且移位明显者,通过后方钢板螺钉固定,腓骨用解剖钢板固定,预弯成合适弧度;内踝骨折选用胫骨远端前内侧弧形切口,垂直于骨折平面用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2例内踝粉碎骨折选用内踝解剖钢板加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对下胫腓联合分离者,由腓骨后侧面向胫骨前内侧面上倾30°方向(或经外踝钢板)拧入1枚全螺纹松质骨或皮质骨螺钉.C臂机透视骨折复位及固定位置满意,逐层关闭切口.根据患者骨量及合作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外固定保护,3个月后去除下胫腓螺钉,扶拐杖逐渐负重.

    作者:刘伟;熊浩;赖茂松;林伟文;区彩琼;夏雄超;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两种内固定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继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2种内固定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继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A组12例)和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B组12例)治疗,比较分析两种内固定方法 的疗效.结果 2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4个月.A组患肢负重恢复时间4.5~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24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4.26±9.27)分;B组患肢负重恢复时间5.5~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4~24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72.35±8.57)分.A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继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中,锁定钢板内固定较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疗效好.

    作者:甄鑫钢;王少卿;于强;于华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80岁,摔倒致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3 h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左下肢轻度外旋畸形,左髋部无皮下瘀血、青紫,无皮肤破溃,左下肢无明显肿胀,左髋部局部有压痛及轴向叩击痛,左髋关节活动受限,左下肢短缩约1 cm,左足背动脉搏动清晰,足趾屈伸正常.X线片示:左侧股骨颈骨折(头下型).患者既往无溃疡病史.入院后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侧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程顺利.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静脉血栓,同时给予支持、对症治疗.患者于术后第5天突然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并出现呕血及黑便,大便隐血试验(+).急诊行纤维胃镜检查,胃底部可见溃疡,周围黏膜充血水肿,可见新鲜渗血,量较多.诊断:应激性溃疡.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包括:输血、输液、抗休克,使用止血药、抗酸剂、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综合治疗,病情逐渐稳定.术后2周大便正常,治愈出院.

    作者:王彦杰;郑秉学;王世刚;张国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一期后路手术矫治胸椎及胸腰段脊椎骨折脱位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矫治胸椎及胸腰段脊椎新鲜或陈旧性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45例胸椎及胸腰段脊椎骨折伴前后、侧方脱位畸形及脊髓损伤患者均一期行后路手术,32例新鲜骨折患者行椎管减压、经伤椎及其相邻上下椎椎弓根置6钉(或5钉)2棒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13例陈旧骨折患者行全脊椎切除、环脊髓减压、复位、人工椎体或钛网复合自体碎骨粒置入并内固定重建术.术后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X线摄片复查.结果 45例均获随访,时间1~5年.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A级28例均无恢复,B级9例恢复至C级2例、D级4例、E级3例,C级8例恢复至D级2例、E级6例.影像学检查显示矢状面、冠状面前后及侧方移位程度均明显改善.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对于新鲜或陈旧性胸椎及胸腰段脊椎骨折脱位,均可行后路减压,骨折脱位畸形矫形效果满意.

    作者:唐焕章;徐皓;林松庆;姚晓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

    目的 探讨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对36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43髋)行手术治疗,通过髋臼周围截骨、旋转髋臼向前外侧移位恢复髋臼的正确位置,并增加髋臼覆盖面.结果 36例均获随访,时间 6个月~3年.术后髋痛、跛行完全消失或有明显改善,髋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CE角和Sharp角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髋臼周围截骨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恢复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华;王云清;魏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Gamma-3髓内钉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Gamma-3髓内钉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Gamma-3髓内钉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120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时间3~6个月.患髋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31例,良71 例,中18例,差0 例,优良率为85%.未发生股骨干骨折、拉力螺钉切割出股骨头、髋内翻畸形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Gamma-3髓内钉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低,创伤小,疗效好.

    作者:陈一心;王骏飞;郑新;朱轶;熊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腰椎爆裂骨折的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模式三维重建诊断腰椎爆裂骨折(LBF)的价值.方法 对54例LBF患者摄腰椎X线片;采用3~5 mm层厚连续螺旋CT扫描,1.5~2.5 mm间距后重建,于AW4.0工作站行SSD、MPR及MIP、仿真椎间盘镜(VMED)三维重建;34例行腰椎MRI检查;采用SSPS 16.0软件分析.结果 螺旋CT与平片诊断L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P<0.05);SSD与MIP能取得清晰立体图,MPR能多向观察骨折细节,VMED能模拟MED显示椎管梗阻.MRI能清楚显示椎管受压及脊髓损伤.结论 腰椎多模式三维重建对复杂性腰椎骨折诊断、分型与手术模拟等有重要价值.

