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莉;任哲;武雪冰;饶林
目的 观察酸性氧化电位水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方法通过悬液定量杀菌和现场模拟消毒试验进行了实验室和现场试验观察.结果在清洁条件下,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原液对悬液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作用2 min,杀灭率均达到100%.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原液对MRSA感染者使用的床头柜表面湿擦并作用10 min,对MRSA感染患者手擦洗2 min,均再未检出MRSA.结论符合质量要求酸性氧化电位水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用于擦洗物体表面和手亦可有效清除污染菌.
作者:李作臻;张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方法从基础质量管理着手,加强过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控制,通过终末质量管理对环节进行验证.结果保证了基础质量健全,注重环节质量控制,抓住环节质量控制关键点,有效保证物品的无菌质量以及人员的职业安全.结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系统、规范、科学的质量管理,不断进行循征论证,保证工作质量呈阶梯式上升.
作者:曹登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呼吸机管道消毒质量,延长存放时间.方法临床使用后的呼吸机管道用自动清洗机清洗、热力消毒,在采取干预措施前后分别于第1、3、5、7、10、14 d采样进行细菌学监测.采取的干预措施主要是清洗消毒后到病人使用前的包装环境、操作人员、包装材料、存放环境等环节的质量控制.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前,第5d即开始有细菌生长,采取干预措施后,第7d仍无细菌生长,于第10 d开始有细菌生长.结论通过加强消毒环节的质量控制,可有效提高呼吸机管道的消毒效果,延长存放时间.
作者:陆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感染.方法通过各环节护理预防措施和消毒措施,对全髋关节手术全程护理干预,以控制术后感染.结果经过严把消毒关和灭菌关,严格各种规章制度,强制执行规范的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保持手术过程每个环节都在严格控制之下.经连续跟踪观察326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全程,未发现1例术后感染.结论严格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控无菌手术的术后感染.
作者:孙红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医院耐药菌感染流行情况,制定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细菌检验鉴定技术,对2008-2010年本医院住院病人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该医院连续3年从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共检出致病菌531株,其中耐药菌株为173株,占32.58%;耐药菌构成比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比较高,分别为53.33% 、48.94%和41.56%.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高,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呈广泛耐药;肠球菌中部分菌株耐万古霉素.结论该医院医院感染致病菌中耐药菌比例较高,必须提高感染标本送检率和药敏试验率,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采取有效消毒隔离措施.
作者:徐遂转;魏春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一种稳定型复方二氧化氯消毒剂,用于微生物污染的设备表面快速消毒.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模拟现场消毒试验的方法进行了观察.结果以浓度150 mg/L二氧化氯溶液对悬液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15 min,杀灭率为100%.以浓度为30 mg/L二氧化氯溶液对悬液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6 min,杀灭率均达到100%.用浓度为150 mg/L该消毒剂溶液浸泡作用10 min,对污染在金属管材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为3.5以上.该消毒剂在本试验浓度下浸泡72 h,对铜、铝、碳钢、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有轻度腐蚀.结论该稳定型二氧化氯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细菌芽孢均有较强杀灭效果,对金属管材表面污染的细菌芽孢具有快速消毒作用.
作者:陈乐如;王忠灿;谭伟龙;谭维国;曹勇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针灸疗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精粹之一.针灸疗法目前存在的大问题在于针灸针的反复使用,而从不消毒或灭菌.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人数相对较多,作为直接进入人体的针灸针,难免要刺到皮下毛细血管,给患者增加了通过血液传播疾病的隐患.依据国家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灭菌管理相关规范规定,针灸针属于高危险性物品,因此针灸针的消毒与灭菌应当引起重视.
作者:张洪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管腔型灭菌过程挑战装置在压力蒸汽灭菌批量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化学指示剂管腔型灭菌过程挑战装置对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包批量监测.结果经过30锅次的灭菌过程验证,此管腔型化学PCD对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批量监测结果与同锅次灭菌物品包内的生物监测结果一致,达标率均为100%.结论管腔型化学PCD灭菌过程挑战装置可以作为压力蒸汽灭菌批量监测手段,通过PCD灭菌后指示条的颜色变化,可以直接了解该批次灭菌物品包内的灭菌效果,观察灭菌效果很方便,快速决定灭菌物品放行.
作者:徐国凤;周海林;吕宝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掌握了解户县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现状.方法对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使用中消毒液、紫外线灯及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共抽检1 187份,合格1 016份,平均总合格率为85.59%;其中县级医疗机构、专科医院及驻户单位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合格率分别为89.94%、88.02%和75.81%.使用中消毒液、物表及手、空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和紫外线灯合格率分别为100%、99.01%、47.75%、84.21%和87.39%.结论户县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体不高,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应加强监督监测力度,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院内感染及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
作者:贺党校;刘喜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医院保洁员在处理医疗废物中受伤害的情况,制定保洁员自身防护措施.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本医院在岗所有保洁人员进行了现场调查.结果 共调查在岗保洁人员46名,有35人在处理医疗废物中受过伤害,占76.09%.总伤害次数为62人次,其中锐器伤38人次,感染性医疗废物伤害12人次,化学性医疗废物伤害2人次.结论医院保洁员在处理医疗废物中受到伤害的比例较高,应对保洁员进行防护意识和技能培训,同时规范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包装.
