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伟伟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创技术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发明使外科手术方式产生跨越式的变革.目前,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系统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胸外科、妇产科等专科手术中[1].作为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EndoWrist手术器械在术中直接接触患者组织,常附着大量血液等各类有机污染物,故对其的清洗消毒非常重要.若污染物清洗不彻底,可能被系统自动识别造成机械臂不予安装,使用后的机械臂消毒灭菌不彻底,则可能导致院内感染[2,3].本研究对常规清洗流程进行了改造,为高效完成EndoWrist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提供了参考.
作者:沈叶丹;胡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抹布集中高温清洗后浸泡25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湿巾、抹布手洗三种方法的清洁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对上述3种清洁消毒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清洁消毒前,3组物体表面的细菌菌落数无显著差异(F=0.96,P>0.05);清洁消毒后30 min、2h、6h,3组物体表面菌落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0.59,P<0.05),其中高温清洗消毒组与消毒湿巾组比较无差异,但两组菌落数明显少于抹布手洗组.前两种方法在消毒前后的菌落数均有显著差异;而抹布手洗组消毒前后不同时点的菌落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2.25,P>0.05).结论 综合3种方法消毒效果,建议普通病区使用抹布集中高温清洗消毒方法,重点病区及ICU使用消毒湿巾进行物体表面清洁.
作者:方惠娟;周艳芝;邓晓辉;张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各医疗机构消毒灭菌状况,为改进落实医院消毒灭菌措施,制定有效的消毒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浙江省桐乡市2013-2015年医疗机构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指、使用中消毒液、压力蒸气灭菌效果、医疗器械表面、医用洗漱用水和医院排放污水进行采样检测,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3-2015年三年共采样检测10 131份,合格8 036份,3年总合格率为79.32%,各年的合格率分别为81.10%、77.44%和79.20%,不同年份消毒效果合格率之间有统计学意义(x2=14.9509,P <0.001);市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合格率明显高于个体诊所,合格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14.7393,P<0.0001).结论 桐乡市个体医疗诊所消毒灭菌效果合格率较低,不同检测样品间合格率相差悬殊,应有针对性的制定消毒灭菌措施,有效控制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英英;方惠千;吴龙飞;严卓琳;张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CSSD)卫生消毒工作现况,为卫生监督部门建立区域性(社会化)消毒服务机构管理政策与模式,实现消毒服务工作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及抽样检测的方法,对开展区域性消毒供应服务的医疗机构进行消毒灭菌工作现况、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服务质量评价进行调查.结果 43.48%的CSSD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不完善;8.70%的CSSD建筑布局欠合理;部分CSSD设备配置不足;人员防护装备不同程度欠缺;各机构均能按物理、化学、生物监测法要求定期监测;消毒灭菌服务工作存在问题为包装、灭菌包标识、转运质量和服务质量4个方面.结论 上海市区域性CSSD在设施、设备方面与现行规范差距较大,存在医院感染和医疗安全隐患,须加强监督力度,改善管理方法,提高消毒质量.
作者:蔡吟花;彭程;张文红;刘丹;夏立群;蔡雨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在医院急救系统中,救护车是重要的救援交通工具之一,承担着运送和抢救各类危重症患者的主要任务,在危急诊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救护车接诊的多为急症或病情严重的患者,这些患者在救护车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呕吐、大小便失禁、伤口暴露和大量出血等情况,车内环境相对复杂[1].此外,救护车转运的患者病种复杂多样,可使会导致车内空气中携带各种病原菌,对医务人员的健康也有潜在危险[2].救护车作为第一时间接触伤患患者的场所,不仅要控制伤者病情,必要时还需要在救护车上对伤者进行初步的急救处理,这对如何保证救护车内的生物安全是一个极大考验.因此对救护车进行有效的卫生消毒处理对患者顺利完成救治至关重要.
作者:王陈龙;姜朝新;何建安;何思杰;晏文芬;曾令恒;龙军;张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掌握成都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患病情况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现患率调查以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方式进行.结果 2012-201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25%、1.94%、2.55%、2.43%,年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02,P=0.659).科室分布方面,艾滋病科、内科和结核科分居前三位,患病率分别为4.38%、3.00%和2.71%;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腹腔组织感染.结论 分析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趋势,应根据传染病专科特点特定防控措施.
