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红活麻提取物镇痛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研究

苏志强;赵增宇;谢胜男;侯文睿;陶恩;向明

关键词:红活麻, 镇痛, 抗炎, 免疫抑制活性
摘要:民族药红活麻为分布于湖北恩施自治州、宜昌、神农架、襄樊等地市的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为主的习用药材,又名蛆儿麻(恩施、神农架)、活麻草(恩施)、蛇麻草(宜昌、神农架),主要来源于荨麻科艾麻属植物珠芽艾麻Laportea bulbifera (Sieb et Zucc)Wedd的干燥根.鄂西民族医常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营养不良性水肿,效果显著[1].目前对它的研究仅限于生药鉴定方面[2],基于红活麻民间良好的治疗价值及其潜在的开发应用前景,本实验拟进一步探讨其提取物的镇痛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以逐步阐明民族药红活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和抗体对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暴露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恒河猴注射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GP38)后体内中和抗体的产生及其对药物暴露水平的影响.方法 恒河猴24只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各半,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0、100、300 μg·kg-1 GP38;采用ELISA法测定GP38及抗体滴度,中和抗体的测定采用IC50法间接测定.结果 恒河猴给药2 wk后产生抗体,具有中和GP38活性的作用;GP38首次静脉注射50、100、300 μg·kg-1时,毒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866±88)、(1466±113)、(5436±733) μg·L-1,AUC0-t分别为(322±33)、(587±93)、(2201±307) μg·h·L-1,MRT分别为(0.27±0.02)、(0.31±0.02)、(0.40±0.08) h;相同剂量反复给药,第7次(d 14)给药后的毒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352±136)、(589±372)、(1013±642) μg·L-1,AUC0-t分别为(139±55、322±222)、(962±743) μg·h·L-1,MRT分别为(0.26±0.03)、(0.39±0.08)、(0.68±0.45) h;试验动物毒性反应在给药1~3 wk较严重,之后毒性反应逐渐减弱.结果 恒河猴反复静脉注射GP38,能够产生中和抗体,降低药物的体内暴露水平.

    作者:YI Hui;易辉;孙云霞;朱平;彭霞;顾静良;刘存刚;左从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缺血前经侧脑室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PACAP,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测定脑含水量、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与NS组相比,PACAP各组脑含水量、MDA及NO含量均明显降低, SO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果 PACA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中、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脑水肿、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唐黎黎;史秀丽;李光武;傅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与β-淀粉样蛋白的相互作用促进阿尔采末病的发展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th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属于免疫球蛋白家族.在中枢神经系统,RAGE主要在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人脑中RAGE的表达可被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上调,上调的RAGE进一步促进了AD的发展.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膜上RAGE和Aβ结合,引起神经元毒性、持久性的炎症反应、血管功能紊乱.对RAGE-Aβ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可为AD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孔卫娜;安胜军;柴锡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红活麻提取物镇痛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研究

    民族药红活麻为分布于湖北恩施自治州、宜昌、神农架、襄樊等地市的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为主的习用药材,又名蛆儿麻(恩施、神农架)、活麻草(恩施)、蛇麻草(宜昌、神农架),主要来源于荨麻科艾麻属植物珠芽艾麻Laportea bulbifera (Sieb et Zucc)Wedd的干燥根.鄂西民族医常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营养不良性水肿,效果显著[1].目前对它的研究仅限于生药鉴定方面[2],基于红活麻民间良好的治疗价值及其潜在的开发应用前景,本实验拟进一步探讨其提取物的镇痛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以逐步阐明民族药红活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作者:苏志强;赵增宇;谢胜男;侯文睿;陶恩;向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糖尿病致病基因醛糖还原酶基因及其抑制剂筛选模型的构建及功能研究

    目的 基因工程方法建立人醛糖还原酶基因(AR)的蛋白分子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中草药AR抑制剂的初步筛选.方法 将含基因AR及融合基因AR::FP的重组质粒pcDNA3.1/myc-His-AR及pcDNA3.1/myc-His-AG瞬时转染HEK293细胞,分别命名为HAR、HAG细胞株.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AR::FP的绿色荧光直接判断转染效果及估计基因AR的表达;Western blot、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AR蛋白表达及AR酶活性.应用此HAR模型对黄芩苷等5种中草药进行初步筛选,并与经典AR抑制剂Sorbinil、Zopolrestat的抑制效果比较.结果 GFP绿色荧光表达丰富,表明质粒转染效率较高;Western blot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显示:转染后HEK293细胞中AR蛋白表达量高,AR酶活性强(空白对照的2.5倍).AR抑制剂筛选实验揭示,黄芩苷、虎杖苷、蕨麻多糖JM等中草药表现出与Sorbinil相近的AR抑制活性.结果 AR的蛋白分子模型成功建立,此模型可得到较大量高活性AR酶蛋白,并可应用于AR抑制剂的初步稳定筛选;黄芩苷、虎杖苷、蕨麻多糖JM等中草药显示出潜在的AR抑制活性.

