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任月侠

关键词:高血压, 依从性,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患者,按照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给予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护理,1个月后对比2组患者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用药总依从率85.3%,高于对照组的58.8%(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效改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得临床推广。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颅脑损伤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为进行免疫干预预防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单纯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同期单纯轻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4~15分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三色标记流式细胞仪对2组患者伤后第1、3、7和14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伤后第1天CD3、 CD4、CD4/CD8开始下降,CD8升高,第3天CD3、 CD4、CD4/CD8明显下降,CD8明显升高,第7天开始恢复,第14天基本同正常水平,2组伤后第1、3和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伤后第14天2组4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后第4天肺部感染73.3%,对照组无肺部感染,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为伤后第1天开始下降,第3天下降明显,第7天开始恢复,第14天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可考虑重型颅脑损伤后进行免疫干预预防感染。

    作者:苗雨露;张明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论文中“浓度”的表达

    浓度是物质的量浓度的简称,国际标准的主单位为mol/m3,常用单位mol/L。其他含有“浓度”的量名称,一般不应简称浓度。例如:单位为g/L的量应称为质量浓度;单位为1的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应称为质量(体积)分数;单位为mol/kg的量应称为质量摩尔浓度。

    作者:何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手术时机及预后探讨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气管切开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行气管切开术47例,按切开时机分为早切组25例(≤24 h)和非早切组22例(>24 h)。比较2组患者1周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早切组1周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非早切组(P<0.05),而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非早切组(P<0.05~P<0.01)。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于强;黄好峰;李习珍;胡海成;李春;张成;韩超;曹祥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论文中涉及的“含量”规范表达

    含量不是物理量,其含义不确切:商品标志上的含量常指质量或体积,如净含量50 g,净含量243 ml;科技文献中的含量包括有关混合物组成的各种量,如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浓度等。在实践中,误用含量的现象很普遍,可采取以下方式规范含量的表示。

    作者:何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舒适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糖尿病患者均行胰岛素泵治疗,随机均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舒适护理,对比2组患者低血糖反应率、血糖控制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反应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3%(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达88.3%,高于对照组的68.3%(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过程中效果好,患者低血糖反应率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较高。

    作者:陈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肝局灶结节性增生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肝局灶结节性增生( FN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9例FNH的临床资料及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细胞角蛋白( CK8/18、CK7)、CD34、甲胎蛋白和Ki-67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影像学观察FNH通常为孤立的结节,平扫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中央可见低密度瘢痕。FNH病理大体表现为境界清楚、中央有纤维瘢痕的结节性肿块。镜下纤维间隔将肝组织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结节,可见厚壁血管及增生的小胆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8/18、CK7结节内和周边增生的小胆管阳性表达;CD34结节内的血窦内皮细胞及纤维间隔的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甲胎蛋白结节内增生胆管和肝细胞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较低。结论:FNH是对畸形血管的肝细胞反应性增生,是一种良性瘤样病变,对于诊断明确的无症状者手术切除后,可定期随诊或复查。

    作者:彭燕;王志华;王晓秋;刘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方法抢救的严重多发伤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采取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的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对2组抢救所用的时间、从采血到用血时间及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为(56.77±2.3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13.89±3.12)min(P<0.01);急诊从采血到用血时间对照组为(85.3±5.5)min,明显长于观察组的(42.2±3.1)min(P<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6%,与对照组的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流程能够使患者在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对于成功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作者:王曼;曹阳;张灿;辜丽梅;赵灵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某医学院学生亚健康状况与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医学生亚健康状况与锻炼行为的特征,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338名在校医学生,从锻炼时间、锻炼频率和锻炼强度进行锻炼行为调查。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3个维度进行亚健康调查。结果:男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总体健康的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43.4%、44.9%、41.2%和41.2%,女生分别为54.5%、53.5%、48.5%和52.0%,女生生理健康维度亚健康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男生的锻炼行为特征为长时间、多次数、中大强度锻炼,女生的锻炼行为特征为中等时间、中等次数、中大强度锻炼。低运动行为人群的亚健康检出率高,中运动行为的检出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存在较高的亚健康状态,女生高于男生,低运动行为人群亚健康状态更为明显。

    作者:严发萍;王红雨;邹兵;赵琦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医学史课程目标及其实现策略

    医学史是一门医学人文核心课程,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开设相对较晚,目前我国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西医院校开设了医学史课程[1]。医学史课程除了讲述医学知识、传播医学观点、学习著名人物等功能外,还涉及一个核心功能,即促使现代医学人性回归、搭建医学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桥梁。由此不难看出医学史课程初旨趣所在,也将有助于人们跨越时空来审视医学发展历程和价值困境,有助于人们从多维度来理解医学本质和生命意义,也是培养优秀医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我国,人们对医学史课程的性质、作用、地位和价值等还缺乏完整的认识,医学史课程目标还很含糊。医学史课程目标是医学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体现在培养医学生的求知欲望、整合能力、人文精神和批判意识等方面。实现医学史课程目标的教学策略有更新教学理念、精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和完善教学评价等。本文就医学史课程目标及其实现策略作一探讨。

