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梅;黄讠永齐
我科于1997年6月研制成功小肠减压导管,用于临床治疗单纯性肠梗阻,效果良好,优于传统胃管减压 ,现将治疗方法和护理体会作一总结.1 临床资料1997年7月~1998年12月,我科收治诊断明确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58例.男40例,女18例; 年龄14~82 岁.发病48 h内入院,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部分有肠型,半数患者肠鸣音亢进,X线检查均见液平面.随机分为小肠减压组(31例)和胃管减压组(27例).
作者:姚琳;刘牧林;鲍子雨;方先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成人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规治疗以骨外科手术为主.为了减轻患者痛苦,获得较好疗效,笔者用介入疗法--超选择插管、区域性灌注,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12例.疗效较好,兹作报道.
作者:王冰;刘杰;顾森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认识小儿伤寒并发心脏损害的变化规律.方法:ECG、心肌酶及心钠素(ANP)检查,并对小儿伤寒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小儿伤寒所致的心脏损害多发生于起病后4~6天,同时多伴有低钠血症.结论:高度重视伤寒所致心脏变化,力争早期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卢伯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例1 30岁.第1胎孕43+3周.因诊断为子宫破裂于1995 年4月30日入院.入院前在当地卫生院待产,因屏气1+h未娩,予缩宫素20 u肌肉注射后, 出现撕裂样下腹痛,随即腹痛消失.查体:T 36.5℃,P 95次/分,BP 105/75 mmHg(1 mmHg=0.133 kPa),轻度贫血貌,心肺无异常.子宫底界限不清,下腹压痛(+),腹部明显触及胎体.阴道检查:子宫颈近开全,胎头高浮,有血性羊水流出.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左前壁一纵形裂口 ,上至左子宫角,下达近子宫颈外口,左阔韧带内为污血及胎粪,胎儿暴露于腹腔,恶臭, 取出一脑积水儿,双顶径20 cm,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作者:陈宏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从人脑基因组DNA获取神经营养素-3(n eurotrophic-3,NT-3)基因,并对该项目的基因进行测序.方法:本实验直接从人脑组织中提取人脑基因组DNA,根据人的神经营养素 -3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得人NT-3基因 ,DNA序列分析NT-3基因.结果:本实验采用PCR方法获得的基因片段长度为377 bp,该基因序列为编码神经营养素-3的序列.结论:采用PCR获取NT-3基因序列是正确的,为进一步基因克隆和表达奠定基础.
作者:陈昌杰;何蕴韶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腹部闭合性多脏器损伤的救治成功率.方法:对218例腹部闭合性多脏器损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97例,死亡21例,总病死率9.63%;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9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MOF)6例,严重感染4例,颅脑和胸部损伤2例.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48例次.结论:早期正确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积极抗休克和合理手术是改善预后的根本措施,围手术期注意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有助于预防MOF的发生.
作者:王振杰;丁红华;郑士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了探讨高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笔者对175名高温作业工人进行心电图观察并作分析,现作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组:选择本市轧钢厂、玻璃厂高温作业工人175名. 男130名,女45名;年龄25~50岁,工龄2~25年.对照组:同单位不接触高温作业的行政人员,男130名,女45名;其年龄、工龄分布与观察组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均剔除既往有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者.
作者:黄晓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对大肠埃希菌进行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和耐药性测定,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对211株大肠埃希菌进行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ESBL检测采用双纸片扩散法.结果:211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者25株,第三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呋喃妥因、亚胺培南为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较有效抗菌药物.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几乎全部耐药,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也较高,而呋喃妥因耐药率相对较低,亚胺培南则全部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者检出率较高(11.8%),产ESBL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十分严重.
作者:陈安彬;张明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介绍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的经验 .方法:应用神经内镜清除15例脑内血肿,总结手术指征、手术要点和疗效 .选择病例具有以下特点:病因为外伤或高血压;手术时间为发病后5~36 h;无脑疝、深昏迷及脑中线结构移位>1.0 cm者.手术要点:术前精确定位;熟悉镜像特征;手术原则为大限度地清除血肿和减少出血.结果:治愈14例,1例术前即出现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全组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6例偏瘫有所恢复.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其要求是选择合适的病例和掌握神经内镜的操作方法及清除脑内血肿的基本原则.
