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诱导缓解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耿英华;杨艳丽;周黎黎;李骏;朱俊锋;纪淑仪

关键词:白血病, 急性, 早幼粒细胞性, 全反式维A酸, 亚砷酸
摘要:目的:比较2种不同诱导缓解方案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48例APL患者随机分为全反式维A酸(ATRA)联合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治疗组(A组)和ATRA联合亚砷酸(ATO)治疗组(B组).结果:A组完全缓解(CR)率为88.0%,达到CR时间为(28.9±1.9)d,B组CR率为91.3%,达到CR时间为(27.8±2.1)d,2组疗效、早期病死率及APL分化综合征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联合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诱导缓解治疗初发APL可以取得与ATRA联合ATO方案类似的效果,而治疗成本较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有推广应用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32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精神、躯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对32例符合CCMD-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系统研究,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饮酒情况、临床类型与症状、戒断症状、辅助检查、治疗与疗效.结果:治疗时间18~30 d,其中12例治愈,20例好转.结论:酒瘾的形成有社会和个体因素,尽早戒酒和早期治疗能改善慢性酒精中毒精神障碍和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同时在药物戒除的同时,给予充分的心理治疗,可减低患者复饮率.

    作者:冯竹娥;侯玉玲;王成喜;韩润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2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骨性牙颌畸形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5例骨性牙颌畸形患者经正畸科、正颌外科等相关医师共同制定出治疗方案,先行去除牙代偿,调整牙颌曲线等术前正畸,再通过正颌手术纠正上、下颌骨不调,后再由正畸科医师对患者牙列进行调整和保持.结果:25例患者的面形均有明显改善,获得了良好的咬合关系.患者术前、术后SNB角、ANB角头影测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方法是治疗成人骨性牙颌畸形一种较好的临床方法.

    作者:廖圣恺;李建成;高益林;张凯;王德顺;徐锦程;卢保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喉罩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喉罩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40例,ASAⅠ~Ⅲ 级,随机双盲分为喉罩置入组(L组,n=20)和气管内插管组(T组,n=20).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 5 min(T3)、拔出喉罩/气管导管前(T4)、拔出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5)、拔出喉罩/气管导管后 5 min(T6)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记录围手术期患者相关并发症.结果:插管/拔管期间L组血流动力学较T组稳定.围手术期T组相关发症均显著多于L组(P<0.01).结论:喉罩通气道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易行的方法.

    作者:郭颖;郑立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衰竭39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慢性肾衰竭79例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慢性肾衰竭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另加用羟苯磺酸钙治疗,每天3次,每次0.5 g,连用8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36%,明显高于对照组27.50%(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尿素氮、血肌酐均有明显下降,肌酐清除率水平则明显升高,血红蛋白明显升高,24 h尿蛋白明显降低,且均较对照组变化明显(P<0.01).结论: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用药安全.

    作者:汤振明;王忠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乙醛脱氢酶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其治疗方式也由过去单一的手术治疗演变为今日的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但是肿瘤治疗后会出现复发,据推测是因为经治疗后杀死了大多数肿瘤细胞,仍然留下了少数的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es,CSCs),成为日后复发的根源,在乳腺癌干细胞的研究中,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已被公认为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1].本文就ALDH1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同诱导缓解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2种不同诱导缓解方案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48例APL患者随机分为全反式维A酸(ATRA)联合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治疗组(A组)和ATRA联合亚砷酸(ATO)治疗组(B组).结果:A组完全缓解(CR)率为88.0%,达到CR时间为(28.9±1.9)d,B组CR率为91.3%,达到CR时间为(27.8±2.1)d,2组疗效、早期病死率及APL分化综合征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联合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诱导缓解治疗初发APL可以取得与ATRA联合ATO方案类似的效果,而治疗成本较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耿英华;杨艳丽;周黎黎;李骏;朱俊锋;纪淑仪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困难原因分析及其处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困难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48例困难LC的术前临床资料、术中遇到的困难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6例成功完成LC,术中中转开腹2例;术后有1例发生胆漏,行二次手术探查,为胆囊管处钛夹脱落,予结扎胆囊管、冲洗腹腔,放置腹腔引流管;全部治愈,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LC的困难原因较多,术前进行综合评估并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正确掌握中转开腹指征,能减少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茂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与腹腔镜检查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比较

