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后的观察与处理

蔡文泉;张皙;李佩娟

关键词:视网膜玻璃体手术, 手术后, 并发症, 视网膜脱离, 巩膜外手术, 治疗方法, 眼科, 手术技术, 手术方式, 盲性疾病, 处理, 单纯性, 成功率, 选择, 检查, 操作
摘要:视网膜脱离(RD)是眼科严重的致盲性疾病,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单纯性RD,通过巩膜外手术可获得成功;复杂性RD,则需视网膜玻璃体手术.随着对RD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手术技术的改进,RD手术的成功率不断提高.RD手术的成功,首先取决于术前全面仔细的检查、手术方式及时机的正确选择以及熟练、准确、细致的操作.然而,术后各种情况及并发症的认识、发现和处理,同样与手术的成败关系密切,也越来越为眼科同道所重视.本文着重介绍玻璃体手术后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发症及处理.
临床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尿激酶球旁注射治疗玻璃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尿激酶球旁注射治疗玻璃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尿激酶3000u~5000u联合地塞米松2mg球旁注射治疗玻璃体出血44例44眼,治疗前后检查视力和眼底改变.结果44眼中,治愈18眼(40.91%),显效10眼(22.73%),好转13眼(29.54%),总有效率为93.18%.结论尿激酶球旁注射治疗玻璃体出血疗效好,操作简便,安全.

    作者:荣瑜;童翀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柔红霉素预防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柔红霉素预防白内障术后的后囊膜混浊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柔红霉素5.0μg/ml、7.5μg/ml两种浓度在兔眼晶状体囊外摘除术中行囊袋内灌注5分钟.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其术后反应.术后3个月取眼球做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的毒性反应.结果随访3个月,用药组后发障的发生率明显减低,未发现角膜、葡萄膜及视网膜的毒性反应.结论柔红霉素术中一次性囊袋内灌注,可减少后囊混浊的发生率,并对周围组织无损伤.安全、有效、方便使柔红霉素在后囊混浊预防方面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新宇;刘晓宁;孙艳西;吴登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视网膜脱离诊断治疗学》出版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性白内障自行吸收1例

    患者男,73岁.左眼失明已10年,曾在本市某医院诊断为左眼老年性白内障,否认眼球胀痛病史.1998年7月2日因右眼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收住院,入院后检查Vod数指/50cm,Vos数指/10cm,矫正视力无进步.左眼角膜透明,KP(一),前房加深,前房内未见晶状体核及玻璃体、虹膜震颤、色素脱失、萎缩变薄,但无前后粘连.瞳孔正圆,直径4.5mm,直接对光射迟钝,双星明滴眼液散瞳后检查,瞳孔区可见灰白色半透明膜状物,该膜状物在瞳孔区下半部增厚,状如一底朝下的三角形.查眼底见玻璃体腔内有大量尘状黑色混浊物及少许絮状混浊,视乳头苍白,边界清楚,C/D=0.8,眼底呈豹纹状,视网膜未见渗出及出血灶,黄斑中心凹光反射消失.眼压右17.30mmHg,左28.49mmHg.右眼除晶状体混浊外未发现其它异常.眼B超检查未发现左眼玻璃体腔内有晶状体核.

    作者:杨继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Goldmann视野计检查青光眼性视野损害的先兆表现

    目的探讨在旁中央暗点等公认的早期青光眼性视野损害表现之前存在的鼻侧等视线异常等不肯定损害的发生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从220例用Goldmann式视野计、改良的Armaly-Drance法作过视野检查的青光眼或可疑青光眼患者中,按下述方法选取4组81例121眼的视野资料作比较分析.第一组为对称性大杯组,14例23眼;第二组为眼压≥30mmHg的早期青光眼组,43例70眼;第三组为一眼损害在中期以上,另眼为早期或不肯定性损害的不对称性青光眼组,16例16眼;第四组为初查为不肯定性损害,动态观察中出现肯定损害的病例,8例12眼.结果第一、二组中不肯定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17%和80%,P<0.01.第三组16眼中,15眼有不肯定损害表现.第四组12眼初查只有不肯定损害,以后发展为相关的肯定损害.结论①青光眼组不肯定性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称性大杯组;②有些不肯定损害可称为青光眼性视野损害的先兆表现,按其临床价值大小依次排列为:鼻侧等视线异常、上下方等视线内陷、可疑旁中央暗点、生理盲点上下扩大或外露及颞侧等视线异常.

    作者:周和政;宋艳萍;周雄;徐东强;邓江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32岁,农民.因右眼疼痛、畏光、流泪伴视力下降2天,于1999年9月25日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无特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8,结膜混合充血(++),角膜呈弥漫性水肿,且见大小不等的环形白色病灶,前房积脓,脓液呈黄绿色,余正常.入院诊断:右眼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作者:何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后的观察与处理

    视网膜脱离(RD)是眼科严重的致盲性疾病,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单纯性RD,通过巩膜外手术可获得成功;复杂性RD,则需视网膜玻璃体手术.随着对RD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手术技术的改进,RD手术的成功率不断提高.RD手术的成功,首先取决于术前全面仔细的检查、手术方式及时机的正确选择以及熟练、准确、细致的操作.然而,术后各种情况及并发症的认识、发现和处理,同样与手术的成败关系密切,也越来越为眼科同道所重视.本文着重介绍玻璃体手术后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发症及处理.

