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艳;刘艳;李丹露;单宏丽;吕延杰;杨宝峰
目的 观察胆碱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灌注系统,建立离体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胆碱对复灌后冠脉流量、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 胆碱可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后1、5、10 min的冠脉流量,减少心肌组织MDA含量、提高SOD活性,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上述作用可部分的被选择性M3受体阻断剂4-di-phenylacetoxy-N-methylpiperidine-methiodide(4-DAMP)所逆转.结论 胆碱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丽艳;刘艳;李丹露;单宏丽;吕延杰;杨宝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氨己烯酸对自发性癫痫大鼠的小发作和大发作的作用.方法 通过在自发性癫痫大鼠大脑海马和皮质部位安插电极,观察口服氨己烯酸后对自发性癫痫大鼠的脑电图的影响.结果 口服氨己烯酸(100 mg·kg-1)后3、4、5 h癫痫小发作的出现频率分别下降到给药前的(54±5)%、(41±9)%和(34±4)%(P<0.01).氨己烯酸使大发作的出现频率分别下降到给药前的(68±13)%、(39±13)%和(21±6)%(P<0.01).氨己烯酸的抑制效应能被GABA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荷包牡丹碱拮抗.结论 氨己烯酸具有明显的对抗自发性癫痫大鼠的小发作和大发作的作用,对癫痫大发作的抑制效应是通过GABAA受体发挥作用的.
作者:聂宏光;蔡际群;姚维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FLT3靶向RNA干扰对HL-60细胞增殖、凋亡及cyclin D1、cyclin A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构建FLT3靶向短发夹状干扰RNA(FLT3-shRNA),转染HL-60细胞,RT-PCR、流式细胞术(FCM)鉴定FLT3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FCM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染色法检测凋亡;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D1,cyclin A在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FLT3-shRNA转染可下调FLT3的表达,它对FLT3 mRNA和蛋白的抑制率分别达(81.66±10.25)%,(76.76±11.23)%.FLT3表达下降后细胞增殖活力受到抑制,转染48 h抑制率达(31.66±2.97)%,72 h达(33.10±3.43)%;细胞生长曲线低平,缺乏指数增殖特征.与对照组比,转染48 h细胞周期重新分布,G0/G1期(58.48±6.17)%的明显上升,S期(27.72±5.10)%下降;细胞早期凋亡率(8.95±0.88)%上升;细胞内cyclin D1的mRNA、蛋白表达下降,cyclin 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FLT3靶向RNA干扰通过下凋cyclin D1表达有效地抑制细胞增殖,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洁;盛光耀;岳保红;邹湘;徐学聚;赵晓明;白松婷;许培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谷氧还蛋白1(rhGrx1)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病理形态学方法证实模型建立成功.小鼠尾静脉注射rhGrx1(5 mg·kg-1和10 mg·kg-1)后,观察脑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蛋白质羰基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脑组织中p38MAPK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HE染色证实模型建立成功且提示rhGrx1可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小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rhGrx1能增加小鼠脑组织LDH、SOD活性、降低蛋白质羰基的含量.与假手术组小鼠相比,缺血和再灌注时脑组织p38MAPK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注射rhGrx1后p38MAPK蛋白表达被抑制.结论 rhGrx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蛋白表达相关.
作者:吴莉芳;刘莹莹;房绍红;周宏博;邹朝霞;杨歌德;任亚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细胞粘附分子是一类重要的膜表面蛋白,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该文从粘附分子与肿瘤转移的过程,较全面的阐述了粘附分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为深入研究粘附分子在肿瘤转移过程的作用,开发肿瘤治疗新思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璘;朱荃;陆茵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血管紧张素(1-7)是RAAS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之一,具有扩血管、抗增殖和抗凝血等效应,能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等物质的生物活性.它可经血管紧张素Ⅰ、Ⅱ转化而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是Ang(1-7)的限速酶.Ang(1-7)主要通过其G-蛋白偶联受体Mas产生作用.
