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梅;周青;汪渊;朱华庆
目的:调查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状况,评估营养支持的使用合理性。方法自2014年10月—2015年9月,以某三甲医院普外科和胸外科为对象,以 NRS 2002为工具,采用连续抽样方式对围手术期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发生率进行调查,并收集临床资料。结果有效调查人数为1162例,营养不足者146例,占12.6%,营养风险总发生率为35.7%。各病种人群中存在营养风险者比例如下:结肠癌44.0%、胃癌40.0%、直肠癌33.3%、食道癌和肝癌分别为36.0%和33.0%。共453例(38.9%)接受营养支持,存在营养风险者中实施营养支持297例(71.6%),无营养风险者中实施营养支持156例(20.9%)。结论住院患者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比例较高,并且临床应用营养支持尚有不合理之处。
作者:陈博;徐阿曼;胡孔旺;韩文秀;张嘉炜;李霆;韦之见;熊茂明;孟翔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心衰患者心脏介入手术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480例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对术后诱发迷走神经反射56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情绪紧张、血容量不足、术后疼痛、拔出鞘管、空腔脏器压力为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结论情绪紧张、血容量不足、术后疼痛、拔出鞘管、空腔脏器压力与术后诱发迷走神经反射有一定的相关性,积极预防迷走神经反射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郑兆斌;陈永宏;张松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在重度乳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192例重度乳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维生素 E 和三苯氧胺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平消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及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胃肠道症状、白带增多以及月经紊乱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平消胶囊可有效改善重度乳腺增生患者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及复发发生率。
作者:郭艳;黄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应用 EX527特异性下调胰腺癌细胞 PANC1中 SIRT1的去乙酰化活性,观察其对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 EX527处理 PANC1细胞,下调 SIRT1乙酰化转移酶活性,通过 transwell 侵袭及划痕实验,观察 EX527对 PANC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应用 Western blot 方法观察其对侵袭转移相关因子 MMP -2和 MMP -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EX527可以明显降低细胞去乙酰化转移酶活性,但对 SIRT1蛋白表达无影响。与对照组相比,经 EX527处理后的 PANC1细胞的侵袭及转移能力呈现明显抑制作用,且细胞 MMP -2和 MMP -9的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EX527可以下调胰腺癌细胞 SIRT1去乙酰化活性,明显抑制胰腺癌 PANC1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 MMP -2和 MMP -9表达相关。
作者:张秋莲;张晓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 -21)监测在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意义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52例、糖耐量受损患者85例和健康对照80例,收集所有入选对象一般临床资料以及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利用 ELISA 法对血浆中 FGF -21水平进行检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 FGF -21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甘油三酯(TG)和超敏 C 反应蛋白(hs -CRP)均高于糖耐量受损患者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受损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 -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尿病患者血浆 FGF -21水平和 FBG 水平均高于糖耐量受损患者和对照组,且糖耐量受损患者均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受损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 -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均高于糖耐量异常患者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及所有研究对象血浆 FGF -21水平均与 TG 呈正相关(r =0.316和0.381,均 P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 -ISI 和 HOMA -IR 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血浆 FGF -21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r =0.294和0.366,r2=0.105,均 P <0.05),TG 和 HOMA -ISI 是影响所有研究对象血浆 FGF -21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r =0.483和0.352,r2=0.184,均 P <0.05)。结论FGF -21在初诊糖尿病患者血浆中出现升高,且与 TG 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有关,可能与糖尿病发病机制相关,可能能预测糖尿病风险。
作者:张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双“J”管附生结石致拔管困难的处理,分析其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2例肾移植术后双“J”管附生结石致拔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出院后均存在尿路感染,分别于肾移植术后第45、58天拔双“J”管困难,明确为双“J”管结石附生。经体外冲击波碎石后顺利取出双“J”管,结石成分为碳酸磷灰石、一水草酸钙。结论肾移植后短期内双“J”管附生结石致拔管困难,一般为感染性结石,存在尿路感染是其重要原因。其防范措施主要是及时控制尿路感染、尽早拔出双“J”管。体外冲击波碎石是其首选、有效的方法。
作者:赵飞;廖贵益;赵奇;钟金彪;唐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5月—2015年6月该院开展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502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02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14例因术中出血,终止手术后压迫止血,1周后再行手术。结石大小为15~48 mm,平均(21±5.9)mm,手术时间为30~124 min,平均(50±15) min,结石清除率93.8%,31例有小结石残留,其中19例2周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除14例术中出血终止手术外,余患者出血量在50~250 mL,平均(1 1 0±3.5)mL,无术后大出血病例。术后感染 12例,无中转开放手术,无胸腹腔脏器损伤,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肯定,手术安全。
作者:许全超;郭亮;张桃福;范欣欢;陈德钢;徐鹏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 -MS /MS)法测定人血浆中左乙拉西坦浓度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用HPLC -MS /MS 法测定人血浆中左乙拉西坦浓度,对测试过程进行分析,对各个影响因素,包括测定精密度、标准曲线拟合、称量、标准溶液的配制、含药血浆的配制、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仪器等进行分析评定,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血浆中低(0.1002 mg·L -1)、中(2.004 mg·L -1)、高(30.06 mg·L -1)左乙拉西坦浓度测定的合成不确定度为0.010 50、0.1233、1.9580 mg·L -1,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2100、0.2466、3.9160 mg·L -1。结论HPLC -MS /MS 法测定人血浆中左乙拉西坦浓度的不确定度主要由标准曲线拟合(低浓度)、仪器误差、标准溶液的配制和含药血浆的配制引入。
