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庭关怀在惊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王芳;张婷婷

关键词:家庭关怀, 儿科护理, 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惊厥患者实施家庭关怀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8例小儿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儿实施家庭关怀护理,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9.3%,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3.5±3.5)d,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8.5±2.5)d,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率为96.6%,对照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率为79.3%,两组护理满意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惊厥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家庭关怀,有利于提高患儿治愈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建立.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黄芪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黄芪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临床应用广泛.随着现代医药科技的发展,对黄芪有效成分的分子结构和药理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黄芪可作用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有着广阔的前景.

    作者:段贤春;方朝晖;姚先梅;高家荣;汪永忠;吴健;金立伟;张恒;夏伦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苦参素预防肺结核化疗肝脏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苦参素预防抗结核药物肝脏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苦参素治疗 (苦参素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予抗结核化疗.结果 治疗组出现肝脏损害6例(6.4%),其中1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中有1例(10.0%)出现肝脏损害;对照组出现肝脏损害32例(34.8%).其中1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中有6例(54.5%)出现肝脏损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肝功能更易受损害.结论 苦参素对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脏损害临床疗效明确,安全有效.

    作者:杨江华;王文杰;林敏;梁曼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显色基质法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热原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快速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法,替代凝胶法.方法 使用显色基质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分别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确立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内毒素定量检查法.结果 表明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0.98,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1:32稀释级别无干扰作用.结论 显色基质法与凝胶法比较,有灵敏、快速、能定量、重复性好的特点,可用于盐酸左氧氟沙星内毒素含量的测定.

    作者:彭燕;张玲莉;宋金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安徽省宿州市2010-2012年基本药物抽验结果分析

    基本药物是指与公共卫生相关,从有效性和相对成本与效果角度遴选出的能满足重点卫生服务领域需要的药物.此概念在1977年由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提出,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是一项全面惠及亿万人民生活水平的复杂而艰巨的工程.

    作者:邱广仁;吕长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从中药中寻找有效成分是研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药的一条重要的途径,近年来不论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肾病并发症的临床运用,还是有关中药有效成分在防治糖尿病肾病方面的实验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该文就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近况作一综述,旨在为开展单一成分的临床研究和新的中药制剂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陈曦;汪永忠;段贤春;姚先梅;韩燕全;吴健;高家荣;方朝晖;夏伦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某院呼吸内科222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调查该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该院2012年1-3月222例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患者的病原学监测和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联合用药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7%(222/228),使用的抗菌药物涉及7类20种.联合用药率为80%(180/222).病原学送检率92%(204/222),阳性率16%(33/222).DDDs排序前3位的抗菌药物分别是左氧氟沙星、异帕米星、头孢替安.结论 该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作者:李明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4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 对41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进行全身抗感染及腰穿鞘内注射治疗.结果 41例患者中痊愈36例,平均疗程(15±3.26)d,自动出院5例.结论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选择合理有效的抗感染治疗药物及方法,可提高颅内感染治愈率.

    作者:罗卫;刘晓燕;胡珍渊;王更新;张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家庭关怀在惊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惊厥患者实施家庭关怀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8例小儿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儿实施家庭关怀护理,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9.3%,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3.5±3.5)d,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8.5±2.5)d,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率为96.6%,对照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率为79.3%,两组护理满意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惊厥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家庭关怀,有利于提高患儿治愈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建立.

    作者:王芳;张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一日留置针与钢针在静脉化疗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通过对比输液室静脉化疗患者中应用一日留置针与钢针的情况,观察比较静脉炎和化疗药物渗漏的发生率,寻找合理的穿刺工具,以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120例肿瘤患者分成2组,57例使用一日静脉留置针输液作为观察组,63例使用头皮针输液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输液室使用一日静脉留置针输液可有效预防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鼻内窥镜下治疗隐蔽部位鼻出血7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隐蔽部位鼻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及疗效分析.方法 对70例隐蔽鼻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岀血部位为:嗅裂鼻中隔面27例(38.6%);下鼻道后穹窿部19例(27.1%);鼻中隔中后部12例(17.1%);中鼻道后部8例(11.6%);蝶窦前壁1例(1.4%);下鼻道前端1例(1.4%);鼻底部1例(1.4%);吴氏静脉丛1例(1.4%).70例患者均找到出血点,电凝或局部填塞止血,1次治愈67例,2次治愈3例;总有效率100%,随访2个月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技术可准确发现隐蔽性鼻出血的岀血部位,并对岀血部位进行准确电凝或填塞,疗效确切.

