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与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仵志远;姜德清;郝占伟

关键词:肝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微血管密度, 微血管生成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CD147和MMP-9的表达,光镜下计数(分化抗原105 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结果:63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CD147阳性率为65.1%,MMP-9阳性率73.0%,二者阳性率在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肿瘤分化和TNM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甲胎蛋白的表达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D147和MMP-9阳性组微血管密度值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 CD147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CD147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促进MMP-9的生成参与肝癌微血管的生成,进而有利于肝癌侵袭和转移。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LP17对大鼠肠巨噬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LP17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肠巨噬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LP17对激活的肠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寻找对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可能治疗方法。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肠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加脂多糖( LPS)和LP17处理],及实验组[包括LPS组(用LPS处理)和LPS+LP17组(用LPS及LP17处理)]。给药浓度为LPS 1 mg/L,LP170.1 mg/L,培养6 h后用0.25%胰酶消化收集细胞。 Tecnai 12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肠巨噬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经药物处理后,电镜下观察,对照组为正常巨噬细胞,实验组中LPS组巨噬细胞内出现大量溶酶体,LPS+LP17组巨噬细胞出现凋亡小体。结论:LP17能促使被激活的巨噬细胞凋亡。

    作者:张建新;陈志明;党胜春;冯舒;王平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上海市莘庄社区中老年人体质量指数与常见慢性病关系研究

    目的::了解上海市莘庄社区中老年人在25岁及当前体质量指数( BMI)与目前社区常见慢性病的关系。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及现场测量方式分别获取144名中老年人的慢性病史、25岁时及当前的身高、体质量、骨密度值等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其25岁时BMI及目前BMI分别与慢性病的关联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5岁时不同BMI分级的中老年人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而当前不同BMI分级的中老年人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岁时不同BMI中老年人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和P=0.001),当前不同BMI中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糖尿病与25岁时BMI呈正相关关系,骨质疏松症与25岁BMI呈负相关关系;糖尿病、高脂血症与当前的BMI呈正相关关系。从青年到老年,合理控制体质量是减少老年慢性病发生的有效方式之一。

    作者:李云贺;顾昊;孙君雷;杨架林;朱伟民;奚慈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予以解痉平喘、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抗病毒等药物,若合并细菌感染则给予抗生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儿咳嗽、肺部哮鸣音、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P<0.01)。结论: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林;董淮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家庭模式定期膀胱冲洗与护理在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家庭模式定期膀胱冲洗与护理对保持永久性膀胱造瘘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在出院时进行示教演习教育,指导患者家属实施膀胱闭式冲洗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掌握冲洗方法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结果:随访18个月至4年。16例患者家属均掌握了膀胱冲洗方法及相关护理知识,并实现了每周1次家庭模式定期膀胱冲洗。16例患者膀胱造瘘管通畅,未出现造瘘管尿盐沉积和造瘘管堵塞,2例发生膀胱痉挛,3例出现膀胱炎,经指导冲洗液加温和药物治疗后膀胱痉挛消失,膀胱炎痊愈,平均更换造瘘管时间88 d。结论:实施家庭模式定期膀胱冲洗护理,对预防造瘘管堵塞、延长更换造瘘管时间有重要临床意义,对减轻家庭负担和患者痛苦有很好的社会意义。

    作者:姜正荣;卓冬砚;卞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人附睾蛋白4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部及宫体部肿瘤,但其死亡率却居于首位。卵巢癌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当大多数患者因出现临床症状而就诊时已处于疾病的晚期阶段,预后不良。而且目前主要筛查方法如阴道超声和血清癌抗原125(CA125)等检查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亟待寻找一个灵敏性高、特异性好的肿瘤标志物,有助于卵巢癌早期诊断、检测疗效及监测复发情况。近年来,人附睾蛋白4( HE4)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标志物被广泛研究。

    作者:刘云(综述);李燕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气囊测压表在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科学、精确、有效的检测方法。方法:选择81例ICU病区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专用气囊测压表测压,观察2组患者气囊测压的合格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测压可准确地判断气囊压力的变化,有效降低置管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P<0.05)。结论:采用气囊测压表检测气囊压力安全、有效、准确、方便。

    作者:丁红美;张祝娟;杜丽娟;刘静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与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CD147和MMP-9的表达,光镜下计数(分化抗原105 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结果:63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CD147阳性率为65.1%,MMP-9阳性率73.0%,二者阳性率在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肿瘤分化和TNM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甲胎蛋白的表达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D147和MMP-9阳性组微血管密度值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 CD147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CD147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促进MMP-9的生成参与肝癌微血管的生成,进而有利于肝癌侵袭和转移。

