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小忠;李保仝;邵海枫;武建国
目的:分析尿道综合征的误诊原因及手术方法.方法:对322例尿道综合征患者(包括术前误诊的112例)均行尿道外口成形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痊愈241例,好转51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90.7%. 结论:泌尿外科专科体格检查不可忽视,尿道外口成形术是尿道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佘绍逸;郑晓;李彤;佘璇瑜;何学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前S1蛋白(Pre-S1)与HBV-M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的价值. 方法:Pre-S1、HBV-M检测采用ELISA方法,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Pre-S1在HBeAg(+)组的检测率为93.9%,明显高于其他HBV -M模式组(P<0.01);以HBV-DNA为标准,Pre-S1检出乙肝病毒的灵敏度为55.0%,HBeAg检测灵敏度为53.3%,两者较接近.结论:Pre-S1与HBeAg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检测灵敏度(与HBV-DNA的相关性)与HBeAg检测灵敏度基本持平,Pre-S1可作为判断HBV感染的补充试验.
作者:刘培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据统计患者就诊时约50%~70%已有转移.发病率占妇女肿瘤的31%,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乳腺癌[1].多变量分析的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ALN)是有价值的预后因素,虽然约40%ALN阳性乳腺癌患者生存达10年,但是20%~25%的ALN阴性患者却出现了全身转移[2],说明血行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免疫组化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使血行转移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临床转移征象的乳腺癌患者中,骨髓和ALN的微转移检测率分别为30%和15%[3].近年来,对乳腺癌患者处于亚临床阶段的骨髓微小转移灶(BMM)的检测愈来愈受到肿瘤学家的重视.本文就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的检测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佘明金;秦凤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对肝胆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速率法,对202例肝胆疾病患者血清TBA水平进行测定.结果:TBA在各组肝胆疾病的阳性率依次为急性肝炎100%,慢性肝炎95%,肝癌89%,肝硬化85%,胆道疾病76%.结论:TBA的测定是诊断肝胆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程佩萍;李兴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的方法、经验及技巧.方法:对30例儿童(<12岁)上消化道异物行急诊内镜检查和治疗,咽喉部局麻下用成人细径胃镜进行操作,运用各种异物器械取异物.结果:30例儿童32件异物,非全麻下取异物28例,全麻下取异物2例;食管异物19例,胃内异物9例,十二指肠异物2例.29例31件异物经内镜成功取出,仅1例1件异物进入小肠未能取出,成功率96.7%.除1例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余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内镜治疗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简便、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贾国法;王美玲;单红;王秀侠;吴丽颖;朱良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2001~2003年,我科行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49例,其中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3例,死亡1例,3例术前均无胃肠溃疡病史.现作报道.
作者:李忠望;李洪林;杨惊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方法:总结24例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时整体护理操作程序.结果:24例顺利渡过手术期,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增视效果的提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魏淑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术中的配合和护理.结果: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及手术意外的发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结论:做好术前准备,备齐特殊用物,准确传递器械,术中密切观察因手术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做好相对应措施及准确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段文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额肌筋膜直接悬吊治疗上睑下垂的术式效果.方法:术中将额肌筋膜与皮下组织充分游离,在眶上缘下横行切开额肌筋膜约1.5 cm,通过此切口在骨膜面上向上分离额肌筋膜,至眶上1.5 cm左右,然后将分离后的额肌筋膜直接向下牵拉与睑板上缘上睑提肌腱膜缝合固定3~4针,并调整固定张力适度为止.结果:36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手术效果肯定,重睑外形佳,患者满意,经6~12个月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额肌筋膜直接悬吊与传统术式相比,术式简便,上睑不臃肿,组织损伤小,效果肯定,无损伤神经血管之忧,是治疗上睑下垂优选方法.
作者:许黎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HCV感染者抗-GOR、HCV-RNA及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对69例抗-HCV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检测HCV-RNA、抗-GOR水平,并与AL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HCV-RNA阳性率分别为59.4%、61.9%和56.3%;抗-GOR的阳性率分别为71.9%、66.7%和68.8%.ALT>40 u/L组与ALT≤40 u/L组抗-GOR和HCV-RNA阳性率均有显著性(P<0.005和P<0.05).结论:抗-GOR检测有助于HCV的诊断,抗GOR阳性率与ALT水平相关.
