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尔硫卓对刀豆凝集素诱导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刘英;程翔;廖玉华

关键词:地尔硫卓, 细胞因子, 单个核细胞, 刀豆凝集素, T淋巴细胞, 钙
摘要:目的 探讨地尔硫卓对刀豆凝集素(Con A)诱导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对照组、Con A组和地尔硫卓-Con A处理组.ELISA测定上清中细胞因子浓度.结果 单个核细胞在Con A的刺激下,其上清液中IL-10、TNF-α、IL-6急剧增高,IL-1β低水平表达,TGF-β_1未见明显表达.地尔硫卓干预后,IL-10、TNF-α、IL-6的浓度明显减低.结论 地尔硫卓能抑制Con A所诱导的单个核细胞IL-10、TNF-α、IL-6的表达.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低浓度亚硝酸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毒物兴奋效应

    低浓度的毒物往往存在对生物体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这种非线性剂量效应关系是近年来评价药物毒性的一种新方法~([1]) .低水平的亚硝酸盐暴露对细胞生物学效应实验研究文献报道较少,为了研究亚硝酸盐对肝源性细胞生长的毒物兴奋效应,课题组利用人肝癌SMMC-7721细胞,研究了亚硝酸盐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时细胞增殖、凋亡、低浓度预适应细胞保护作用等毒物兴奋效应关键指标的变化.

    作者:孙玉生;史齐;李延红;石贞玉;厉永强;刘彬;皇甫超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丝/苏氨酸激酶PLK1研究进展

    Polo-Like激酶1(PLK1)是高度保守的丝/苏氨酸激酶,在多种人类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其在有丝分裂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阐明.新的研究发现, PLK1有诱导DNA合成、DNA完整性的检修以及防止细胞凋亡方面的作用.PLK1还能通过磷酸化p53而抑制其转活性,进而抑制p53发挥检验点蛋白和诱导细胞凋亡的功能.另外,PLK1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还可以通过抑制MAVS调节干扰素IFN的诱导生成,破坏先天性免疫.多种PLK1的抑制剂都表现出了高效低毒的特性, PLK1有望成为恶性肿瘤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良好靶点.

    作者:董宪喆;张鹏;毕明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海兔素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海兔素(Aplysin)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测定海兔素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的变化;HE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SGC-7901细胞中COX-2 mRNA的表达.结果 经60、120、240、480 mg·L~(-1) 海兔素作用24、48 h后,SGC-7901细胞的生长增殖均明显受到抑制,呈量效依赖性.延长作用时间,抑制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 >0.05);120、240 mg·L~(-1) 海兔素作用24 h后,细胞生长状态明显下降;经120、240 mg·L~(-1) 海兔素处理1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0±2.12)%和(18.4±2.30)%,与对照组(1.4±0.55)%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 60、120、240 mg·L~(-1) 海兔素处理24 h后,SGC-7901细胞COX2 mRNA水平有下调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海兔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作者:刘颖;梁惠;苏爱;贺娟;于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一种小鼠高脂血症新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高脂血症实验动物模型新型方法.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喂饲标准饲料,阳性对照组喂饲高脂饲料;模型组饲以标准饲料和牛奶,30 d后检测血清和肝脏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肝脏指数(LI),光镜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LI及血液和血清中TC、TG、LDL-C明显升高,而HDL-C明显降低.光镜下模型组肝脏均出现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症病灶.结论 小鼠喂饲30 d标准饲料和牛奶,可建立理想的高脂血症模型.

