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徐海虹
目的:探讨达肝素钠抑制人肺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达肝素钠处理后A549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建立肺腺癌鼠模型后,将12只荷瘤鼠随机分为达肝素钠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达肝素钠1 500 IU/kg(0.2 ml)皮下注射和0.9%氯化钠注射液0.2ml腹腔注射,1天1次,连续用药35 d.定期测量瘤体大及小直径,计算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第35天用戊苯巴比妥钠全身麻醉处死裸鼠,剥取瘤体称重、计算抑瘤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的表达.结果:肺腺癌细胞株A549处理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达肝素钠组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达肝素钠组瘤重明显减小(P<0.05);达肝素钠组抑瘤率为0.000%和64.081%;对照组及达肝素钠组瘤组织中Cyclin E的表达阳性率为6/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达肝素钠组主要表现为低表达(5/6),对照组为高表达(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结论:达肝素钠可阻滞人肺腺癌A549细胞于G0/G1期,使进入S期和M期的细胞减少,减少DNA的合成,抑制细胞增殖,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E的表达有关.
作者:芮艳;胡丹凤;黄礼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以头三神为主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浆Tau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予以口服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20例予以针刺治疗,分别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血浆Tau蛋白表达.结果:2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血浆Tau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Tau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三神为主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降低血浆Tau蛋白可能是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闫兴洲;李震宇;华启海;徐磊;江勇;张学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疗效.方法:运用泪道探通术对80例(96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进行治疗.结果:96眼中除2例(2眼)经2次治疗症状无改善,未予继续治疗外,其余78例(94眼)全部治愈,治愈率97.9%,其中1次治愈72眼,2次治愈18眼,3次及以上治愈4眼;3 ~6、>6~ 12和>12~ 24个月龄患儿的治愈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有较好的效果,以3~6个月龄患儿为宜.
作者:胡娟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常德市汉、回族中老年居民血糖、血脂与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湖南省常德市居民健康体检资料中,抽取某乡回族居民144人及某社区汉族居民538人为调查对象,分析比较其民族、年龄、性别、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糖尿病患病率为调查指标.结果:汉回民族居民FBG、TG、TC、LDL水平和糖尿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汉族居民3项血脂检测指标均高于回族居民,原因可能为饮食结构所致;回族居民血糖、糖尿病患病率高于汉族,提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可能严重影响该区域回族居民的健康,急须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和及早找出致病因素以降低其危害.
作者:黄英;庄景凡;李雪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宫腔镜检查患者焦虑及疼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宫腔镜检查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1d和检查前1h的焦虑水平及宫腔镜检查后的疼痛水平.结果:护理前2组的焦虑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水平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和对照组(P<0.01).观察组宫腔镜检查后1h的疼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降低宫腔镜检查患者的焦虑和疼痛水平效果良好,可以作为常规护理方法推广使用.
作者:许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医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媒介素养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安徽省四所高等医学院校l 798名在校医学生从媒介的基本知识、媒介接触途径及偏好、媒介接触目的、媒介传播信息的选择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媒介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2009年全国公众水平(P<0.01).医学生喜欢接触媒介途径是互联网,医学生接触媒介的目的主要有休闲娱乐1 123人(62.46%)、放松身心845人(47.00%)、聊天752人(41.82%)、人际交往680人(37.82%)、学习知识543人(30.20%)、了解信息536人(29.81%)、打发时间169人(9.40%)、排遣寂寞158人(8.79%)、其他26人(1.45%).结论:医学生媒介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全国公众水平,接触媒介的目的存在一种自发的状态,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正确引导医学生理性使用各种媒介.
作者:申正付;贺庆功;杨秀木;马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脂肪于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组织工程骨修复兔管状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获取新西兰大白兔的肩胛部脂肪,分离培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ADSCs;第三代兔ADSCs与脱钙骨复合后,体外成骨诱导培养(LG-DMEM)设为对照.制造兔两侧尺骨临界大小(长度15 mm)的缺损,分别植入兔ADSCs-脱钙骨复合物(实验侧)和单纯脱钙骨材料(对照侧);12周后取样本,三维CT和组织学检测观察成骨情况.结果:细胞-材料复合物植入12周后,三维CT显示实验侧有新生骨基质长成,对照侧未见骨组织生成;组织学检测显示实验侧缺损区被典型的骨组织取代,可见新生骨小梁附着于脱钙骨表面,而对照侧只有少量的骨组织和纤维组织充填.结论:兔ADSCs能在脱钙骨上很好的黏附和生长,兔ADSCs-脱钙骨材料复合物植入体内能成功修复临界大小的管状骨缺损.
作者:方小魁;华栋;李光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带神经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根据14例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大小,在中指尺侧、环指桡侧设计带神经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患处,供区创面植皮修复.结果:14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1 ~38个月手指外形满意,感觉、功能良好.结论:应用中指尺侧环指桡侧带神经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克服了常见皮瓣的缺点,且具有设计合理、切取转移方便、供受区邻近组织结构合理、修复后外形满意等优点.
作者:赵遵江;张保德;刘勇;章荣涛;梁其国;胡育栋;徐良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护理技能教程对护理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准实验方法,以五年制护理本科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观察组(n =55,2009级)、对照组A(n=56,2009级)和对照组B(n=78,2008级).观察组和对照组A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增设以临床病例为教材的护理技能课程,研究历时3个月,计60学时;观察组实施以临床路径为主线、合作学习为主导,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模式;对照组A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B未增设此课程.研究前后采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分别对观察组、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后测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比前测显著提高(P<0.01);7个特质中寻找真理、批判思维自信心和求知欲3个特质得分与对照组A和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他4个特质(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和认知成熟度)与对照组A或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增设护理技能课程,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护理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苏琳;黄银久;朱宁宁;叶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患者男,63岁,因“突发心悸、大汗,意识丧失数分钟”入院.2013年6月7日早晨8时左右,患者早饭后饮用药酒约75 ml,2h后突发心悸、大汗,当时测血压70/40 mmHg,立即送至我科监护室,途中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数分钟后清醒,但烦躁不安,全身大汗.急诊心电图示:持续性室速,心率203次/分(见图1).
