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立体定向治疗顽固性癫痫远期疗效随访

戴荣权;李之邦;汪海关;陶荣真;周剑锋

关键词:立体定向, 顽固性癫痫, 远期随访靶点毁损
摘要: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治疗顽固性癫痫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7例行立体定向脑内靶点毁损,疗效按谭启富等提出的标准评定.结果:27例中远期随访疗效属满意7例,占26%,显著进步7例,占26%,良好6例,占22%,较差7例,占26%.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疗效是令人满意的,强调术中多靶点联合和术后综合治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伽玛刀治疗结节硬化症伴发癫痫1例

    作者:袁树斌;雷进;唐轶;庞晓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X刀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X-刀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预后因素及X-刀在多发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4种预后因素(年龄、治疗前KPS评分、有无远处转移、颅外病灶控制情况)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配对选择两组病例.X-刀加全脑放疗组和常规放疗组各53例.常规放疗组采用全脑照射30~40Gy/3~4周.在X-刀加全脑放疗组中,X-刀治疗采用单次照射40例,分次照射13例,单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为20Gy.分次照射方法为4~12Gy/次,2次/周,总剂量为15~30Gy.结果:KPS评分,颅外肿瘤病变稳定,以及颅内转移灶的数目是影响多发脑转移瘤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中位生存期均有明显差异.在死因分析中,X-刀加全脑放疗组死于脑转移的比例为27%,比常规放疗组的51%低(P<0.05).但两组病例的放射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结论:对于多发脑转移瘤,X-刀加全脑放疗在提高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均优于单纯放射治疗.

    作者:陈杰;林志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PET在颞叶癫痫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PET检查在颞叶癫痫病人术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例顽固性颞叶癫痫病人术前均行脑电监测、头MRI及PET检查.结果:20例脑电监测中有19例监测到棘波、尖波或棘慢波,1例正常.脑电异常位于一侧11例,位于双侧8例.20例头MRI检查中有14例正常,6例一侧海马萎缩,1例双侧萎缩,1例右额顶囊肿伴垂体微腺瘤.20例PET检查均表现局部脑组织代谢减低.一侧异常16例,双侧异常4例.20例手术病人中有16例行颞叶前部及海马切除,4例行选择性海马切除.结论:PET检查对于颞叶癜痫的定位诊断敏感可靠,比MRI更有价值.

    作者:孙振荣;栾国明;张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X刀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与方法学初探

    目的:总结50例X刀治疗垂体腺瘤的治疗和临床、内分泌、影像复查资料,评价X刀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探讨X刀治疗垂体腺瘤的方法学.方法:用X刀对PRL腺瘤36例,GH腺瘤5例,混合性腺瘤4例,无功能性腺瘤5例治疗.肿瘤治疗剂量19.48±3.36Gy,等中心数1.24±0.68个/例,视交叉受重<8~9Gy.结果:随访12~62月,平均32.6月,14例闭经患者恢复月经,共26例月经恢复正常,25例停止溢乳,3例患者溢乳减轻,5例患者受孕,6例患者肢端肥大改善,临床有效率96%.影像学复查:肿瘤消失35例,坏死缩小12例,肿瘤控制率100%.在治疗后3~6月,可出现肿瘤坏死缩小,随时间的延长,肿瘤消失率增加,但大体积病变,肿瘤消失困难.结论:X刀是一种垂体腺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推荐无功能腺瘤>12-13Gy,分泌性腺瘤20-30Gy.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X刀治疗垂体腺瘤的新课题和努力方向.

    作者:何永生;宋锦平;蒋万书;黄光富;付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伽玛刀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探讨

    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探讨治疗的适应证和制定治疗计划的注意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1995年间,用伽玛刀治疗57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边缘剂量平均20.6Gy(9~25.2Gy).30%-8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结果:53例平均随访4.2年.4例失访.1例死亡.影像随访中见19例病灶缩小.5例治疗后4月到39月再次出血.21例治疗后癫痫发作频度和程度减轻,6例主诉癫痫未改善.4例额叶(A)停药后未再出现癫痫.17例病灶位于额顶叶及颞叶内侧功能区的患者治疗后4月到25月出现肢体肌力减退、失语等症状.33例病灶周围出现中到重度水肿;5例出现明显的肢体运动障碍.2例治疗后14月和16月再次外科手术切除病灶.3例出现明显视力下降.结论:①以边缘剂量16Gy为界,边缘剂量较高时治疗后再出血率明显减低.②癫痫发作频度和程度减轻与较高的治疗剂量和水肿的程度较重有关.额叶的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较显著.③同样剂量照射相同体积的血管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后者较前者临床实践中出现严重放射性脑损伤的比率明显增高.④从治疗后再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中,未找到血管瘤内完全机化闭塞的确切证据.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伽玛刀治疗必须慎重.

