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金辉;郭立霞;王兴旺;谢弘
目的确定巴戟天中菊淀粉型六聚糖单体(IHS)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经典大小鼠强迫性游泳和程序化大鼠低速率差式强化(DRL 72s)法。结果在小鼠强迫性游泳模型上,po IHS 80 mg*kg-1与ip 地昔帕明1 0 mg *kg-1的作用类似,能明显缩短小鼠的不动时间;同样,po IHS 20 mg*kg -1 也缩短大鼠强迫性游泳的不动时间,其效果与po地昔帕明40 mg*kg-1相当。另外,在大鼠DRL 72s模型上,ip IHS 5~10 mg*kg-1和地昔帕明5 mg*kg-1 ,均增加大鼠DRL 72s 的强化数。结论 IHS具有抗抑郁作用,是巴戟天中抗抑郁有效成分。
作者:张中启;袁莉;赵楠;徐玉坤;杨明;罗质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在甲状腺素诱导的豚鼠心肌肥厚模型上,研究肥厚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IK)中快激活成份(IKr) 及慢激活成份(IKs )离子通道特征。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在甲状腺素诱导的肥厚心肌细胞中,IKr及IKs的电流幅度随去极化电压的增加较正常心肌细胞明显增大,且IKr tail及IKs的增加程度分别大于IKr及IKs tail。心肌肥厚使IKs激活曲线向负的电压方向偏移, 对IKr激活曲线无明显影响。结论甲状腺素诱导的肥厚心肌使IKr及IKs明显增加。
作者:张广钦;郝雪梅;马玉萍;周培爱;吴才宏;戴德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CAO);脑梗塞区重量用NBT染色法测定;SOD、MDA及细胞凋亡均采用测试药盒测定。结果 TGP 20 mg*kg-1 ip可改善大鼠异常神经症状,使MCAO大鼠的SOD活力提高、MDA生成减少,减少脑皮质细胞凋亡数。结论 TGP对脑梗塞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抗自由基,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吴华璞;祝晓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地昔帕明(DMI)对大鼠脑胶质瘤C6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为三环类抗抑郁药作为肿瘤辅助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用MTT比色法测定C6细胞活力,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用免疫组化法分析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DMI对C6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IC50(95%置信区间)为20.7(17.3~24.2)μmol*L-1,细胞阻滞于G0~G1期。DMI(40 μmol*L-1)使细胞发生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D NA含量分析显示G0峰左侧出现亚二倍体细胞凋亡峰,呈浓度依赖性,蛋白合成抑制剂CHX 可显著抑制DMI诱导的细胞凋亡。同时,DMI(10 μmol*L-1)可下调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 DMI体外对C6细胞的增殖具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并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祁红;陈红专;冯菊妹;孙玉燕;金正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GC)的非基因组机制在交感神经活动调节中的作用。方法细胞外记录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SD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被鉴定的心血管神经元的自发放电,观察微电泳硫酸皮质酮(CORT)对心血管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及其GC受体拮抗剂RU 486对CORT导致神经元作用的影响。结果在RVLM共记录到33个心血管神经元,微电泳硫酸皮质酮(CORT)后25(76%)个神经元放电迅速加快,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余8个(27%)心血管神经元自发放电没有变化;其中被CORT兴奋的12个单位微电泳RU 486(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后神经元的基础放电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能部分(9个单位)或完全(3个单位)阻断硫酸皮质酮导致的兴奋作用。结论 CORT对RVLM心血管神经元具有快速的兴奋作用,RU 48 6并不改变RVLM心血管神经元的基础活动,但能部分或完全阻断CORT导致的神经元兴奋作用。
作者:王伟忠;汪雪梅;戎伟芳;王继江;袁文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海群生(枸橼酸乙胺嗪,DEC)对豚鼠离体气管条平滑肌收缩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气管条放入37℃浴管的Krebs溶液中,分别在浴液中加入药物,测定KCl和5-羟色胺(5-HT)收缩气管条的作用和量效反应以及DEC和维拉帕米对KCl和5-HT作用的影响。结果 DEC能使KCl或5-HT引起的气管条平滑肌收缩显著抑制,其IC50值分别为5.03 mmol·L-1和9.54 mmol·L-1,与维拉帕米的作用相似。DEC使KCl和5-HT的量效曲线右移,大反应降低,呈非竞争性拮抗,其pD′2值分别为1.554和1.851,并对细胞内Ca2+释放和细胞外Ca2+内流引起的收缩有抑制作用。结论 DEC可抑制KCl和5-HT引起的气管条平滑肌收缩,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其钙拮抗作用所致。