作者:俞小忠;李保仝;邵海枫;武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猪苓多糖注射液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的疗效.方法:将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应用苦参素注射液600 mg静脉滴注,1次/天,3个月后改用苦参素胶囊200 mg口服,3次/天,总疗程6个月,猪苓多糖注射液40 mg肌肉注射,1次/天,用20天,停用10天,重复3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HBeAg、抗HBe、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HBeAg和HBV-DNA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分别为45.2%、45.2%、35.7%,均高于对照组9.7%、6.5%、6.5%(P<0.01),而肝功能复常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猪苓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促进HBeAg及HBV-DNA阴转,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张加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治疗很重要,尤其是小儿在烧伤后,由于其生理解剖的特点,脱水、血浆丢失、电解质平衡紊乱、感染等情况较成人迅速而且严重,若处理不当,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于休克[1].一般小儿烧伤面积超过10%或Ⅲ度超过5%均可能发生休克.若在休克期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与护理,则能显著地减少休克的发生率,并使已经发生的休克得以纠正.现将护理体会作一介绍.
作者:付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帕珠沙星治疗细菌性尿路感染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以左氧氟沙星为对照药物,在62例受试者中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治疗组32例,每日给予帕珠沙星每次30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对照组30例,每日给予左氧氟沙星每次20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7~10天.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6% 和90.0%;痊愈率分别为84.4%和83.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3.3%和92.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和6.7%.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帕珠沙星治疗尿路感染有效、安全,与左氧氟沙星疗效相当.
作者:徐海红;张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肛门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6例经肛门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补充足够营养,术前采用等渗盐水行巨结肠灌肠,做好肠道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做好护理.结果:所有患儿均痊愈.结论: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细致观察、精心护理是治愈该病的重要环节.
作者:焦旸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资料.治疗以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为主,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血小板制剂.结果:18例中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12例.发生产后出血2例,晚期产后出血1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1%.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对于妊娠合并ITP的孕妇应加强孕期监护及治疗.如无产科指征时以阴道分娩为宜.对血小板<50×109/L或有其他产科并发症者可在输血小板且血源充足的情况下剖宫产.
作者:王立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患者女性,58岁.因反复胸闷、气喘、不能平卧1月余于2003年10月28日入院.既往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毒性心肌炎等病史.入院时查体:血压150/80 mmHg,神清,端坐位,精神欠佳,口唇轻度紫绀,颈静脉无怒张,两侧呼吸音对称,两肺底可闻及少许细湿罗音,心界明显向两侧扩大,心率86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时限170 ms.全胸片提示心影增大、肺淤血.
作者:郑玉水;朱结华;朱坤;张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甚至是多重耐药性开始大量出现,致使抗生素的疗效逐渐下降,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对细菌耐药性机制的研究,成为临床医师及微生物学家研究的热点.整合子-基因盒系统是近年来在细菌中发现的天然克隆表达系统,整合子(integron) 是一种基因片段,具有位点特异性重组功能,能识别、俘获及表达外来移动性基因盒.基因盒(gene cassette)是整合子上所携带的基因片段,常携带耐药基因.整合子通过位点特异的基因重组使耐药基因发生播散[1].本文就基因盒、整合子的结构及分类,基因盒的移动与表达,整合子-基因盒系统在细菌耐药性传播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刘婷婷;李凤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4',5,7三羟异黄酮处理黑色素瘤B16细胞1~4天后,以生长曲线反映其增殖活力,以B16细胞形态、黑色素含量及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等观察三羟异黄酮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结果:用10、30、90 μmol/L的三羟异黄酮作用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P<0.05~P<0.01).表现为黑色素生成能力增加,细胞生长缓慢,可使B16细胞阻断在S期.结论:三羟异黄酮不同剂量对体外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江城梅;赵文红;孟灿;吕合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开放饮食的佳时间.方法:将临床症状、体征已消失,血、尿淀粉酶基本恢复正常的轻症胰腺炎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尿淀粉酶基本正常后7~10天开放饮食,观察组于同等条件下3~5天开放饮食.观察两组开放饮食1周后将反映胰腺炎反跳的各项指标和体重的变化及平均住院日对比.结果:进食1周后,反映胰腺炎反跳的各项指标发生率两组均无明显不同(P>0.05).而体重增加值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日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及血、尿淀粉酶基本正常后3~5天开放饮食是安全、合理的,且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康复.
作者:周红;李渝梅;王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培养基添加成分不同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包皮取自小儿,采用分离酶和胰酶两步消化,加不同的添加成分的培养基,逐日观察黑素细胞增殖速度和树突伸展状态.结果:来自小儿包皮的黑素细胞易存活,增殖很快.胰酶和分离酶消化的标本,成纤维细胞较少,差胰酶处理去除角质形成细胞后为纯净的黑素细胞.采用添加人黑素细胞生长成分(HMGS)的254培养基,细胞增殖快,黑素细胞树突数目和分级增多.结论:小儿包皮用分离酶结合胰酶消化,以含HMGS的254培养基孵育可获得大量纯净的表皮黑素细胞.
作者:张汝芝;朱文元;马佳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