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雷公藤甲素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赵林;吴鹏;章平贵;谢大泽;高典;周南进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 结肠癌, HCT116细胞, 增殖, 自噬, 凋亡
摘要:目的:探究雷公藤甲素( TP)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的影响和可能的抑制机制。方法取TP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作用HCT116细胞,MTT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TP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检测蛋白LC3-Ⅱ表达,MDC检测细胞自噬。结果 TP能够抑制 HCT116细胞的增殖,不同浓度的TP作用HCT116细胞48 h后,LC3-Ⅱ的水平随着TP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呈浓度依赖性;用40 nmol·L-1 TP作用HCT116细胞,LC3-Ⅱ蛋白水平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呈时间依赖性,同时荧光显微镜观察到HCT116细胞中酸性自噬囊泡的数量增多。 TP+3-MA作用HCT116细胞48 h,与对照组比较TP组细胞凋亡率下降;与TP组比较TP+3-MA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 TP+RAPA作用HCT116细胞24 h,与对照组比较TP组细胞凋亡率增加;与TP组比较TP+RAPA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TP能够抑制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诱导HCT116细胞凋亡,提示自噬和凋亡间可能有协同关系。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吞噬细胞运动蛋白1在IL-8诱导的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吞噬细胞运动蛋白1( engulfment and cell motility 1, ELMO1)在IL-8诱导的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趋化运动实验检测不同浓度IL-8刺激下乳腺癌细胞的趋化运动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细胞中ELMO1的表达情况;利用小RNA干扰技术,瞬时转染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用过表达质粒上调乳腺癌细胞MCF-7中ELMO1的表达;应用趋化运动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组转染细胞的趋化和侵袭能力。结果趋化运动实验结果显示,在 IL-8刺激下,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的运动能力明显增强,具有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LMO1在siELMO1/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降低,而在MCF-7/ELMO1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高;趋化运动实验结果显示在IL-8刺激下,SiELMO1/MDA-MB-231细胞组的趋化运动能力明显降低, MCF-7/EL-MO1细胞组的趋化运动能力明显增强;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在 IL-8刺激下,敲除 ELMO1明显降低 MDA-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过表达 ELMO1明显增强MCF-7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 IL-8能促进MDA-MB-231和MCF-7细胞的趋化运动和侵袭能力,而ELMO1在IL-8诱导的乳腺癌细胞趋化和侵袭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长杰;徐新伟;李洪利;刘雨清;尹崇高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新结构Rho激酶抑制剂对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舒张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评价2个全新结构小分子 Rho 激酶抑制剂J35242和J35243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模型,分别用高浓度 KCl 和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NE)预刺激,评价化合物的舒张血管活性;通过各种工具药干预,观察化合物舒张血管作用的内皮相关机制、钾通道相关机制和钙离子相关机制。结果 J35242和J35243可以剂量依赖性舒张高浓度KCl和NE预收缩的血管环,并呈现一定的内皮依赖性;L-NAME和亚甲蓝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舒张作用;化合物还明显抑制由细胞内钙释放和外钙内流引起的血管收缩,说明其可能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发挥舒张血管作用;另外两个化合物可能不是通过开放钾离子通道发挥舒张血管作用。结论 J35242和J35243在体外具有一定的舒张血管作用,并且J35242的作用要强于J35243,其机制可能依赖于血管内皮功能,另外可能与抑制平滑肌细胞钙离子通道,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相关。

    作者:袁天翊;王夙博;张惠芳;陈俞材;焦晓臻;谢平;方莲花;杜冠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1]。诸多因素会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导致微血管内皮功能的失衡,进而引起多种病征和损伤[2]。其中,药物损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绿原酸( chlorogenic acid, CGA)是金银花、杜仲等药材中的重要活性成分,也是诸多中药民族药的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具有重要应用开发前景的活性物质[3]。CGA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抗炎、抗病毒、降血压、抗肿瘤等作用[4]。 CGA在体内除了本身具有活性外,其代谢产物咖啡酸、阿魏酸也是其活性的重要物质基础[5]。本文研究了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作者:周英;李敏;杨付梅;孙黔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降香水提物和挥发油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预防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 MI/R)损伤大鼠经降香水提物( DOA)和降香挥发油( DOO)治疗后血清代谢物的变化,探讨MI/R损伤发病及药物作用机制。方法采集假手术组、MI/R模型组、DOA给药组和DOO给药组大鼠的血清样本,应用气相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系统( GC-TOF-MS )对样本进行代谢图谱分析,将数据预处理后导入SIMCA 14.1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学分析。结果经主成分分析( PCA)、偏小二乘法分析( PLS-DA)及正交偏小二乘法分析( OPLS-DA),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明显分离,给药组与模型组分离,并向假手术组靠近,在代谢组学的角度证明了DOA和DOO对MI/R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实验共分析鉴别出13个内源性生物标记物,分别与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通路相关。结论 DOA和DOO可以对MI/R损伤大鼠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推测其可能是通过调节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通路而发挥作用。