    作者:杜明梅;刘静;翟冰;刘建伟;杨华;张志华;易红;叶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松果菊苷对过氧化氢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松果菊苷(echinacoside,ECH)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终浓度为0.4 mmol·L-1的H2O2损伤PC12细胞,测定细胞存活率和Na+,K+-ATP酶的活性;用激光共聚焦法(LSCM)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用RT-PCR法检测Bcl-2和p53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10 mg·L-1松果菊苷可以提高H2O2损伤的PC12细胞存活率和Na+,K+-ATP酶的活力、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53 mRNA水平但增高Bcl-2 mRNA水平 (P<0.05或P<0.01).结果 松果菊苷可保护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升高MMP、下调p53 mRNA和上调Bcl-2 mRNA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作者:匡荣;孙意国;邓同乐;郑筱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蝎毒耐热蛋白对大鼠海马内前脑啡肽原表达的影响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在临床上顽固难治的原因是癫痫敏感性的形成.国内外文献报道[1~4]阿片肽可能是癫痫敏感性形成的机制之一.脑啡肽(enkephalin,ENK)是脑内含量高的阿片肽,广泛存在于所有的脑区.蝎毒是传统的抗癫痫药物,蝎毒耐热蛋白是通过特殊工艺从蝎毒中提取的抗癫痫组分,本工作旨在探讨蝎毒耐热蛋白对抗癫痫敏感性形成的作用及其可能的阿片肽机制.

    作者:封艳辉;赵杰;于德钦;张玉梅;殷盛明;吴雪飞;张万琴;孙艺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MS23对大鼠的不同器官血管环收缩的影响

    目的 研究MS23对不同激动剂所致不同部位血管收缩的对抗作用或舒张作用.方法 大鼠主动脉环和小动脉环的张力舒缩状态分别采用PowerLab和DMT系统记录.结果 MS23浓度依赖性抑制去甲肾上腺(NA)引起的主动脉环收缩,使NA浓度-效应曲线非平行性右移,并抑制大反应,使大效应下降74.7%.MS23和氨茶碱对高钾和NA引起的大鼠主动脉环预收缩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舒张效应.去内皮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对MS23的血管舒张作用无明显影响.小动脉环实验结果为,MS23和氨茶碱浓度依赖性舒张高钾所致大鼠冠状动脉、大脑中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环的收缩,此4脏器的小动脉对此二药舒张作用的敏感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结果 MS23对多种刺激引起的血管环收缩具有对抗或舒张作用,对血管来源和刺激剂无明显的选择性.其血管舒张作用与NO产生及血管内皮是否存在无关.

    作者:刘宇;张明升;王德锁;刘丹冰;薛文鑫;牛龙刚;梁月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地龙冻干粉针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是临床死亡率、致残率很高的常见病,疗法以溶栓为主,而从天然药物中研发新型溶栓药始终是研究热点.近年发现中药地龙提取物有良好溶栓性,并开发出口服制剂如蚓激酶胶囊(主要成分是纤维蛋白水解酶)用于临床[1,2].地龙冻干粉针(DFDP)是在此基础上研发的新型制剂,以鲜地龙为原料,含有纤维蛋白溶解酶和纤溶酶原激活物,酶活性比蚓激酶活性多两倍以上.该制剂对血液流变学的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主要研究DFDP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作者:陈军霞;龚冬梅;蔡本志;乔国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研究进展

    拓扑异构酶Ⅰ(topoisomerase, Topo)参与DNA复制、转录、重组、修复等所有关键的细胞核内过程,是抗肿瘤研究的重要靶点,以Topo Ⅰ为靶点的药物在肿瘤化疗中被广泛应用.目前临床使用或处于临床前研究的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主要分为喜树碱类和非喜树碱类化合物.该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Topo Ⅰ抑制剂研发领域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并就近年来涌现出的一些新的Topo Ⅰ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和药理学特性做一总结.

