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东;陈洪杰
1998年5月~2005年9月,笔者收治81例成人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对其中26例股骨髁及髁上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股骨髁解剖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田建洪;冉光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膝周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1例膝关节周围骨折行LISS内固定.结果 21例均随访4~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7个月,平均3个月.无伸膝功能障碍,膝关节平均曲度112°.无断钉、骨延迟愈合、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按HSS评分:优18例,良2例,可1例.结论 微创内固定系统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固定牢靠, 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较好的方法.
作者:程国林;李继春;汤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肱骨远端全骺脱离是儿童肘关节比较少见的骨骺损伤,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共收治儿童肘部骨折682例,其中肱骨远端全骺脱离36例(占0.53%).
作者:王志京;吴爱新;乔小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1年1月~2005年3月,我科采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20例,疗效满意.
作者:刘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Galveston技术联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8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应用Galveston技术联合椎弓根钉系统进行骶髂关节复位内固定.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2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均提示骨折复位及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采用Majeed评价标准:满意10例,良好7例,一般1例.结论 应用Galveston技术联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复位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作者:王云;张前法;葛志斌;庞清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病例资料患者, 女,52岁.2006年8月30日因高处坠落伤后出现腰痛、活动受限、双下肢麻木无力急诊入院.查体:腹胀,腹软,轻压痛,无反跳痛,胸腰段后突畸形,压痛,活动受限,双下肢感觉减退,肌力Ⅲ级.
作者:袁瑞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1年8月~2005年4月,我科对9例患者行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65岁~70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
作者:张长生;戴新武;郝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采用DHS内固定治疗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果 40例均获随访,时间6~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4~20周,平均15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黄公怡等方法进行评定,优23例,良17例.结论 DHS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牢靠,可早期关节活动,缩短卧床和住院时间,疗效可靠.
作者:王立飞;杨祖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5~2006年,我科使用皮肤牵张带闭合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张切口12例,疗效满意.
作者:张海军;郭克斌;魏君虎;卢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人组织蛋白酶L(CATL)基因的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反义CATL核酸转染后对高转移人骨肉瘤细胞体内、外侵袭特性的抑制效应.方法 采用RT-PCR的方法,从人骨肉瘤组织中扩增出1001 bp的CATL全长cDNA片段,以BamHⅠ及XbaⅠ双酶切,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0中.对重组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及DNA序列测定.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导入高转移人骨肉瘤细胞中,观察转染后细胞的生长、体外侵袭能力及裸鼠体内成瘤及自发转移能力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并转染入高转移人骨肉瘤细胞中.基因转染对细胞的体外生长无明显影响.反义载体转染后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和裸鼠体内成瘤性及自发转移能力均受到一定程度抑制.结论 反义CATL基因可显著抑制骨肉瘤细胞的体内、外侵袭力.
作者:贺茂林;肖增明;李世德;陈安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996年6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结节骨折患者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尤从新;唐晓栋;王玉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方法 跟骨关节内骨折21例(23足),采用跟骨外侧可延伸的L形切口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4~25个月随访.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13足,良8足,中2足.结论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能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残率.
作者:张文彬;刘承国;陶其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们采用经皮穿刺空心拉力螺丝钉+钢丝张力带微创技术治疗62例髌骨骨折,治疗效果良好,骨折全部愈合,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李扬;郭志民;洪加源;姚剑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外科干预时机及早期手术的适应证选择.方法 107例过伸性颈脊髓损伤,根据治疗方式和接受手术时间的不同分成4组:非手术治疗组(21例)、1~7 d手术组(37例)、8~14 d手术组(37例)、14 d以后手术组(9例),比较4组间治疗前后的ASIA评分改变.结果 3例死亡,104例获得12~28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按ASIA 运动评分,平均增长值:手术组均高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 1~7 d手术组(41.85±13.91)高于8~14 d手术组(35.01±13.01)(P<0.05),8~14 d手术组(35.01±13.01)高于14 d以后手术组(26.91±10.05)(P<0.05).结论 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应在伤后7 d内进行,尽早手术减压是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的关键.凡MRI提示颈脊髓损伤、间盘损伤、突出者,早期手术可避免因颈椎不稳造成神经的继发性损伤,保证其远期疗效.
作者:方加虎;贾连顺;周许辉;陈雄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近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骨科手术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 亦称为计算机手术导航.该技术是将空间导航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医学影像技术及机器人技术的结合.
作者:胡松峰;童培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3年6月~2006年8月,我科采用从腓骨小头处顺行进针治疗腓骨中上段骨折25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燕宏伟;闫跃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35例(79个椎体)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PKP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及随访.结果 骨水泥渗漏率达15.19%,但均无明显神经、血管损伤或压迫症状.35例原有胸腰背部疼痛均在术后第2天即明显减轻,随访3个月~3年,疼痛缓解明显,无复发.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郑杰;张冬生;杨永宏;戴兴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998~2005年,我们采用镰状刀片手术治疗晚期手指屈肌狭窄性腱鞘炎患者69例,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柳常伟;邢献文;郑兴华;郝扶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3年9月~2006年6月,我科应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193例,效果满意.
作者:周宇风;陈良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退行性下颈椎不稳在交感型颈椎病中的作用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5例退行性下颈椎不稳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57个月,采用于泽生等的判定方法:优15例,良7例,中2例,差1例.结论 颈椎不稳定是交感型颈椎病的重要因素,颈椎间盘退变突出是不稳的基础,手术治疗退行性颈椎不稳所致的交感型颈椎病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刘汝专;潘汉升;唐晓菊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