作者:王志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NO合酶(NO synthase,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NG-nitro-L-arginine,NOArg)和NO合成前体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去甲吗啡 (normorphine, NM)在离体豚鼠回肠上依赖性耐受性产生的影响,研究NO在阿片类药物依赖性耐受性产生中的作用。方法以离体豚鼠回肠为实验对象,4℃孵育6 h, 24 h后,分别测定纳洛酮(naloxone,Nx)与氯化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 引起的收缩高度比值,作为依赖性产生的指标。在耐受性产生实验中,分别测定回肠空白组和药物组4℃孵育3 h后对NM抑制电刺激收缩的剂量反应曲线。结果回肠分别经NM,NM加NOArg,NM加L-Arg中孵育6 h后,纳洛酮均可使其产生戒断收缩,且两组与Ach的收缩高度比值差异无显著性(n=6), P>0.05。而孵育24 h后,NM,NM加L-Arg组收缩高度比值分别为0.89±0.02, 0.90±0.02,P>0.05,而NM加NOArg药物组对纳洛酮的戒断收缩反应明显减弱,收缩高度比值为0.47±0.05(n=6,P<0.01)。可见NM加NOArg药物组的标本依赖性产生明显减弱。回肠分别在NM,NM加L-Arg中孵育后,标本对NM抑制电刺激收缩的剂量反应曲线明显右移,而经NM加NOArg孵育后对NM的敏感性不变。结论结果表明,NO在离体豚鼠回肠去甲吗啡依赖性耐受性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明正;李艳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OX-LDL及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人单核细胞(Mo)表达蛋白激酶C(PKC)活性和胞浆内游离钙([Ca2+]i)浓度的影响。方法 Mo PKC 活性采用γ-32P-ATP磷酸转移法,细胞内游离钙采用Fluo-3/Am荧光负载,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 OX-LDL呈剂量依赖方式促进人Mo PKC活性增加,12 min时达峰值,然后缓慢下降,20 min后仍维持较高水平,胞浆内[Ca2+]i升高分2个时相,即快速相和持续相。移去细胞外液钙,OX-LDL 仍引起快速相,但持续相消失,而辛伐他汀能明显抑制OX-LDL引起的Mo PKC活性增加,并降低持续相胞浆内钙水平,而对快速相无明显影响。结论 OX-LDL能激活人单核细胞PKC活性与升高[Ca2+]i。OX-LDL刺激Mo [Ca2+] i升高的快速相是有胞浆钙池释放引起,持续相升高主要有胞外钙内流引起。辛伐他汀抑制M o PKC活性可能是通过胞内钙水平变化起作用。
作者:严金川;吴宗贵;张玲珍;李莉;樊洁;凌玲;韩文余;张锁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IMCD细胞单层H+/K+交换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BCECF/AM荧光探针法,测定不同浓度CO2培养的IMCD细胞H+/K+交换。结果呼酸组的酸负荷后[pH]i恢复率为0.0620±0.012,高于对照组(0.0504±0.009,P<0.05)。呼碱组为0.0476±0.00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荧光探针法测定原代培养家兔肾脏IMCD细胞H+/K+交换,具有操作简便、稳定可靠、经济安全等优点。
作者:夏前明;黄坚;肖贞良;钱桂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细胞分化诱导剂抑制端粒酶活性的研究进展明显。本文介绍了维甲类化合物、维生素 D3类化合物、茶多酚以及苦参碱等多种细胞分化诱导剂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张黎明;贺茜;杨光;陈志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美洛昔康(meloxicam,MLX)是一种新型非甾体抗炎药,作用机制是通过选择性抑制环氧合酶-2(cox-2)而抑制致炎的前列腺素的合成[1]。其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抗炎、镇痛效果与吡洛昔康、萘普生相同,但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诱发作用较弱[2]。参考国外报道的方法[3,4],用改进HPLC法测定MLX的血药浓度,观察美洛昔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与试药 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510泵,484紫外检测器,810工作站,7725i型手动进样阀,20 μl进样器。YKH-I型快速液体混合器(江西医疗器械厂)和80-1离心沉淀器(上海手术器械厂)。
