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莉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医学生亚健康状况与锻炼行为的特征,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338名在校医学生,从锻炼时间、锻炼频率和锻炼强度进行锻炼行为调查。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3个维度进行亚健康调查。结果:男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总体健康的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43.4%、44.9%、41.2%和41.2%,女生分别为54.5%、53.5%、48.5%和52.0%,女生生理健康维度亚健康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男生的锻炼行为特征为长时间、多次数、中大强度锻炼,女生的锻炼行为特征为中等时间、中等次数、中大强度锻炼。低运动行为人群的亚健康检出率高,中运动行为的检出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存在较高的亚健康状态,女生高于男生,低运动行为人群亚健康状态更为明显。
作者:严发萍;王红雨;邹兵;赵琦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行胸科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0.5~1.5μg·kg-1·h-1联合丙泊酚3~5 mg·kg-1·h-1静脉持续泵注,肌松维持均为阿曲库铵0.6μg·kg-1·min-1静脉泵注;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T1心率均较T0明显下降(P<0.01),且对照组的T2~T5的心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对照组T1较T0的收缩压(SBP)值明显下降,观察组T3较T0的SBP值亦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T2~T5的SBP值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2组T4 SpO2均较T0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T3 SpO2值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对照组拔管时间为(18.3±7.8)min,明显长于观察组的(12.8±6.9)min(P<0.01);术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30.0%,高于观察组的6.7%(P<0.05)。观察组苏醒期配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胸科手术麻醉效果好,术后清醒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姝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住院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运用生存质量核心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56例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6例白血病患者中,焦虑20例,抑郁18例。焦虑阳性组的总体健康状态、情绪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均低于焦虑阴性组(P<0.05),疲倦、疼痛和食欲丧失评分均高于焦虑阴性组(P<0.01);2组其他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阳性组总体健康状态、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低于抑郁阴性组(P<0.05~P<0.01),疲倦、疼痛、气促、失眠和食欲丧失评分均高于抑郁阴性组(P<0.05~P<0.01);2组其他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患者的焦虑抑郁均与总体健康状态及角色、情绪、认知和社会功能呈负相关关系(P<0.05~P<0.01),与疲倦、疼痛、气促、失眠和食欲丧失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与其他因子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住院白血病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生命质量总体水平低。
作者:丁宁;陶治荣;胡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经肛门取出标本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手术的体会。方法:分析经肛门取出标本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5~8 d出院。随访3月~24个月,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经肛门取出标本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创伤小、愈合快,可达到肿瘤治疗目的。
作者:王东;谭建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含量不是物理量,其含义不确切:商品标志上的含量常指质量或体积,如净含量50 g,净含量243 ml;科技文献中的含量包括有关混合物组成的各种量,如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浓度等。在实践中,误用含量的现象很普遍,可采取以下方式规范含量的表示。
作者:何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牵引治疗后实施自我管理的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牵引治疗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自我管理,2组患者分别于就诊时及就诊3个月后和6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结果:实施自我管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干预组就诊3个月后和6个月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就诊3个月后和6个月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自我管理能够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牵引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饶照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高龄初产妇全程陪伴式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23例高龄初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全程陪伴式护理和产科常规护理。观察2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Apgar评分、剖宫产率及舒适指数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总产程、Apgar评分、剖宫产率、舒适指数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P<0.01)。结论:高龄初产妇全程陪伴式护理能改善产妇心理状态、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降低产科风险、增进医护患和谐,值得在产科护理中推广。
作者:罗正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 TVS)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 IVF-ET)后鉴别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价值。方法:将13例IVF-ET术后并发宫角妊娠或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治疗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并追踪妊娠结局。结果:超声检出宫角妊娠7例,1例宫角妊娠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例宫内妊娠合并宫角妊娠第1次超声检查误诊为宫内正常妊娠,后患者不规则阴道出血复诊检查出宫角妊娠;超声检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3例,1例间质部妊娠误诊为宫角妊娠,1例宫角妊娠合并对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超声检查时漏诊间质部妊娠。 TVS在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中诊断符合率为7/9、3/5。结论:TVS能观察子宫与胚囊的关系,辨别宫腔与胚囊的连接方式、胚囊周围有无肌层组织包绕及局部彩色血流分布情况等,对鉴别IVF-ET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有很大帮助,并可动态监测妊娠进展,引导治疗。
作者:景红霞;杨波;雷琳;彭月享;李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在经鼻微创垂体瘤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将择期全麻经鼻微创垂体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成D组与C组。 D组为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前10 min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注负荷剂量1μg·kg-1·10 min-1,10 min后以0.4μg·kg-1·h-1泵速维持;C组为对照组,按照相同的方式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所有患者应用硝酸甘油,将平均动脉压维持于60~70 mmHg;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注丙泊酚,并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调整泵注速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40~50。观察患者不同时刻血压、心率的变化,记录术中Fromme术野质量评分、手术时间与出血量、丙泊酚及硝酸甘油平均用药量,记录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拔管时、拔管后1h及2 h的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拔管后2 h内寒战、过度镇静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出血量少、Fromme术野质量评分较低、手术时间缩短(P<0.05~P<0.01),且控制性降压期间的心率较低(P<0.01),气管插管、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波动小,血流动力学较平稳(P<0.01);D组较C组的丙泊酚及硝酸甘油的平均用药量均显著降低(P<0.01);2组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在拔管时刻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C组(P<0.01),拔管后1 h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C组(P<0.05),拔管后2 h,2组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2 h内,D组患者的寒战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硝酸甘油用于经鼻微创垂体瘤切除术,能显著改善术野评分,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镇静效果好且无过度镇静现象,具有临床有效性、实用性与安全性。