    作者:吴争荣;马志刚;董永喜;黄金程;贺殿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姜黄素抗过敏作用实验研究

    肥大细胞膜表面表达IgE高亲和力受体,经活化后可产生和释放多种参与变态反应的炎性介质,从而引起多种变态反应症状~([1]) .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黄中提取的酚性色素,为姜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2]) .研究证实姜黄素能够抑制肥大细胞组胺的生成~([3]) ,但抑制肥大细胞活化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实验以腹腔肥大细胞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姜黄素对肥大细胞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

    作者:延光海;崔允浩;李光昭;沈光海;金东洙;宋顺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大花罗布麻对MPTP型小鼠的多巴胺能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大花罗布麻叶中槲皮素-3-O-槐糖苷和黄酮富集物对MPTP型帕金森症(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模型的多巴胺能(dopaminergic,DA)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MPTP腹腔注射30 mg·kg~(-1) 连续5 d制备PD模型,口服灌胃给予槲皮素-3-O-槐糖苷25 mg·kg~(-1) 和大花罗布麻叶黄酮富集物250 mg·kg~(-1) ,造模前7 d开始给药.给药结束后进行自主活动和爬杆实验测试动物行为变化,荧光法测定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石蜡切片观察黑质神经细胞病理变化,分析大花罗布麻对多巴胺能神经的保护作用.结果 槲皮素-3-O-槐糖苷25 mg·kg~(-1) 预先给药1 wk,能提升MPTP型PD小鼠的运动能力,提高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减轻黑质神经的损伤,增加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细胞表达数量.结论 槲皮素-3-O-槐糖苷能减轻MPTP对PD小鼠的DA神经损伤.

    作者:马成;马龙;RAUSCH Wolf-dieter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乌索酸对人肝星状细胞凋亡及TGFβ_1 mRNA表达的影响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主要效应细胞,TGFβ_1是目前已知重要的致肝纤维化细胞因子之一~([1]).因此,降低TGFβ_1表达,抑制HSC增殖,诱导其凋亡是治疗肝纤维化的重要策略~([2,3]).国内外研究资料显示乌索酸具有护肝作用~([4~7]),本研究拟观察乌索酸对人HSC凋亡及TGFβ_1 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索其在抗肝纤维化方面的作用.

    作者:王博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吡格列酮对谷氨酸诱导皮质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抑制JNK信号的机制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谷氨酸所致培养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乳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7 d后用于实验.实验分为对照组、谷氨酸组、谷氨酸+吡格列酮组、谷氨酸+SP600125组、SP600125组.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Hoechst33258核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磷酸化活化转录因子2(phospho-ATF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JNK1和JNK1总量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谷氨酸(100 μmol·L~(-1))作用24 h可使体外培养的皮质神经元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百分比明显增加,磷酸化JNK1蛋白水平(谷氨酸作用2 h后检测)和磷酸化ATF2表达明显增加.吡格列酮明显对抗谷氨酸引起的皮质神经元损伤,同时明显抑制谷氨酸引起的磷酸化JNK1及磷酸化ATF2表达增多.JNK抑制剂SP600125明显对抗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及phospho-ATF2表达增多.结论 吡格列酮对谷氨酸引起的培养皮质神经元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吡格列酮的保护作用与抑制JN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作者:王蕊;金英;闫恩志;隋海娟;刘婉珠;齐志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巴戟天醇提取物促大鼠缺血心肌治疗性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巴戟天糖链(MOO)对急性心肌梗死(AMI) 大鼠缺血心肌治疗性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 Wistar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成功制成AMI模型40只,随机分为MOO小、中、大剂量组、麝香保心丸组及模型组,每组8只.另取10只建立假手术组.药物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予巴戟天醇提物水溶性部分(0.7、1.4、2.8 mg·kg~(-1) ·d~(-1))及麝香保心丸悬浊液(30 mg·kg~(-1) ·d~(-1)),其余两组灌胃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灌胃6 wk后处死大鼠,心肌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缺血心肌Ⅷ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蛋白表达情况;计算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c density,MVD),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VEGF及bFGF表达灰度值,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MOO中、大剂量组能增加缺血心肌MVD及VEGF、bFGF灰度值(P <0.05),但作用弱于麝香保心丸组(P <0.05);MOO 3个剂量组之间MVD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 MOO 3个剂量组之间VEGF灰度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MOO中、大剂量组bFGF灰度值与小剂量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MOO可促进AMI后大鼠缺血心肌的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缺血心肌VEGF、bFGF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杨景靠;冯国清;于爽;胡香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人参皂苷Rg1对细胞光老化模型中p53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g1对光老化p53信号转导途径中相关基因损伤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8-MOP/UVA(8-methoxypsoralen and subsequent ultraviolet A irradiation)联合处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建立光老化模型,用流式细胞周期分析、SA-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 associated β-galactosidase)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人参皂苷Rg1对培养真皮成纤维细胞多项细胞衰老指标及p53信号途径中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人参皂苷Rg1可明显抑制细胞和组织老化的指标表达(包括SA-β-Gal 表达减少及细胞周期G1阻滞率降低);减少基因氧化应激损伤产物8-oxo-dG及老化相关蛋白p53,p21~(WAF-1) 及p16~(INK-4a) 的表达.结论 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缓解基因的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相关信号转导,从而缓解细胞光老化进程.

