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元麟;陈富华;任正肖;王情;王丹;张明芳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黄芪甲苷组和黄芪甲苷溶剂对照组。其中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黄芪甲苷组和黄芪甲苷溶剂对照组进行缺氧缺糖3h后再复氧复糖12 h,并于复氧复糖的同时加入黄芪甲苷。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 TUNEL染色和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PC12细胞贴壁生长,呈多角形,突起明显,突起之间交织成网状,细胞膜光滑且完整,胞体折光性较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细胞变圆或肿胀,突起回缩或消失,细胞膜破损,胞体折光性差,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相比,黄芪甲苷组细胞生长状态见好转,突起较为明显,胞体折光性较好,细胞活性升高(P <0.05),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下降(P<0.05)。黄芪甲苷溶剂对照组与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减轻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提高细胞活性,抑制细胞凋亡。
作者:靳晓飞;张颖;周晓红;武密山;赵艳萌;高维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体内血糖升高。糖尿病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的糖尿病并发症,一般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激素失衡、钙磷代谢紊乱而导致的骨密度下降及骨微观结构改变。由于现代人摄入营养物质过剩、运动量下降以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引起糖尿病的发生率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占糖尿病总数的90%左右,且2型糖尿病的患者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上升。该文就2型糖尿病对骨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帼静;呼晓雷;何发忠;张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系列分子量的美沙拉嗪PEG修饰物(5-ASA-mPEG)的大鼠肠道吸收动力学特征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技术考察5-ASA-mPEG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药物的浓度。结果考察范围内药物浓度及药物吸收部位对药物吸收速率常数( Ka )和表观吸收系数( Papp )无显著性影响。灌流速度及5-ASA-mPEG分子量在考察范围内对Ka 及Papp具有明显影响。结论5-ASA-mPEG修饰物在全肠道均有吸收,无明显吸收特定部位,初步判定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随5-ASA-mPEG分子量提高,其肠道吸收呈下降趋势,表明PEG修饰能够抑制5-ASA的肠道吸收过程。
作者:周婧婧;周庆颂;孙若飞;李笑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丹酚酸B( salvianolic acid B, Sal B)对异丙肾上腺素( isoproterenol, ISO)所致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炎症小体NLRP3( NL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相关蛋白的表达对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Sal B低、中、高剂量组。 Sal B各剂量组腹腔注射给予Sal B 5、10、15 mg·kg-1,模型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连续给药7 d;从 d5开始,皮下多点注射ISO(30 mg·kg-1),连续2 d造模。末次造模24 h后观察Sal B对大鼠心电图、血清中心肌酶、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含量、心肌组织中炎症小体NLRP3相关蛋白表达及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Sal B可以明显减轻心肌组织坏死和炎细胞浸润,明显降低心电图中T波值( P<0.05, P<0.01)。与模型组比较,Sal B各剂量组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值、谷草转氨酶( 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 GOT)值和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 1-β, IL-1β)值, Sal B中、高剂量组的丙二醛( malonaldehyde, MDA)值及中剂量组的乳酸脱氢酶( lactic dehydrogenase, LDH)值均明显降低(P<0.05, P<0.01);血清Sal B中、高剂量组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T-SOD)值明显升高(P<0.05, P<0.01);Sal B给药组的心脏组织中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1, 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Sal B具有抗ISO所致大鼠心肌缺血作用,该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炎症小体NLRP3相关蛋白表达,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有关。
作者:王新宇;王曼;孙帅军;陈叶香;蒋宝平;许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以药物化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为基础,采用现代分析方法鉴定口服中药后血清中药源性成分及移行成分,它能够直观地分析中药口服后的血液中的形态表现,快速寻找药效物质基础[1]。
