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陈安彬;张明群

关键词:埃希杆菌属, β-内酰胺酶类, 微生物敏感试验
摘要:目的:对大肠埃希菌进行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和耐药性测定,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对211株大肠埃希菌进行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ESBL检测采用双纸片扩散法.结果:211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者25株,第三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呋喃妥因、亚胺培南为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较有效抗菌药物.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几乎全部耐药,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也较高,而呋喃妥因耐药率相对较低,亚胺培南则全部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者检出率较高(11.8%),产ESBL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十分严重.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孕期弓形虫感染

    弓形虫为世界性分布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所致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在人群中感染普遍,全世界有1/4人口受到威胁,血清阳性率平均为25% ~50%,孕妇弓形虫感染率高达6.25%~32.9%,且有逐年上升趋势.一般成人感染症状轻微 ,孕期感染弓形虫绝大多数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但无论显性还是隐性感染均可以从母亲到胎儿引起宫内感染,造成流产、死胎和先天性弓形虫病[1].我国每年约有9万名先天性感染儿出生,已逐渐引起人们重视[2].因而及时作出产前诊断,适时终止妊娠或加强宫内胎儿的后期治疗,在做好优生优育及提高人口素质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建娟;吴存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医学生外周血T细胞mIL-2R的表达

    目的:测定正常医学生外周血T细胞数量及其亚群比例和活化后mIL-2R的表达水平,为正常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提供参考数据.方法: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法对49名在校医学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mIL-2R进行检测.结果:男生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总T细胞亚群(CD3+)占(64.90±4.11)%,其中CD4+和CD8+ T细胞亚群分别为(42.84±4.08)%和(30.23±2.03)%,CD4+/CD8 +比例为1.42±0.10;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前后淋巴细胞的mIL-2R表达水平分别为(3.08± 1.22)%和(3 1.76±3.52)%;女生T细胞亚群阳性百分率分别为CD3+(66.61±3.36)%、CD4+(43.83± 3.85)%、CD8+(29.06±2.53)%、CD4+/CD8+1.52±0.16,PHA诱导前后的mI L- 2R表达水平分别为(3.48±1.41)%和(34.58±3.05)%.虽然女生CD3+、CD4+和mIL- 2R表达水平偏高,CD8+偏低,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女生CD4+/CD8+ 比值及诱导期mIL-2R表达水平较男生增高(P<0.05和P<0.01). 结论:医学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均在正常范围,男生和女生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女生CD4+/CD8+比值较高;PHA刺激诱导mIL-2R正常表达,但在女生较高.

    作者:王健;李朝品;钱中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子宫颈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颈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 ALT-M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6例临床表现.病理常规染色及ABC法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6例均为B细胞性;CCL细胞型和淋巴浆细胞型4例,大细胞型2例.结论:大多数子宫颈MALT-ML为低度恶性,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若发生大细胞转化,则预后差.

    作者:邢晓皖;吴红阳;王晓秋;虫岂国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神经内镜术清除脑内血肿15例

    目的:介绍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的经验 .方法:应用神经内镜清除15例脑内血肿,总结手术指征、手术要点和疗效 .选择病例具有以下特点:病因为外伤或高血压;手术时间为发病后5~36 h;无脑疝、深昏迷及脑中线结构移位>1.0 cm者.手术要点:术前精确定位;熟悉镜像特征;手术原则为大限度地清除血肿和减少出血.结果:治愈14例,1例术前即出现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全组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6例偏瘫有所恢复.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其要求是选择合适的病例和掌握神经内镜的操作方法及清除脑内血肿的基本原则.

    作者:张少军;杨百春;苏贺先;娄飞云;马骏;刘长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脉内支架术的护理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tuminal corona ry angioplasty,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CS),是一种较新的冠心病治疗方法.它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疗效可靠等优点;但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其术前护理及术后严密监护、护理至关重要.我科于1999年6月以来开展此项技术,现将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作者:陶治荣;王少芳;卜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地尔硫卓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11例

    目的:观察地尔硫艹卓)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1例慢性肺心病并发持续快速房颤的患者,口服地尔硫 (艹卓)30~60 mg ,每天3次,10天1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心率、症状及心电图等改变.结果:治疗前后的心室率分别为124.5±8.8次/分和91.4±14.4次/分,心室率下降达-33.2±12.5次/分(P<0.01);有效率为81.8%,9例患者的哮喘及心功能都有一定程度改善.7例伴有ST-T改变的心电图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2例ST段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地尔硫(艹卓)治疗肺心病并发房颤较为有效.

    作者:李志强;陈力生;陆志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经超选择性插管腔内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起病至溶栓时间<6 h 2例,>6~12 h 2例,均采用微导管技术经造影证实,于靶血管起始部进行溶栓.结果:起病至溶栓时间<6 h 2例血管完全再通,>6~12 h 2例,1例部分再通,1例无效.再通后相应神经功能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其时间生物学密切相关,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具有潜在临床价值.

    作者:华元人;谭玉林;张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分析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探讨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与30例未合并高血压者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FINS、TC和TG均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组(P <0.05~P<0.01);但ISI低于未合并高血压组(P<0.001);两组间患者年龄、病程、BMI、FBG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体内存在着明显的胰岛素抵抗.

    作者:张晓梅;黄讠永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TpoAb、TGAb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甲状腺疾病患者377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TpoAb、TGAb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亚急性甲状腺炎和单纯性甲状腺肿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血清TpoAb、TGAb对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机制、协助和完善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指导治疗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自生;周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介入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12例

    成人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规治疗以骨外科手术为主.为了减轻患者痛苦,获得较好疗效,笔者用介入疗法--超选择插管、区域性灌注,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12例.疗效较好,兹作报道.

