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王德国;柯永胜;唐振国;杨玉雯;汪源经
各种致病因素所致慢性肝损伤均可引起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促进其凋亡被认为是肝纤维化逆转的始动因素.HSC的凋亡机制十分复杂,调控活化HSC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甚少.目前已知的HSC凋亡信号途径主要包括线粒体途径、死亡受体途径和非死亡受体途径.基于这些信号转导途径,研究出选择性诱导HSC凋亡的药物将成为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手段.该文将对HSC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目前已知的具有促HSC凋亡作用的药物进行总结分类.
作者:张怡;平洁;汪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对多巴胺(dopamine,DA)合成细胞系MN9D细胞内源性孤儿核受体Nurrl表达的作用,并研究Nurrl表达增高对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表达的影响,探讨Nurrl调控DA能神经元发育的机制.方法 用100μg·L-1的PGE2作用于MN9D细胞2 h至6 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GE2作用前后MN9D细胞内源性Nurrl及TH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100μg·L-1的PGE2作用2、4及6 h,MN9D细胞形态没有明显变化.②加入PGE2 2、4及6 h,MN9D细胞Nurrl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强度比未加PGE2作用的正常对照组细胞明显增强.MN9D细胞自身表达TH呈不均一性,PGE2作用2~6h,MN9D细胞中TH阳性染色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细胞接近.③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GE2作用6 h,MN9D细胞Nurrl蛋白表达比未加PGE2的正常对照组细胞明显增加(P<0.05),而此时TH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细胞接近.结论 PGE2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明显激活MN9D细胞内源性Nurrl表达,但对TH表达没有影响.TH表达的激活或许还需要除Nurrl以外其它环境或因子的共同参与.
作者:赵咏梅;张海燕;许秋岩;吕风月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慢性吗啡(Mor)处理对大鼠交感神经节--颈上神经节(SCG)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 剂量递增法连续皮下注射(sc)吗啡5 d建立慢性吗啡依赖大鼠模型,纳洛酮(Nal)催促戒断法和55℃热水甩尾试验判断模型依赖性和耐受性,125Ⅰ放射性免疫测定法测定SCG中cAMP和cGMP的含量.结果 ①吗啡急性给药组大鼠SCG中cAM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②吗啡依赖组大鼠SCG中cAMP含量回到正常对照组水平,并有增高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吗啡急性给药组比较,P<0.05);③吗啡戒断组大鼠SCG中cAMP含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P<0.05);④各组大鼠SCG的cGMP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慢性吗啡处理大鼠交感神经节cAMP存在适应性上调现象.
作者:何萍;莫宁;于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抑制剂米诺环素(minocycline,MC)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对骨癌痛维持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跟骨癌痛模型,♂ C3H/He小鼠42只,随机分为3组(n=14),sarcoma+PBS(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组和sarcoma+MC组行小鼠跟骨癌痛模型制作,跟骨内注射肿瘤细胞;sham+PBS组行假手术,跟骨内注射PBS.造模后11天(post-implantation day 11,PID11),每组随机取10只小鼠,sham+PBS组和sarcoma+PBS组单次鞘内注射MC溶媒(PBS 5μl),sarcoma+MC组单次鞘内注射MC(1 nmol,5μl).各组分别在鞘内注射前、注射后0.5、1、2、4、8、24 h测定机械性痛觉超敏、冷痛觉过敏.各组剩余4只小鼠在PID12鞘内注射后1 h行非伤害性触摸右侧足底90min,分析脊髓背角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 骨癌痛导致小鼠机械性痛阈和冷痛阈降低,脊髓背角c-fos蛋白的表达上调;单次鞘内注射MC能暂时提高小鼠疼痛阈值,并抑制脊髓背角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 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对骨癌痛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唐元章;申文;刘苏;马正良;孙玉娥;张井浪;苏小虎;朱姗姗;宋学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nAChR激动剂尼古丁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的学习记忆障碍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侧脑室注入凝聚态Aβ25-35 4.5μl.次日,用药组给予尼古丁0.2和2 mg·kg-1(ip,bid×7d),对照组及模型组ip生理盐水.给药结束4 d后(造模成功后11 d),进行各组行为学及皮层、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活性指标的检测.结果 定位航行实验发现,训练d 4,模型组小鼠的上台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和0.2、2 mg·kg-1尼古丁治疗组(P<0.01);空间搜索实验发现,实验d 5撤除平台,模型组在平台所在象限(第Ⅱ象限)中游泳的时间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和0.2及2 mg·kg-1尼古丁治疗组(P<0.05);模型组在平台所在象限(第Ⅱ象限)中游泳的距离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与0.2及2 mg·kg-1尼古丁治疗组无差别(P0.05).