作者:向文英;梅朝叶;杨武;孙佳;陆苑;陈思颖;黄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s )是骨髓基质的组成成分,在骨骼的发育和代谢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该文总结并综述了维生素D及其活性形式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通过Wnt信号通路、Wnt5a/ROR2轴、BMP/TGF-β/Samd信号通路、ROS/ERK信号通路对MSCs成骨分化的分子调控,阐明了维生素D对MSCs代谢调控的分子信号通路。
作者:张尧;李晓莉;张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 beta-peptides, Aβ)是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s disease, AD)的主要病理特征。 Aβ在患者脑内的积聚由多种因素诱导,其中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 BBB)对于Aβ在脑内与血液之间的转运发挥关键作用,而这一转运作用是通过BBB上Aβ受体介导的。在AD患者脑内可检测到Aβ转运及相关受体表达的异常,与脑内Aβ含量的异常升高有关。对BBB结构与功能、Aβ转运相关受体的表达及其转运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可能的脑内Aβ跨BBB清除策略进行了总结。
作者:张海静;赵春晖;张文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2个全新结构小分子 Rho 激酶抑制剂J35242和J35243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模型,分别用高浓度 KCl 和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NE)预刺激,评价化合物的舒张血管活性;通过各种工具药干预,观察化合物舒张血管作用的内皮相关机制、钾通道相关机制和钙离子相关机制。结果 J35242和J35243可以剂量依赖性舒张高浓度KCl和NE预收缩的血管环,并呈现一定的内皮依赖性;L-NAME和亚甲蓝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舒张作用;化合物还明显抑制由细胞内钙释放和外钙内流引起的血管收缩,说明其可能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发挥舒张血管作用;另外两个化合物可能不是通过开放钾离子通道发挥舒张血管作用。结论 J35242和J35243在体外具有一定的舒张血管作用,并且J35242的作用要强于J35243,其机制可能依赖于血管内皮功能,另外可能与抑制平滑肌细胞钙离子通道,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相关。
作者:袁天翊;王夙博;张惠芳;陈俞材;焦晓臻;谢平;方莲花;杜冠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Hirulog-s为军事医学科学院通过对水蛭素结构改造获得的一种新型合成水蛭肽,其序列为:( D)-FPRP-GK( Stearic acid)-GG-QGDFEPIPEDA-YDE-NH2, Hirulog-s 半衰期达到T1/2=212.2±58.4 min[1]。水蛭素具有间接促进尿激酶诱导的纤溶作用[2],为考察新型水蛭肽Hirulog-s 影响纤溶因子亲和性的程度,本文基于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pro-uPA)和纤溶酶原( plg)的相互活化作用[3]研究Hirulog-s通过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体现出来的纤溶特性。
作者:付强;张静怡;胡健力;余硕;包斌;戴秋云;吴文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阿魏酸化学名称为3-甲氧基4-羟基丙烯酸,是当归等抗骨质疏松中药复方制剂的组方中药所含的一种水溶性单体成分,是其主要活性物质之一,具有降低胆固醇、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功能[1]。目前阿魏酸对心肌细胞、淋巴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已有报道[1-3],而其对成骨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较为少见。该文研究阿魏酸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当归等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高建林;陈珺;李兵;卢丽;杨国柱;陆幸妍;李青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雷公藤甲素( TP)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的影响和可能的抑制机制。方法取TP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作用HCT116细胞,MTT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TP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检测蛋白LC3-Ⅱ表达,MDC检测细胞自噬。结果 TP能够抑制 HCT116细胞的增殖,不同浓度的TP作用HCT116细胞48 h后,LC3-Ⅱ的水平随着TP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呈浓度依赖性;用40 nmol·L-1 TP作用HCT116细胞,LC3-Ⅱ蛋白水平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呈时间依赖性,同时荧光显微镜观察到HCT116细胞中酸性自噬囊泡的数量增多。 TP+3-MA作用HCT116细胞48 h,与对照组比较TP组细胞凋亡率下降;与TP组比较TP+3-MA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 TP+RAPA作用HCT116细胞24 h,与对照组比较TP组细胞凋亡率增加;与TP组比较TP+RAPA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TP能够抑制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诱导HCT116细胞凋亡,提示自噬和凋亡间可能有协同关系。