作者:何平;朱德浩;韦鹏;王南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基层卫生岗位对临床技能项目的基本需求。方法:对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临床定向(免费订单生)1~4班共225名学生在基层卫生工作岗位实习期间的临床技能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基层卫生岗位对临床技能项目需求率超过80%的有:换药术(93.56%)、清创术(90.59%)、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86.14%)、导尿术(83.17%)、小儿体格发育的测量(83.17%)和吸氧/吸痰术(80.69%),该专业现已开展的外科基本技能培养项目与基层医疗实际需求的衔接度高。结论:结合基层卫生岗位的实际需求,构建以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技能培养体系,将有助于提高实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重要保证。
作者:杨冬梅;陆启芳;周卫凤;刘付平;郭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影响开展临终关怀护理服务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权重,为安徽省蚌埠市综合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蚌埠市3所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建立理论模型,利用统计学软件,运用信度、效度、相关和多元回归等手段,提炼出影响开展临终关怀的影响因子,并对其进行排序。结果:专业人才、医疗资源、现代生命观、现代伦理观4个因素与临终关怀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456、0.244、0.125和0.075。结论:发现有4个影响因素与开展临终关怀认可度呈正相关关系,按权重排序依次是专业人才、医疗资源、现代生命观、现代伦理观。
作者:徐令婕;郑海燕;宋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方法抢救的严重多发伤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采取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的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对2组抢救所用的时间、从采血到用血时间及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为(56.77±2.3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13.89±3.12)min(P<0.01);急诊从采血到用血时间对照组为(85.3±5.5)min,明显长于观察组的(42.2±3.1)min(P<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6%,与对照组的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流程能够使患者在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对于成功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作者:王曼;曹阳;张灿;辜丽梅;赵灵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在晚期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2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与15名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结果:肺癌组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为(7.17±3.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5±2.11)%(P<0.01)。肺癌组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数量在病理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调节性T细胞数量高于早期患者(P<0.05)。结论:调节性T细胞在肺癌患者中比率明显升高,并与临床进展有关。
作者:杨兵;潘莹;蔡韶芳;杜均祥;龚五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硝普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高血压患儿,均采用抗病毒、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甲基泼尼松龙、甘露醇、甘油果糖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硝普钠静脉滴注,起始剂量为0.5μg·kg-1·min-1,严密监测血压,调整硝普钠剂量,观察治疗1 h、24 h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应用硝普钠治疗1 h和24 h后患儿高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硝普钠治疗伴有高血压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压控制稳定,安全性好,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莹;李社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心率、血压和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拟手术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术前访视、环境护理、体位护理、输液护理、输血配合、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比较2组患者心率、血压、焦虑、护理满意度、预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2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及焦虑均得到明显改善,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此外,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下床活动和拆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中,对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焦虑等情况,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加速患者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周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经阴道超声( TVS)诊断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 CSP)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如何提高TVS诊断CSP的准确率和及时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确诊为CSP患者的TVS声像图,分析影响TVS诊断准确率的因素。结果:TVS诊断CSP的准确率84.4%(27/32)。其中诊断不均质包块型CSP准确率100.0%(12/12),单纯孕囊型CSP 75.0%(15/20)。结论:提高TVS诊断CSP准确率的关键是提高诊断单纯孕囊型CSP的准确率,影响单纯孕囊型CSP诊断的因素主要包括孕囊与子宫切口瘢痕距离(距离2.5~7.0 mm的超声表现也应引起重视)和对CSP超声图像的熟悉程度。
作者:梁星新;王保钢;杜联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细胞荧光示踪法定量检测神经元细胞间缝隙连接功能。方法:原代培养神经元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元细胞的纯度。2种不同分子量的荧光染料Calcein和Dil与神经元细胞共同孵育30 min制成供体神经元细胞,与受体神经元细胞共同孵育2.5 h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供体神经元细胞周围的受体神经元细胞数目。结果: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细胞纯度达90%,可用于检测神经元细胞缝隙连接功能的实验。所建立的方法可以清晰观察到供体神经元细胞周围受体神经元细胞,并可以计数。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荧光示踪法能够定量检测神经元细胞间缝隙连接功能。
作者:于丽;童旭辉;纪洁;李利;樊宗兵;董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β-连环素(β-caten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表达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PTC和4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β-catenin、VEGF-C的表达。结果:70例PTC组织中β-catenin异位表达率70.00%、VEGF-C阳性率75.71%,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β-catenin 无异位表达;VEGF-C阳性率为15.00%。 PTC的β-catenin异位表达率和VEGF-C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并且有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β-catenin异位表达率和VEGF-C阳性率亦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P<0.01)。 PTC组织中β-catenin异位表达与VEGF-C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β-catenin和VEGF-C可能在PTC的淋巴管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朱金海;张琼;董慧明;周锐;王岩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的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灶周围巢蛋白( 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各组再根据术后开始干预的时间窗细分为术后6、12、24、48及72 h 5个亚组,每组8只。治疗组给予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其他各组正常饲养。14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随后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每个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 nestin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各时间点均无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后6~72 h,治疗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6~72 h时间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脑梗死后6~72 h nestin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少于模型组及治疗组(P<0.01);而治疗组各时间点的nestin阳性细胞数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内各不同时间点nestin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梗死后24 h nestin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的佳时机为脑梗死后24 h;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梗死灶周围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有关。
作者:张璇;张卓然;段淑荣;蒋莱;范志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例妊娠合并F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临床处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结果:针对2例患者均有多处环节因临床处理不当,导致病情进展。结论:加强对妊娠合并FT1DM的认识,提高临床处理能力,可降低母儿死亡率。
作者:秦国娟;刘雪花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