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椎动脉起源及行径异常1例

李亦凡;邓雪飞;庞刚;付杰;黄学应;韩卉

关键词:椎动脉/畸形
摘要: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主动脉弓凸侧从右向左发出4大分支,依次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具体描述如下.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跟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

    2001年1月~2005年3月,我科采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20例,疗效满意.

    作者:刘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近折段顺行进针治疗腓骨中上段骨折

    2003年6月~2006年8月,我科采用从腓骨小头处顺行进针治疗腓骨中上段骨折25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燕宏伟;闫跃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工骨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在骨科领域,由于严重创伤、骨肿瘤、骨髓炎等多种原因所致的骨缺损十分常见,采取何种材料、以何种方式进行骨移植术,一直是人类几个世纪以来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陈东;张鹏;刘国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空心加压螺钉微创治疗股骨颈/转子间骨折

    目的 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微创治疗股骨颈/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84例股骨颈/转子间骨折行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结果 84例随访8个月~4年.根据Sanders髋关节临床功能评定:优56例,良23例,差5例,优良率94.05%.结论 对于股骨颈骨折及股骨转子间Ⅰ、Ⅱ型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苏兴平;杨卫斌;王志礼;张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

    1998年4月~2006年7月,笔者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67例,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周剑飞;刘忠;王海洋;柴林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1996年1月~2004年1月,我科应用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21例,报道如下.

    作者:周旭东;陈洪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Watson-Jones入路全髋置换术20例体会

    2003年9月~2006年7月,我科行全髋置换术20例,均采用Watson-Jones入路,效果较好.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54~76岁.左侧14例,右侧6例,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

    作者:张焱祥;巴正国;余国庆;喻峰;王华轶;邱建雄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退行性下颈椎不稳致交感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退行性下颈椎不稳在交感型颈椎病中的作用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5例退行性下颈椎不稳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57个月,采用于泽生等的判定方法:优15例,良7例,中2例,差1例.结论 颈椎不稳定是交感型颈椎病的重要因素,颈椎间盘退变突出是不稳的基础,手术治疗退行性颈椎不稳所致的交感型颈椎病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刘汝专;潘汉升;唐晓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35例(79个椎体)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PKP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及随访.结果 骨水泥渗漏率达15.19%,但均无明显神经、血管损伤或压迫症状.35例原有胸腰背部疼痛均在术后第2天即明显减轻,随访3个月~3年,疼痛缓解明显,无复发.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郑杰;张冬生;杨永宏;戴兴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切口开窗式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临床观察

    2000年~2007年3月,我科采用后路小切口开窗式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6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史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重建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方法 跟骨关节内骨折21例(23足),采用跟骨外侧可延伸的L形切口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4~25个月随访.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13足,良8足,中2足.结论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能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残率.

    作者:张文彬;刘承国;陶其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有限切开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探讨采用有限切开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间接复位有限切开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7例,Schatzker Ⅳ型骨折采用前内侧小切口,T型钢板固定,Schatzker Ⅴ、Ⅵ型骨折采用前外侧小切口联合后内侧切口,后内侧用1/3管型钢板固定支撑,外侧以高尔夫棒型钢板固定.结果 随访6~30个月,37例均于12周内骨折愈合.所有患者均恢复了患肢的正常力线及患膝的骨性稳定.采用Sanders膝关节评分法评估疗效:优13例,良20例,可4例.结论 有限切开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生物学固定方法,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可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黄卫春;张永进;单军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同种皮质骨融合支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同种皮质骨融合支架行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腰椎滑脱患者,用同种皮质骨融合支架行后路椎体间融合加内固定术.根据手术前后的椎间隙高度的变化和JOA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术后椎间隙高度明显恢复,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融合支架脱出,切口无感染,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为93.5%.结论 该手术保留的骨性终板有利于防止植入物陷入椎体,能有效地维持椎间隙高度.术中无须取自体骨,且植骨面积大化,有利于融合,植骨内固定一次完成.同种皮质骨融合支架置入牢固,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手术操作简单,是一种良好的椎间融合材料.

