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民;王乃平
葛根素(puerarin)即4,7-二羟8-β-D葡萄糖异黄酮,为血管扩张药,具有改善微循环,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本文采用大鼠制作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研究葛根素注射液对肠粘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扩展其临床新用途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柳家贤;陈金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新型反义寡核苷酸F951对白血病细胞Bcl-2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F951与HL60细胞共培养后,采用台盼蓝拒染法、MTT比色法检测HL60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法检测Bcl-2蛋白及其mRNA表达,DNA片段化分析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5,10,20 μmol·L-1F951分别与HL60细胞共孵育1~5 d,细胞生长明显受抑,这一抑制作用随F951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MTT A值与未处理组相比F951 5,10,20 μmol·L-1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20.56%、37.66%、54.1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F951处理后HL60细胞Bcl-2 mRNA水平下降,Bcl-2蛋白减少;凝胶电泳可见典型的梯形带,且随着浓度提高诱导DNA Ladder的作用更加明显.结论 F951可下调Bcl-2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而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
作者:李东良;吕联煌;林振兴;陈英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外源性褪黑素(MLT)对在体大鼠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及缺血再灌注+褪黑素(I/R+MLT)组,I/R组及I/R+MLT组在体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完全阻断10 min,再灌15 min,术中监测记录心电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随后测定局部受损心肌中MDA(丙二醛)的含量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并用电镜检查心肌结构.结果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I/R+MLT组好于I/R组(P<0.01);I/R组MD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I/R+MLT组 (P<0.01),SOD 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及I/R+MLT组(P<0.01),I/R+MLT组MDA含量及SOD 活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电镜下I/R组心肌细胞结构损伤明显,而I/RMLT组心肌细胞结构基本正常.结论褪黑素对在体大鼠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抗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韦开福;马业新;林英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总黄酮(FOD)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脾细胞IgM抗体形成,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小鼠血清IL-2和IFN-γ含量以及观察对小鼠白细胞数量的影响,研究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白花蛇舌草总黄酮(15、30、60 mg·kg-1)促进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由ConA或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并提高小鼠血清IL-2和IFN-γ的含量;白花蛇舌草总黄酮(60 mg·kg-1)促进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脾脏IgM抗体形成,并升高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或阿糖胞苷)所致的小鼠白细胞减少.结论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具有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宇翎;张艳;方明;李前进;江勤;明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人血管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致凋亡作用及其对凋亡相关的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个浓度(2, 5 μmol·L-1)的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ECV-304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的转录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ECV-304细胞凋亡率低于5%,在2μmol·L-1MG132作用下,凋亡率为11.3%,MG132浓度升至5 μmol·L-1,细胞凋亡率增致44.5%,MG132诱导ECV-304细胞凋亡具有量-效关系;RT-PCR检测发现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mRNA表达上调;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能够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MG132抑制UPP活性,促进caspase-3基因转录,使细胞内caspase-3增加而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郭芳;汤劲松;孙文清;王蕾;杨向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survivin是IAP家族成员之一,分布于有丝分裂元件,具有调控细胞有丝分裂和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survivin在大多数正常组织中未被检测,但在肿瘤组织中过量表达.survivin作为癌症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针对survivin的多种分子拮抗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作者:黄玮琳;周向军;王永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介绍了高亲和力IgE受体介导I型超敏反应,其活化后的信号传导通路,及其相关的抑制性受体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FcγRIIβ、PIR-B、SIRPα、CD81及MAFA.对高亲和力IgE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和其相关的抑制性受体的研究将有可能发现对抗Ⅰ型超敏反应的新靶点,从而有助于过敏相关疾病的治疗.