    作者:张南;潘力;戴嘉中;王滨江;王恩敏;蔡佩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X-刀治疗颅内肿瘤合并颅神经损伤14例报告

    目的:探讨X刀治疗颅内肿瘤合并颅神经损伤的因素.方法:分析14例X-刀治疗合并颅神经损伤的病例,病灶直径大3.6cm,小1.8cm,平均治疗剂量22Gy(18~34Gy),平均边缘剂量17.6(14.4~27.2Gy).结果:X刀治疗后合并的颅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视神经障碍7例,三叉神经病4例,动眼神经麻痹3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面神经麻痹2例,吞咽困难3例和听力下降3例,症状多在2个月后开始出现并在6~24个月后开始恢复.结论:X-刀治疗颅内肿瘤,特别是颅底胂瘤的病例,有可能发颅神经损伤,应注意预防.

    作者:柳宪华;胡殿雷;于效良;庄会林;孙光远;旋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癫痫的病变切除

    作者:谭启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8F-FDG PET定位致痫灶及放射外科靶区设定的依据

    目的:观察顽固性癫痫立体定向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治疗的随访结果,评价PET技术在顽固性癫痫放射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探讨以PET定位致痫灶可行性.方法:46例顽固性癫痫患者,年龄4~47岁,行EEG、MRI及PET检查,以PET结果作为致痫灶靶区定位,该46例患者的PET结果均提示有2个以上的致痫灶.采用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技术,以PET定位的致痫灶为靶区进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根据X刀治疗计划设计,以9~13Gy周边剂量,治疗主致痫灶17例,治疗范围包括致痫灶及可疑病灶29例,所有病人均随访10个月以上.结果:单纯治疗主致痫灶组,发作频率由2.4次/月降至0.83次/月.治疗范围包括所有致痫灶组,发作频率由2.83次/月降至0.87次/月.而癫痫发作消除的比率,分别为47.1%(8/17)和58.6%(17/29).治疗后癫痫症状加剧仅1例,两组病人均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无伤残及死亡率.结论:PET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一直存在一些质疑,尤其是在致痫灶范围和假阳性病灶的甄别.我们所做的初步临床研究提示,采用中、低剂量的放射外科治疗是安全、显效的;由于治疗的安全性和非侵袭性,可以不必强求PET结果在范围和假阳性病灶甄别方面的精确度.治疗区域好包括全部PET提示的病灶.

    作者:杨开军;漆松涛;邱炳辉;刘承勇;王克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颅脑肿瘤伴发癫痫30例报告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伴发癫痫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30例颅脑肿瘤伴发阗痫病人术前行EEG、CT、MR检查同时根据癫痫类型,单一或联合应用抗癫痫药物,全麻下手术切除肿瘤,修补硬膜,保留骨瓣,术后应用抗癫痫药物.结果:20例随访6~12个月,死亡3例,症状完全消失10例,肿瘤复发4例,药物治疗可工作3例.结论:颅脑肿瘤伴发癫痫的病人发生率约37%~44%,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术前、术后应用抗癫痫药物是防止术后癫痫复发的佳选择.

    作者:董克辛;康伟民;曲波;王心民;王守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颅内肿瘤X刀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原照;肖素华;刘明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

    目的:评价几种外科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优缺点.方法:单纯病灶切除15例,皮层电极监测下致痫灶切除及脑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20例,立体定向脑内靶点毁损术28例.结果:单纯病灶切除者近期效果尚好,半年后40%的病人癫痫复发,病情同术前.致痫灶切除,术后癫痫均基本停止,半年后约25%的病人复发,但症状较术前减轻,持续时间较术前短.立体定向手术,术后98%的病人癫痫停止发作,半年后约18%的病人复发,但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症状明显减轻,持续时间缩短.结论:脑内有病灶的癫痫应首先考虑切除病灶,好在皮层电极监测下切除致痫灶.脑立体定向手术,操作简便,侵袭轻微,适应证广泛,效果可靠,是一种可取的癫痫外科治疗方法.

    作者:王树新;刘明;刘玉河;史承勇;史庆轩;张洁;刘启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X-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54例

    目的:回顾X-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后临症状和影像学的改变,并判定其结果.方法:对54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进行立体定向X-刀治疗,其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年龄11~52岁,直径1.2~6.0cm.25例病人(46.3%)既往有脑内出血史,23例病人(42.6%)有癫痫症状.50例病人用1个等中心照射,4例病人用2个等中心照射.病变边缘照射剂量为12~23Gy.结果:随访时间14~82个月,治疗后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消失的为62.2%,减轻为8.1%.23例癫痫病人中9例(39.1%)癫痫症状完全缓解,10例(43.5%)病人用药量减少且癫痫症状获完全控制,4例(17.4%)病人症状无变化.2年后的完全闭合率为44/54(81.5%).1例病人29个月后复查脑血管造影,病变明显减小,而再次行X-刀治疗.治疗后的再出血率为3/54(5.6%),均于1年内出现.2例病人(3.7%)出现症状性放射性脑水肿.结论:X-刀对治疗脑内动静脉畸形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脑深部和功能区的病变,能明显降低脑出血率,改变临床症状

    作者:潘隆盛;张纪;周定标;王迎选;王所亭;宋学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经颅彩电多普勒对X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分析

    目的:应用经颅彩电多普勒超声观察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经X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脑血流变伦,以便评价.方法:用电脑影像仪测量15例AVM病人治疗前后的脑血流速度(MCA、ACA、PCA、VA及BA)、阻力指数和脉动指数.结果: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有所改变.结论: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观察分析X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可作一赏试.