酶活性检测发现尼古丁治疗组的AChE及ChAT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尼古丁治疗组(2 mg·kg-1)MDA的活性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尼古丁治疗组(0.2 nlg·kg-1)的活性较模型组无改变(P>0.05);尼古丁治疗组的GSH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尼古丁能够改善Aβ25-35诱导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该作用与其增强ChAT的活性以及抗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任汝静;王刚;潘静;朱亮;张施;孙小康;陈红专;陈生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l,TGF-β1)诱导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s,KFs)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l-1)mRNA的表达.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KFs,应用不同浓度(1.25~20 pmol·L-1)TGF·β1刺激KFs 3 h或TGF-β1(10 pmol·L-1)刺激KFs不同时间(0.5~6 h),采用SYBR Green I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以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计算各组PAI-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GF-β1能明显诱导KFs中PAI-1 mRNA的表达,10、20pmol·L-1浓度组表达比值分别增至4.19及4.44倍(P<0.01);TGF-β1(10 pmol·L-1)的1、2 h时间组表达比值分别增至2.29及2.41倍(P<0.05),3、6 h时间组分别增至4.19及5.83倍(P<0.01).提示,TGF-β1诱导KFs中PAl-1mRNA表达的适浓度为10 pmol·L-1、适时间为3 h.结论 利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TGF-β1诱导KFs中PAI-1 mRNA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瘢痕疙瘩中TGF-β1信号通路的靶基因调控机制,以及开发治疗瘢痕疙瘩的新药提供了基础.
作者:何淑芳;杨林;黄维娟;杨雁;周伏圣;方巧云;张安平;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在人源重组多肽类新药的毒理学研究中,绝大多数受试物在实验动物体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原性,使生物利用度降低和毒性反应被削弱.
作者:卢觅佳;吴友苹;陈颖;杨红忠;陈云祥;宣尧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铜是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金属,很多文献[1~3]表明无机铜和有机铜都具有良好的抑瘤效果,但铜的氧化伤害使其成为一把双刃剑,铜的强氧化性会对多种脏器甚至DNA造成损伤.
作者:沈杰;张冬梅;徐力致;李俊;陈钧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在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水平探讨胍丁胺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多种应激方式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通过开场实验和蔗糖饮水实验观察模型组、阳性对照药氟西汀组(10 nag·kg-1,ig)和胍丁胺组(20 mg·kg-1,ig)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应用神经元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td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态改变.结果 慢性应激模型组大鼠开场实验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明显降低,蔗糖偏嗜度明显降低,氟西汀和胍丁胺可逆转此变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慢性应激模型组MAP2和GFAP表达明显减弱,表现为海马神经元突起长度和数目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和突起数量明显降低,氟西汀和胍丁胺可改善此病理变化.结论 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参与抑郁症发生,胍丁胺可逆转慢性应激引起的细胞形态结构改变,发挥抗抑郁作用.
作者:陈红霞;张黎明;张有志;赵楠;李锦;李云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TNF-α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AM)性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信号通路以及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MMP-9表达的影响机制.方法 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分离与培养AM,以PDTC预处理AM,以TNF-α或IL-1刺激AM.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MMP-9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MP-9蛋白的表达及TNF-α或IL-1诱导的IκBα磷酸化水平.凝胶阻滞分析实验检测NF-κB活性.结果 TNF-α上调AM源性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PDTC抑制TNF-α诱导的MMP-9的表达(P<0.05).PDTC对TNF-α或IL.1诱导的IKBα的磷酸化均无抑制作用(P>0.05).PDTC对TNF-α或IL·1诱导的NF-κB的活化均有抑制作用(P<0.05);且PDTC不能在体外直接抑制NF-κB的DNA结合活性(P>0.05).结论 NF-κB在TNF-α诱导的AM源性MMP-9的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PDTC 可能通过抑制泛素化-蛋白酶小体途径来下调TNF-α诱导的AM源性MMP-9的表达.