作者:夏运岳;潘建新;顾振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同给药途径后蝙蝠葛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经灌胃及静脉注射两种途径给药,采用RP-HPLC法测定各组织及体液中药物浓度。结果静注蝙蝠葛碱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为二室开放模型,符合一级动力学线性消除过程。灌胃给药后大鼠血药浓度低,峰浓度小于1 mg*L-1,且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明显双峰现象。其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16.6%。蝙蝠葛碱经两种给药途径后药物在各组织器官中均有分布,且在同一时间内各组织含量明显高于血药浓度。静注后以肺组织含量高,而灌胃给药后以胃、肠、肝组织含量高。48 h尿粪累积排泄31.22%。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胃肠道各段药物残余量研究结果提示胃肠循环的存在。结论蝙蝠葛碱口服用药生物利用度较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双峰现象,该药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可由尿液及粪便排泄,也可从胆汁分泌,初步实验结果提示胃肠循环可能是药时曲线双峰现象的主要原因。
作者:陈淑娟;杨毅梅;刘奕明;张斌;庞雪冰;曾繁典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内毒素(LPS)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单层通透性和肌动蛋白骨架的影响,探讨与β受体和Gsα蛋白变化的关系及山莨菪碱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PMVEC,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结果 LPS在体外可诱导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和中央F-肌动蛋白发生解聚、密度明显减低,同时出现β受体下调及Gsα蛋白水平降低;山莨菪碱对上述变化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LPS可直接导致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并与F-肌动蛋白重排相关。山莨菪碱可能通过影响PMVEC膜β受体和Gsα蛋白两个环节,参与调控PMVEC的肌动蛋白骨架变化,减轻LPS所致的大鼠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
作者:孙耕耘;肖贞良;方传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病理过程。它涉及到血管内皮细胞(EC)、平滑肌细胞(SMC)、炎性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血小板等多种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许多研究发现硫酸多糖与AS存在密切的关系。大多报道表明硫酸多糖可保护EC免受各种刺激因子的损伤作用,从而阻断AS形成的起始环节;另外,硫酸多糖也可通过抑制VSMC增殖、迁移;减少炎性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粘附、聚集到血管内膜;抑制补体的激活等多种途径来达到抗AS目的。但也有文献报道部分硫酸多糖反而促进AS形成。而且硫酸多糖的抗AS活性与其分子结构有关,所以AS与硫酸多糖的关系是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
作者:胡金凤;耿美玉;张均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周期及细胞内一氧化氮产生的影响。方法用过氧化氢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采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观察槲皮素对血管内皮细胞作用及周期的影响;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水平。结果过氧化氢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损伤作用,槲皮素剂量依赖性促进过氧化氢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而且主要是S期和G2M期细胞比率增加;槲皮素可减少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及促进过氧化氢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内NO水平的增加。结论槲皮素可保护过氧化氢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修复,其作用可能与NO的水平有关。
作者:林蓉;刘俊田;李旭;陈葳;杨玉琮;程小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超氧阴离子对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钙及收缩性的影响。方法采用Fura-2测定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钙及采用胶原凝胶实验方法分析平滑肌细胞的收缩性。结果超氧阴离子作用于平滑肌细胞后使ATP(10 μmol·L-1)诱导的细胞内钙浓度的增加从(206±10) nmol·L-1降到(147±15) nmol·L-1。 5 min内细胞内钙浓度增加的积分(∫△[Ca2+]i·dt)从(12.2±0.5)μmol*L-1*s-1降至(9.8±0.8)μmol*L-1*s-1。thapsigargin在无钙溶液中诱导的细胞内钙浓度的增加不受超氧阴离子的影响,而在含钙的Krebs溶液中,超氧阴离子能使随后的钙释放激活的钙进入(△[Ca2+]i·CRAC)从(27.3±1.0) nmol·L-1降到(13.5±1.0) nmol·L-1。 ATP诱导的凝胶面积减少的百分比从24%±5%降到7.4%±0.2%;在无钙Krebs溶液中,thapsigargin诱导的凝胶面积减少的百分比从3.5%±0.6%降到-0.5%±0.7%。结论超氧阴离子通过影响平滑肌细胞的内钙动员而降低它的收缩性。