作者:孙仁山;陈晓红;冉新泽;程天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热应激预处理能够减少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以期寻找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①正常对照组(N);②槲皮素组(Q):腹腔注射槲皮素(quercetin,7 mg·kg-1);③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组(I);④热应激预处理组(H+I):缺血再灌注前16 h给予热应激预处理;⑤槲皮素+热应激预处理组(Q+H+I):缺血再灌注前16 h先给予槲皮素腹腔注射(7 mg·kg-1)再给予热应激处理;⑥槲皮素+缺血组(Q+I):缺血再灌注前16 h给予槲皮素腹腔注射(7 mg·kg-1).观察以上各组大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6 h后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的表达,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及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大鼠肝脏HSP70表达由高到低依次为:H+I组、I组、Q+H+I组、I+Q组、Q组、N组;而检测血清ALT、AST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Q+I组、I组、Q+H+I组、H+I组、Q组、N组;肝脏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显示与上述血中ALT、AST含量变化相对应.结论 HSP70在经热应激预处理后减少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祯;安冬艳;秦丽娟;曹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吲哚硒(IND-Se)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方法建立BCG+LPS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Griess法检测血清中NO水平,放免法检测TNF-α含量, MTT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水平.结果 IND-Se(5、10、20 mg·kg-1)灌胃给药可明显降低血清中ALT、AST活性,减轻肝组织坏死范围及程度,减少炎细胞浸润;进一步研究发现IND-Se可降低血清中升高的NO和TNF-α水平,抑制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和IL-1的产生.结论 IND-Se可减轻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病理改变,其机制与降低血清NO和TNF-α水和抑制腹腔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
作者:姜玲;王华;吴成义;张胜义;魏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HP450具有细胞色素P450特征和抗组胺药敏感的双重性,它在不同的大鼠肝脏疾病模型中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与肝脏疾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肝癌发生过程中HP450基因的转录及表达均发生了变化.HP450有可能作为诊断肝癌的新指标,在预防和治疗肝癌中可能作为一个新靶点.
作者:张毅民;王乃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纹状体(STR)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对帕金森综合征(PD)的发病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对PD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有更深远的帮助.方法本实验采用多管玻璃微电极微电泳方法观察了微电泳硝普钠(SNP)、谷氨酸(GLU)及γ-氨基丁酸(GABA)对大鼠STR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同时观察了NO对GLU及GABA神经传递的影响.结果实验观察到微电泳SNP可使77%(51/66)受试神经元放电频率加快,其兴奋作用可被单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所拮抗.在微电泳GLU或GABA过程中,给予SNP可增强GLU的兴奋作用,拮抗GABA的抑制作用.给予NOS抑制剂L-NAME可拮抗GLU的兴奋作用.结论实验结果表明NO、GABA、GLU等神经递质活动在STR的同一神经元有会聚作用,NO、GLU对STR神经元有兴奋作用,而GABA对STR神经元有紧张性抑制作用.
作者:刘春娜;刘新宇;高东明;李胜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应用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方法研究蝙蝠葛碱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4只beagle犬给蝙蝠葛碱6 mg·kg-1静脉注射后,分时取血及行心电、血压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采用反相高效液相-紫外法测定血浆中蝙蝠葛碱的浓度.结果蝙蝠葛碱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T1/2β,Vd,AUC分别为 (0.049±0.016) h,(2.7±0.6) h, (15.8±3.5) L·kg-1和(1.48±0.17) mg·h·L-1.对Q-Tc的大延长率为(25.5±9.4)%;SBP,DBP,±(dp/dt)max的大抑制率分别为(23.0±4.9)%,(21.9±5.9)%,(42.8±6.6)%和(39.0±17.1)%.