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影响因素分析

梁星新;王保钢;杜联芳

关键词:超声, 经阴道, 妊娠, 异位, 剖宫产
摘要:目的::对经阴道超声( TVS)诊断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 CSP)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如何提高TVS诊断CSP的准确率和及时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确诊为CSP患者的TVS声像图,分析影响TVS诊断准确率的因素。结果:TVS诊断CSP的准确率84.4%(27/32)。其中诊断不均质包块型CSP准确率100.0%(12/12),单纯孕囊型CSP 75.0%(15/20)。结论:提高TVS诊断CSP准确率的关键是提高诊断单纯孕囊型CSP的准确率,影响单纯孕囊型CSP诊断的因素主要包括孕囊与子宫切口瘢痕距离(距离2.5~7.0 mm的超声表现也应引起重视)和对CSP超声图像的熟悉程度。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清甲饮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2组治疗后对症状改善均有一定效果,且观察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总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降低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甲状腺功能。

    作者:王素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的操作体会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的方法和手术操作体会。方法:回顾分析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中75例一次性取尽结石,一次取净率为75.6%,再次经窦道取尽结石8例,再次取净率72.7%;另3例患者反复取石数次,其中1例因确实取石困难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86例患者在取石过程中出现胆道出血2例;诱发急性胰腺炎1例;结石在窦道口处嵌顿1例。结论: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是胆总管取石失败后的重要补救措施,对减少医疗纠纷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胆道镜的操作过程中要耐心、细致、正确评估结石是否需要碎石。一次手术操作时间不可太长,以免导致并发症。

    作者:侯春光;刘启;郑春生;张辉;郭跃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层卫生岗位临床技能需求调查统计分析

    目的::了解基层卫生岗位对临床技能项目的基本需求。方法:对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临床定向(免费订单生)1~4班共225名学生在基层卫生工作岗位实习期间的临床技能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基层卫生岗位对临床技能项目需求率超过80%的有:换药术(93.56%)、清创术(90.59%)、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86.14%)、导尿术(83.17%)、小儿体格发育的测量(83.17%)和吸氧/吸痰术(80.69%),该专业现已开展的外科基本技能培养项目与基层医疗实际需求的衔接度高。结论:结合基层卫生岗位的实际需求,构建以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技能培养体系,将有助于提高实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重要保证。

    作者:杨冬梅;陆启芳;周卫凤;刘付平;郭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β-连环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β-连环素(β-caten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表达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PTC和4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β-catenin、VEGF-C的表达。结果:70例PTC组织中β-catenin异位表达率70.00%、VEGF-C阳性率75.71%,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β-catenin 无异位表达;VEGF-C阳性率为15.00%。 PTC的β-catenin异位表达率和VEGF-C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并且有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β-catenin异位表达率和VEGF-C阳性率亦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P<0.01)。 PTC组织中β-catenin异位表达与VEGF-C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β-catenin和VEGF-C可能在PTC的淋巴管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朱金海;张琼;董慧明;周锐;王岩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骨桥蛋白基因质粒的构建及慢病毒包装的实验研究

    目的::构建骨桥蛋白(OPN)基因的重组质粒,并包装慢病毒。方法:从C57BL/6野生型小鼠肾脏组织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DNA经特定引物扩增出OPN基因片段,并大量扩增,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该基因片段与慢病毒载体pCDH-CMV-MCS-EF1-GFP-T2A-Puro连接形成重组质粒,该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后测定滴度。结果:DNA测序证实提取的基因为OPN片段,慢病毒滴度达2.5×108 TU/ml。结论:成功包装了含有OPN基因片段的慢病毒,为进一步研究OPN对各种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薇;王文平;陈亮;王珍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硝酸甘油在经鼻微创垂体瘤切除术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在经鼻微创垂体瘤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将择期全麻经鼻微创垂体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成D组与C组。 D组为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前10 min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注负荷剂量1μg·kg-1·10 min-1,10 min后以0.4μg·kg-1·h-1泵速维持;C组为对照组,按照相同的方式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所有患者应用硝酸甘油,将平均动脉压维持于60~70 mmHg;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注丙泊酚,并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调整泵注速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40~50。观察患者不同时刻血压、心率的变化,记录术中Fromme术野质量评分、手术时间与出血量、丙泊酚及硝酸甘油平均用药量,记录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拔管时、拔管后1h及2 h的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拔管后2 h内寒战、过度镇静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出血量少、Fromme术野质量评分较低、手术时间缩短(P<0.05~P<0.01),且控制性降压期间的心率较低(P<0.01),气管插管、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波动小,血流动力学较平稳(P<0.01);D组较C组的丙泊酚及硝酸甘油的平均用药量均显著降低(P<0.01);2组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在拔管时刻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C组(P<0.01),拔管后1 h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C组(P<0.05),拔管后2 h,2组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2 h内,D组患者的寒战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硝酸甘油用于经鼻微创垂体瘤切除术,能显著改善术野评分,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镇静效果好且无过度镇静现象,具有临床有效性、实用性与安全性。