    作者:仵志远;姜德清;郝占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Narcotrend分级指导下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高血压患者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Narcotrend( NT)指导下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高血压患者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2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 N组)和对照组( C组)。 N组依据患者NT分级( NTS)调控丙泊酚靶浓度,使NTS维持在D2~E0水平;C组依据患者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调控丙泊酚靶浓度,维持MAP波动不超过基础值±20%、HR 55~100次/分;2组丙泊酚均在2~5μg/ml范围内调整。若2组麻醉深度调整后MAP、HR超出范围,则给予心血管活性药物干预。记录2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的用量,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以及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术中知晓等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N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相应缩短( P<0.05和P<0.01),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P<0.01);C组乌拉地尔使用率多于N组(P<0.05);2组苏醒期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S指导下丙泊酚靶控输注在高血压患者麻醉中的应用,可以使麻醉深度更易于掌控,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复苏时间缩短,有利于实现精确麻醉,在确保麻醉安全、提高麻醉质量方面更具有优越性。

    作者:彭晓东;吴庆玲;郑立东;李家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青藤碱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LR4/MyD88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LR4/MyD88信号通路诱导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清洁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青藤碱组、甲氨蝶呤组及正常对照组。前3组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4组分别干预4周后,取膝关节滑膜,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TLR4 mRNA、MyD88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TNF-α。结果:模型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TLR4 mRNA、MyD88 mRNA及炎性因子TNF-α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经青藤碱治疗后,TLR4 mRNA、MyD88 mRNA及炎性因子TNF-α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 <0.01)。结论:青藤碱可改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炎症,该作用可能与抑制TLR4/MyD88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姚茹冰;牟慧;赵智明;蔡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可溶性和膜结合性CD14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14(sCD14)的水平及血浆单核细胞膜结合性CD14(mCD14)的表达与RA的关系。方法:收集78例RA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sCD14的表达,同时分离RA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mCD14的表达水平,分析CD14的表达水平与RA的关系。结果:RA患者血清中的 sCD14与 mCD14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RA 活动期患者 sCD14与mCD14表达水平亦均明显高于RA缓解期患者(P<0.01)。结论:sCD14与mCD14在RA外周血中表达水平异常增高,它们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或病情进展。

    作者:周英霞;赵福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护理控制的研究进展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治疗网2009年公布的成人癌性疼痛控制指南[1]中指出,基于诊断治疗的原则,癌性疼痛可分为伤害性疼痛和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malignant neuropathic pain,MNP)两类,前者是肿瘤导致躯体或内脏结构受损继而兴奋伤害感受器而引发的疼痛;后者是指肿瘤直接侵袭或转移造成中枢或外周神经结构受到损害而引起的疼痛,是一类神经病理性疼痛( neuropathic pain,NP),这类疼痛不易缓解,一直是临床诊疗的难点。作为一类难治性癌痛,MNP已开始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并成为当前疼痛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MNP疼痛控制方面的相关护理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李琳琳(综述);徐淑秀(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刺五加注射液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60只(18~22 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硫普罗宁阳性药对照组和刺五加高、中、低剂量组(200 mg/kg、100 mg/kg、50 mg/kg ),每组各10只。采用50%乙醇12 ml·kg-1·d-1连续灌胃10 d,制备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三酰甘油( TG)水平;肝组织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计算肝脏指数,并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构建成功。除刺五加低剂量组TG水平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与模型组比较,刺五加注射液均能够降低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TG水平(P<0.05~P<0.01);抑制小鼠肝脏组织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提高肝脏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P<0.05~P<0.01);减轻肝脏病理组织损伤;刺五加高、中剂量组均能降低小鼠肝脏指数(P<0.05和P<0.01)。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董清清;李晓明;储菲;吴成柱;赵素荣;刘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脂肪溶解液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漏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脂肪溶解液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6例,其中常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清扫腋窝淋巴结的52例为对照组,术中加用脂肪溶解液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的34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术后3d引流管引流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2天、第3天引流量和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使用脂肪溶解液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可以预防术后淋巴漏的发生。

    作者:张珂;钱军;金鑫;喻大军;陈邦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磁共振对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3例半月板桶柄状撕裂,记录6种MRI征象:碎块内移征、空领结征、外周残半月板征、半月板翻转征、不对称后角征、双后交叉韧带征,计算其诊断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碎块内移征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都较高;空领结征、外周残半月板征阳性预测值较低;半月板翻转征、不对称后角征、双后交叉韧带征敏感度较低,特异度很高。结论:6种MRI征象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价值不同,各种征象存在一定的假阳性,需要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结论。