    目的:比较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和腹腔镜检查在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先后接受HSG和腹腔镜检查的100例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SG结果显示输卵管通畅65条(32.99%),输卵管不通99条(50.3%),输卵管通而不畅33条(16.8%).腹腔镜检查结果显示输卵管通畅97条(49.2%),输卵管不通85条(43.1%),输卵管通而不畅15条(7.61%).HSG与腹腔镜均诊断输卵管通畅的阳性符合率(敏感度)为83.1%,两者均诊断不通的阴性符合率(特异度)为67.7%.HSG与腹腔镜通液检查结果相符的127条,符合率64.5%,一致性检验Kappa=0.42.腹腔镜下发现盆腔病变以慢性盆腔炎(45.0%)和子宫内膜异位症(36.0%)居多,均在镜下实施了相应手术治疗.结论:HSG与腹腔镜检查各有优越性和局限性,两者联合可以相互配合及补充提高确诊率.

    作者:孙阳春;徐福霞;徐书丽;陈香;郑家贵;沙玉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和EB病毒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EB病毒(EBV)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对130例CIN(CIN1 50例,CIN2 40例,CIN3 40例)、子宫颈癌10例、子宫颈湿疣样病变10例、子宫颈正常黏膜10例的HPV(高危型16/18、低危型6/11)和EBV进行检测.结果:HPV16/18在CIN1、CIN2、CIN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4.0%、37.5%和62.5%,子宫颈癌为8/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为10/10,子宫颈正常黏膜为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6/11在CIN1、CIN 2、CIN3的表达率分别是36.0%、52.5%和70.0%,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是6/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9/10,子宫颈正常黏膜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18和HPV6/11在CIN1、CIN2、CIN3中联合表达率分别为26.0%、22.5%和50.0%,子宫颈癌为6/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为7/10,子宫颈正常黏膜为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BV在CIN1、CIN2、CIN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4.0%、12.5%和22.5%,子宫颈癌为3/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为0/10,子宫颈正常黏膜为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感染是引起CIN的主要致病因子,临床上往往是多种亚型混合感染.EB病毒在CIN和子宫颈癌表达的意义仍有争议.

    作者:钟辉;刘锦钰;龙璐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种植体支抗与横腭杆在双颌前突患者前牙内收中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种植体支抗与横腭杆在双颌前突患者前牙内收中应用效果.方法:将采取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方法治疗的42例双颌前突成年患者分为2组,其中24例应用种植体支抗(MS组),18例应用横腭杆作为加强支抗的手段(T组).应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2组患者的骨骼、牙齿及软组织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ANB角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MP在MS组中减少,在T组中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前牙的内收量在MS组中较T组明显(P<0.01),上颌磨牙及切牙在MS组被压低,而在T组中均有一定程度的伸长(P<0.05);软组织方面,MS组UL-E减小量明显高于T组(P<0.01).结论:微种植体可以在失状向和垂直向提供绝对支抗,并在双颌前突患者的前牙内收中取得令人满意的骨骼、牙齿及软组织变化.

    作者:尹传卫;赵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PTEN在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缺失及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染色,对34例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和1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进行PTEN标记,观察并分析表达情况.结果: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中PTEN蛋白阳性率23.53%,癌旁正常眼睑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率100.00%,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在中高分化的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中PTEN阳性率34.78%,在低分化癌中其阳性率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中PTEN蛋白的不表达或表达下降可能与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作者:岳晓丽;廖荣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经尿道电切镜下处理TURP术后二次出血16例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镜下处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TURP手术723例,因术后大出血需二次手术16例,行经尿道电切镜下止血,术中清除膀胱内血凝块,膀胱颈口确切止血.结果:16例二次手术止血均成功,手术时间平均27 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 d,无输血.结论:经尿道电切镜下止血是解决TURP术后出血疗效确切、创伤小、操作简便的手术方式,可作为处理TURP术后严重出血的首选.

