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机管道消毒的环节质量控制

陆蕾

关键词:呼吸机管道, 消毒, 对策
摘要:目的 提高呼吸机管道消毒质量,延长存放时间.方法临床使用后的呼吸机管道用自动清洗机清洗、热力消毒,在采取干预措施前后分别于第1、3、5、7、10、14 d采样进行细菌学监测.采取的干预措施主要是清洗消毒后到病人使用前的包装环境、操作人员、包装材料、存放环境等环节的质量控制.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前,第5d即开始有细菌生长,采取干预措施后,第7d仍无细菌生长,于第10 d开始有细菌生长.结论通过加强消毒环节的质量控制,可有效提高呼吸机管道的消毒效果,延长存放时间.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含氯消毒剂对水、淤泥、生物膜中嗜肺军团菌杀灭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含氯消毒剂对水、淤泥、生物膜中嗜肺军团菌杀灭效果.方法应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含氯消毒剂杀灭水、淤泥、生物膜中嗜肺军团菌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分别用含有效氯500 mg/L、1000 mg/L的复方次氯酸钠氯消毒液对水体、淤泥和生物膜中的嗜肺军团菌分别作用10 min和15 min,杀灭率均可达到100%,并且随有效氯浓度的增加或作用时间的延长,杀菌效果明显提高.结论用含氯消毒剂对冷却水塔中的水体、淤泥及其塔壁上生物膜中嗜肺军团菌具有快速杀灭效果,使用方便.

    作者:胡元玮;徐卸佐;朱淑英;方琼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医院卫生勤杂人员医院感染防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的 了解医院勤杂人员医院感染防护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加强管理.方法通过调查了解和实际考察,分析本医院勤杂人员卫生防护情况,制定管理措施.结果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对所有勤杂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通过强化管理提高勤杂人员执行各项防护措施的执行率和认识水平.结论通过强化管理,使医院勤杂人员重视医院感染防护,提高了医院感染整体管理水平.

    作者:林建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北京市房山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质量控制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为了解房山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防止医源性感染,对47家各级医疗机构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灭菌器、使用中消毒液、紫外线灯强度的消毒效果进行采样监测.

    作者:吴涛;刘朝辉;刘克福;王立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PCDA管理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带教中的应用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医院感染重点科室,是一个技术性及专业性很强的特殊科室.因此,消毒供应中心经常会接受该专业的学生实习,并且要求在2周内达到实习大纲要求,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安排教学是实现实习大纲的关键.

    作者:蔡碧芳;陈春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天津市东丽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

    目的 了解和掌握东丽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防止医院内感染.方法选择辖区内18家医疗机构,对其使用中消毒剂、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室内空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紫外线灯进行抽样监测.结果3年共采样1 279份,合格1205份,平均总合格率为94.21%,2008-2010年合格率依次为93.84%、93.70%和94.30%;使用中消毒剂、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室内空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紫外线灯合格率依次为100%、99.67%、99.60%、99.35%、94.23%和81.06%.结论东丽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体较高,但压力蒸汽灭菌器和紫外线灯的合格率较低,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许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微波对口腔科抛光布轮消毒效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微波消毒法对口腔抛光布轮的消毒效果.方法将被枯草芽孢杆菌及乙肝病毒污染的布轮分别用微波炉(700W×17%)消毒,通过细菌培养及核酸扩增方法进行检测,评价不同时间的消毒效果.结果微波炉消毒5 min,枯草芽孢杆菌的阳性检出率为0;微波炉消毒3 min,乙肝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为0,微波炉在低火状态下5 min可杀灭口腔科抛光布轮上所有的细菌和病毒.结论微波炉可做为口腔科抛光布轮的常用消毒灭菌工具,从而简化了常规的消毒程序.

    作者:赵莹;郝玉梅;肖瑞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目的 建立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方法通过查找原因,规范管理制度和加强培训的方法,实施预防控制措施.结果建立了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了手术室空气消毒与管理,规范了外科手清洗和消毒方法.经过监测,无菌器械和各项消毒指标均达到了规范要求.结论经过强化管理措施,本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了无菌物品质量和各项消毒指标的达标率.

    作者:王海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酒店布草集中式消毒质量监测

    目的 了解南宁市集中式消毒酒店布草的卫生状况,为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对提供酒店的集中式消毒企业的布草进行卫生质量监测.结果3年共采样502件,合格479件,平均总合格率为95.42%,2007 - 2009年合格率分别为98.99%、93.89%和91.94%;床上用品、毛巾、浴巾的合格率分别为95.52%、96.19%、94.39%,不合格项目均为细菌总数超标.结论南宁市集中式消毒的酒店布草卫生质量较高,但仍存在一些卫生薄弱环节,需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作者:尹俐;冯景强;黄世美;雷鸣;雷霖;梁雪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废物处置现状及其对策

    目的 了解济南铁路疾控医疗废物处置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现场实地察看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情况;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和制度;具体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安全防护等情况.结果济南铁路疾控平均每月产生医疗废物约为50 kg,主要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由济南市指定的公司统一终末处置.在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暂存、处置等环节基本达到《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但仍存在分类不清晰、消毒环节矫枉过正、贮存清运环节控制不严格、部分工作人员防护意识淡薄等问题.结论建立健全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大培训教育的力度,严格废弃物的分类和收集要求;强化监督管理,使医疗废物处理真正规范化、制度化.