    作者:谭慧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糖尿病治疗的新视点——成纤维生长因子2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1,FGF-21)是近几年发现的一个不依赖胰岛素调节血糖的细胞因子,有望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备选药物.虽然该蛋白近才进入研究人员的视野,但是关于它的分子机制和生物活性正在被快速的揭示.很多蛋白因子和信号通路已被证明参与到FGF-21生物活性当中,令我们对FGF-21的认识不断完善和更新.该文主要阐述FGF-21的作用机制和药物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王文飞;李校堃;李德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氟醚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 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C)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行大脑中动脉阻断前脑血供1 h, 拔出栓线实现再灌注.七氟醚预处理组术前吸入七氟醚1 h(呼气末浓度维持在1.0 MAC).再灌注72 h后利用Morris水迷宫测量术后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的能力,用HE染色法测定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目的 变化.结果 七氟醚预处理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在记忆保留实验中七氟醚预处理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所在象限探索时间明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海马CA1区的锥体细胞数目七氟醚预处理组也明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果 1.0 MAC七氟醚预处理1 h可能通过保护CA1区锥体细胞,对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空间学习与记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胡宪文;张野;李云;刘健;李伟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基于代谢组学的热病证候模型评价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方法 以2,4-二硝基苯酚诱导的热病证候模型为切入点,借助代谢组学平台,通过对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尿液的代谢指纹数据及模型组不同时间段尿液的代谢组进行分析,探讨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结果 通过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2,4-二硝基苯酚诱导的动物模型符合中医临床的热病证候表征.结果 代谢组学可用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评价研究.

    作者:刘树民;卢芳;王喜军;孙文军;董培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广西山银花绿原酸体外抗炎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广西山银花绿原酸体外抗炎效应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分离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macrophages,PMΦ),MTT比色法分析绿原酸对PMΦ生长活性的影响,LPS长时间刺激PMΦ,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用PGE2的含量表示COX-2的活性;A23187短时间刺激PMΦ,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培养上清液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以此表示COX-1的活性.结果 绿原酸在31.25~1 000 mg·L-1范围内对细胞无抑制作用;除绿原酸50 mg·L-1组TNF-α含量与LPS刺激组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浓度组TNF-α、IL-6及PGE2含量与LPS刺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呈剂量依赖性;绿原酸体外低浓度抑制6-keto-PGF1α生成,高浓度则诱导6-keto-PGF1α生成.结果 绿原酸具有体外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活化以及影响花生四烯酸(AA)代谢有关.

    作者:杨斌;丘岳;王柳萍;张锡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槲皮素、补骨脂素对人乳腺癌T47D细胞两种受体亚型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槲皮素和补骨脂素的雌激素作用以及调控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 10 μmol·L-1槲皮素和10 μmol0 μmol·L-1补骨脂L-1补骨脂素分别处理T47D细胞48 h,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对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T47D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表达的影响,并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为工具药来评价槲皮素和补骨脂素发挥雌激素样作用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结果 槲皮素、补骨脂素在10 μmol·L-1可明显诱导T47D细胞Erα mRNA和蛋白表达,而对Erβ表达没有影响.当与ICI182,780共孵育T47D细胞Erα表达被拮抗.结果 槲皮素、补骨脂素产生的促进ER阳性细胞增殖的雌激素样作用是通过增加Erα表达实现的.

    作者:沈丽霞;牛建昭;王继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乳腺癌细胞的HER2过表达降低其对紫杉醇的药物敏感性