    作者:申才良;唐天驷;杨惠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同期双侧髋关节置换的疗效分析

    2001年8月~2005年4月,我科对9例患者行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65岁~70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

    作者:张长生;戴新武;郝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透明质酸对BMP-2转染的羊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HA)对携带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腺病毒(Adv-BMP-2)转染的羊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羊骨髓体外分离、扩增BMSCs,分成5组:转染Adv-BMP-2的BMSCs+HA组(Ⅰ组),转染Adv-BMP-2的BMSCs组(2组),BMSCs+HA组(3组),BMSCs组(4组),转染携带β半乳糖苷酶的腺病毒(Adv-β-gal)的BMSCs组(5组).采用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流式细胞分析观测细胞增殖;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检测以及RT-PCR检测Ⅰ型胶原(Col-Ⅰ)、骨连接素(ON)和骨涎蛋白(BSP)的mRNA表达.结果 ①细胞增殖:3 d后各组细胞增殖无显著差异,1周后第1组和第3组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其他组.② ALP活性:3 d后第3组ALP活性明显低于第4、5组,而第1、2组则显著高于第4、5组;7 d后前3组ALP活性较后两组均显著增加,而第1、2组ALP活性增加更为显著.③ Col-Ⅰ、ON和BSP的mRNA表达:3 d和7 d后前3组较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多.结论 HA与BMSCs体外复合培养后可促进BMSCs的增殖、增加ALP的活性以及Col-Ⅰ、ON和BSP基因的表达.

    作者:林在俊;朱振安;孟凡琳;汤亭亭;楼觉人;戴尅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及髁上粉碎性骨折

    1998年5月~2005年9月,笔者收治81例成人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对其中26例股骨髁及髁上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股骨髁解剖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田建洪;冉光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组织蛋白酶L反义基因转染对高转移人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构建人组织蛋白酶L(CATL)基因的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反义CATL核酸转染后对高转移人骨肉瘤细胞体内、外侵袭特性的抑制效应.方法 采用RT-PCR的方法,从人骨肉瘤组织中扩增出1001 bp的CATL全长cDNA片段,以BamHⅠ及XbaⅠ双酶切,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0中.对重组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及DNA序列测定.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导入高转移人骨肉瘤细胞中,观察转染后细胞的生长、体外侵袭能力及裸鼠体内成瘤及自发转移能力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并转染入高转移人骨肉瘤细胞中.基因转染对细胞的体外生长无明显影响.反义载体转染后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和裸鼠体内成瘤性及自发转移能力均受到一定程度抑制.结论 反义CATL基因可显著抑制骨肉瘤细胞的体内、外侵袭力.

    作者:贺茂林;肖增明;李世德;陈安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肘外侧入路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1995年1月~2006年6月,我院采用肘外侧纵形切口、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96例,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李勇;蒋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解剖钢板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粉碎性骨折

    目的 探讨解剖钢板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粉碎性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14例胫骨远段骨折采用解剖钢板经皮内固定治疗.结果 14例术后随访5~24个月,按Johner-Wruhs评价标准,优10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 解剖钢板经皮内固定是治疗胫骨远段粉碎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吴宁;梁朝革;张亚东;王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26例,手术入路采用K-L切口6例,髂腹股沟4例,扩大的髂股1例,前后联合15例.结果 26例随访12~48个月,根据Matta的复位标准:解剖复位19例,良3例,差4例,复位优良率为22/26, 根据HHS疗效标准:解剖复位者疗效优良率为16/19,复位良者1/3,复位差者1/4.结论 髋臼骨折的复位质量是决定临床手术疗效的关键,正确选择切口、注意术中复位顺序、正确放置钢板和置入螺钉,是提高复位质量的关键.

    作者:高金亮;孙刚;李明;张元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