作者:承伟;李智;小山澈野;大池正宏;伊东裕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沙丁胺醇(salbutamol)为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能选择性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有较强的支气管扩张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症,该药不易被破坏,故本品口服有效[1]。但因其血药浓度很低,难以实现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因此国内较详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报道甚少。 沙丁胺醇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国外有文献报道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2],由于仪器及试剂条件限制,该法在许多实验室难以开展。我们采用Sep-Pak C18固相色谱预处理小柱分离富集后,以反相HPLC-荧光法定量检测血浆中沙丁胺醇的分析方法。应用本法进行家犬口服沙丁胺醇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郭涛;隋因;周俭平;李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Lef)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皮下注射CCl4制备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并同时用Lef进行预防给药,90 d后进行病理学检查,以及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一氧化氮(NO)和透明质酸(HA)和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生化检查。结果 Lef(4,12,36 mg·kg-1)能降低实验性肝纤维化小鼠血清中升高的ALT、AST、NO、HA水平和过高的肝组织中Hyp的含量。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Lef(4,12,36 mg·kg-1)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明显的预防作用。结论 Lef对实验性肝纤维化预防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NO的水平,进而降低细胞毒作用和纤维化进程而产生的。
作者:张运芳;金涌;李俊;姚宏伟;李常玉;徐叔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研究表明,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清除体内自由基作用及抗氧化作用。以往的观点认为儿茶素类化合物氧聚合会对其活性不利,近年来也有研究表明儿茶素类氧化产物在预防肿瘤和抑菌抗病毒等方面的生物学活性并不亚于茶多酚。本实验通过一定方法制得茶色素,并测定其在体外清除O·2和·OH的作用和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目的是为氧化产物的抗氧化作用提供实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茶色素自行制备。茶多酚(EGCG含量大于85%)氧化后用用大孔树脂和Sephadex LH-20进行纯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433~2 000,为简单儿茶素的二至五聚体。1.1.2 试验动物昆明种♀小鼠,清洁级,由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鄂医动字19-052号),其中老龄小鼠(12 mon)40只,体重(47.6±3.9)g,幼龄小鼠(2 mon)10只,体重(18.5±1.4)g。1.1.3 SOD,MDA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作者:李春美;谢笔钧;姚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大鼠神经细胞脑缺血样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以原代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为材料,制备缺糖损伤、缺氧损伤、自由基损伤、咖啡因损伤、一氧化氮损伤及NMDA毒性损伤模型,细胞形态学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变化,结晶紫活细胞染色后测定OD值。结果形态学检查发现丹参酮对6种脑缺血样损伤模型中的大鼠神经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结晶紫染色也提示丹参酮可显著提高损伤模型中神经细胞的存活数,同等剂量条件下,丹参酮对自由基损伤、咖啡因损伤及NMDA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优于其余各组。结论丹参酮对上述6种大鼠神经细胞缺血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作者:何丽娜;何素冰;杨军;王静;刘超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