作者:赵林;吴鹏;章平贵;谢大泽;高典;周南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Hsp90抑制剂FS-108抑制癌基因依赖的肿瘤细胞EBC-1和 A375的增殖及运动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磺酰罗丹明 B法检测 FS-108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FS-108对Hsp90客户蛋白、周期调控蛋白及凋亡调控蛋白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S-108作用后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情况;采用Transwell小室方法检测FS-108对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 FS-108对EBC-1和A375均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 IC50分别为25.53 nmol·L-1和30.02 nmol·L-1。 FS-108能有效降解肿瘤细胞中的客户蛋白c-Met和B-Raf并进而抑制下游AKT及ERK信号通路。 FS-108能诱导细胞产生G2/M期阻滞及凋亡。同时,FS-108还能明显抑制EBC-1和A375细胞的运动能力。结论 Hsp90抑制剂FS-108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产生G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发挥其抑制增殖的细胞生物学效应,同时,FS-108也具有一定抗转移潜能。
作者:平芳芳;王月琴;张敏敏;石峰;陈丹琦;丁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土家族药物血筒抗佐剂性关节炎( AIA)作用进行初步评价研究,为其进一步系统和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血筒醇提物组。 CFA尾根部免疫建立AIA模型,血筒醇提物(1.0 g ·kg-1)口服给药治疗30 d。 AIA造模后进行后足肿胀测量、关节炎指数评分及体质量称量评价。治疗结束后进行后足CT扫描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血筒组大鼠AIA发病率仅55%(P=0.035),关节肿胀度降低1.8~2.3倍(P<0.01)、体质量重10%~20%(P<0.05);CT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血筒明显抑制关节滑膜增生,减少关节翳形成,抑制关节软骨破坏和骨侵蚀( P<0.01);血筒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含量明显降低( P<0.05)。结论该研究明确了血筒治疗风湿关节疾病的药效作用,也显示了其进一步研究开发的前景。
作者:余黄合;曾嵘;李鑫;宋厚盼;魏艳霞;李如意;李涛;刘良;王炜;蔡雄 刊期: 2016年第10期
2015年9月,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发布《2015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药理学通报》核心影响因子0.899,总被引频次3312,综合评价总分66.50,基金论文比0.96,4项指标均列我国药理学类期刊第1名。
作者:黄河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麦冬皂苷D是否抑制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所引起的心肌肥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MTS法检测麦冬皂苷 D的细胞毒性;其次将1μmol·L-1的AngⅡ作用于H9c2细胞24h后引起心肌肥大,用不同浓度的麦冬皂苷D( ophiopogonin D,OPD)共处理, BCA法检测总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标志性肥大基因BNP和β-MHC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蛋白LC3B的表达,同时运用高内涵筛选技术检测心肌细胞自噬蛋白 LC3B 的表达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结果细胞活力的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ngⅡ不同浓度作用24 h后,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而麦冬皂苷D的高浓度(50~100μmol·L-1)可明显抑制细胞的活性;AngⅡ作用于心肌细胞24h后,可引起心肌肥大,导致特异性肥大基因mRNA表达上调,并且明显增加细胞总蛋白含量;同时使心肌细胞自噬增强;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而麦冬皂苷D共处理能明显逆转上述指标。结论麦冬皂苷D对AngⅡ所诱导的心肌肥大有抑制作用。
作者:王远;王宇光;马增春;汤响林;梁乾德;谭洪玲;肖成荣;赵永红;高月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牡荆素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对中枢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包括抗记忆损伤、抗癫痫、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抗抑郁、镇痛等作用。这些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自由基水平、对抗神经凋亡、调节炎症因子及其通路、调节神经递质及相关受体等多途径,多靶点的机制实现的。该文就近年来牡荆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
