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目的:对肺癌与良性肿瘤鉴别中CT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 ~2017年12月收治经CT诊断的肺部良性肿瘤和肺癌患者118例成立CT组,选择本院2017年1月 ~2017年12月收治经X射线诊断的肺部良性肿瘤和肺癌患者116例成立X射线组,对两组影像学表现、灵敏度、特异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CT组在肺叶一侧或全肺不张、有毛刺或锯齿状等方面影像学表现和X射线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通过不同方法诊断的肺部良性肿瘤和肺癌例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CT组在诊断肺部良性肿瘤和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X射线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T是临床中鉴别诊断肺部良性肿瘤好和肺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符双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 ~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4例老年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分到观察组(n=62例)和对照组(n=6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45%(4/62),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81%(16/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中施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倪世福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常规MRI结合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在壶腹周围胆管疾病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 ~2017年至本院接受诊疗的86例壶腹周围胆管疾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其进行常规MRI结合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检查,并对检查结果与经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6例患者的常规MRI结合MRCP检查与ERCP和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89.2%(33/37),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1.8%(45/49).结论:常规MRI结合MRCP用于壶腹周围胆管疾病的检查可清晰地显示出病变的部位、程度、范围,在不同疾病之间还能进行清楚的鉴别.
作者:陈亮;庄玉慧;吕艳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心电监护仪是一种较为精密性的仪器,自动化,智能型,主要作用是监护患者的身体动态,对于危重患者而言,心电监护仪在一定程度上是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的.心电监护仪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是医院使用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电子仪器.它能不断的检测患者的身体动态生理参数,以心电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且还能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及时报警.为争取患者生命争分夺秒,让患者的生命多了些许安全性.能让医生及时赶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措施,阻止患者病情恶化,或减弱患者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进行有序的治疗.心电监护仪一般是需要操作人员根据心电图所反映的患者状况,从而进行分析判断,正确处理的.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准对于心电图的了解概括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汤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临床医疗当中使用智能移动医院设备管理系统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在HIS信息网络的基础上研发具有无缝连接功能的移动医疗管理设备系统.包含医疗设备巡检、医疗设备信息管理、故障检修记录、使用情况、质量评价记录等功能模块.结果:通过建立实施移动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使得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提高了使用医疗设备的有效率以及完好性.对医院当中使用、维护、检修医疗设备的情况进行全程动态落实,同时做好记录评价质量的追踪.有效提高了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并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结论:医院数字信息化的建设以及发展通过应用智能移动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得以提升,有效避免发生医患的纠纷以及矛盾,提高医疗设备管理的效率和使用满意率.
作者:钟晓茹;叶纯如;廖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分析MR的影像特点,对单椎体血管瘤与单椎体骨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19例单椎体血管瘤及4例单椎体骨髓瘤的MR影像表现特点,包括部位、形状及在T1WI、T2WI、压脂T2WI、DWI、T1增强扫描的信号特点.结果:单椎体血管瘤与单椎体骨髓瘤于病灶内均可见栅栏状骨嵴,可合并压缩骨折.单椎体血管瘤病灶于T1WI上可呈低、稍高、高信号,于T2WI上呈稍高或高信号,同时于T2WI上单椎体血管瘤有随回波时间延长,T2WI信号增高的特点.增强扫描血管瘤明显强化.单椎体骨髓瘤病灶于T1WI上呈等及稍低信号,于T2WI上呈稍高信号,于压脂T2序列上呈稍高信号,于弥散像上,呈高信号并于ADC图上信号减低,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强化.结论:MR对单椎体血管瘤与单椎体骨髓瘤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价值,单椎体血管瘤与单椎体骨髓瘤在MRI上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仔细观察两种疾病的MR影像特点,可以提高单椎体血管瘤与单椎体骨髓瘤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黄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本实验主要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对于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分析.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2月 ~2017年3月期间的112例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右半结肠癌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6例患者采用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实验组56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各项免疫指标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炎性应激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各项免疫指标与炎性应激反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在右半结肠癌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免疫学指标.
作者:王有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病例,按照接诊日期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7%,显著好于对照组8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能够显著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作者:刘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自锁托槽矫治器在儿童错(牙合)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 ~2017年10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儿童错(牙合)畸形患者5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MBT双翼托槽进行矫正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进行矫治,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正畸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转位牙扭正时间接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倾斜牙矫正时间和终矫正完成治疗时间比较,观察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矫正时间的增加,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均下降,矫正1周时均显著低于矫正1d时,且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对儿童错(牙合)畸形均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自锁托槽矫治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且矫正时间短,因此笔者认为自锁托槽矫治器更适合儿童应用.