    目的 紫杉醇的耐药性由多种因素引起,本文研究乳腺癌细胞中的HER2蛋白水平是否影响细胞对紫杉醇的药物敏感性.方法 以HER2低表达的MCF-7/pcDNA3.1细胞和经稳定转染获得的HER2高表达的MCF-7/HER2细胞为研究对象,MTT方法测定紫杉醇对这两种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紫杉醇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实验测定紫杉醇诱导的细胞凋亡,两种细胞的裸鼠移植瘤实验测定紫杉醇的抑瘤率.结果 紫杉醇对MCF-7/HER2细胞的IC50值是MCF-7/pcDNA3.1细胞的6.2倍;紫杉醇诱导细胞G2/M期阻滞,且是HER2非依赖性的;0.01、0.1和1.0 μmol·L-1紫杉醇诱导MCF-7/pcDNA3.1细胞凋亡的百分比分别是15.1%±2.1%、21.0%±2.9%和35.7%±3.8%,诱导MCF-7/HER2细胞凋亡的百分比分别是7.5%±1.7%、14.1%±2.3%和24.2%±3.4%,同一浓度的紫杉醇诱导两细胞的凋亡百分比差异有显著性;5、10和20 mg·kg-1的紫杉醇对裸鼠移植MCF-7/pcDNA3.1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是36.9%、58.7%和75.4%,对裸鼠移植MCF-7/HER2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是20.1%、33.3%和67.3%.在相同剂量下紫杉醇对裸鼠移植的两种肿瘤的抑瘤率差异有显著性.结果 HER2蛋白的高表达可降低乳腺癌细胞对紫杉醇的药物敏感性.

    作者:师以康;张胜华;黄云虹;邵荣光;甄永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darbufelone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环氧合酶-2/5-脂氧合酶双重抑制剂darbufelone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MTT法测定darbufelone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分析SGC-7901细胞中5-LOX和COX-2 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胃癌SGC-7901细胞中5-LOX和COX-2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darbufelone以时间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1.5×10-5、1.0×10-5和5×10-6 mol·L-1 darbufelone作用72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0.3±2.1)%、(23.0±2.0)%和(15.0±1.5)%,均高于对照组(0.6±0.1)%(P<0.01);1.5×10-5、1.0×10-5和5×10-6 mol·L-1 darbufelone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72 h后,5-LOX和COX-2 mRNA 及其蛋白质表达均减少(P<0.05).结果 环氧合酶-2/5-脂氧合酶双重抑制剂darbufelone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

    作者:潘敏;刘纯伦;方晓杰;石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糖性白内障渗透性膨胀期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晶状体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与适度的折光性,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视觉器官.它来源于表皮外胚叶,由外向内依次为晶状体囊、晶状体上皮、皮质及核,其中晶状体上皮细胞是整个晶状体的生命中枢,不仅分泌Ⅳ型胶原形成外层晶状体囊,并在赤道部衍化为纤维细胞,构成皮质与核;而且提供了晶状体代谢所需的全部能量.在长期高糖环境下,醛糖还原酶被激活,造成大量高渗性物质--山梨醇在细胞内堆积,引起皮质高度吸水膨胀;近年来还发现p-糖蛋白、细胞容积型氯离子通道和水通道蛋白也参与了糖性白内障渗透性膨胀期的发生发展.

    作者:冀立霞;申竹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缬沙坦对高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p38 MAPK传导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糖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其上游因子MAPK激酶3/6(MKK3/6)和下游因子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CREB1)的表达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1拮抗剂(AT1Ra)缬沙坦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给予高糖和缬沙坦干预,采用Western bolt检测MKK3/6、p38 MAPK和CREB1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系膜细胞内TGF-β1和FN mRNA的表达.放免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纤维连接蛋白(FN)和IV型胶原的含量.MTT法检测缬沙坦在不同时间、不同药物浓度对细胞增殖状态的影响.结果 ①与低糖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系膜细胞p-p38 MAPK、p-MKK3/6和p-CREB1表达明显上调, TGF-β1和FN mRNA的表达增加,FN和IV型胶原含量增加.②缬沙坦组p-p38 MAPK、p-MKK3/6和p-CREB1的表达明显下调,TGF-β1和FN mRNA的表达降低,同时FN和IV型胶原的含量减少.③ MTT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的缬沙坦对细胞增殖状态都有所抑制,并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作用增强.结果 缬沙坦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的表达和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可能部分是通过影响p38 MAPK传导通路的激活来实现的.

    作者:王丽晖;段惠军;史永红;刘青娟;刘淑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埃他卡林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目的 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埃他卡林(iptakalim,IPT)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 采用SD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法,Lowry法测定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结果 ①剂量为1×10-5mol·L-1的异丙肾上腺素( isoprenaline,ISO)能有效地诱导心肌细胞肥大;② IPT能剂量依赖性抑制ISO诱导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和心肌细胞游离Ca2+浓度增加.结果 IPT能明显抑制 ISO诱导的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的增加,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2+内流有关.

    作者:高杉;龙超良;王汝欢;汪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