作者:杜军;陈长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人类很多突发的损伤如烧伤、电击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笔者近的研究[1]表明:bFGF对电击所致的大鼠动脉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本文进一步探讨bFGF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
作者:黄巨恩;胡世凤;邓桂祥;黄康;李校堃;肖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以转基因番茄生产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方法 构建hEGF基因的表达载体pCAM-35S-hEGF,通过电激法转化到农杆菌菌株C58中,采用叶盘法转化番茄品系cg2002-14.结果 子叶经发芽及生根诱导培养后得到了再+生植株.PCR分析表明,hEGF基因已整合到番茄的基因组中.放射免疫法(RIA)测得hEGF在果实中平均含量为3.78 ng·g-1.结论 成功构建了hEGF基因的表达载体,获得了表达hEGF的转基因番茄植株.
作者:智庆文;张凤英;柴敏;于新惠;孙曼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内洋地黄素特异性拮抗剂地高辛抗血清对大鼠心肌缺氧复氧损伤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离体大鼠心肌缺氧复氧损伤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维拉帕米组,小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地高辛抗血清组.连续纪录各组ECG、HR、LVDP、±dp/dtmax.各组于复氧结束后测定心肌组织中内洋地黄素水平、线粒体内Ca2+含量和冠脉流出液中NO含量.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及血管内皮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 缺氧复氧组心肌组织内洋地黄素水平升高,线粒体内Ca2+含量升高,NO含量降低,心肌线粒体及内皮细胞明显损伤,心功能明显受抑制.中、高剂量地高辛抗血清能降低心肌组织内洋地黄素水平和线粒体内Ca2+含量,升高NO含量,减轻缺氧复氧所致的心肌线粒体及内皮细胞的损伤,改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结论 地高辛抗血清抑制心肌缺氧复氧损伤所致的心功能减弱,其机制可能与拮抗内洋地黄素,减轻线粒体内Ca2+超载,升高NO浓度,保护了线粒体及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作者:汪和贵;柯永胜;王德国;杨尚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小鼠哮喘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hymus and activation regulated chemokine,TARC)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30只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哮喘组、BCG-PSN治疗组.末次激发24 h后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BALF行细胞计数及分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BALF中TARC、IL-4和IFN-γ蛋白的浓度;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TARC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中TARC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EOS)绝对值及百分比、TARC和IL-4浓度、肺组织中TARC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增高,BALF中IFN-γ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经BCG-PSN干预后,BALF中细胞总数、EOS绝对数及百分比,TARC、IL-4浓度较哮喘组均下降,肺组织中TARC蛋白及mRNA的表达较哮喘组均下调,BALF中IFN-γ浓度较哮喘组增高.免疫组化显示TARC蛋白主要表达于支气管上皮细胞.BALF中TARC浓度与EOS绝对值、IL-4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可降低TARC在肺组织中的表达,降低气道炎症.
作者:郑吉善;李昌崇;陈庆武;苏苗赏;张维溪;张海邻;董琳;陈小芳;罗运春;张正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多巴胺(dopamine,DA)及其DA受体拮抗剂氟哌利多对急性吗啡成瘾大鼠尾核中痛兴奋神经元(PEN)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递增剂量的盐酸吗啡使Wistar大鼠形成吗啡依赖. 实验以电脉冲刺激大鼠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痛刺激,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尾核中PEN的放电变化.结果 DA可使吗啡成瘾大鼠PEN的兴奋性降低.氟哌利多可以逆转DA对吗啡成瘾大鼠PEN的作用.结论 DA对吗啡成瘾大鼠尾核中PEN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以被DA受体拮抗剂阻断.