作者:段晓菲;陈萍;王燕;陈岚;林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洁净手术室空气微生物指标,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微生物检验方法,对山东省部分医院洁净手术室进行空气微生物检测.结果 经对山东省12所医院共计202间不同级别洁净手术室进行监测,沉降菌指标平均合格率为67.82%,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洁净手术室沉降菌合格率分别为70.08%和64.00%,无统计学差异(P=0.37);Ⅰ级、Ⅱ级、Ⅲ级手术室沉降菌指标合格率分别为48.15%、45.16%和93.33%,不同洁净级别手术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山东省医院洁净手术室空气微生物质量合格率偏低,应进一步加强对洁净手术室管理和监测.
作者:刘雷;孙文魁;陈璐;苏冠民;赵克义;孟蔚;温宪芹;崔树玉;班海群;杨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控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通过感染监测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2-2015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千日感染率分别为7.02‰、1.93‰、0.83‰、0.29‰,感染率逐年下降(P<0.01).结论 开展目标监测、大无菌屏障、2%葡萄糖酸洗必泰皮肤消毒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CRBSI的感染率.
作者:郝银松;薄天慧;王德琴;耿安姝;赵同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食品中沙门菌污染状况及菌株耐药性,为监管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沙门菌检测参照GB 4789.4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结果判读.结果 2014-2016年从4186份食品中检出沙门菌121株,其中检出率较高的为生禽肉(14.1%),生畜肉(13.3%).血清学鉴定分属19个血清型,居前3位的依次为德尔卑(32.14%)、阿贡纳(18.75%)和肠炎沙门菌(12.50%),112株沙门菌对15种抗生素中的14种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对红霉素表现为全部耐药,对四环素(58.93%)和氨苄西林(51.78%)的耐药性也较高,生猪肉中分离的耐药沙门菌和多重耐药菌多.结论 生肉制品是食源性沙门菌污染的主要食品,即食类中式凉拌菜和熟肉制品沙门菌也存在一定的污染,应引起足够重视.食源性沙门菌呈高耐药和多重耐药的趋势,尤其是分离自猪肉中的沙门菌耐药情况更严重,应加强耐药菌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游兴勇;周厚德;刘洋;姜茗;刘道峰;刘成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两种类型创面病原菌定植和感染的差异性,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观察比较某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住院患者不同创面病原菌定植感染特征.结果 从两种类型创面采集分泌物494例次,分离出病原菌368株,其中多重耐药菌258株,占检出总菌数的70.11%.难愈性创面分泌物中病原菌检出率为85.23%,其中多重耐药菌比例为75.85%,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非难愈性创面分泌物中病原菌检出率为51.56%,多重耐药菌比例为55.34%,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史和本次住院超过2周是难愈性创面病原菌定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难愈性创面分泌物病原菌检出率、多重耐药菌比例均高于非难愈性创面,必须加强难愈性创面消毒等防控措施,降低病原菌定植率.
作者:陈瑞彩;倪俊;许献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血流感染人葡萄球菌临床特点及其耐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和基因检测技术,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患者血标本中分离人葡萄球菌及其抗消毒剂基因进行调查与检测.结果 连续3年,该医院从患者送检的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2 897株,其中检出人葡萄球菌596株,占检出病原菌总数的20.57%,标本主要来自各科室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所检出的耐甲氧西林人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菌株.从93株血流感染人葡萄球菌中检出32株携带耐消毒剂基因qacA/B,检出率为34.4%.结论 该医院住院患者送检血标本中人葡萄球菌检出率高,严重耐药和抗消毒剂基因检出率均较高.
作者:李继红;时东彦;李晓菲;李志荣;董倩倩;田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一种脉冲电场空气毒器对空气中黑曲霉菌的杀灭效果.方法 采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和平板沉降法,对该空气消毒器杀灭室内空气中黑曲霉菌和自然菌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在20 m3实验室内开启该脉冲电场空气消毒器运行60 min,对室内空气中黑曲霉菌的平均杀灭率为99.93%.在180 m3的办公室内密闭无人条件下,开启该脉冲电场空气消毒器运行1h,对室内空气中自然菌的平均杀灭率为93.15%,处理后的空气剩余存活菌范围在53~88 cfu/m3.结论 该脉冲电场空气消毒器对室内黑曲霉菌孢子具有较好的净化或杀灭作用,模拟现场和现场消毒实验均可在60 min达到消毒指标要求.
作者:魏源;刘南;任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消化内镜腔生物膜清除方法与效果.方法 建立人工生物膜模型,通过电镜扫描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观察2 000 mg/L过氧乙酸、5 500 mg/L邻苯二甲醛和20 g/L戊二醛等3种消毒剂以及碱性清洗剂、去生物膜清洗剂及常规多酶清洗剂等清洗剂对生物膜的清除效果.结果 过氧乙酸消毒剂清除生物膜合格率高,为100.0%;戊二醛清除效果差,合格率为33.3%.碱性含酶清洗剂清除生物膜效果好,各种清洗剂的生物膜清除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40℃时均可达到95.0%以上.结论 消化内镜生物膜清除困难,需科学选择和正确使用清除方法,过氧乙酸可快速清除生物膜.