    作者:牛尚甫;骆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三阴性乳腺癌90例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90例三阴性乳腺癌( TNB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84例经病理科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回顾性分析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及肿瘤复发转移的方式。结果:284例乳腺癌患者中90例为TNBC,随访时间13~84个月。 TNBC确诊时年龄比非TNBC( n-TNBC)患者小(P<0.01),TNBC患者确诊时肿瘤长径较 n-TNBC 患者肿瘤大(P <0.01)。手术时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 <0.01);TNBC中复发或转移82例,比n-TNBC患者更容易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P<0.01)。 TNBC比n-TNBC患者更容易发生肝、肺和脑转移(P<0.01)。 TNBC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3.3%和71.1%,n-TNBC组分别为4.6%和84.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史、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数、辅助放疗及辅助内分泌治疗情况是影响TNBC与n-TNBC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诊断为乳腺癌时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均是影响TNBC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与n-TNBC患者比较,TNBC发病年龄较轻,确诊时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多见于肺、肝和脑及5年总生存及无病生存率较低。

    作者:张露;郑荣生;汪子书;王俊斌;杨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大龄腭裂患者腭咽闭合功能的超声解剖学研究

    目的:获取大龄腭裂患者术前、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超声解剖学参数,为腭裂修复术前方案的制定、术后疗效评价及指导患者语音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超声波技术,动态观察并测量30例大龄腭裂患者术前、术后软腭的长度、厚度以及腭咽腔前后径,并分别与30名正常人群(对照组)做对比分析。结果:腭裂患者术前软腭长度为(28.48±4.89)mm,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1.13±3.59)mm(P<0.01);而软腭厚度(6.21±0.69)mm,较对照组的(5.19±0.29)mm显著增加(P<0.01)。术后组的软腭长度(39.25±3.67)mm,明显长于术前组(P<0.01);而软腭厚度(5.02±0.29)mm,却较术前组变薄(P<0.05)。术后组的软腭长度与软腭厚度均接近于对照组(P>0.05)。术前组的腭咽腔前后径(21.30±2.69)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8.93±0.39)mm(P<0.01)。术后组的腭咽腔前后径(12.02±0.99)mm,明显小于术前组(P<0.01)。术后组的腭咽腔前后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龄腭裂患者术前、术后腭咽闭合相关超声解剖学参数具有显著差异性,可为腭裂患者术前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腭裂术后的腭咽闭合功能的评价提供解剖学基础。

    作者:张顺花;李林;廖圣恺;孙医学;石彦;张艳;宣礼同;梅丽;陈淑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钢缆钉系统微创治疗髌骨横形骨折30例

    目的::探讨钢缆钉( Cable-Pin)系统内固定微创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微创手术,使用Cable-Pin内固定系统治疗髌骨横行骨折30例,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价关节活动范围,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随访10~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周。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3.2±1.4,术后4周为1.4±1.3。骨折愈合后28例患者实现了全膝关节活动,2例患者完全屈曲有10°缺失。结论:Cable-Pin系统对髌骨骨折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可靠方法。

    作者:孙欢;毛宁方;李华杰;徐文联;王波;朱正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冠心病患者PCI前后左心室壁运动的评价与分析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3D-STI)观察冠心病(CA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对50例CAD患者( CAD组)分别于 PCI 治疗前、治疗后3~7 d内、治疗后3个月时,及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3D-STI分析,测量出左心室壁各心肌节段的圆周应变峰值( CSpeak)。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D组PCI治疗前及治疗后的CSpeak均降低;与 PCI治疗前比较,PCI治疗后3~7 d内的CSpeak增高;PCI治疗后3个月上述指标增高变化更为显著(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变形能力下降,经PCI 治疗后可获得改善,同时3D-STI可以准确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

    作者:李林;宋伟;孙医学;潘如凤;吕宏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肥胖患者输尿管上段结石34例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肥胖患者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肥胖患者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60~120 min,术中出血量为25~75 ml,住院时间7~10 d。2例早期尿漏,充分引流3 d后停止。1例皮下气肿,3 d后自行消失。无切口感染病例。1~2个月拔除双J管后,2例出现不同程度输尿管狭窄,经保守治疗后好转。随访6~18个月,无一例结石复发。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肥胖患者输尿管上段结石,只要选择正确手术入路和采用合理的手术技巧,保持清晰解剖视野,是安全、可靠、可行的。

    作者:赵长喜;张书贤;秦声庆;钱善强;周庆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孕28~36+6周胎膜早破24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孕28~36+6周胎膜早破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及其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孕28~36+6周胎膜早破247例临床资料,并依据孕龄不同,分析28~31+6周( A组)、32~33+6周( B组)、34~36+6周( C组)各组危险因素、分娩方式、围生儿的结局。结果:A组阴道分娩率低于C组,而剖宫产率高于C组(P<0.05);A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1),A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而B组和C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围生儿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及时诊断、干预、充分予以权衡,延长孕周与围生儿结局的个性化评估对提高产科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宋蓉蓉;陈珉;孙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