作者:毛丽娜;朱清;李俊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体外细胞水平研究人参皂苷 Rg1在冈田酸(Okadaic Acid,OKA)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样神经毒性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PC12细胞模拟神经元,采用OKA造模的同时给予Rg1(1、5、10μmol·L-1-),选用褪黑素(Melato-nin, Melat)10μmol·L-1-作为阳性对照。分别采用MTT、LDH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及死亡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 DCFH-DA 荧光探针法检测胞内 ROS 的堆积,并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一系列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KA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死亡率明显增加,细胞早期凋亡数量明显增多( P<0.01);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检测发现, OKA 组胞内 ROS 堆积明显增多( P <0.01),总抗氧化能力(ABTS)明显降低(P<0.01),过氧化物酶(Catalase, CAT)(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都明显降低(P<0.05),GSSG/GSH比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Rg1不同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OKA模型中PC12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死亡率,并抑制胞内ROS水平、提高抗氧化酶活力增强抗氧化能力。结论人参皂苷Rg1在OKA诱导的AD样病理模型中可以通过抗氧化应激作用发挥抗细胞死亡、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作者:王莹莹;宋修云;王奇;陈乃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利用虾原肌球蛋白及其IgE单克隆抗体建立I型过敏反应体内外模型。方法采用等电点沉淀法制备刀额新对虾原肌球蛋白,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虾原肌球蛋白IgE单克隆抗体。建立虾原肌球蛋白攻击 IgE单抗致敏的RBL-2H3细胞模型,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利用虾原肌球蛋白及其IgE单抗建立被动全身过敏反应小鼠模型,监测抗原攻击后30 min内肛温的变化。结果 IgE单抗致敏的RBL-2H3细胞在虾原肌球蛋白攻击后发生脱颗粒,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明显增加。虾原肌球蛋白及其IgE单抗诱导了小鼠被动全身过敏反应,抗原攻击后小鼠肛温平均下降约1.44℃。结论虾原肌球蛋白及其IgE单克隆抗体成功建立了I型过敏反应体内外模型。
作者:方蕾;侯睿;费巧玲;高源;刘芬;蔡润兰;齐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营卫通络方”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交感神经的影响。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复合模型组、桂芍通络高( GSTL-H )、桂芍通络低( GSTL-L )剂量组,阿托伐他汀( ATO)组。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高脂组给予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复合模型组及各用药组实施高脂饮食复合右侧颈动脉硅胶管包裹术。灌胃( ig)给药, qd,GSTL-H组给予桂芍通络0.6 g·kg-1·d-1,GSTL-L组给予桂芍通络0.3 g·kg-1·d-1,ATO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5 mg·kg-1·d-1,连续至4周时取材。生化法检测各组血脂水平变化,HE染色检测颈动脉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动脉壁中NE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NGF,TH分布密度, Western blot检测NGF及TH蛋白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脂组和复合模型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复合模型组内膜增生程度, NE 含量、交感神经分布密度(NGF,TH蛋白分布与表达)较高脂组更重(P<0.01);与复合模型组相比,桂芍通络高、低剂量组可不同程度减轻血脂水平及内膜增生程度,降低管壁NE含量及交感神经密度( P<0.05,P<0.01)。结论“营卫通络方”-桂芍通络能够减轻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动脉壁交感神经有关。
作者:尹玉洁;马柳一;贾振华;张军芳;王宏涛;单星阁;刘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骨癌痛大鼠脊髓中WNK1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 SD大鼠30只,体质量170 g~200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 组,n=3)、假手术组(S组,n=3)和骨癌痛组(BCP组,n=24)。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假手术组、骨癌痛组分别在左胫骨上端注射 PBS液5μL和 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5μL(约1×105个细胞)。模型制备前d 1以及制备后d 3、6、9、10、11、12测定大鼠机械痛阈。 C 组与S组于术后d 12、BCP组于模型制备后d 3、6、9、12时处死大鼠并取脊髓(L4~6)。运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时间点WNK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BCP组术后d 3机械痛阈开始降低(P<0.05),BCP组脊髓中WNK1 mRNA 在术后d 3起表达上调并随时间推移呈递增趋势(P<0.01),至d 9达到峰值(P<0.05),随后表达下调,至d 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WNK1蛋白在术后d 6开始表达上调,并随时间推移呈递增趋势至12 d (P<0.01)。结论骨癌痛大鼠脊髓中WNK1表达异常增高,可能参与了大鼠骨癌痛的发生和维持。
作者:沈濛溦;钱晓波;高建瓴;王丽娜;孟晓文;杨建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