    作者:何平;朱德浩;韦鹏;王南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指数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指数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PIH)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204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侧子宫动脉,根据有无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分为有切迹组(21例)和无切迹组(183例),计算切迹指数(NI),量化分为4级,比较各级PIH的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结果:204例孕妇中188例妊娠期间血压正常,16例发展为PIH。有切迹组孕妇PIH发生率为28.6%,无切迹组为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NI 1级组PIH发生率为5.4%,NI 2级组为10.0%,NI 3级组为2/6,NI 4级组为3/4;NI 4级孕妇PIH的发生率均高于NI 1级组和NI 2级组(P<0.01)。 NI 4级组孕妇剖宫产率、NI 3级组和NI 4级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发生率均高于NI 1级组(P<0.05~P<0.01),而NI 3和NI 4级组胎盘质量与NI 2~4级组新生儿体质量均低于NI 1级组(P<0.05~P<0.01)。结论: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对预测PIH发生有很高的临床指导价值,NI分级法能更好地评估PIH,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霞;李咏梅;汪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微创钢板内固定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 MIP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 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行MIPPO+LCP治疗胫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1例,良4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92.1%,患者骨折愈合时间10~20周,所有患者均无畸形愈合、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采用MIPPO+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及预后整体优良率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邱新建;方宣城;夏西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某医学院学生亚健康状况与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医学生亚健康状况与锻炼行为的特征,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338名在校医学生,从锻炼时间、锻炼频率和锻炼强度进行锻炼行为调查。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3个维度进行亚健康调查。结果:男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总体健康的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43.4%、44.9%、41.2%和41.2%,女生分别为54.5%、53.5%、48.5%和52.0%,女生生理健康维度亚健康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男生的锻炼行为特征为长时间、多次数、中大强度锻炼,女生的锻炼行为特征为中等时间、中等次数、中大强度锻炼。低运动行为人群的亚健康检出率高,中运动行为的检出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存在较高的亚健康状态,女生高于男生,低运动行为人群亚健康状态更为明显。

    作者:严发萍;王红雨;邹兵;赵琦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Rho GTP酶调节肺血管内皮屏障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是由单层连续的内皮细胞( endothelial cells, EC)和基膜组成的一层半选择性通透屏障,它决定血管内外溶质和液体的交换,并影响肺泡的有效气体交换及血管新生等生理过程。许多炎性介质,如组胺、凝血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均可损伤血管内皮屏障功能,导致其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出,引起组织、器官水肿和功能障碍。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是炎症的主要特征之一,并参与肿瘤转移、免疫反应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 Rho GTP酶在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中作为信号转换器,通过调控细胞骨架,在血管通透性增高的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Rho GTP酶调节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王盼(综述);李言;张永(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方法抢救的严重多发伤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采取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的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对2组抢救所用的时间、从采血到用血时间及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为(56.77±2.3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13.89±3.12)min(P<0.01);急诊从采血到用血时间对照组为(85.3±5.5)min,明显长于观察组的(42.2±3.1)min(P<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6%,与对照组的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流程能够使患者在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对于成功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作者:王曼;曹阳;张灿;辜丽梅;赵灵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论文中“浓度”的表达

    浓度是物质的量浓度的简称,国际标准的主单位为mol/m3,常用单位mol/L。其他含有“浓度”的量名称,一般不应简称浓度。例如:单位为g/L的量应称为质量浓度;单位为1的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应称为质量(体积)分数;单位为mol/kg的量应称为质量摩尔浓度。