作者:张宇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6年11月 ~2017年11月收治的124例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资料加以分析,随机分为2组,每组62例;对照组予PC治疗,实验组予根治性TURBt治疗,比对2组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40.02±5.38)mL、手术时间(54.23±7.52)min及留置导管时间(5.36±0.85)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物质功能(88.64±8.35)分、躯体功能(87.52±8.48)分等生活质量维度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MIBC行根治性TURBt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宁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索分析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 ~2017年3月收治84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超声内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84例进行超声内镜诊断,有78例与病理结果相同,诊断符合率为92.86%,有6例与病理结果不符合,不符合率7.14%.有3例超声内镜检查为第四层回声,不均匀病变,术后病里证实为异位胰腺2例,间质瘤1例.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接受回访,内镜检查无肿瘤残留、无消化道狭窄,愈合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超声内镜的应用有助于明确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层次和浸润情况且诊断的符合率高,对于肿瘤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治疗该病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成坤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应用于危重患者院前院内急救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方法:两组危重患者接诊后均提供临床常规院前院内急救措施,研究组院前院内急救过程中选用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对照组重症患者院前院内急救过程中选用人工气囊辅助呼吸.结果:研究组重症患者急救成功率(80.85%)显著高于对照组(68.09%),P<0.05.结论:应用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可显著提高危重患者院前院内急救效果,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生命安全.
作者:宋洪亮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分析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临床中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3年11月 ~2017年12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21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遵照随机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105)与观察组(n=105),对照组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一次与二次结石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其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结石清除率明显较佳,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作者:李猷;柳东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在图像分类、检测等任务中相对传统识别方法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2017年,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皮肤检测系统发布,人工智能在皮肤病诊断系统中的应用开始普遍.文章从人工智能用于皮肤病诊断的原理、方法、现有系统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入手,分析皮肤影像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空间,以期推进我国皮肤疾病的医疗诊断水平.
作者:谢俊祥;张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移动CT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公司接受移动CT、16排及64排旋转CT检查患者头颅影像资料,并对其扫描方法、扫描参数、图像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移动CT与固定CT的图像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移动CT具有体积小、方便、快捷、安全、易操作以及辐射小等特点,可在患者床头进行检查,降低因搬动患者带来的不便以及安全隐患.
作者:张励;杨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高值医用耗材主要是植入性、介入性等高价值、高风险的医疗器械.文章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分析高值医用耗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规范高值医用耗材管理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王博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究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 ~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早期肺癌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观察组: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有效放射剂量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疾病检出率组间差距小(P>0.05).观察组对结节毛刺、分叶、钙化以及空洞等征象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而观察组得图像质量优秀率为33.33%,与对照组30% 的优秀率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早期肺癌患者应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诊断可保证诊断的准确率,并减少辐射剂量,是初期肺癌筛查首选方式.
作者:饶艳莺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方法:本次观察对象为2016年1月 ~2017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电脑随机抽取80名患者,对80名患者都采用脊柱植入物固定方法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复发者30例分为对照组,未复发者50例分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病程上均轻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饮食习惯普遍好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手术时腰椎盘突出切除更彻底.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主要有年龄高、体重重、病程长、手术不彻底和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
作者:刁海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对膝关节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X射线和64排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64排螺旋CT检出髌骨骨折、腓骨小头骨折、股骨远端骨折和胫骨近端骨折(平台骨折)等各种膝关节骨折的检出率为100.00%,明显高于X射线的75.71%(P<0.05).结论:64排螺旋CT检查能够清楚、全面的显示各种类型膝关节骨折部位的完整情况,弥补了X射线和普通CT检查诊断的不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侯金宝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疝修补、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分组.腹腔镜组55例,开放手术组51例,腹腔镜组予以腹腔镜疝修补,开放手术组予以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统计两组总住院天数、下床运动时间、持续疼痛时间、总住院费用、止痛药物应用例数的差异,并记录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住院费用(6738.45±103.59)元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止痛药物应用率5.45%、持续疼痛时间(1.17±0.59)d、下床运动时间(0.55±0.21)d、住院天数(3.05±0.67)d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率10.91% 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23.53%(P<0.05).结论:针对老年腹股沟疝的治疗,实施腹腔镜疝修补有利于缩短持续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下床运动时间以及减少止痛药物应用率,但总住院费用较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较为昂贵.临床医师应考虑患者耐受程度,及患者经济水平进行合理选择.
作者:郝志刚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