作者:张颖;苏洁;徐满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从氧化应激和线粒体介导的凋亡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系统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模型(I/R)组、异丙酚15、30、60 μmol·L-1组.除正常对照外,各组分别平衡灌注20 min后,常温全心停灌25 min,再灌注30 min.Powerlab/8s仪记录各组平衡末、缺血前及再灌30 min时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并测定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活性;检测心肌线粒体活力、膜肿胀度、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Mn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9,8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I/R组相比,异丙酚30、60 μmol·L-1能明显改善缺血/再灌后的心功能,减弱冠脉流出液中LDH、CK的活性(P<0.05);心肌线粒体活力有所恢复,膜肿胀度减轻,升高Mn-SOD活性,MDA生成明显减少(P<0.05),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减少,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Caspase-3,9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异丙酚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所致的心肌线粒体的过氧化损伤,抑制线粒体途径的凋亡,可能是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解丽君;张建新;李兰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it)米诺环素(minocycline,M)对大鼠完全氟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nvant,CFA)性关节炎性痛觉过敏的作用.方法 蛛网膜下腔置管成功的♂SD大鼠,在右踝关节外侧皮下注射50 μl CFA前30 min分别it生理盐水(NS)或12.5、25、50 μg的米诺环素,it每天1次,持续7 d,观察热刺激回缩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14 d.CFA致炎后2 d、6 d,it米诺环素50μg,观察24 h的PWTL变化;右踝关节外侧皮下注射50 μlNS前30 min it米诺环素50 μg、NS 20 μl,观察24 h的PWTL变化.结果 米诺环素it不改变无炎症大鼠的PWTL;CFA致炎后PWTL缩短,米诺环素抑制致炎后PWTL的减少似呈剂量依赖性;预先及CFA致炎后2 d米诺环素it可抑制PWTL的减少,d 6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米诺环素it可减轻炎性痛觉过敏;对已存在的痛觉过敏,早期it作用较强,后期it则无明显作用.
作者:成浩;杨建平;张艳兵;王丽娜;张慧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糖尿病人的低生活质量及高死亡率大都与血管并发症有关.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是许多血管病变的起因,从而成为引发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原因之一.研究显示,AGEs抑制剂与裂解剂能够预防或逆转各种糖尿病并发症,这两种药物的研究及应用将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作者:张冰;程罡;王莉莉;李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三萜皂苷混合物ardisiacrispin(A+B)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MTT法测定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分析阻断细胞周期及诱导凋亡作用,采用PI荧光染色观察凋亡小体的存在,以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ardisiacrispin(A+B)可明显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具有浓度依赖性,作用48 h的IC50值为4.2 mg·L-1.ardisiacrispin(A+B)可阻断HL-60细胞于S期,在1.0~5.0 mg·L-1范围内具有浓度依赖性,3.5 mg·L-1 ardisiacrispin(A+B)作用6、24和48 h时,给药组中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对照组的1.26、1.46和1.71倍.ardisiacrispin(A+B)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在1.0~7.5 mg·L-1浓度范围内具有浓度依赖性;此外,ardisiacrispin(A+B)可浓度依赖性地诱导PARP蛋白的裂解,2.5 mg·L-1 ardisiacrispin(A+B)作用24 h使裂解比例达到27.1%.结论 Ardisiacrispin(A+B)可通过阻断细胞于S期、诱导凋亡来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