作者:梁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住院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本医院住院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在调查的时间点该医院住院肿瘤患者共237例,发生27例合并感染(含医院获得性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感染),总感染率为11.39%;其中医院获得性感染8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38%;社区获得性感染19例,社区感染率为8.02%.肿瘤病人并发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总感染人数的77.78%.放化疗的肿瘤病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约占40%,手术治疗的肿瘤病人预防性用药比例达到70%以上.结论肿瘤病人合并感染的比例较高,但医院内获得感染远低于社区获得感染,应积极开展社区干预,提高肿瘤放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薛菊兰;王靖;张昱;黄祥菊;吴爱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室内空气消毒效果.方法采用仪器采样法,对气溶胶喷雾法喷雾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室内空气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用气溶胶喷雾器,按10 mL/m3的用量向气雾室内喷雾酸性氧化电位水原液,作用10 min,对气雾室内空气中人工污染的白色葡萄球菌平均杀灭率为99.90%.按相同用量对现场(厂房和库房)喷雾酸性氧化电位水,作用10 min对室内空气中自然菌平均消除率为91.58%.结论酸性氧化电位水气溶胶喷雾对室内空气中人工污染白色葡萄球菌和自然菌均有一定杀灭作用.
作者:张竞立;罗小军;冼英华;杨冠东;石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常温常压下等离子体对流感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和基因扩增法,对常温常压下等离子体灭活悬液内病毒的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该等离子体发生器置于本试验柜内启动运行4h,对悬液内H3 N2流感病毒灭活对数值为2.71;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疫苗株灭活对数值为1.2.流感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经等离子体作用至长时间为4h后,其核酸浓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常温常压下等离子体对流感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具不同程度的灭活效果,但其对两种病毒的核酸无破坏作用.
作者:朱兆奎;张曦;王嘉瑜;滕峥;俞雪莲;高烨;匡小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醛类消毒剂是使用早的一类化学消毒,早在1860年Butlero就发现了甲醛,1888年Loew第一次报道了甲醛的灭菌特性.甲醛的液体和气体均具有较好的杀灭各种细菌和细菌芽孢以及杀灭病毒的作用,因此甲醛成为第一代化学灭菌剂.1908年Harries和Tank首次合成了戊二醛,其后研究发现戊二醛的杀灭细菌芽孢作用强,是继甲醛和环氧乙烷之后在化学消毒剂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20世纪90年代美国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醛类化学消毒剂即邻苯二甲醛,并在美国FDA注册,2004年首次在我国经卫生部批准注册作为用于医疗器械消毒的消毒剂.
作者:佟颖;安伟;邓小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mecA和qacA/B基因携带情况,以便推测其抗药性.方法采用细菌培养鉴定技术和基因扩增方法,对收集2008年1月-2010年2月期间西安地区多家住院与门诊患者血培养标本进行了分离和检测.结果在2年内从西安地区3所医院血培养标本中分离鉴定出56株MRSA,meeA基因均为阳性,携带率为100%;有7株MRSA检出qacA/B基因阳性,携带率为12.5%.结论西安地区部分医院血培养标本分离的MRSA检测出qacA/B基因阳性率为12.5%,携带率较低.
作者:张志明;武冬娜;徐永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3月至11月住院病人临床送检标本检出的302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与抗菌药物耐药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在调查期间该医院从医院感染病人标本中检出的6种耐药菌分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ESBL+肺炎克雷伯、ESBL+大肠爱希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共计867株,其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构成比为34.83%.该菌株有89.16%来自痰标本,其次是尿液,占4.20%;其主要来自ICU病人标本和呼吸病房病人标本.该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94.98%.结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分布于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病人,呈现出多重耐药趋势.
作者:宋志香;薛文英;胡凤军;李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不同采样方法对腹腔镜器械灭菌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活菌计数检测方法,对4种采样法比较腹腔镜器械灭菌效果.结果腹腔镜分离钳轴关节和咬合齿单独采用涂擦法采样,阳性率为2.78%,而单独采用冲洗法采样,细菌培养全部为阴性结果;采用浸泡+反复冲洗法采样,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6.67%.经统计学x2检验,两组涂擦法采样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冲洗法与浸泡+反复冲洗法的监测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采用浸泡+反复冲洗法采样,监测结果能比较客观,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作者:杜合英;王琼娟;张晋昕;刘明华;李济宾;罗春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医院消毒供应室锐器伤的危险因素与控制措施.方法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常见锐器伤及其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结果构成锐器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徒手接触、摆放不规范、安全意识欠缺和工作紧张等.通过专业培训、规范操作、加强防范、伤后及时正确处理等措施,有效控制了锐器的发生率.结论造成锐器伤的因素明确但可控,通过培训和加强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锐器伤害的发生率.
作者:卢晓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扬州友好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方法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的方法,对医院部分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进行调查.结果该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总平均执行率为65.7%;临床医生、护士执行率分别为62.9%和67.8%;儿科手卫生执行率高,为80.8%;医技科室低,为55.8%.结论扬州友好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状况有待改善,需要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完善手卫生基础设施.
作者:朱明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加强化学消毒剂产品质量管理,为用户选择消毒剂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市场监督监测,提出消毒剂质量管理措施.结果强化了消毒剂产品质量控制意识,广大用户特别是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到消毒剂的选购和性能了解的重要性.加强了消毒剂产品生产厂家法规管理意识,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管理.结论消毒剂产品质量管理监督监测对于科学有效使用化学消毒剂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继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