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东;范顺武;蒋红;赵凯;尹庆锋;王坤正
颈椎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即作出正确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在颈椎损伤的早期诊断手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尽管近年来CT、MRI等影像学先进技术在颈椎损伤诊断中逐步得到应用和普及, 传统的放射学检查方法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重点讨论颈椎损伤的X线平片诊断要点及研究进展, 并对CT和MRI检查的特点与适应证选择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戴力扬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三角形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三角形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结果 20例均达骨性愈合,6~13个月后去除内固定物.膝关节功能按胥少汀评分法优13例,良7例.结论三角形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可早期行功能锻炼等优点.
作者:高成杰;王伟;孙辉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跳跃性脊柱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22例中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10例.结果漏诊率达22.7%;按Frankel功能分级,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脊髓功能均有恢复但差异不明显.结论对该类损伤要明确受伤机制,仔细检查,以防漏诊.适当放宽手术指征,警惕其他脏器合并伤.
作者:李翔;王道新;秦晓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自1963年Charnley首先报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髋关节炎以来,该手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假体设计、制作工艺不断得到改进,而且手术技术也日臻完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髋臼假体与金属股骨头所组合的人工关节被认为是佳的优化组合,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中大多数非骨水泥固定的人工髋臼是金属外壳与可拆卸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所组成.一般聚乙烯内衬与金属壳非常密贴,镶嵌牢靠,有锁定结构,安装时应该很容易[1].临床上有时遇到内衬安装非常困难的情况,而在国内的工具书和文献上却少有报道.笔者曾经遇到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昱新;王鹤岐;汤荣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减少椎管内肿瘤的漏/误诊率.方法对13例X线CT检查漏/误诊的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切除肿瘤,1例行保守治疗.随访12例,时间3个月~6年5个月,优11例,良1例.结论对怀疑椎管内肿瘤的患者须尽早做MRI及增强MRI检查,避免椎管内肿瘤的漏/误诊.
作者:黄建华;张明贵;高伟;丁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胫骨平台压缩骨折采用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目前尚有争议.我院1996年4月~1999年10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53例,其中27例胫骨平台压缩骨折采用顶撬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鸥;茅治湘;王全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修复手指近节组织环形缺损或指末节大部皮肤缺损,恢复手指正常长度与外形.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拇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结果所治9例均恢复原手指的外形与功能,且保留了拇趾的长度、外形与功能.结论采用拇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是治疗手指近节组织环形缺损、指末节大部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作者:屈跃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在半骨盆假体置换术后若发生假体松动,处理非常棘手.为了延缓半骨盆假体松动,我们曾在术中加用自体骨移植1例,随访至今,疗效满意.
作者:李剑;祝天经;罗彦文;胡伟国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指人咬伤正确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9例手指人咬伤患者受伤分期、致伤部位、主要表现及并发症、细菌培养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早期病例9例,中期病例14例,晚期病例6例;以Swanson等及TAM系统标准评价伤指功能,优17例,良4例,可4例,差4例;截指2例;培养结果以葡萄菌属、链球菌属及肠道杆菌属为主要感染致病菌;2例伤后并发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度怀疑为咬伤所致.结论手指人咬伤应尽早接受正确的外科清创处理,丧失早期治疗时机及院外非正确的处理均可导致高比例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应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或抗感染;应重视患者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预防,并积极治疗;注意伤指功能的早期锻炼.
作者:董玉霞;金霞;张根娣;王伟杰;雷红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报道足内侧皮瓣修复足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足内侧皮瓣多向转位修复足跟、前足底、足背及内踝处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皮瓣面积3 cm×2 cm~10 cm×8 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22个月,皮瓣色泽基本正常,弹性好,有感觉,无溃破.结论该皮瓣符合足部修复要求,修复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作为首选.
作者:明立功;明立德;明新广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皮瓣移植是修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有效的方法.采用带血管蒂的皮瓣移植或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术,可以一期修复多种复杂创伤创面,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并有利于功能恢复.笔者自1990~1998年间,共行带血管蒂皮瓣移植术56例,吻合血管皮瓣移植24例,均一期修复创伤性组织缺损,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马维虎;闵三旭;付林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骶骨脊索瘤临床病理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手术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软骨型9例,平均生存5.5年;典型脊索瘤15例,平均生存3.5年.3例手术完全切除,随访2、2.5、4年未复发;不完全切除21例,2年复发13例.结论软骨型脊索瘤比典型脊索瘤预后佳.包括骶骨的肿瘤完全切除术预后良好,但常难以实现.
作者:兰斌尚;王坤正;张建华;吕惠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带锁钢板在颈椎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行前路椎体切除、自体髂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固定治疗15例颈椎肿瘤患者,其中颈椎转移瘤5例,原发性肿瘤10例.结果 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26.6个月.无手术并发症出现,全部病例植骨均在3个月内获融合,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与螺钉的松动、滑脱、折断等.5例颈肩剧烈疼痛者术后症状即有明显改善.除1例Frankel A级和2例E级者外,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手术切除颈椎椎体、植骨后再辅以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可明显缓解症状,即刻稳定颈椎,改善神经功能,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作用较大.
作者:袁文;贾连顺;肖建如;陈德玉;倪斌;毛志国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多数学者主张前路固定、减压治疗[1,2].前路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危险性高.我院1997年1月~1999年10月共收1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采用改良R-F系统固定、同期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治疗,经6~22个月随访,疗效满意.
作者:刘瑾;周其荫;杨世祥;谈敬忠;赵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自20世纪60年代我国首例断手再植成功以来,断肢再植技术已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于断指再植成功率多数报道在90%以上,术后血管危象是再植失败的首要因素.多数学者对其中的静脉危象采用患指侧切放血及水蛭吸血等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我们对 7例(12指)断指再植发生静脉危象的患者应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吸血的疗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谭小云;蒲涛;夏立群;魏国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协助诊断,并行局部封闭治疗,无效者行手术治疗.结果 8例均经保守局部封闭治疗,5例缓解;3例疗效不佳行手术治疗,术后效果良好.结论对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具有一定帮助作用,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均有一定疗效.
作者:赵凤东;范顺武;蒋红;赵凯;尹庆锋;王坤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方法共治疗167例,采用非手术治疗71例,手术治疗96例:其中螺钉固定52例,麦氏鹅头钉固定12例,130°角状钢板固定17例,Richard钉固定15例.对手术组和非手术组中的病死率和优良率、手术内固定组间的优良率进行分析比较,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病死率:非手术组8.06%,手术组1.1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优良率:手术组80.68%,非手术组55.00%,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手术内固定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以手术治疗为宜,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和骨折类型来确定.
作者:徐生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肘关节侧方脱位临床少见,1993年6月~2000年3月我们收治3例,其损伤机制、临床体征和X线表现均有别于肘关节前后脱位类型.
作者:季卫平;孙勇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0岁.左手被机器压伤后手指全部缺损5个月入院.局部检查:左手5指近节指骨近端以远缺损,指残端与手背和手掌形成贴骨瘢痕(图1),左拇指掌腕关节活动可,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有30°活动度.
作者:冯亚高;汪功久;王伟;高成杰;付丽华;王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994年2月~1999年12月,我院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60例,收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正明;杨惠光;张云庆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