    作者:王冰;刘杰;顾森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中耳常见的疾病 ,其特征是中耳粘膜炎症,继之出现中耳渗出,引起听力损失.特别在儿童期SOM将严重影响儿童的语言和智力发育.近年来,在SOM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取得多方面的进展,现将有关方面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作者:詹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高龄高血压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麻醉处理40例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将40例患者分为3组.A组(13例):抗高血压治疗后,舒张压<100 mmHg;B组(17例):抗高血压治疗后,舒张压100~115 mmHg;C组(10 例):未进行正规治疗.结果:三组患者均获满意麻醉效果,并安全度过手术期,但首次剂量后,A 组血压下降水平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时,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 并注重围术期针对高血压进行治疗,术中适当扩容等措施,可使麻醉过程更趋平稳.

    作者:韦鹏;戴惠芳;唐雅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QRS环大向量、初始极向量用于室性期前收缩定位

    目的:探讨QRS环大向量和初始极向量对室性期前收缩源点定位的可行性、准确性.方法:50例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向量图QRS环大向量和初始极向量方位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室性期前收缩源点位于QRS环大向量的对侧.结论:用心电向量图QRS环大向量定位室性期前收缩源点,较初始极向量定位易测量,且定位准确性高.

    作者:贾乃仁;程晋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增生症中多种癌基因的表达

    目的:探讨癌基因、抑癌基因和抗转移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66例子宫内膜腺癌和3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切片中的p53、p21、c-erbB-2、nm23基因产物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子宫内膜腺癌中p53、p21、c-erbB-2基因阳性率分别为6 8.18%、71.12%和72.73%,均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40.00%、20.00%和46.67%(P<0.05 ~P<0.005).腺癌中有60.61%(40例)同时有多种基因表达,而nm23抗转移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级有密切关系(P<0.01).结论:多种基因异常表达是判断子宫内膜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赵发英;缪士霞;杜丹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上节育环后子宫内外同时妊娠1例

    患者27岁,孕1产1.停经49天后出现下腹痛伴阴道流血6天,于2 000年3月14日入院.5年前于产后4月余在计划生育指导站放置宫内节育环(具体环号不清). 平素月经周期正常,末次月经2000年1月19日.于入院前6天突然感到下腹撕裂样疼痛,随后转为阵发性疼痛,有头晕、恶心,阴道流血似月经量,以为是痛经而未就诊.入院前1天阴道排出少量膜状组织物后出血渐少,仍有持续下腹部隐痛,头晕乏力,较前加重,并有肛门闷胀感,而入我院.查体:外阴已产式,血染,阴道后穹窿稍饱满,子宫颈口见少量绒毛组织,子宫颈举痛,子宫体如妊娠45天大,左侧附件可触及一约40 mm×30 mm的包块,质中有压痛,右侧附件未触及异常.后穹窿穿刺抽出5 ml不凝固血液.实验室检查有少量陈旧性红细胞,尿试纸试验:弱阳性.B超检查提示:(1)左侧附件混合性包块;(2)盆腔少量积液,宫腔内有节育环.临床诊断:(1)放环后妊娠不全流产;(2)异位妊娠.

    作者:孙月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MtbAK细胞与CD3AK、LAK细胞体外增殖和杀瘤活性比较

    目的:比较结核杆菌抗原激活的杀伤细胞(Mtb AK)、CD3AK及LA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和杀瘤活性.方法:分别用结核杆菌抗原(Mtb-Ag)、CD3 mAb和rIL-2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含rIL-2的RPMI 1640培养液中诱导扩增MtbAk、CD3AK和LAK细胞,用计数法动态观察细胞扩增情况,在流式细胞仪上分析MtbAK中的γδ T细胞比例,以MTT法检测三种扩增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与CD3AK和LAK细胞相比,MtbAK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较高的细胞毒活性.结论:MtbAK细胞在体外更易于扩增,具有较高的杀瘤活性,有可能应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过继免疫治疗.

    作者:胡建国;侯彦强;陈勇;闵宏林;宋秀宇;李柏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致急性结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运用术中结肠灌洗对12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结肠梗阻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结果:12例患者全部达到一期愈合,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使用术中结肠灌洗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对治疗左半结肠癌致急性结肠梗阻疗效好,方法可行.

    作者:赵纲;倪旭东;成剑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筋膜内侧入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46例分析

    目的:观察筋膜内侧入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采用筋膜内侧入分离法行腹膜外剖宫产术46例,与同期顶入法腹膜外剖宫产术23例及层次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25例比较,观察三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损伤及腹膜破裂、一过性血尿、术后病的发生率.结果:筋膜内侧入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及总手术时间缩短,膀胱损伤及腹膜破裂发生率减少,与顶入法和层次分离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中出血量、一过性血尿及术后病率,三种术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筋膜内侧入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操作简便、安全,优于顶入法、层次分离法.

    作者:胡南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下颌缘皮瓣移位鼻再造术手术配合

    鼻位于面部中央突出于体表,多因外伤、感染、肿瘤切除后发生缺损,严重影响患者容貌,给患者造成精神和心理上的创伤,对治疗要求较为迫切.1998年以来,我院开展以面动脉为蒂的下颌缘皮瓣鼻再造术[1],临床应用1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作一报道.

    作者:孙青;沙子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6例病理分析

    目的:了解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 SP)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资料完整的病理切片,部分做粘液、网状纤维特殊染色的形态学观察.结果:病变主要发生在躯干,复发率为25.0%.DFSP-MX型占18.8%,DFSP -FS型占12.5%,并见1例有明显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结论:DFSP各型组织形态多样,需多做切片寻找典型结构,或辅以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明确诊断.

    作者:焦福兰;孟宪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