    作者:牟菲;段佳林;边海旭;蔺瑞;尚沛津;朱志会;爱东;奚苗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雷公藤甲素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究雷公藤甲素( TP)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的影响和可能的抑制机制。方法取TP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作用HCT116细胞,MTT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TP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检测蛋白LC3-Ⅱ表达,MDC检测细胞自噬。结果 TP能够抑制 HCT116细胞的增殖,不同浓度的TP作用HCT116细胞48 h后,LC3-Ⅱ的水平随着TP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呈浓度依赖性;用40 nmol·L-1 TP作用HCT116细胞,LC3-Ⅱ蛋白水平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呈时间依赖性,同时荧光显微镜观察到HCT116细胞中酸性自噬囊泡的数量增多。 TP+3-MA作用HCT116细胞48 h,与对照组比较TP组细胞凋亡率下降;与TP组比较TP+3-MA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 TP+RAPA作用HCT116细胞24 h,与对照组比较TP组细胞凋亡率增加;与TP组比较TP+RAPA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TP能够抑制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诱导HCT116细胞凋亡,提示自噬和凋亡间可能有协同关系。

    作者:赵林;吴鹏;章平贵;谢大泽;高典;周南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头花蓼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以药物化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为基础,采用现代分析方法鉴定口服中药后血清中药源性成分及移行成分,它能够直观地分析中药口服后的血液中的形态表现,快速寻找药效物质基础[1]。

    作者:向文英;梅朝叶;杨武;孙佳;陆苑;陈思颖;黄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牡荆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牡荆素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对中枢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包括抗记忆损伤、抗癫痫、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抗抑郁、镇痛等作用。这些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自由基水平、对抗神经凋亡、调节炎症因子及其通路、调节神经递质及相关受体等多途径,多靶点的机制实现的。该文就近年来牡荆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

    作者:毛丽娜;朱清;李俊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不同分子量美沙拉嗪PEG修饰物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目的:对系列分子量的美沙拉嗪PEG修饰物(5-ASA-mPEG)的大鼠肠道吸收动力学特征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技术考察5-ASA-mPEG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药物的浓度。结果考察范围内药物浓度及药物吸收部位对药物吸收速率常数( Ka )和表观吸收系数( Papp )无显著性影响。灌流速度及5-ASA-mPEG分子量在考察范围内对Ka 及Papp具有明显影响。结论5-ASA-mPEG修饰物在全肠道均有吸收,无明显吸收特定部位,初步判定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随5-ASA-mPEG分子量提高,其肠道吸收呈下降趋势,表明PEG修饰能够抑制5-ASA的肠道吸收过程。

    作者:周婧婧;周庆颂;孙若飞;李笑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β淀粉样蛋白跨血脑屏障转运机制研究进展

    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 beta-peptides, Aβ)是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s disease, AD)的主要病理特征。 Aβ在患者脑内的积聚由多种因素诱导,其中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 BBB)对于Aβ在脑内与血液之间的转运发挥关键作用,而这一转运作用是通过BBB上Aβ受体介导的。在AD患者脑内可检测到Aβ转运及相关受体表达的异常,与脑内Aβ含量的异常升高有关。对BBB结构与功能、Aβ转运相关受体的表达及其转运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可能的脑内Aβ跨BBB清除策略进行了总结。

    作者:张海静;赵春晖;张文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动脉平滑肌细胞的钙池操纵钙通道对细胞自噬的调节