作者:李亚清;张珍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双苯氟嗪对hERG钾通道电流的影响,探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作为表达系统,采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观察双苯氟嗪对hERG钾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 双苯氟嗪(8 nmol·L-1-5 μmol·L-1)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ERG电流,IC50为98.0nmol·L-1;在-10 mV~40 mV范围内双苯氟嗪对hERG电流的抑制作用具有电压依赖性;双苯氟嗪1μmol·L-1对半数激活电压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激活时间常数和去活时间常数,加快bERG电流的激活去活.结论 双苯氟嗪降低hERG钾通道电流并改变其动力学特征,提示双苯氟嗪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可能与此有关.
作者:张国红;耿仙;张璇;杨冀杰;张海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七叶皂苷体外抗SGC-7901肿瘤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药物对SGC-7901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GC-7901肿瘤细胞周期的变化;FITC-Annexin V/PI双标记检测SGC-7901肿瘤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 七叶皂苷可明显抑制SGC-7901肿瘤细胞的增殖,并抑制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可下调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结论 七叶皂苷体外对SGC-7901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吴子侠;吴海竞;曹莉;孙晓飞;明志君;张学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MIR)时大鼠心肌组织,血清NO水平及NOS同工酶蛋白表达的变化和内洋地黄素特异性抗体对MIR时心肌NO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 min,复灌45 min建立在体大鼠MIR模型,Spraug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生理盐水组、维拉帕米组、小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地高辛抗血清组.各组于再灌注45 min后立即取左室心尖部缺血区心肌并断尾取血,检测心肌匀浆和静脉血中NO含量,心肌匀浆中的eNOS、iNOS水平,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心肌组织eNOS、iNOS;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MIR时心肌组织NO水平明显降低,但血清中NO水平无明显变化;eNOS表达明显减少,iNOS表达明显增加,心肌组织结构发生明显损伤;中、高剂量地高辛抗血清能有效降低心肌组织iNOS表达,恢复心肌细胞eNOS活性,提高心肌组织和血液中的NO水平,减轻MIR导致的心肌组织结构损伤.结论 内洋地黄素特异性抗体对MIR造成的心肌NO系统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拮抗内洋地黄素,调节心肌NOS同工酶的表达紊乱而实现.
作者:王星;王德国;柯永胜;唐振国;杨玉雯;汪源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维生素D,(vitamin D,)联合尼古丁(nico-fine)诱导的大鼠血管钙化亚慢性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维生素D3(300 kIU·kg-1)肌注和尼古丁(25 mg·kg-1,5 ml·kg-1)灌胃制备大鼠血管钙化亚慢性模型,定期测定大鼠体重和尾动脉血压;在造模的第8周、第16周,分别测定大鼠心脏系数、血浆钙、磷含量、血管钙含量、血管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血管钙沉积等与血管钙化相关的指标,对胸主动脉进行Von Kossa染色.结果 第3~8周,VDN(vitamin D3and nicotine)大鼠尾动脉压持续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第9周后,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VDN组大鼠第8周心脏系数升高8.4%(P<0.01);血钙、血磷分别升高3.2%(P<0.01)和12.0%(P<0.05);血管组织钙含量升高27.0%(P<0.01);血管ALP活性与血管钙沉积分别高151.8%和68.8%(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第16周VDN组大鼠心脏系数升高7.7%(P<0.01),血钙升高3.2%(P<0.05),血磷降低1.4%;血管组织钙含量升高51.0%(P<0.01);血管ALP活性与血管钙沉积分别高87.2%(P.001),31.6%(P<0.05).Von Kossa 染色结果显示第8周和第16周VDN组大鼠胸主动脉中膜均有大量深色颗粒沉积.结论 维生素D3和尼古丁诱导的16wk大鼠血管钙化亚慢性模型可作为药物筛选和机制研究的疾病模型.
作者:王茜倩;闫惠;安春娜;蒲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etor-1,HIF-1)是一种由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该文对HIF-1活性表达及其在缺血/缺氧诱发的血管新生中的重要作用做了简要综述.
作者:李玉娟;刘建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s,PDEs)作为体内特异性水解第二信使cAMP和cGMP的唯一蛋白酶家族,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研究表明PDE7是cAMP特异性的,分为PDE7A、PDE7B两个亚型,主要分布在免疫和炎症细胞中.PDE7作为一个新的潜在抗炎免疫药物靶点,其选择性抑制剂有可能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类风湿性关节炎、阿尔采末病(AD)等与免疫炎症密切相关的疾病.