    作者:高瑛瑛;刘文丽;周炳荣;李威;骆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非诺贝特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非诺贝特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低血压方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药物非诺贝特(fenofibrate,FF;33、100、300 mg·kg~(-1))在缺血前30 min灌胃给药,PPARα受体拮抗剂MK886(6 mg·kg~(-1))在给予非诺贝特300 mg·kg~(-1) 前腹腔注射.Morris 水迷宫测定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变化,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组织核转录因子 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生化酶学方法观察超氧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1β、IL-6、IL-10、TNF-α含量变化.结果 非诺贝特能明显缩短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寻台潜伏期,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降低海马神经元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阻遏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IL-1β、IL-6、TNF-α、MDA含量的升高和IL-10含量及SOD活性的降低;预先给予MK886能取消非诺贝特的作用.结论 非诺贝特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激活PPARα,抑制NF-κB活性,抑制CNS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张艳丽;杨俊卿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脂饲料加STZ联合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HPA轴功能变化与糖脂代谢的关系

    目的 研究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联合诱导的糖尿病大鼠HPA轴功能变化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采用长期高脂饲料加STZ(30 mg·kg~(-1) ip)联合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将其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黄寡糖(ROS)组和二甲双胍组, ROS组灌胃地黄寡糖(200 mg·kg~(-1) ·d~(-1)),二甲双胍组灌胃盐酸二甲双胍(200 mg·kg~(-1) ·d~(-1));每周测定1次大鼠血糖和体重, 给药4 wk后收集24 h尿液并断头处死, 测定血浆中血脂(TC、TG、HDL-C)、胰岛素、CRH、ACTH、皮质酮及下丘脑中CRH、垂体中ACTH、24 h尿液中尿糖及皮质酮(CORT)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糖、尿糖、TC、TG均明显升高, 肝糖原、HDL-C含量下降,地黄寡糖能逆转这些改变.同时模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胰岛素和下丘脑中CRH下降明显,血浆中ACTH、CORT及垂体中ACTH、24h尿液中CORT总量都有所升高, ROS对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 高脂饲料加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糖脂代谢紊乱可能与HPA的活性升高有关,中药地黄寡糖的降血糖作用可能与改善HPA功能有一定关系.

    作者:王利军;张汝学;贾正平;李茂星;邱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烟酸及其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现状与展望

    烟酸是广谱调脂药,能明显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缓释型烟酸与他汀类药物联合能达到全面调脂、减少心血管剩留风险的目标,并可能优于他汀与其它类调脂药合用.两者联合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调脂方案.