    目的:探讨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A7 R5上钙池操纵性钙通道( store-operated calcium channel, SOCC)对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在293T细胞中包装含有STIM1、Orai1基因的慢病毒,将获得的慢病毒 LV-STIM1、LV-Orai1感染大鼠A7R5细胞,Western blot检测感染前后STIM1、Orai1蛋白表达及细胞自噬调节蛋白Beclin-1的表达。慢病毒感染A7R5后饥饿处理6 h或雷帕霉素处理24 h,Western blot检测处理后各组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蛋白表达量。结果重组载体pLV-STIM1、pLV-Orai1经双酶切鉴定正确。在293T成功包装慢病毒LV-STIM1、LV-Orai1。病毒感染 A7R5后,与对照组相比,STIM1、Orai1蛋白表达量分别上调96%和163%,而自噬调节蛋白Beclin 1下调64%。饥饿或雷帕霉素处理可明显增加细胞自噬水平,体现为自噬标志蛋白LC3-Ⅱ含量增加,而慢病毒感染STIM1、Orai1可明显抑制饥饿或雷帕霉素诱导的细胞自噬。结论在大鼠动脉平滑肌A7 R5细胞过表达钙池操纵钙通道分子STIM1和Orai1可使细胞自噬水平降低。这一分子机制可能与肺动脉高压发病相关。

    作者:齐元麟;陈富华;任正肖;王情;王丹;张明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土家族药物血筒抗佐剂性关节炎药效作用研究

    目的对土家族药物血筒抗佐剂性关节炎( AIA)作用进行初步评价研究,为其进一步系统和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血筒醇提物组。 CFA尾根部免疫建立AIA模型,血筒醇提物(1.0 g ·kg-1)口服给药治疗30 d。 AIA造模后进行后足肿胀测量、关节炎指数评分及体质量称量评价。治疗结束后进行后足CT扫描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血筒组大鼠AIA发病率仅55%(P=0.035),关节肿胀度降低1.8~2.3倍(P<0.01)、体质量重10%~20%(P<0.05);CT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血筒明显抑制关节滑膜增生,减少关节翳形成,抑制关节软骨破坏和骨侵蚀( P<0.01);血筒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含量明显降低( P<0.05)。结论该研究明确了血筒治疗风湿关节疾病的药效作用,也显示了其进一步研究开发的前景。

    作者:余黄合;曾嵘;李鑫;宋厚盼;魏艳霞;李如意;李涛;刘良;王炜;蔡雄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2015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出炉,《中国药理学通报》4项第一

    2015年9月,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发布《2015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药理学通报》核心影响因子0.899,总被引频次3312,综合评价总分66.50,基金论文比0.96,4项指标均列我国药理学类期刊第1名。

    作者:黄河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阿魏酸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功能的影响

    阿魏酸化学名称为3-甲氧基4-羟基丙烯酸,是当归等抗骨质疏松中药复方制剂的组方中药所含的一种水溶性单体成分,是其主要活性物质之一,具有降低胆固醇、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功能[1]。目前阿魏酸对心肌细胞、淋巴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已有报道[1-3],而其对成骨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较为少见。该文研究阿魏酸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当归等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高建林;陈珺;李兵;卢丽;杨国柱;陆幸妍;李青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维生素D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s )是骨髓基质的组成成分,在骨骼的发育和代谢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该文总结并综述了维生素D及其活性形式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通过Wnt信号通路、Wnt5a/ROR2轴、BMP/TGF-β/Samd信号通路、ROS/ERK信号通路对MSCs成骨分化的分子调控,阐明了维生素D对MSCs代谢调控的分子信号通路。

    作者:张尧;李晓莉;张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甲基苯丙胺诱导神经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甲基苯丙胺属于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是一种以精神依赖为主的新型合成毒品,长期滥用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和药物依赖性。目前其滥用趋势严重,已成为当今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利用溶酶体对细胞自身成分进行一系列降解利用的过程。研究表明,甲基苯丙胺可诱导神经细胞自噬,但机制尚未明了。该文主要从甲基苯丙胺诱导神经细胞自噬的机制、信号转导通路及自噬在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甲基苯丙胺与自噬提供参考。

    作者:杨根梦;陈逊;曾晓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葛根素对成骨细胞增殖能力及靶向Runx2的miRNA的影响

    目的研究葛根素作用成骨细胞MC3T3-E1后对细胞的增殖能力和靶向Runx2基因的miRNA的影响。方法①MTT法检测葛根素作用于MC3T3-E1细胞后对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②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葛根素对于成骨细胞活力影响。③葛根素作用于成骨细胞后,采用荧光实时定量 PCR ( Q-PCR )和蛋白印迹法( Western blot )法检测Runx2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④采用Target Scan、PicTar等靶点预测软件预测靶向Runx2的miRNA,并与表达谱测定的葛根素作用MC3T3-E1前后miRNA变化作比较。⑤采用Q-PCR法验证葛根素作用MC3T3-E1前后靶向Runx2基因的miRNA表达量。⑥构建Runx23′UTR/突变型Runx23′UTR重组质粒、合成 miRNA-204mimics、miR-NA-204inhibitor、miRNA-204NC共转染MC3T3-E1细胞,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Runx2与miRNA-204的靶向关系。结果葛根素作用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活性提高,Runx2的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升, miRNA-204和miRNA-344f-5p表达水平下降,miRNA-2861表达水平上升, miRNA-23a-5p、miRNA-770-5p、miRNA-871-5p 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细胞转染48h后,只有Runx23′UTR+miRNA-204 mimics组荧光素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说明只有miRNA-204可抑制Runx23′UTR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葛根素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并通过下调靶向 Runx2的miRNA的表达来提高Runx2表达水平。