作者:张莉;杜冠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NLIP)对心脏缺血/再灌损伤后心肌凋亡的影响而进一步探讨其对心脏的延迟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连续3 d每天1次,3个循环下肢无创性5 min缺血5 min再灌建立NLIP模型.实验分3组:心肌缺血/再灌组(I/R)、心脏缺血预适应组(IP)、NLIP组.再灌末取心肌组织,以四氮唑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IS/AAR × 100%);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并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基因的表达;分离心肌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以及凋亡基因表达率.结果 与I/R组(47.6%±7.5%)比较,IP和NuP能明显降低梗死面积(24.6%±8.7%和23.1%±7.4%,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在I/R组,细胞凋亡率高(16.21%±2.12%),Bcl-2/Bax比值低(0.66±0.03),IP和NLIP能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5.30%±0.81%,4.82%±1.15%,P
作者:李淑娟;吴艳娜;康毅;尹永强;高卫真;刘艳霞;娄建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δ阿片受体激活对血清饥饿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模型、D-丙(2)-D-亮(5)脑啡肽DADLE 0.1μmol·L-1;DADLE 0.1μmol·L-1+naltrindole(δ阿片受体拮抗剂)10 μmol·L-1、DADLE0.1 μmol·L-1+GFl09203X 10μmol·L-1、DADLE0.1 μmol·L-1+staurosporine 1μmol·L-1组;分组给药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的胞质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及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结果 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能明显抑制由血清饥饿引起的心肌细胞的凋亡,表现为细胞存活率升高,凋亡率下降,G0/G1百分比降低,G2/M百分比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K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加入nahrindole可以阻断DA-DLE对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加入GF109203X和stau-rosporine可明显拮抗DADLE抑制由血清饥饿引起的心肌细胞的凋亡的作用,表现为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升高;G0/G1百分比增加,G2/M百分比降低;caspase-3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KC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8阿片受体激活后通过活化PKC通路抑制血清饥饿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王大鹏;王洪新;唐博;喻晓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影响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以及表达纤维连接蛋白(FN)的作用,探讨应用rhEPO后对肾组织可能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在不同剂量(1、10、100和1000U·ml-1)rhEPO的作用下,细胞计数和蛋白浓度测定评价细胞是否肥大;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FN蛋白表达的变化.6 CD-1小鼠接受单次(n=8)腹腔注射rhEPO(1000 U·kg-1体重),注射后24 h处死并分离肾小球以检测其FN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①rhEPO能够增加系膜细胞蛋白质的含量,以100 U·ml-1工作浓度rhEPO的作用效果为明显[(1.269±0.382)μg·10-3cells vs(0.247±0.058)μg·10-3cells;P<0.01)];②rhEPO能够刺激系膜细胞上调FN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100 U·ml-1的rhEPO明显增加系膜细胞FN蛋白的表达,随着rhEPO浓度的增加,系膜细胞FN的表达进一步增多,呈剂量依赖性;③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见rhEPO作用系膜细胞24 h后,可见大量呈网状、条索状,甚至板块状FN蛋白分布于细胞间隙;④单次腹腔注射rhEPO后24 h的肾小球FN增加.结论 rhEPO可以造成系膜细胞的肥大,同时诱导系膜细胞增加FN合成,提示rhEPO可以通过影响系膜细胞的功能造成肾小球功能的异常.
作者:周书琴;闻萍;高雯;王晓华;方丽;狄佳;江蕾;熊明霞;张飞飞;杨俊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TRPV1在脂多糖(LPS)致大鼠发热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48只♂ 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apsazepine组(CPZ)、LPS组(LPS)和capsaz-epine+LPS组(CPZ+IPS).连续观察体温变化;在发热高峰期通过颈椎脱臼迅速处死动物,以Fura-2/AM为荧光指示剂,测定下丘脑细胞内[Ca<2+]i;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中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各组体温变化大值(△Tmax)由高至低顺序为:CPZ+LPS组>LPS组>CPZ组>N组;其中,CPZ+LPS组与LPS组比较,AT(300~480 min期间)及体温反应指数TRI8均增高(P<0.01);②在发热高峰期,CPZ+LPS组[Ca2+];明显低于其它3组(P<0.01);③CPZ+LPS组cAMP含量与其它组比较增多(P<0.01).结论 capsazepine可能通过阻断下丘脑TRPV1通道,改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进而影响LPS性发热过程.
作者:王乐;王兰兰;曹宇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