    作者:吴陈璐;赵水平;张丹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抗CCR7单链抗体的筛选及初步鉴定

    目的 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抗CCR7单链融合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检测.方法 PCR检测大肠杆菌中ScFv基因插入率;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Sfi I和Not I双酶切质粒的结果;分别以乳腺癌细胞及CCR7多肽片段为靶抗原对抗体库进行4轮和3轮筛选富集.将阳性克隆转化E.coli HB2151进行可溶表达.抗体亲和层析纯化后,经Western blot鉴定,通过ELISA法检测可溶性ScFv抗体的免疫活性.免疫细胞化学和放射免疫显像鉴定scFv抗体与乳腺癌细胞结合的特异性.结果 ScFv基因插入率为90%(18/20),双酶切鉴定检测到目的 条带.经4轮细胞筛选,3轮抗原筛选抗CCR7抗原的噬菌体抗体得到了明显富集,在E.coli HB2151中实现可溶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获得抗体相对分子质量为34 ku左右.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与放射免疫显像均证实单链抗体与表达CCR7的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特异性结合.结论 成功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获得具有较高特异性的抗CCR7单链抗体.抗体在体内体外均与肿瘤细胞表达特异抗原结合.

    作者:樊春波;李少林;彭志平;罗弋;曹辉;王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法罗培南钠在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及多剂量静脉滴注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研究12名健康志愿者按400 mg单剂量和多剂量静脉滴注注射用法罗培南钠后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多剂量给药方案为每天2次,连续5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法罗培南钠的血药浓度及尿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3p87软件处理,按两室模型拟合并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尿药排泄数据采用尿药速率法.结果 单剂量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 C_(max) 为(45.20±8.73) mg·L~(-1);T_(1/2α)为(0.401±0.096) h; T _(1/2β)为(1.419±0.267) h;AUC_(0-12) (以梯形法计算)分别为(59.216±11.886) mg·h·L~(-1);尿累积排泄率为(30.48±12.77)%, T_((1)/(2)) 为(0.993±0.088) h, K_e为(0.227±0.097)h~(-1).多剂量给药达稳态后的药代动力参数分别为:C~(ss)_(min)为(0.03±0.02)mg·L~(-1);C~(ss)_(max)为(44.60±9.08) mg·L~(-1);C_(av) 为(4.939±1.048) mg·L~(-1); T_(1/2α)为(0.340±0.105) h;T_(1/2β)为(1.257±0.173) h;AUC~(ss)_(0-τ)为(59.268±12.571) mg·h·L~(-1) ;尿累积排泄率为(40.55±17.53)% , T_(1/2)为(1.085±0.069) h, K_e为(0.296±0.136) h~(-1).结论 该药在人体内的分布和消除速度不随连续给药而变化.按400 mg ,每天2次的给药方案,在体内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且安全性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金芳;孙黎;苏克剑;刘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地尔硫卓对刀豆凝集素诱导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尔硫卓对刀豆凝集素(Con A)诱导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对照组、Con A组和地尔硫卓-Con A处理组.ELISA测定上清中细胞因子浓度.结果 单个核细胞在Con A的刺激下,其上清液中IL-10、TNF-α、IL-6急剧增高,IL-1β低水平表达,TGF-β_1未见明显表达.地尔硫卓干预后,IL-10、TNF-α、IL-6的浓度明显减低.结论 地尔硫卓能抑制Con A所诱导的单个核细胞IL-10、TNF-α、IL-6的表达.