    作者:马瑜;丁金焕;刘肖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稳定性二氧化氯对设备表面快速消毒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一种稳定型复方二氧化氯消毒剂,用于微生物污染的设备表面快速消毒.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模拟现场消毒试验的方法进行了观察.结果以浓度150 mg/L二氧化氯溶液对悬液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15 min,杀灭率为100%.以浓度为30 mg/L二氧化氯溶液对悬液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6 min,杀灭率均达到100%.用浓度为150 mg/L该消毒剂溶液浸泡作用10 min,对污染在金属管材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为3.5以上.该消毒剂在本试验浓度下浸泡72 h,对铜、铝、碳钢、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有轻度腐蚀.结论该稳定型二氧化氯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细菌芽孢均有较强杀灭效果,对金属管材表面污染的细菌芽孢具有快速消毒作用.

    作者:陈乐如;王忠灿;谭伟龙;谭维国;曹勇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消毒质量监测及改进措施

    目的 了解东至县医院消毒质量状况,以便改进和提高.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近3年消毒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年共监测4 454份,合格4 269份,平均总合格率为95.85%,2007 - 2009年合格率依次为92.23%、95.77%和98.63%.结论通过加强消毒质量监测及持续改进,消毒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医务人员手合格率偏低,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作者:杨代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酸性氧化电位水对临床分离的MRSA杀灭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酸性氧化电位水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方法通过悬液定量杀菌和现场模拟消毒试验进行了实验室和现场试验观察.结果在清洁条件下,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原液对悬液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作用2 min,杀灭率均达到100%.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原液对MRSA感染者使用的床头柜表面湿擦并作用10 min,对MRSA感染患者手擦洗2 min,均再未检出MRSA.结论符合质量要求酸性氧化电位水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用于擦洗物体表面和手亦可有效清除污染菌.

    作者:李作臻;张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两种外科手消毒方法效果监测

    目的 比较两种外科手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采用现场手消毒试验方法,对两种手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经对100人次术前手消毒试验,两组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A组外科手消毒液对手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结论两组手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均符合要求,但A组外科手消毒液操作流程简单、消毒作用迅速,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杨惠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常温常压下等离子体灭活病毒效果的研究

    目的 观察常温常压下等离子体对流感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和基因扩增法,对常温常压下等离子体灭活悬液内病毒的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该等离子体发生器置于本试验柜内启动运行4h,对悬液内H3 N2流感病毒灭活对数值为2.71;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疫苗株灭活对数值为1.2.流感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经等离子体作用至长时间为4h后,其核酸浓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常温常压下等离子体对流感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具不同程度的灭活效果,但其对两种病毒的核酸无破坏作用.

    作者:朱兆奎;张曦;王嘉瑜;滕峥;俞雪莲;高烨;匡小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综合医院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管理

    本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作为传染病定点医院承担着本地传染病监测与重症病例的救治工作.2010年度春夏季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共收治手足口病312例,其中有72例住院治疗,还出现3例重症病例.经过临床积极救治和实施严格的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措施,在整个收治病人期间无一例院内感染发生.

    作者:李小雷;张瑞芳;王占国;杜凤芹;齐亚利;张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消毒性能研究

    目的 研究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的消毒相关性能.方法采用定量杀菌试验和肉汤稀释法以及动物试验方法,对单纯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杀(抑)菌效果和毒性进行试验观察.结果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为2 mg/L~50 mg/L,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为100 mg/L.用200mg/L盐酸聚六亚甲基双胍对悬液内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20 min,杀灭对数值均>5.00,对白色念珠菌作用30 min,杀灭对数均值>4.00.盐酸聚六亚甲基双胍对小鼠急性经口LD50>5 000 mg/kg,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盐酸聚六亚甲基双胍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都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且抑菌作用很强;属于无毒级物质,无致突变性.

    作者:陆龙喜;郑云燕;蔡德雷;林军明;许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医院耐药菌感染监测报告

    目的 了解医院耐药菌感染流行情况,制定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细菌检验鉴定技术,对2008-2010年本医院住院病人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该医院连续3年从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共检出致病菌531株,其中耐药菌株为173株,占32.58%;耐药菌构成比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比较高,分别为53.33% 、48.94%和41.56%.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高,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呈广泛耐药;肠球菌中部分菌株耐万古霉素.结论该医院医院感染致病菌中耐药菌比例较高,必须提高感染标本送检率和药敏试验率,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采取有效消毒隔离措施.

    作者:徐遂转;魏春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消毒供应室锐器伤的控制措施

    目的 研究医院消毒供应室锐器伤的危险因素与控制措施.方法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常见锐器伤及其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结果构成锐器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徒手接触、摆放不规范、安全意识欠缺和工作紧张等.通过专业培训、规范操作、加强防范、伤后及时正确处理等措施,有效控制了锐器的发生率.结论造成锐器伤的因素明确但可控,通过培训和加强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锐器伤害的发生率.

    作者:卢晓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综合医院传染病监测与职业暴露防控措施

    目的 了解武警某部综合医院传染病监测与职业暴露防控情况.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医院2007-2009年期间所有接收的传染病患者进行了监测记录,并对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了解.结果共监测上报传染病129例,其中病毒性肝炎为110例,占总数的85.27%;其他依次为梅毒、肺结核、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水痘、细菌性痢疾.每年的5月份医院感染管理科接收的传染病报告病例多.在129例病人中,具有血液传播和性传播途径的患者占91.47%;其次是具有呼吸道传播途径的患者占6.98%.结论该医院近年接收的传染病主要是血液传播性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未发生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和病人间交叉感染病例.

    作者:杨海宁;黄以哲;李晓宏;黎晓军;杨新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针灸针消毒与灭菌的管理现状

    针灸疗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精粹之一.针灸疗法目前存在的大问题在于针灸针的反复使用,而从不消毒或灭菌.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人数相对较多,作为直接进入人体的针灸针,难免要刺到皮下毛细血管,给患者增加了通过血液传播疾病的隐患.依据国家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灭菌管理相关规范规定,针灸针属于高危险性物品,因此针灸针的消毒与灭菌应当引起重视.

    作者:张洪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