    作者:张黎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阿扎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预防妇科术后恶心呕吐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阿扎司琼和地塞米松联用与单独应用对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89例,均给予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3组.阿扎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组(AD组):阿扎司琼10 mg稀释成5 ml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静注),同时静注地塞米松10 mg;阿扎司琼组(A组):阿扎司琼10 mg稀释成5 ml于手术结束时静注;对照组(NS组),手术结束时生理盐水5 ml静注.观察术后PONV的发生率,每例分别测定用药前、用药后5 min心率(HR)、平均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AD组PONV发生率明显少于NS组(P<0.01),各组患者用药后HR、MAP、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扎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能有效防治妇科手术后的PONV.

    作者:卢剑华;刘丽;陈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尼尔雌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106例分析

    目的:探讨口服尼尔雌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IUD)的效果.方法:尼尔雌醇2 mg单次口服,1周后取IUD.结果:106例绝经期妇女取IUD中,105例成功取出,失败1例,成功率99.1%.结论:尼尔雌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IUD,可使子宫颈软化,减轻手术者的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李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土大黄苷对人乳腺癌细胞SK-BR-3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土大黄苷对人乳腺癌细胞SK-BR-3凋亡的影响.方法:Annexin V-FITC/PI双标法检测100、200、400 μmol/L土大黄苷对SK-BR-3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情况,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活性变化.结果:土大黄苷可诱导SK-BR-3细胞出现明显的早期凋亡,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P<0.01).土大黄苷在100、200、400 μmol/L浓度时均可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且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蛋白表达逐渐降低,并促进Bax蛋白的表达(P<0.01).土大黄苷对caspase-3具有激活作用,且随着土大黄苷浓度的增加,caspase-3的活化程度逐渐增强.结论:土大黄苷具有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及激活caspase-3有关(P<0.01).

    作者:赵素容;刘浩;梁颖;钱江华;陈超;蒋志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同限制性复苏血压水平对出血未控制性休克家兔动脉血气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限制性复苏血压水平对出血未控制性休克家兔动脉血气的影响,探讨出血未控制性休克复苏时应维持的理想血压水平.方法:采用Wigger改良法制作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模型,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n=6).NR组:不复苏组;N50组:复苏维持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在50 mmHg水平;N60组:复苏维持MAP在60 mmHg水平;N70组:复苏维持MAP在70 mmHg水平;在休克前、休克后0、60、120、150、180、240 min检测动脉血气分析,包括血乳酸、剩余碱、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等指标.结果:N60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乳酸、pH值在各个时间点均优于其他组(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家兔在出血未控制前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时,维持MAP在60 mmHg对动脉血气的影响较小,提示60 mmHg可能是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理想的MAP水平.

    作者:程峰;王振杰;李磊;窦贺贺;邱兆磊;纪忠;王子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肝性脑病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HEP)的诱因及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0例HEP诱因和死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0例诱因依次为感染41例(45.6%),高蛋白饮食24例(26.7%),电解质紊乱11例(12.2%),上消化道出血9例(10.0%),原因不明5例(5.6%).HEP Ⅲ、Ⅳ期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肝功能Child-pugh C级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A、B级(P<0.01).结论:感染是HEP常见的诱因,HEP患者的病死率与其分期程度及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作者:曹蕴;邓蓉;任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知识掌握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对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提出培训策略,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方法:对344名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无培训经历、医疗与护理岗位的不同对于多重耐药菌知识掌握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级职称与中、高级职称因素对于手卫生和多重耐药菌隔离方式知识掌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资、从未参加过相关培训的员工对于相关知识掌握较差;医生对于理论性知识的掌握比护理人员好,但护理人员对于实施措施方面的掌握比医生好.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培训有利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防控.

    作者:汪邦芳;石磊;吴文娟;吴璟迪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利培酮口服液合并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老年躁狂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利培酮口服液合并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老年躁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入组,将70例老年躁狂症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利培酮口服液合并丙戊酸缓释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治疗6周,用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BRMS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6周末BRMS评分均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6周末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合并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老年躁狂症起效快,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药物依从性好,适合于老年人群.

    作者:宗宝玉;陈铁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6例分析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无血管、神经损伤的GartlandⅡ、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辅以石膏夹板固定2周,4周后拔除克氏针,行肘关节伸屈功能锻炼.结果:按Dodgt′s疗效评价标准,优33例,良11例,差2例,优良率95.7%.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临床上可以推广的技术.

    作者:代秀松;肖玉周;官建中;吴敏;朱仲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