作者:宗顺麟;张全英;俞蕴莉;王蒙;王猛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HD)的C肽、胰岛素水平与肝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完整收集2011年10月—2014年12月该院103例H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28例临床资料,同时对HD患者按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为A、B、C三组,对其血糖、胰岛素及C肽进行检测。结果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C肽在HD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而餐后血糖、餐后胰岛素及C肽两组间差异明显;按肝功能分级的HD的组间比较发现,空腹血糖、胰岛素及C肽在三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餐后2h血糖、餐后2h胰岛素及餐后2hC肽在B组、C组中较A组明显升高,而餐后2h胰岛素及餐后2hC肽在B组与C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C组的血糖较B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源性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同时胰岛素抵抗随肝功能损害的加重而加剧,但也可能存在胰岛素相对缺乏。
作者:骆成林;马春涛;王少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低病毒载量 HBV -DNA 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 e 抗原(HBeAg)定量及血清学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系统定量检测 HBsAg、HBeAg,利用超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检测技术检测 HBV -DNA。结果在高浓度与低浓度载量标本中,HBsAg 浓度与 HBeAg 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 <0.001)。在低浓度拷贝水平下,HBsAg 浓度与 HBeAg 浓度呈正相关(P <0.001,rs =0.457),HBsAg,HBeAg 定量与 HBV -DNA 检测结果之间不存在相关性。HBeAg 的浓度分布以>0~<1组占的百分数多,达64.28%,≥100组占的百分数少,仅为2.68%。不同浓度 HBeAg 组的 HBV -DNA 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低浓度 DNA 拷贝下,以 HBsAg、乙肝 e 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模式为常见,以 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HBeAg、HBcAb 阳性模式的 DNA中位数值高,但各模式间 HBV -DNA 差异无显著(P >0.05)。结论在低浓度病毒拷贝下,病毒呈低水平复制;HBsAg、HBeAg 与 DNA 拷贝数无相关关系,呈现独特的血清学模式和特点。
作者:石玉如;戚应杰;岳莉;姚余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支架内再狭窄是冠心病介入治疗中面临的重大医学难题,也是研究的热点,其主要发生机制是平滑肌过度增生,血管壁的重塑,炎性反应等。防治支架内再狭窄的方法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支架的再植入,新型支架材料的应用等。现就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阎之仪;汤圣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泌尿外科收治的复杂性尿路结石患者100例。按照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同期组42例、分期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同期组采用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同期进行治疗肾结石。分期组先进行经皮肾镜碎石术,7 d 后进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对照组单独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记录三组患者取石情况及结石残留情况,并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分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高于同期组;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的幅度高于同期组和分期组。三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在术前和术后的变化无显著差异。同期组患者中结石清除率为88.1%,分期组患者中结石清除率为92.9%,对照组患者中结石清除率为76.7%。与对照组相比,同期组和分期组的患者结石清除率高,残留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同期组相比,分期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分期组和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组,P<0.05,对照组的出血率明显高于同期组和分期组。结论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浩;陈松宁;杨水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联合糖蛋白抗原125(CA125)对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以及病理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135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102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40例健康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先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确定血清 HE4、CA125鉴别诊断卵巢肿瘤的佳 cut -off 值,并计算相应的诊断性能指标,然后再对比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之间血清 HE4、CA125水平。结果(1)三组研究对象血清 HE4、CA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卵巢恶性肿瘤组血清 HE4、CA125显著高于卵巢良性疾病组(P <0.05),卵巢良性疾病组血清 HE4、CA125显著高于健康妇女组(P <0.05);(2)ROC 曲线分析显示血清 HE4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佳 cut -off 值为55.7 pmol·L -1,曲线下面积(AUC)为0.909,其对应的灵敏度(SEN)、特异度(SPE)分别为82.39%、90.85%。血清 CA125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佳 cut -off 值为48 IU·L -1,AUC 为0.754,其对应的 SEN、SPE 分别为76.73%、89.44%;(3)采用平行试验对血清 HE4、CA125进行联合分析,其对应的 SEN、SPE 分别为91.19%、88.03%;(4)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清 HE4、CA125显著高于非卵巢上皮性肿瘤(P <0.05),浆液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 HE4、CA125显著高于黏液性卵巢恶性肿瘤(P <0.05);浆液性囊腺瘤患者血清 HE4、CA125显著低于浆液性肿瘤患者(P <0.05)。结论血清 HE4与 CA125采用平行试验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且这两个指标与卵巢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作者:胡文辉;程海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探讨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CHF 住院患者,每位患者均进行血常规、血生化检测以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进行分组,各组之间进行相关指标比较;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 NYHA 心功能分级增高,RDW 和 LVEDD 明显增高,LVEF 明显下降,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VEF 降低组与 LVEF 正常组比较,降低组 RDW 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降低组 LVEDD 明显大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患者 LVEDD 增大,RDW 水平明显升高,LVEF 明显下降;三组间患者 RDW、LVEF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RDW 水平与 LVEF 呈负相关(r =-0.400,P =0.000)。