    作者:蔡文泉;张皙;李佩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改良反眉形巩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反眉形巩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方法33例(43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反眉形巩膜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周测量术眼视力、角膜散光情况.结果术后3天平均裸眼视力0.50±0.20.术后1周裸眼视力≥0.5者31眼,占72.09%,术后1周平均角膜散光为2.02±1.40D.结论改良反眉形巩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良好.

    作者:邰春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容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容炎的疗效.方法儿童外伤性眼内容炎38例(38眼)行经扁平部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结果38例患儿炎症均得到控制,其中30例视力有进步,占79.7%.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儿童外伤性眼内容炎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思勤;万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现代眼科检查方法与进展》出版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疗效.方法对1999年7月至1999年7月在我院施行24例(26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通过5.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58.3%);术后1周占73.07%;1个月占84.6%;3个月占84.6%,视力≥1.0者,分别为26.9%,38.4%,43.3%.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屈光状态稳定,并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王梅芳;汪金方;郁文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眼前节疾病诊断与治疗培训班通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儿童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在儿童白内障术后的应用.方法对12例(12只眼)伴无虹膜或虹膜缺损的先天性或外伤性白内障儿童施行白内障注吸术和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随访平均4.33月,所有病例的视力都较术前有所改善,其中8眼(66.67%)的矫正视力≥0.1,好者达0.6.术后并发症视网膜脱离1眼,严重色素膜炎2眼,人工晶状体移位3眼.结论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儿童无虹膜或虹膜缺损眼白内障术后的一种有效的矫正无晶状体眼的方法.

    作者:周华;李含玉;魏咏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试论LASIK治疗高度近视中的学习曲线

    目的探讨LASIK治疗高度近视中的学习曲线.方法150只眼(93例病人)选自1996年8月~1997年8月一年间在本中心行LASIK手术治疗高度、极高度近视的系列病例,按手术先后顺序,分别从病例的首、尾及中段随机抽取病例50份,定为早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结果术后3月早、中、晚期三组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0.65、0.67、0.75(F检验,P<0.01).矫正视力等于或好于术前好矫正视力眼,术后3月三组分别为72.92、85.71、91.67%.(x2检验,P<0.01),在早、中、后期三组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12%、4%.结论LASIK手术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学习曲线,上岗前需进行严格地培训.

    作者:王丹梅;金红颖;孟觉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出版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恙虫病致外展神经麻痹1例

    患者女,24岁,农民.因发热10天、复视2天,于1997年6月4日入院.患者近一月常在树丛中劳动.入院前13天感头隐痛,10天前始发热,体温持续在38~40C之间波动,两天前出现复视.既往无斜视病史,家中无眼肌疾病者.入院时体查:T37.6 C,P82次/分,R20次/分,BP15/10kPa.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及皮疹,右肩部见一直径0.8cm的焦痂.全身浅表淋巴结均肿大,以右腋下淋巴结肿大为甚,触痛明显.心肺无异常.

    作者:陈晓珍;陈友鹏;王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眼内后极异物摘除术的临床体会

    目的介绍用玻璃体切割技术摘除眼内后极异物的临床体会.方法自1993~1998年收治的眼内后极异物23例23眼,利用玻璃体切割技术全部成功摘除.其中磁性异物11例,非磁性异物12例,均位于或嵌于视盘周围2~3PD之内的视网膜面上.结果眼内后极异物23例23眼全部成功摘除,术后并发症少.多数病例不仅保存了有用视力,而且术后有明显提高.术前0.1以上者14例,占60%,术后18例,占78%.有并发症者还可接受其他治疗,争取视功能的恢复.结论对于滞留眼内的金属异物,应大限度地将其摘除,以避免因化学反应产生的铁锈或铜锈对眼组织的严重损害.但位于后极球壁的异物,不论是磁性还是非磁性,常因难以暴露或无法摘除而束手无策,玻璃体切割技术是解决这一难题唯一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对青光眼滤过泡及眼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对青光眼滤过泡及眼压的影响.方法对25例26眼曾作过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白内障经颞下方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IOL)植入手术.平均随访24.6个月.结果视力≥0.5的有12眼(46.1%);滤过泡无明显改变16眼(63.8%),减小7眼(26.9%),增大3眼(11.5%);用或不用眼药能控制眼压占24眼(92.2%),平均眼压为15.97mmHg;视野无明显改变占20眼(76.9%).结论经颞下方角膜缘切口行ECCE及PC-IOL植入对已存青光眼滤过泡眼获得良好的视功能和眼压的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平华;陶永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关于眼压等人体压力计量单位使用规定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观察组(30例30只眼)用眼底Ⅰ号方治疗,对照组(42例42只眼)用理血方Ⅲ号治疗.通过FFA、视力和血液流变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者23只眼(76.7%),对照组有效者30只眼(71.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可以减轻静脉管壁渗漏,促进出血吸收,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并可提高视力.

    作者:丁淑华;倪云;高卫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临床眼科杂志

临床眼科杂志

主管: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