    作者:何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手术时机及预后探讨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气管切开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行气管切开术47例,按切开时机分为早切组25例(≤24 h)和非早切组22例(>24 h)。比较2组患者1周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早切组1周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非早切组(P<0.05),而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非早切组(P<0.05~P<0.01)。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于强;黄好峰;李习珍;胡海成;李春;张成;韩超;曹祥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胸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行胸科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0.5~1.5μg·kg-1·h-1联合丙泊酚3~5 mg·kg-1·h-1静脉持续泵注,肌松维持均为阿曲库铵0.6μg·kg-1·min-1静脉泵注;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T1心率均较T0明显下降(P<0.01),且对照组的T2~T5的心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对照组T1较T0的收缩压(SBP)值明显下降,观察组T3较T0的SBP值亦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T2~T5的SBP值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2组T4 SpO2均较T0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T3 SpO2值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对照组拔管时间为(18.3±7.8)min,明显长于观察组的(12.8±6.9)min(P<0.01);术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30.0%,高于观察组的6.7%(P<0.05)。观察组苏醒期配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胸科手术麻醉效果好,术后清醒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姝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为进行免疫干预预防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单纯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同期单纯轻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4~15分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三色标记流式细胞仪对2组患者伤后第1、3、7和14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伤后第1天CD3、 CD4、CD4/CD8开始下降,CD8升高,第3天CD3、 CD4、CD4/CD8明显下降,CD8明显升高,第7天开始恢复,第14天基本同正常水平,2组伤后第1、3和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伤后第14天2组4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后第4天肺部感染73.3%,对照组无肺部感染,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为伤后第1天开始下降,第3天下降明显,第7天开始恢复,第14天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可考虑重型颅脑损伤后进行免疫干预预防感染。

    作者:苗雨露;张明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CV)与心率变异性( HR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HF患者(观察组)和检查正常的老年人(对照组)各80例,比较2组RDW-CV、HRV指标差异,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心功能分级下RDW-CV、HRV指标差异,对RDW-CV与HRV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RDW-CV较对照组升高(P<0.01),观察组中24 h窦性R-R间距均值的标准差(SDNN)和5 min窦性R-R间距均值的标准差(SDANN)均较对照组下降(P<0.01)。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RDW-CV较心功能Ⅱ级明显升高(P<0.01),而SDNN和SDANN均较心功能Ⅱ级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中RDW-CV与SDNN和SDANN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CHF患者RDW-CV变化与自主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有关。

    作者:钱禹林;陆培荣;姚品芳;顾菁;丁瑞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硝普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高血压患儿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硝普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高血压患儿,均采用抗病毒、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甲基泼尼松龙、甘露醇、甘油果糖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硝普钠静脉滴注,起始剂量为0.5μg·kg-1·min-1,严密监测血压,调整硝普钠剂量,观察治疗1 h、24 h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应用硝普钠治疗1 h和24 h后患儿高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硝普钠治疗伴有高血压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压控制稳定,安全性好,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莹;李社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住院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住院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运用生存质量核心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56例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6例白血病患者中,焦虑20例,抑郁18例。焦虑阳性组的总体健康状态、情绪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均低于焦虑阴性组(P<0.05),疲倦、疼痛和食欲丧失评分均高于焦虑阴性组(P<0.01);2组其他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阳性组总体健康状态、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低于抑郁阴性组(P<0.05~P<0.01),疲倦、疼痛、气促、失眠和食欲丧失评分均高于抑郁阴性组(P<0.05~P<0.01);2组其他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患者的焦虑抑郁均与总体健康状态及角色、情绪、认知和社会功能呈负相关关系(P<0.05~P<0.01),与疲倦、疼痛、气促、失眠和食欲丧失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与其他因子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住院白血病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生命质量总体水平低。

    作者:丁宁;陶治荣;胡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咀嚼片提高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有效率。方法:选择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05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6例及孟鲁司特治疗组49例,其中常规治疗组接受长期糖皮质激素吸入和短期β2受体激动剂口服以及抗过敏、祛痰止咳等对症治疗。孟鲁司特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每次4~5 mg,每日睡前1次,3个月后剂量减半,共持续6个月。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2周、6个月的疗效。结果:治疗后2周,孟鲁司特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1.43%,高于常规治疗组的50.00%(P<0.01);治疗后6个月,孟鲁司特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1.84%,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9.64%(P<0.01),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对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均可明显提高有效率,且长期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陈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肝局灶结节性增生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肝局灶结节性增生( FN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9例FNH的临床资料及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细胞角蛋白( CK8/18、CK7)、CD34、甲胎蛋白和Ki-67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影像学观察FNH通常为孤立的结节,平扫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中央可见低密度瘢痕。FNH病理大体表现为境界清楚、中央有纤维瘢痕的结节性肿块。镜下纤维间隔将肝组织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结节,可见厚壁血管及增生的小胆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8/18、CK7结节内和周边增生的小胆管阳性表达;CD34结节内的血窦内皮细胞及纤维间隔的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甲胎蛋白结节内增生胆管和肝细胞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较低。结论:FNH是对畸形血管的肝细胞反应性增生,是一种良性瘤样病变,对于诊断明确的无症状者手术切除后,可定期随诊或复查。

    作者:彭燕;王志华;王晓秋;刘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