作者:李妙男;胡司淦;卢冬雨;陈耀;王洪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所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时,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左回旋支动脉(LCX)或右冠状动脉(RCA)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ST段抬高型AIMI,IRA为单支LCX或RCA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及IRA开通前的心电图资料.观察心电图Ⅰ及aVL导联、aVR导联、V1和V5、V6导联,ST段有无偏移基线,即抬高(↑)或压低(↓),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资料,分析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结果:59例LCX或RCA单支病变引起的ST段抬高型AIMI中,LCX组7例,RCA组52例.在心电图判定指标中,RCA闭塞组STⅠ、aVL ↓和ST avR ↑、无压低或压低<0.1 mV发生率均高于LCX闭塞组(P<0.01和P<0.05);ST aVR ↓ ≥0.1 mV、ST V1↓和ST V5、V6↑在LCX闭塞组中发生率均高于RCA闭塞组(P<0.05).STⅠ、aVL↓和STavR↑、无压低或压低<0.1 mV,预测RCA为IRA的敏感性分别为73.1%和80.8%,特异性分别为6/7和5/7.ST V1↓、ST aVR↓≥0.1 mV和ST V5及V6均抬高,预测LCX为IRA的敏感性分别是4/7、4/7和3/7,特异性分别为84.6%、86.5%和92.3%.结论:分析多个导联的心电图变化,应用多种方法组合预测AIMI的IRA,优于任一个单独的心电图标准.
作者:江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腋横纹双切口剥离术与肿胀负压抽吸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行腋横纹双切口剥离术(剥离组)和36例行肿胀负压抽吸术(吸刮组)治疗腋臭患者的效果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做比较.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2组治愈率分别为91.4%和83.3%,有效率均达到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低于吸刮组的43.1%(P<0.01).结论:腋横纹双切口剥离术与肿胀负压抽吸术均为治疗腋臭的有效方法,腋横纹双切口剥离术术后并发症少,比肿胀负压抽吸术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刘晓峰;李光早;王怀谷;黄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NS)核心能力构成,为确立MNS培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专家个人访谈法,对19名专家进行访谈,并结合专题小组讨论法,同26名学生进行讨论.结果:专家和同学一致认为MNS应具备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护理伦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英语能力共8项核心能力.结论:护理教育者在制定MNS培养模式时,应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以上8项能力,以期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满足临床对高级护理人员的需求.
作者:李沐;谢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Dice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人胃癌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标本中Dicer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icer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47.5%,癌旁正常胃组织为85.0%,Dicer阳性率低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1);胃癌组织高、中度分化、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早期患者Dicer阳性率均高于低度和未分化、无淋巴结转移、临床进展期患者(P <0.05~P <0.01),而在性别、年龄和癌灶原发部位间Dicer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Dicer表达明显降低,并且Dicer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一定关系.
作者:毕国斌;张伊莉;郭安河;苏玉璇;马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状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及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 4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生源地、学习成绩、与父母亲关系及家庭收入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均有一定的影响(P <0.05 ~P<0.0l).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各因子与内外倾向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神经质和精神质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内外倾向、神经质、精神质、性别、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与父亲关系、家庭收入.结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自身、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作者:马小芹;申正付;杨秀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2006~2011年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2011年尿培养分离出的668株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SBLs大肠埃希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结果:2006 ~ 2011年尿培养标本2 356份,分离出病原菌668株,分离率为28.4%.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38株(65.6%),革兰阳性球菌120株(18.0%),假丝酵母菌110株(16.4%).排名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302株(45.2%)、白假丝酵母菌57株(8.5%)、肺炎克雷伯菌47株(7.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54.3%(164/302),各年份依次为50.0%(14/28)、51.9% (28/54)、45.6% (26/57)、45.8% (22/48)、53.1%(26/49)、72.7%(48/66);尿路感染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422:246);以>50岁为主(419/668).结论:该地区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产ESBLs菌株分离率较高,且耐药情况严重;假丝酵母菌有较高的分离率.
作者:胡开明;丁后明;范海燕;杨继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估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9例VBI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清开灵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共10 d.10 d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开灵治疗VBI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作者:周松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肾周积液的不同原因,探讨超声在肾周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肾周积液的原发病因及超声表现.结果:43例中急性尿路梗阻19例,急性胰腺炎8例,肾外伤6例,急性肾盂肾炎5例,腹膜后血肿4例,肝脏外伤1例.肾周积液超声表现:肾包膜下积液表现为肾包膜下与肾实质间新月形液性暗区;肾周间隙积液表现为脂肪囊增厚,肾周间隙内呈多片形态各异液性暗区.结论:超声对肾周积液原发病因诊断和病变转归及肾周积液吸收情况判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景红霞;杨波;郑光美;雷琳;彭月享;陈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以及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卒中组)和无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30例(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将卒中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治疗后再次检测卒中组患者血浆Hcy水平.结果:卒中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且降低Hcy效果优于常规组(P<0.0l).结论:血浆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相关性;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可以降低血浆Hcy水平,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意义.
作者:赵宏;张成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7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μg/d,口服依帕司他3次/天,每次50 mg;对照组37例,口服维生素B1,每次10 mg,3次/天代替依帕司他,其余同治疗组.2组均治疗4周.记录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及肌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DPN安全有效,且临床疗效优于维生素B1联合前列地尔.
作者:何启胜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