药理效应滞后于血药浓度10~15 min.药理效应与效应室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sigmoid-Emax模型.结论建立了蝙蝠葛碱在犬体内血药浓度、时间、药物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师少军;顾世芬;陈汇;曾繁典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小檗碱(berberine,Ber)对离体的阴茎海绵体平滑肌肌条的舒张效应及其对NO-cGMP通路的调控.方法采用离体平滑肌张力记录技术观察L-NAME和L-Arg等对Ber舒张离体阴茎海绵体平滑肌肌条的影响;通过逆转录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大鼠阴茎海绵体中eNOS和iNOS mRNA的表达.应过125I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不同浓度的Ber对离体家兔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组织中cGMP水平的影响.结果①在离体阴茎海绵体平滑肌标本上,Ber舒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的EC50为6.20 μmol·L-1②当NO合酶抑制剂L-NAME (0.1 mmol·L-1)存在时,Ber的大舒张效应由100%降低到 84% ±3.4%.当加入L-Arginine(1 mmol·L-1)时,可部分对抗L-NAME的作用,小檗碱对海绵体的大舒张效应可恢复到96%±4.5%.③Ber (1,10 μmol·L-1)浓度依赖性地增强ACh引起的舒张效应,ACh的大效应分别由72%±3.6% 升高到81%±5.4%或93%±6.3%.④Ber孵育海绵体组织mRNA 1 h和3 h.用药后eNOS mRNA表达较之对照组增加,Ber孵育1 h组eNOS基因mRNA增加了40%,3 h组增加了66%(n=5,P<0.01).但是,相同条件下,Ber 对iNOS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无影响.⑤Ber 能直接升高cGMP 的含量(P<0.05),EC50为1.75 μmol·L-1.在cGMP激发剂硝普钠(SNP)存在下,Ber能显著提高海绵体组织中cGMP浓度(P<0.01),促进cGMP生成的EC50分别为1.32 μmol·L-1.结论 Ber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与其对NO-cGMP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有关,增加eNOS的mRNA表达,提高阴茎海绵体平滑肌中cGMP的浓度,从而舒张海绵体,增强阴茎勃起功能.
作者:谭艳;汤强;胡本容;向继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吲哚美辛是一种非选择性的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国外已有吲哚美辛影响动物着床的报道,在此,进一步观察不同剂量吲哚美辛对小鼠着床的影响,为下一步建立吲哚美辛致小鼠胚泡着床障碍模型奠定基础.
作者:吴云霞;李靖;刘艳娟;龚萍;黄光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基于报告基因和PPAR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信号通路的药物筛选模型,用此模型筛选具有胰岛素增敏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方法五种细胞分别进行瞬时转染,将含有目的片段PPRE(peroxisome proliferator response element)和报告基因荧光素酶(Luc)的质粒及表达PPARγ的质粒共转染到细胞中,通过测定荧光素酶活力来考察马来酸罗格列酮对PPARγ信号通路的影响,选取诱导表达倍数高的细胞株建立模型.用其他类型核受体激动剂对此模型进行特异性考察.结果 293T细胞中,荧光素酶的表达受马来酸罗格列酮的诱导倍数高,可达4.9倍,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Z'因子为0.72.而其他各类核受体激动剂的诱导表达率均在1倍左右.马来酸罗格列酮在转染剂量范围内无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对共转染报告基因质粒和表达PPARγ质粒的293T细胞Luc的表达具有较强的诱导作用,此模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建立筛选PPARγ激动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
作者:谢洁琼;吕秋军;温利青;赵金红;叶棋浓;陈振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L-型电压门控式Ca2+ 通道(L-VGCC)阻断对局灶性脑缺血诱导成年动物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方法成年♂C57/BL/6小鼠行90 min 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手术或者假手术,进行以下三个实验:①手术后48 h处死动物,经TTC染色,观察尼莫地平对梗死面积的影响;②手术后5~7 d,动物经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BrdU),末次注射后24 h处死动物,通过免疫组化、Fluoro-Jade染色检测尼莫地平对脑缺血诱导的齿状回细胞增殖的作用,并确定细胞增殖是否依赖于海马齿状回细胞的死亡;③动物接受如前所述的BrdU注射,并于末次注射后4 wk处死动物,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观察尼莫地平对脑缺血后新生细胞表型分化的影响.结果小鼠经过90 min MCAO后,齿状回新生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这种缺血诱导的神经元再生并不依赖于齿状回神经细胞的死亡,采用尼莫地平阻断L-VGCC则抑制了缺血后的神经元再生.结论脑缺血后Ca2+经L-VGCC内流直接促进缺血诱导的神经元再生.