    作者:曹峰;徐明安;周汝环;张雁冰;邵成奇;李坤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NSCLC辅助化疗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性治疗,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术后辅助化疗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部分NSCLC患者的术后生存期,但大多数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期并没有根本性的提高.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可能是一组在遗传学上完全不同的疾病,这导致了细胞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分期均相同的患者,对同种化疗方案的疗效存在不同甚至相反的结果.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针对NSCLC患者的一些具有疗效预测性的分子标志物,通过这些分子标志物,笔者成功地将相同组织学类型的NSCLC分成不同的亚型,从而实现肺癌的个体化治疗,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正华;魏大中;徐美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比伐卢定在高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比伐卢定抗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拟行PCI的年龄≥80岁ACS患者155例,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78例)及普通肝素组(77例).比较两组PCI术后24 h、30 d的主要心脑不良事件(MACCE)及出血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PCI术后24 h、30 d的MAC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肝素组(P<0.001).结论 与普通肝素相比,比伐卢定在老年ACS接受PCI治疗的人群中,明显减少出血事件,且未增加MACCE发生率.

    作者:罗新林;刘强;王丽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使用MED-LOGICS-7030刀片与NIDEK130标准刀片制作LASIK角膜瓣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atomileusis,LASIK)手术中,在NIDEK-MK 2000型微型角膜刀上使用美国MED-LOGICS公司ML7030CLBTM(-30)刀片制作超薄型角膜瓣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方法 将263例LASIK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ML7030CLBTM刀片以及NIDEK130标准刀片制作角膜瓣,术中使用A超角膜测厚仪,在制作角膜瓣前后进行角膜厚度测量并记录、推算角膜瓣厚度,将所得数据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L7030CLBTM刀片组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04.84±10.15)μm,130刀片组角膜瓣平均厚度(127.4±11.05)μm,两组间角膜瓣厚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L7030CLBTM刀片第1次切削与第2次切削制作角膜瓣厚度基本相当(P>0.05);NIDEK 130标准刀片第1次切削与第2次切削所制作角膜瓣厚度存在差异(P<0.05).结论 在NIDEK-MK 2000型微型角膜刀系统上使用ML7030CLBTM刀片,可以制作出更薄的角膜瓣,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作者:陈文辉;高昭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孕妇负性心理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行剖宫产孕妇负性心理及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0年3月-2012年7月期间来该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2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围手术期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系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负性心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两组负性心理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P<0.05).结论 针对性的系统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行剖宫产手术产妇的负性心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卫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间体2-溴甲基-3,5,6-三甲基吡嗪的合成工艺优化

    目的 对川芎嗪系列衍生物合成中间体:2-溴甲基-3,5,6-三甲基吡嗪(TMP-Br)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HPLC-MS法对反应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归属;HPLC法考察反应时间、原料比例、光照强度、溶剂用量对TMP-Br产率的影响;后由正交工艺优化法初步确定中间体的佳合成工艺.结果 以1 g川芎嗪计算,合成TMP-Br的佳反应条件为:NBS/TMP=0.9,CCl4/TMP=5 mL·g-1,选用4盏85 W节能灯作为引发剂,反应时间为1 h.结论 影响川芎嗪溴代反应的4个因素中,NBS和CCl4的用量对单溴代物产率的影响大;在今后的工艺放大过程中,可优先考察佳投料比与溶剂用量.

    作者:绪扩;王鹏龙;徐昕;韩秋俊;汪林;李强;雷海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胃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为一种非介入性的诊断方法,胃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在胃癌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逐渐有更多新的血清标志物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该文从血清标志物的概念入手,介绍临床上常用的与胃癌相关的血清标志物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新型标志物,并就未来血清标志物的发展方向作一展望.

    作者:甘建春;白铁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颏部Merkel细胞癌伴鳞状细胞分化1例报道

    Merkel细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MCC)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皮肤神经内分泌癌,其发生少见,伴有鳞状细胞分化的病例更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颏部Merkel细胞癌伴鳞状细胞分化的临床诊治过程.

    作者:刘丽娜;牛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遗传性血色病的遗传机制

    遗传性血色病(Hereditary Hemochromatosis,HH)是一种我国少见的遗传性铁过载性疾病.血色病的基因包括HFE、TfR2、HJV、FPN及HAMP.虽然存在不同的基因位点突变,但血色病具有相似的病理生理--大量铁沉积在肝、心、胰腺等实质脏器细胞,造成组织纤维化和结构改变,终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该文就新的血色病遗传机制进行综述,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董松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场景式CBL 教学法在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普通外科学是临床教学的重要内容,病种多,内容复杂,教学难度较大.场景式CBL 教学法是在真实医疗工作环境下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能够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教学质量,适合普通外科学临床教学实施.

    作者:宋文杰;郭恒;李霄;何勇;窦科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PBL教学方法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的特点,结合目前泌尿外科临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PBL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该文通过对外科学-泌尿外科章节分别采用以问题为基础(PBL)和以授课为基础(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教学方法,比较PBL和传统LBL教学效果的差异.教学实践结果提示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LBL,其主要表现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临床分析能力、知识理解力和记忆力,以及活跃课题气氛等方面.

    作者:张贤生;高晶晶;杨佳佳;汤冬冬;史凯;郝宗耀;周骏;梁朝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