    作者:张晓东;李长元;郑慧;李玉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PET与癫痫外科治疗

    作者:邱炳辉;欧阳辉;漆松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立体定向经额准确定置脑室端分流管38例

    作者:梁新强;崖天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X-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28例

    目的:探讨脑动静畸形的X-刀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脑外科收治28例AVM,X-刀治疗后进行临床和影像的总结.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术前癫痫12例,术后7例明显缓解,2例1.5年消失.术前16例头痛,术后半年~1年明显减轻,畸形血管团1年闭塞率39.2%,2年闭塞率78.5%.结论:X-刀治疗AVM效果满意.

    作者:黄连泉;邓磊;钱锁开;孙曙光;刘菲;陈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部病变X刀术后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目的:研究X刀治疗后颅内疾病影像学表现与术前病灶对比评价疗效及病灶病理学检查.方法:用X刀治疗颅内疾病共200例,其中7例在X刀术后3~40个月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胶质瘤6例,血管畸形1例.结果:7例X刀治疗后手术中发现和病理表现,发现肿瘤细胞坏死、变性比较明显.我们也发现X刀治疗后3个月内手术的患者手术中病灶边界较清楚,病灶组织坏死明显,质地略硬,呈灰白褐色,血供不丰富,容易手术切除.结论:我们通过对X刀术后影像学随访和X刀术后切除的病灶病理学检查,发现某些病灶增大和异常强化不一定是肿瘤增大或复发,而X刀术的反应.在X刀治疗后期,主要表现病灶组织坏死、脱髓鞘病变,疤痕形成,胶质细胞增生,表现边界不清的斑片状强化,这些病理改变也可累及部分周边脑组织.CT和MRI影像学检查难以与肿瘤复发鉴别,需要定期复查或进行PET扫描.

    作者:胡小吾;周晓平;王来兴;肖作平;刘永明;付少华;姜秀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胼胝体切开术对电生理和神经心理的影响

    目的:研究胼胝体切开术后对癫痫患者EEG和神经心理的影响.方法:对38例患者术前行多次EEG检查,在术后的不同时间内再次复查EEG.同时在手术前后检查智力和H-R的变化.结果:在术前EEG为弥散性异常,术后转变为局灶,痫波的幅度有所降低.手术一年后智力和神经心理改善较多,而在半年内改善较多.结论:EEG和神经心理学检查是诊断癫痫和判断脑损害程度的重要方法,也是观察临床疗效的一项重要补充,其改善程度与癫痫疗效一致.

    作者:孙克华;谭启富;孙康健;刘素兰;韩岭;施为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伽玛刀治疗颞叶癫痫的初步报告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颞叶癫痫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旋转式伽玛刀治疗12例顽固性颞叶癫痫.靶点选择杏仁核、海马、颞叶前部.剂量:杏仁核、海马边缘剂量25~35Gy,中心剂量50~70Gy,颞叶前部边缘剂量15~20Gy、中心剂量30~40Gy.结果:随访18~40个月,癫痫发作完全控制6例,显著改善2例,良好2例,无效2例.结论:伽玛刀治疗顽固性癫痫,具有定位精确、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远期疗效,有待更多的病例积累及长期跟踪观察.

    作者:袁树斌;雷进;唐轶;何进宇;庞晓霞;吴高峰;张兴华;邓珍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29例癫痫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目的:通过对胼胝体切开和局部病灶切除治疗癫痫术后并发症原因的分析,达到尽可能手术治愈癫痫而无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术后并发症和局部解剖学相关原因回顾分析,找出并发症的发生与相应解剖学的必然联系.结果:术中脑组织受压迫,血管痉挛所引起的并发症大部分都能恢复,血管损伤,脑神经组织误切,所引起的并发症在较长时间内很少有恢复,甚至不能恢复.在106例手术,有29例发生并发症,术中损伤大脑前动脉分支2例,破入第三脑室8例,发生脑裂综合征3例,一侧肢体瘫10例,高热昏迷2例,运动性失语伴右侧瘫1例,顽固性脑水肿2例,脑积水1例.结论:术后所发生的并发症都与术中损伤相关脑组织和血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手术操作技巧和熟悉解剖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作者:郭振杰;郭银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