作者:马苏;傅增军;丁文霞;方爱乔;席惠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临床护理实习生手卫生现状,为加强实习生手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和现场考察的方式,对某医院临床护理实习生手卫生知识和手卫生方法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该医院临床护理实习生148名,对手卫生知晓率达80%以上;现场考察到护理实习生几种关键手卫生指征情况下洗手依从率达到60%以上.现场考核护理实习生七步洗手法操作合格率平均为58.11%,其中具有本科学历者达到70.00%.结论 该医院护理实习生手卫生知识、洗手依从性和操作等掌握情况不理想,需要加强教育培训和工作中监管.
作者:李雪一;金伟端;李晓静;代秋菊;朱耿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研制含氯消毒剂标准物质,并评价其均匀性不确定度.方法 通过研磨过筛和干燥工艺制备含氯消毒剂标准品,再经理化分析方法确认.结果 选取二氯异氰尿酸钠粉剂为原料,经过研磨过筛和干燥工艺制备的含氯消毒剂标准品性能稳定,确定有效氯含量质量分数为64.3%,包装瓶间不确定度分量为0.16%.该含氯消毒剂标准品粒径及包装对原料均匀性及稳定性没有影响,水分能够影响原料均匀性.结论 本研究确定制备含氯消毒标准物质的方案,制得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
作者:张卓娜;张卫强;杨艳伟;朱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现状,为进一步做好卫生安全评价及评价报告备案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和访谈提纲对成都市正常生产的第一类、第二类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及企业所在区(市)县备案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和访谈,随机抽查部分已备案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的规范性和完整性.结果 第一类、第二类消毒产品生产企业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备案率为87.2%.备案机关已备案卫生安全评价报告288份,总合格率为57.6%,委托生产的国产产品、进口产品和抗(抑)菌剂合格率低,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检验项目不齐和标签说明书不规范.备案公示不规范情况较突出.结论 成都市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及评价报告备案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联合各方力量多措并举做好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评价报告备案和监管,进一步规范消毒产品市场.
作者:周世红;胡晓玲;曹韵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根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实际环境的特点及洁净度控制要求,优选出适合PIVAS的消毒剂及佳消毒方案,保证静脉输液配置的安全.方法 通过对医院及制药企业常用消毒剂的性质及应用范围进行筛选分析,将初步筛选出的5种消毒剂分别用于PIVAS消毒,并对消毒效果进行验证.结果 5种消毒剂消毒效果均达到国家标准,每15 d交替使用1次的方案为佳方案,不仅能够有效控制配置洁净区的洁净度,又能大限度降低细菌耐药现象的产生.结论 0.2%过氧乙酸消毒液、0.1%新洁尔灭、75%酒精消毒液适合作为PIVAS配置洁净区消毒剂使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洁净区采用安全高效的清洁消毒方法,才能保证输液配置环境的安全,提高医院的静脉输液质量,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和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作者:康传哲;韩玉霞;李念;曾李会;力万顺;朱龙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质量的监测是评价医院消毒效果重要的手段.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直接影响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更关系到医院的医疗安全.为了解全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质量,加强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管理工作,现将2010-2015年对义乌市18家市属医疗机构开展的消毒效果监测情况作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晓峰;吴因平;陈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务人员鼻前庭病原菌携带情况,为进一步增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与细菌检验方法,对某中医院ICU医务人员鼻前庭病原菌携带情况进行采样检测,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从该医院ICU 46名医务人员鼻前庭采集的标本中检出病原菌7株,病原菌携带率为15.22%.检出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产气肠杆菌和产酸克雷伯菌;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名医务人员分别在鼻前庭采样后第10 d和第13 d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菌与其鼻前庭携带病原菌一致.结论 ICU医务人员鼻前庭存在病原菌定植,并可引起自身医院感染,应定期监测并加强防控措施.
作者:张志刚;魏秋霞;杨致霈;索瑶;魏巧妙;王小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某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职业分布、工龄、暴露方式、环节、暴露源等监测内容.结果 107名职业暴露者中以护士和护生为主,占53.3%和24.3%;工龄<5年的医务人员为主,共84名,占78.5%;暴露环节主要为输液后拔针和整理用后锐器物,占45.8%和28%;暴露源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多,占34.6%.发生暴露后相关医务人员均能及时处理,随访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情况.结论 低年资护士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关键.
作者:林梅珍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