    作者:刘英;程翔;廖玉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胫前肌失神经肌萎缩的防治作用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BYHWD)对大鼠胫前肌失神经肌萎缩的防治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腓总神经夹伤模型,将造模后的60只♂ 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BYHWD 高、中、低剂量组、弥可保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术后每日灌胃给药.术后18 d,病理切片染色. 形态学分析,计算胫前肌湿重比和横截面积.结果 假手术组胫前肌横截面积较大,形态规则;模型组横截面积明显减小,结构紊乱,结缔组织明显增生;BYHWD各组与弥可保组横截面积较小,形态较规则,结缔组织增生不明显.与模型组相比,BYHWD各组胫前肌横截面积明显增加(P <0.01);BYHWD高剂量组胫前肌横截面积与弥可保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 <0.05).与模型组相比,BYHWD高、中剂量组胫前肌湿重比明显增高(P <0.05或 P <0.01).BYHWD低、中、高组两两比较后,湿重比与横截面积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或 P <0.01),表明BYHWD低、中、高剂量组湿重比与横截面积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胫前肌失神经肌萎缩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作者:周岚;梅晓云;吴灏昕;谢辉;孙华林;赵宗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硫化氢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缺氧后增殖活力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内源性及外源性硫化氢(H_2S)对缺氧诱导下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效应及凋亡率的影响.方法 以2% O_2-93% N_2-5% CO_2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4 h,制备细胞缺氧模型.细胞培养分为6组:①缺氧(N_2)组;② N_2+600 μmol·L~(-1) NaHS组;③ N_2+1 200 μmol·L~(-1) NaHS组;④ N_2+6 400 μmol·L~(-1) NaHS组;⑤ N_2+400 μmol·L~(-1) L -半胱氨酸(Cys)组;⑥ N_2+200 μmol·L~(-1) S-腺苷甲硫氨酸(SAM)组.各组细胞24 h缺氧培养后,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N_2组相比,600和1 200 μmol·L~(-1) NaHS(H2S供体)可降低缺氧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力(P<0.01),但对细胞凋亡率无影响(P>0.05);而6 400 μmol·L~(-1) NaHS虽然不影响细胞缺氧后的增殖活力(P>0.05),但却增加其凋亡率(P<0.05);胱硫醚-β-合酶(H_2S合成酶)底物Cys和激动剂SAM对缺氧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无影响(P>0.05);但它们却使缺氧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凋亡率高于N_2组(P<0.05).结论 内源性及外源性H_2S可降低缺氧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促进细胞凋亡,提示内源性H_2S还可能通过肺成纤维细胞,抑制缺氧导致的肺血管结构重建发挥其保护作用.

    作者:潘际刚;刘新宇;周华;陈丽;郑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酒精对HBV转基因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在肝损伤早期酒精和HBV协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20只HBV转基因小鼠和20只普通小鼠随机分为4组:转基因小鼠酒精组(alcohol-fed Tg mice)和普通小鼠酒精组(alcohol-fed Wt mice),以白酒灌胃;转基因小鼠对照组(control Tg mice)和普通小鼠对照组(control Wt mice),以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处理10 wk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3、Smad7、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 mRNA表达水平及TGF-β_1、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酒精可升高转基因小鼠血清ALT、AST水平,诱发其肝脏病理损伤,但纤维化不明显;肝组织TGF-β_1、Smad3、Smad7、CTGF mRNA及TGF-β_1、CTGF、α-SMA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酒精和HBV对肝损伤协同作用的机制可能与TGF-β_1、Smad3、CTGF、α-SMA表达增加以及TGF-β_1/Smads通路信号分子表达比例失调有关.

    作者:黄娟娟;李兵;曹力波;欧阳林旗;刘世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白藜芦醇调节STAT3抗急性髓性白血病作用的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通过何种途径发挥抗急性髓性白血病作用.方法 以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asumi-1为研究对象,不同浓度Res作用不同时间,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计算细胞凋亡率,进而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Bcl-2、Bax表达,应用免疫印迹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等方法检测Res干预前后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3的变化.利用白血病小鼠模型以Western blot与免疫组化等方法在整体水平研究Res对动物存活状态及STAT3活性表达的影响.结果 Res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Kasumi-1生长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下调Bcl-2/Bax比值以及STAT3的活性水平;此外,Res还能剂量依赖的促进荷瘤小鼠存活、减弱小鼠p-STAT3表达.结论 提取自传统中药材的Res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新型抗肿瘤药物,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白血病效应,特别是对STAT3信号途径的调控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靶点.

    作者:王伟;李覃;陈虹;郭小芹;牛秀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