RDW 与 LVEDD 呈正相关(r =0.028,P =0.011)。结论RDW 水平可反映 CHF 心功能变化,随着 NYHA 心功能分级增高,LVEF 降低,LVEDD 值增大,RDW 值显著升高;并与 LVEF 呈负相关,与 LVEDD 呈正相关,其检测有助于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王勇;夏家栋;杨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部 CT 扫描在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诊断及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病史及 CT 影像学检查结果,其中,104例患者行 CT 平扫同时进行增强,利用 Bahhazar -CTSI 评分系统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分析 CT 平扫表现与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及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48.6%,病死率3.9%。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肥胖、中度脂肪肝、重度脂肪肝、胃裸区受侵、肝上间隙积液、肾上腺受侵和肾周间隙受侵均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肥胖、胃裸区受侵、肝上间隙积液和肾上腺受侵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构建的 Logistic 回归模型诊断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灵敏度82.0%、特异度90.7%,正确率86.5%,诊断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死亡的灵敏度37.9%、特异度98.9%,正确率96.4%;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显示,CTSI 评分与预测患者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呈正相关(r =0.893,P <0.05)。结论腹部 CT 扫描可反映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周围组织和器官受累情况,且周围组织和器官受累与患者并发症及死亡发生密切相关,可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作者:夏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了唑来膦酸注射液对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SD 大鼠30只,采用切除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同时选取 1 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模型建立成功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100μL 生理盐水,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腹腔注射100μL 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后12周对各组大鼠骨密度和骨代谢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密度明显下降(P <0.05)。经唑来膦酸治疗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骨密度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1,25(OH)2 D3、骨钙素和钙含量明显下降(P<0.05),经唑来膦酸治疗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1,25(OH)2 D3、骨钙素和钙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 <0.05)。而血清磷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唑来膦酸能显著改善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以及骨代谢,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依据。
作者:马玉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骨关节炎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变,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关节性病变。目前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佳治疗方法仍存较多争议。该文通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现状、发病机制及透明质酸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详细全面阐述透明质酸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杨骁;周建林;彭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安徽医科大学于2010年开始招收来华学习的全英文教学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随着对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留学生的招生数量和招生规模也有所增加。该校高等教育中,留学生教育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专业留学生必修的课程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提高留学生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效果,是该课程教学中要研究的重要方向。根据历年教学中总结的经验和留学生本身的特点,该教研室提出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建立一套新的适合留学生教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提高留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减轻学习压力,终达到提高该课程学习效果的目的。
作者:张素梅;周青;汪渊;朱华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白内障在全球致盲性疾病中始终占居首位,给全球带来了巨大负担。白内障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年龄、辐射、糖尿病等。临床上有些药物的使用也是其危险因素之一,如糖皮质激素、吩噻嗪类药物、他汀类药物等。该文回顾了近年来一些药物性白内障的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阐述了与白内障相关的多种药物和其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以期望可以对临床医师和不同类型白内障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作者:姜波;吴章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伴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 SLE 伴感染的住院患者105例,利用药敏试验K -B 法及细菌耐药监测软件 WHONET 5.6系统对感染菌株、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105例感染者共发生各部位感染133例次,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高,达42.9%,其次为泌尿系感染占22.5%;分离的148株病原菌中,前6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泛耐药(XDR)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76.5%、80.0%、62.5%、36.4%;革兰阴性菌耐药率≥50.0%的有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氟喹酮类和磺胺类等抗菌药物;死亡病例共9例,其中混合感染6例、合并深部真菌感染 5例、全耐药(PDR)肺炎克雷伯菌1例。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感染患者病原菌广泛复杂且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监测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素。
作者:汪凯;汪国生;李向培;厉小梅;鲁怀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