    作者:钱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层卫生岗位临床技能需求调查统计分析

    目的::了解基层卫生岗位对临床技能项目的基本需求。方法:对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临床定向(免费订单生)1~4班共225名学生在基层卫生工作岗位实习期间的临床技能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基层卫生岗位对临床技能项目需求率超过80%的有:换药术(93.56%)、清创术(90.59%)、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86.14%)、导尿术(83.17%)、小儿体格发育的测量(83.17%)和吸氧/吸痰术(80.69%),该专业现已开展的外科基本技能培养项目与基层医疗实际需求的衔接度高。结论:结合基层卫生岗位的实际需求,构建以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技能培养体系,将有助于提高实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重要保证。

    作者:杨冬梅;陆启芳;周卫凤;刘付平;郭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浆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a[ Lp( a)]、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脑钠肽( 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1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9例(包括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40例和三支病变组54例)和对照组87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浆Lp( a)、hs-CRP、BNP水平,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Lp(a)、hs-CRP和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病变支数各组血浆Lp(a)、hs-CRP、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三支病变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单支病变组(P<0.01)。随着Gensini评分升高,血浆Lp(a)、hs-CRP和BNP水平也随之升高(P<0.01)。冠心病组血浆Lp(a)、hs-CRP和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浆Lp(a)、hs-CRP、BNP水平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牛海军;吴桥;江荣炎;卜令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综合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护理的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影响开展临终关怀护理服务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权重,为安徽省蚌埠市综合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蚌埠市3所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建立理论模型,利用统计学软件,运用信度、效度、相关和多元回归等手段,提炼出影响开展临终关怀的影响因子,并对其进行排序。结果:专业人才、医疗资源、现代生命观、现代伦理观4个因素与临终关怀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456、0.244、0.125和0.075。结论:发现有4个影响因素与开展临终关怀认可度呈正相关关系,按权重排序依次是专业人才、医疗资源、现代生命观、现代伦理观。

    作者:徐令婕;郑海燕;宋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硝普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高血压患儿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硝普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高血压患儿,均采用抗病毒、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甲基泼尼松龙、甘露醇、甘油果糖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硝普钠静脉滴注,起始剂量为0.5μg·kg-1·min-1,严密监测血压,调整硝普钠剂量,观察治疗1 h、24 h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应用硝普钠治疗1 h和24 h后患儿高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硝普钠治疗伴有高血压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压控制稳定,安全性好,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莹;李社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在晚期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2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与15名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结果:肺癌组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为(7.17±3.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5±2.11)%(P<0.01)。肺癌组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数量在病理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调节性T细胞数量高于早期患者(P<0.05)。结论:调节性T细胞在肺癌患者中比率明显升高,并与临床进展有关。

    作者:杨兵;潘莹;蔡韶芳;杜均祥;龚五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的操作体会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的方法和手术操作体会。方法:回顾分析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中75例一次性取尽结石,一次取净率为75.6%,再次经窦道取尽结石8例,再次取净率72.7%;另3例患者反复取石数次,其中1例因确实取石困难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86例患者在取石过程中出现胆道出血2例;诱发急性胰腺炎1例;结石在窦道口处嵌顿1例。结论: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是胆总管取石失败后的重要补救措施,对减少医疗纠纷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胆道镜的操作过程中要耐心、细致、正确评估结石是否需要碎石。一次手术操作时间不可太长,以免导致并发症。

    作者:侯春光;刘启;郑春生;张辉;郭跃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高龄初产妇围生期全程陪伴式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高龄初产妇全程陪伴式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23例高龄初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全程陪伴式护理和产科常规护理。观察2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Apgar评分、剖宫产率及舒适指数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总产程、Apgar评分、剖宫产率、舒适指数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P<0.01)。结论:高龄初产妇全程陪伴式护理能改善产妇心理状态、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降低产科风险、增进医护患和谐,值得在产科护理中推广。

    作者:罗正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清甲饮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2组治疗后对症状改善均有一定效果,且观察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总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降低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甲状腺功能。

    作者:王素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微创钢板内固定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 MIP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 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行MIPPO+LCP治疗胫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1例,良4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92.1%,患者骨折愈合时间10~20周,所有患者均无畸形愈合、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采用MIPPO+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及预后整体优良率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邱新建;方宣城;夏西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Rho GTP酶调节肺血管内皮屏障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是由单层连续的内皮细胞( endothelial cells, EC)和基膜组成的一层半选择性通透屏障,它决定血管内外溶质和液体的交换,并影响肺泡的有效气体交换及血管新生等生理过程。许多炎性介质,如组胺、凝血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均可损伤血管内皮屏障功能,导致其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出,引起组织、器官水肿和功能障碍。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是炎症的主要特征之一,并参与肿瘤转移、免疫反应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 Rho GTP酶在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中作为信号转换器,通过调控细胞骨架,在血管通透性增高的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Rho GTP酶调节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王盼(综述);李言;张永(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及巢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的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灶周围巢蛋白( 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各组再根据术后开始干预的时间窗细分为术后6、12、24、48及72 h 5个亚组,每组8只。治疗组给予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其他各组正常饲养。14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随后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每个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 nestin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各时间点均无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后6~72 h,治疗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6~72 h时间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脑梗死后6~72 h nestin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少于模型组及治疗组(P<0.01);而治疗组各时间点的nestin阳性细胞数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内各不同时间点nestin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梗死后24 h nestin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的佳时机为脑梗死后24 h;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梗死灶周围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有关。

    作者:张璇;张卓然;段淑荣;蒋莱;范志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