作者:张少军;杨百春;苏贺先;娄飞云;马骏;刘长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双纸片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双纸片试验检测已知产ESBL的参考菌株和临床菌株.结果:纸片间距为20 mm时,双纸片试验检测产ESBL参考菌株的敏感性为90 .9%,间距小于或大于20 mm时敏感性显著下降.双纸片试验检测临床菌株的阳性检出率为91 .43%,特异性均为100%.4种抗生素纸片单用对产ESBL菌总的检出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但均低于4种纸片联用(P<0.05~P<0.01).结论:双纸片试验检测产ESBL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时,纸片间距对其敏感性有较大影响,多种抗生素纸片联用可以提高本试验的敏感性,因其操作方便,成本低,易于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穆新林;闵宏林;周昭彦;倪才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致急性结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运用术中结肠灌洗对12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结肠梗阻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结果:12例患者全部达到一期愈合,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使用术中结肠灌洗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对治疗左半结肠癌致急性结肠梗阻疗效好,方法可行.
作者:赵纲;倪旭东;成剑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氟乙酰胺是一种高效、剧毒的灭鼠药,小儿一旦误服,则病情危重,甚至危及生命.1998年2月~2000年2月,我科收治氟乙酰胺类鼠药中毒患儿23例,现就其护理作一报道.
作者:王玲;周初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危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气管切开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1例危重型GBS气管切开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气管切开术后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发肺部感染64例;气管粘膜出血32例;肺不张22例;气管导管阻塞19例等.本组死亡2例.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GBS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秀月;孙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中耳常见的疾病 ,其特征是中耳粘膜炎症,继之出现中耳渗出,引起听力损失.特别在儿童期SOM将严重影响儿童的语言和智力发育.近年来,在SOM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取得多方面的进展,现将有关方面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作者:詹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将40例患者分为3组.A组(13例):抗高血压治疗后,舒张压<100 mmHg;B组(17例):抗高血压治疗后,舒张压100~115 mmHg;C组(10 例):未进行正规治疗.结果:三组患者均获满意麻醉效果,并安全度过手术期,但首次剂量后,A 组血压下降水平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时,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 并注重围术期针对高血压进行治疗,术中适当扩容等措施,可使麻醉过程更趋平稳.
作者:韦鹏;戴惠芳;唐雅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例1,女性,31岁.因左腹壁肿块进行性增大8月余入院.查体: 左中下腹触及15 cm×10 cm×4 cm包块,表面光滑,质硬,活动度差,内侧界限未超过中线.外院CT示左腹壁肿瘤.术中见肿块位于腹直肌鞘之间,约15 cm×10 cm×6 cm,表面光滑,色泽灰白色,与腹直肌之间粘连,肿块下缘靠近左耻骨结节旁亦有2个孤立性结节,分别约3 cm×3 cm×2 cm及2 cm×2 cm×1 cm,完整切除肿块.术中冷冻及术后病理均确诊为左腹壁韧带样纤维瘤.术后10天痊愈出院,未行任何治疗.1年后,原切口下方再次出现4 cm×3 cm×2 cm肿块,切除后病理同上.
作者:霍淑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大剂量甲泼尼龙(MPPT) 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0例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1~2个疗程MPPT和IVIG交替冲击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执行整体化护理.结果:病情均得到迅速缓解和改善,用药过程中发生心动过缓和ECG改变及精神异常各1例,由于及时处理,并不妨碍临床用药.结论:MPPT和IVIG是一种针对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的有效安全的方法,在用药期间加强责任心、贯彻整体化护理制度可以减少并发症.
作者:胡梅;孙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风疹多见于儿童,成人或青年人发病者较少.2000年4月,安徽财贸学院大学生中发生了一起风疹暴发流行.经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在短时期内疫情得到控制,现作报道.
作者:何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结核杆菌抗原激活的杀伤细胞(Mtb AK)、CD3AK及LA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和杀瘤活性.方法:分别用结核杆菌抗原(Mtb-Ag)、CD3 mAb和rIL-2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含rIL-2的RPMI 1640培养液中诱导扩增MtbAk、CD3AK和LAK细胞,用计数法动态观察细胞扩增情况,在流式细胞仪上分析MtbAK中的γδ T细胞比例,以MTT法检测三种扩增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与CD3AK和LAK细胞相比,MtbAK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较高的细胞毒活性.结论:MtbAK细胞在体外更易于扩增,具有较高的杀瘤活性,有可能应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过继免疫治疗.
作者:胡建国;侯彦强;陈勇;闵宏林;宋秀宇;李柏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和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细菌学阳性的39例医院感染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有关临床资料.结果:其临床特征呈非典型表现,并有多种易感因素.医院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十分棘手,病死率为28.21%.结论:及时诊断,针对不同的易感因素,及时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手术前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必要时行鞘内注药;积极治疗原发病等,均是降低本病发生的重要预防和治疗措施.
作者:王翠兰;李志军;娄飞云;张少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