作者:罗春霞;张爱霞;王玮;LIU Shu-hong;孙婧;朱新建;张书刚;LIU You-ming;朱东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反应停的抗新生血管形成及抗肿瘤作用.方法在HUVECs中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电镜观察细胞死亡类型,流式细胞仪定量细胞凋亡率;用鸡胚尿囊膜模型观察新生血管形成;肉瘤S180小鼠体内模型观察反应停的抗肿瘤作用,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反应停对肿瘤组织微血管数的影响.结果反应停对HUVECs有直接抑制作用,IC50为(22.91±1.74) μmol·L-1;经反应停作用48 h后的HUVECs,随剂量增加,电镜下可见核不规则,染色体浓集,空泡状内质网及凋亡小体等不同时期细胞凋亡现象;流式细胞检测显示反应停可依剂量诱导HUVECs凋亡或坏死;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形成模型中,反应停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阳性率随剂量而增加;小鼠S180肿瘤移植模型中,反应停单独使用,虽可明显减少肿瘤血管密度, 无抑制肿瘤生长作用;与环磷酰胺联合使用,可减少环磷酰胺用量,与环磷酰胺有协同抗肿瘤作用.结论反应停有抗新生血管形成作用,单独应用对小鼠S180肿瘤无抑制作用,但与环磷酰胺有协同作用.
作者:杜钢军;林海红;许启泰;王敏伟;杨义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新化合物哌芳安他对大鼠离体工作心脏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对离体工作心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大鼠离体工作心脏模型上观察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哌芳安他(浓度分别为10-6 mol·L-1、10-5 mol·L-1、10-4 mol·L-1)对各项心功能参数(HR、LVSP、+dp/dtmax、LVEDP、-dp/dtmax及Vmp)的影响,在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脏模型上观察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哌芳安他预处理后,对再灌注后各心功能指标的影响,并检测再灌注后心肌组织中MDA、L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在离体工作大鼠工作心脏模型上,高剂量哌芳安他可以改善+dp/dtmax 及-dp/dtmax,预处理后,三个剂量组均对缺血再灌注后离体工作大鼠工作心脏LVSP有改善作用,中、低剂量组均表现出了改善Vmp及+dp/dtmax和LVEDP的作用(P<0.05)或趋势.同时,哌芳安他可以升高心肌组织SOD活性,并可降低心肌组织中MDA水平,但对LA水平无影响.结论哌芳安他可以轻度改善大鼠离体工作心脏的舒缩功能,预处理后,能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离体工作心脏的功能,并可以显著改善心肌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从而表现出明显的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作者:余保瑞;龙超良;夏云峰;刘同库;汪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利用大鼠吗啡依赖模型,观察吗啡依赖及戒断对大鼠伏隔核中神经甾体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递增剂量的盐酸吗啡使雄性SD大鼠形成吗啡依赖,并用纳洛酮催促戒断.分离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的伏隔核.经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法提取脱氢表雄酮、孕烯醇酮、别孕烯醇酮、脱氢表雄酮硫酸酯和孕烯醇酮硫酸酯,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系统检测其含量.采用柱前衍生-电化学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氨酸、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纳洛酮催促戒断时,吗啡依赖大鼠伏隔核脱氢表雄酮硫酸酯的水平下降(P<0.05),孕烯醇酮(P<0.01)和谷氨酸(P<0.05)水平均升高.结论吗啡戒断时大鼠伏隔核的谷氨酸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伏隔核中的内源性神经甾体在吗啡依赖和戒断的形成中发挥作用.
作者:吴红海;王娜;侯艳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氯离子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去除细胞外的氯离子或采用氯通道阻断剂DIDS、SITS进行干预,检测细胞存活率及LDH、MDA、SOD、GXH-Px活性变化. 结果缺氧/复氧损伤组与对照组比,LDH、MDA活性升高,细胞存活率、SOD、GXH-Px降低; Cl--free+ A-R组、SITS+A-R组处理后较缺氧/复氧组LDH、MDA活性低,细胞存活率、SOD、GXH-Px升高;DIDS+A-R组的上述指标与缺氧/复氧组比无差异.结论①氯离子在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起了重要作用.②氯通道阻断剂SITS对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DIDS无保护作用.
作者:陈杰;何明;赖仲方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