作者:魏少荫;李敏;刘岱琳;姚新生;崔景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术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以及APP17肽对NGF、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窒息法制作大鼠呼吸心跳骤停模型,然后行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3组:手术对照组(A组)、心肺复苏组(B组)、心肺复苏+APP17肽组(C组),复苏至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时静脉注射APP17肽10 μg·(300 g)-1.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复苏2 h后海马神经元表达NGF、BDNF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A组)相比心肺复苏组(B组)大鼠海马神经元NGF、BDNF表达明显降低(P<0.05);心肺复苏+APP17肽组(C组)NGF、BDNF表达明显增加,高于B组和A组(P<0.01).结论 心肺复苏模型大鼠自主循环恢复2 h海马神经元NGF、BDNF表达降低,APP17肽能恢复神经元NGF、BDNF的表达,对缺血、缺氧性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晶;路毅;邢秀荣;秦俭;王蓉;盛树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中药露蜂房纯化蛋白(nidus vespae proteinⅡ,NVP-Ⅱ)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NVP-Ⅱ在体外作用于AML患者BMMNC,经光镜、电镜、Hochest33258染色法、TdT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等方法检测NVP-Ⅱ对AML患者BMMNC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NVP-Ⅱ对AML患者BMMNC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①光镜下观察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NVP-Ⅱ处理组AML患者BMMNC数量明显减少,胞质内颗粒增多,并有较多的细胞碎片.②透射电镜下发现,NVP-Ⅱ处理组AML患者BMMNC细胞核染色质浓缩、碎裂,靠核膜边集呈块状,并形成凋亡小体;线粒体基质深染,呈现空泡样变及髓样变.③Hochest33258染色法显示,NVP-Ⅱ处理组AML患者BMMNC核染色质高度凝聚,致密浓染,或裂解呈碎块状,边缘光滑清晰.④TUNEL检测见阳性细胞核深染,NVP-Ⅱ处理组与生理盐水处理组比较,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5).结论 NVP-Ⅱ可抑制AML患者BMMNC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时彦;张圣明;张雪莉;吴洪娟;李峰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胞内Ca2+水平([Ca2+]i)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新一代Ca2+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培养的HUVECs,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胞内钙荧光信号,观察灯盏花素对培养的HUVECs胞内Ca2+水平的调控作用.结果 在胞外有Ca2+或无Ca2+的情况下,灯盏花素均可引起[Ca2+]i的短暂性升高;灯盏花素的Ca2+释放作用与钙泵抑制剂CPA存在着交迭;灯盏花素能够抑制由KCl所引起的[Ca2+]i的升高;灯盏花素对胞内Ca2+池耗竭后胞外复Ca2+所引起的钙内流无明显阻断作用.结论 灯盏花素可引起胞内Ca2+池的Ca2+释放,其释放的Ca2+来自CPA敏感的Ca2+池.灯盏花素也可抑制经电压依赖性Ca2+通道的Ca2+内流,对Ca2+池耗竭后引起的Ca2+内流通道无明显阻断作用.
作者:潘雪刁;朱邦豪;马丽;刘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i)的调节机制及Mg2+与新生血管形成间相关性.方法 我们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运用PTi阳离子测定系统动态测HUVECs的[Mg2+]i.新鲜脐带内灌注胶原酶消化,获得内皮细胞,用含体积分数为0.2胎牛血清的M199液进行培养,当细胞外Mg2+浓度分别为0,1和2 mmol·L-1时,观察了bFGF促进HUVECs血管形成的能力.结果 bFGF诱导的[Mg2+]i增加与细胞外Mg2+存在无关,在细胞外无Mg2+时,bFGF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Mg2+]i.bFGF诱导的[Mg2+]i增加与细胞外Na+浓度和细胞内Ca2+浓度无关,经bFGF的受体(KDR)阻断剂SU1498预处理,能明显阻断bFGF诱导的[Mg2+]i增加.当细胞外Mg2+为0mmol·L-1时,HUVECs形成血管作用受到明显抑制,bFGF也不刺激血管形成,但当细胞外Mg2+为1或2 mmol·L-1时,bFGF可促进HUVECs形成血管.当细胞外Mg2+为1mmol·L-1时,KDR阻断剂SU1498可明显抑制bFGF促进HUVECs形成血管的作用.结论 bFGF通过KDR信号传递途径使细胞内的Mg2+库释放Mg2+,从而增加HUVECs的[Mg2+]i,并对促进血管形成起重要作用.
作者:洪炳哲;李胜范;王江宁;刘学田;赵容杰;霍丽华;朴海南;曲直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大鼠脑心综合征模型.方法 采用线栓法栓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连续监测大鼠标准Ⅱ导联心电图,观察记录心律失常出现情况;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后30 min、2 h、24 h及缺血2 h再灌6 h分别取左心室心肌,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受损程度;TTC染色测定脑梗死率.结果 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后(14.9±11.4)min内0.71大鼠出现室性早搏(0.38)、房性早搏(0.27)、室性心动过速(0.05)、窦性心动过速(0.01)等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为(29.0±23.2)min.电镜下见心肌细胞有明显损伤:线粒体嵴紊乱、断裂,细胞核膜下染色质聚集,胞质内糖原颗粒沉着等.脑组织TTC染色结果显示,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后30 min、2 h、24 h脑梗死率分别达到0.087±0.011、0.114±0.023和0.137±0.031.结论 采用线栓法栓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能制得稳定的脑心综合征模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引起的心律失常是脑缺血致心肌组织的病理损害所致.
作者:王玲;孙丽华;陈志勇;王德生;杨宝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