    作者:张莹莹;周建斌;曾祥伟;赵凤鸣;刘光东;詹秀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3种不同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建立痰浊血瘀、气滞血瘀、痰浊+气滞血瘀大鼠模型,研究不同血瘀状态动物模型的特征。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慢性刺激组( 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高脂饲料+慢性刺激组,分别采用相应因素干预6周。于2、4、6周动态监测动物体重、旷场行为、血脂和血清皮质酮指标;实验终点(6周)采用小动物超声和左心室插管法检测心功能,采用黏度仪、红细胞变形/聚集测试仪检测血液流变性相关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采用高脂饲料、慢性不可预知性刺激后均可引起血瘀状态,对动物的行为学、血脂、心脏功能、血液黏度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两因素叠加时,血瘀相关指标变化明显,表现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体重明显降低(P<0.01),2周时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时间均减少(P<0.01或 P <0.05),2周、4周时,血清皮质酮上升( P <0.01或P<0.05),4周、6周时TG明显上升(P<0.01)。6周时,血流速度减慢(P<0.01),收缩末期左室前壁、后壁厚度均增厚(P<0.01或P<0.05),舒张期左心室指数上升(P<0.01),左心室大收缩速率降低(P<0.05),全血黏度上升(P<0.01)。结论高脂饲料喂养和慢性不可预知性刺激均可形成血瘀状态,但是具有不同的特点。当两因素叠加时,动物可明显出现行为学、血液黏度、心脏功能、血脂等指标的异常,可为血瘀证以及相关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梁耀月;李佳佳;董世芬;张荣;袁悦莹;孙建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染料木素抗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染料木素作为一种“植物雌激素”,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骨形成功能,也能够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过程,存在多种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该文综述染料木素抗骨质疏松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为研究与开发抗骨质疏松新药提供依据。

    作者:赖文秀;杨亚军;崔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麦冬皂苷D通过降低自噬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肥大

    目的麦冬皂苷D是否抑制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所引起的心肌肥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MTS法检测麦冬皂苷 D的细胞毒性;其次将1μmol·L-1的AngⅡ作用于H9c2细胞24h后引起心肌肥大,用不同浓度的麦冬皂苷D( ophiopogonin D,OPD)共处理, BCA法检测总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标志性肥大基因BNP和β-MHC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蛋白LC3B的表达,同时运用高内涵筛选技术检测心肌细胞自噬蛋白 LC3B 的表达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结果细胞活力的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ngⅡ不同浓度作用24 h后,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而麦冬皂苷D的高浓度(50~100μmol·L-1)可明显抑制细胞的活性;AngⅡ作用于心肌细胞24h后,可引起心肌肥大,导致特异性肥大基因mRNA表达上调,并且明显增加细胞总蛋白含量;同时使心肌细胞自噬增强;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而麦冬皂苷D共处理能明显逆转上述指标。结论麦冬皂苷D对AngⅡ所诱导的心肌肥大有抑制作用。

    作者:王远;王宇光;马增春;汤响林;梁乾德;谭洪玲;肖成荣;赵永红;高月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基于荧光定量PCR评测热性中药成分对TRPV1通道功能的影响

    目的:深入研究热性中药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方法该研究选择了临床常用的热性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基于新型7900PCR仪尝试搭建背根神经节( DRG)神经元TRPV1通道温觉感知功能的检测评价系统,并对热性中药成分的TRPV1通道功能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TRPV1通道能够被温度升高所激活,且该激活过程可被TR-PV1特异性阻断剂辣椒平抑制,所选大部分热性中药成分均具有上调TRPV1通道功能的作用。结论这些结果提示基于PCR仪建立的TRPV1通道功能检测体系适于药物调节TRPV1通道功能的研究;热性中药表征的热性属性可能与其所含的活性成分能够提高TRPV1通道感知温度的活性,从而增加机体的能量代谢有关。

    作者:周海玉;戴丽;王德凤;戴逸飞;周炜炜;孟晶;隋峰;霍海如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