    作者:方先来;孟志华;贝抗胜;石广兴;吴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逆行股前外侧皮瓣治疗膝周韧带样纤维瘤6例

    2008年7月~2010年12月,笔者应用逆行股前外侧皮支皮瓣修复膝周韧带样纤维瘤病切除后创面6例,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6例,男3例,女3例,39~67岁.肿瘤位于膝上外侧部5例,肿瘤扩大切除后皮肤缺损面积为7 cm×9 cm ~8 cm×10 cm.髌前1例,皮肤缺损面积6 cm×10 cm.发现肿瘤到就诊时间2~14个月.均先行术前活检明确诊断.1.2 治疗方法腰麻或联合麻醉.首先设计并切除肿物:根据肿块位置大小,在距肿块边缘5.0 cm范围切除周围组织,深度依据肿瘤侵犯的情况切除阔筋膜张肌至深层肌肉.然后按照皮肤缺损面积及部位设计皮瓣:以髂前上棘和髌骨外侧连线为轴线,以皮肤缺损上缘近端为皮瓣轴点,设计大于皮肤缺损范围2 cm大小的皮瓣.首先切开皮瓣前缘皮肤皮下组织,逐层切开至深筋膜至肌层,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寻找到旋股外动脉降支主干,仔细辨认并找到其供应皮瓣的肌皮穿支血管束,从肌肉中小心游离出肌皮支,查看有几组皮支供应该皮瓣,选其中一组,将其他组皮支阻断,若皮瓣血液供应正常,则保留该组皮支结扎其他组皮支并切断.分离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同行神经,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近端阻断,若皮瓣血液供应正常,则结扎切断旋股外侧血管降支主干,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远端为蒂,将皮瓣逆行转移至皮肤缺损处,缝合皮瓣,供区直接缝合.

    作者:王爱国;韩守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双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WinquistⅡ、Ⅲ型骨折

    目的 探讨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双锁定钢板前、外侧固定股骨粉碎骨折15例,其中3例术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者安装静脉滤器后手术.结果 手术时间为75~152 (98±7.7) min.15例均获随访,时间8~30(10.6±2.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8(13.9±3.2)周.根据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优10例,良3例,可2例.结论 双锁定钢板对粉碎骨块起到良好的整复与固定,可早期进行邻近关节功能锻炼;既避免骨折局部的应力集中又提供适宜的应力环境,提供骨折愈合有利条件,治疗股骨干粉碎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夏荣刚;喻鑫罡;陈旸;李晓林;曾炳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83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内固定手术可行性.方法 对83例颈、胸、腰椎(C4~L5)结核患者施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和植骨内固定加病灶局部置管注药.结果 手术时间1.5~3 h;术中失血量均<300 ml,成人患者均未输血.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均>15°,随访12~20个月无病灶复发,内固定无松脱.神经功能恢复ASIA分级:A级13例,恢复至C级1例、D级4例、E级8例;B级16例,恢复至D级7例、E级9例;C级15例,恢复至D级4例、E级11例;D级18例全部恢复至E级.复查CT显示病灶愈合.结论 前路手术病灶清除彻底(含对侧病灶和流注脓肿),椎管减压充分,椎间植骨可恢复椎体高度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前路固定能提供较好的稳定,适合病灶累及1~3个椎体的患者.

    作者:田建洪;鲍锐;吴森;周波;韦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粉碎性Hoffa骨折

    2006年10月~2010年2月,我们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5例粉碎性Hoffa骨折,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24~43岁.左侧1例,右侧4例,均为外髁闭合性骨折.无血管、神经损伤.骨折按Letenneur分型:Ⅰ型2例,Ⅱ型1例,Ⅲ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3 d.1.2 治疗方法腰麻或硬膜外麻醉.选用膝关节外侧切口,术中保持膝关节30°屈曲位,复位钳辅助下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并以克氏针临时固定.垂直于骨折线以2~3枚 6.5 mm半螺纹松质骨螺钉由前向后固定,钉头不穿出对侧关节面,在螺钉固定的基础上加用外侧解剖钢板固定.石膏托功能位固定2~4周,其间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锻炼,拆除石膏后在CPM机上进行持续被动活动.2 结果5例均获随访,时间14~62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X线片见骨折均解剖复位,定期复查X线片无再次移位.骨折均获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术后6个月时关节活动度为:伸膝(15°±6°),屈膝(104°±11°).随访期间未见股骨髁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征象.

    作者:张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