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咏梅;沈红雁;赵卫东
目的 研究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损伤鼠肺IL17和IL-8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肺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在体肺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每组10只.在体大鼠IR损伤模型制备完成后,阻断左肺门,终止血供及通气,造成左肺缺血,达预定时间后松开阻断带恢复血供及通气形成再灌注损伤.Sham组开胸游离左肺门穿阻断带而不结扎持续180 min;IR组缺血60 min后再灌注120 min;IPostC组缺血60 min后给予重复三次的5 min灌注和5 min缺血的后处理,继以恢复血供行再灌注90 min.三组实验结束后均留取左肺组织、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分别用于测定IL-17、IL-8的含量,留取小块肺组织测定肺湿/干重比(W/D).结果 Sham组支气管肺泡灌洗上清液中IL-17含量明显低于IR组和IPostC组 (P<0.05);IPostC组支气管肺泡灌洗上清液中IL-17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5).Sham组支气管肺泡灌洗上清液中IL-8含量明显低于IR组和IPostC组(P<0.05);IPostC组支气管肺泡灌洗上清液中IL-8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5).Sham组肺组织中IL-17明显低于IR组和IPostC组 (P<0.05);IPostC组肺组织中IL-17明显低于IR组(P<0.05).Sham组肺组织中IL-8明显低于IR组和IPostC组 (P<0.05);IPostC组肺组织中IL-8明显低于IR组(P<0.05).Sham组肺组织W/D明显低于IR组(P<0.05)和IPostC组;IPostC组肺组织W/D明显低于IR组 (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明显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7、IL-8活性从而减轻肺组织炎症损害有关.
作者:马明生;伍火志;陈鑫;刘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十一味活血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中的冰片和延胡索进行了鉴别,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主药樟脑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 制定了十一味活血酊中冰片和延胡索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樟脑的含量.结论 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十一味活血酊的质量.
作者:谢若男;杨满琴;徐玥玮;胡蝶;李文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来研究肝转移瘤(HMs)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对25例HMs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测量肿瘤组织与周围肝实质的CT灌注参数,包括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分数(HAF),并计算肝动脉灌流量(HAP)和门静脉灌流量(PVP),同时分析富血供和乏血供病灶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曲线和灌注参数特征.结果 富血供HMs的TDC曲线呈速升缓降型,肿瘤组织在肝动脉血流图呈明显高灌注,HBF、PS、HAF和HAP大于周围肝实质,HBV、MTT和PVP小于周围肝实质,均有统计学意义.乏血供HMs的TDC曲线呈缓升缓降型,肿瘤组织在肝动脉血流图表现为低灌注,HBF、HBV、MTT、HAP和PVP小于周围肝实质,PS、HAF大于周围肝实质,其中HBF、HBV、MTT、HAF及PVP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肝转移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在疾病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倪明;吕维富;邓克学;周春泽;丁作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Burkit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可能的病因.方法 分析1例扁桃体Burkitt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肿瘤细胞弥漫分布,中等大小、相对单一,星空图像可见,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CD20+,CD10+,PAX5+,Bcl-6+,MuM1-,Bcl-2-,C-Myc消化过度,Ki-67+(约100%).结论 对Burkitt淋巴瘤的诊断需结合镜下图像及免疫组化,必要时进行基因重排.
作者:王红群;王庆梅;蒋毅;汤旸 刊期: 2012年第06期
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样前祖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具有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并辅助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功能.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程序性细胞死亡,机体通过凋亡机制清除衰老及异常细胞,在维持细胞数量平衡及正常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和凋亡紊乱是自身免疫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研究表明辅助性T细胞(Th)亚群功能失衡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Th2细胞亚群功能亢进,导致B细胞过度活化,产生多种致病性自身抗体.近期大量研究发现T淋巴细胞凋亡异常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对T细胞凋亡紊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源性通路(死亡受体途径)、内源性通路(线粒体途径)以及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e-aspartic proteases,Caspase)途径.本文对T淋巴细胞凋亡的经典通路和相关调控分子研究进展及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潘云;王俐;李向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归纳各种抗菌药物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的特点,总结有关抗菌药物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类型、机制和临床表现,并按照肾损害的类型特点进行举例分析,旨在提高药学专业知识,对抗菌药物相关性肾损伤提高警惕,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徐迪;张荣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 ICU患者机械通气时更安全的气管内吸痰方法.方法 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4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选择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中、后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值、肺部感染率.结果 对照组吸痰中SpO2值比吸痰前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前后SpO2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机械通气48 h后两组肺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对机械通气患者的SpO2影响小,可有效预防低氧血症,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安全性强,更适合ICU机械通气的患者.
作者:王翠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盐酸二甲双胍胃漂浮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方法 采用干法直接压片法,以羟丙甲纤维素为主要骨架材料,以十八醇和碳酸氢钠作助漂剂制备盐酸二甲双胍胃漂浮缓释片.对影响释药的因素如骨架材料、碳酸氢钠含量、释放介质等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优处方.结果 片剂具有良好的漂浮特性,药物释放时间可达6 h以上.优处方:每片含盐酸二甲双胍 60 mg,HPMC 108 mg,十八醇 10 mg,NaHCO3 5.2 mg,乙基纤维素 14 mg,聚乙二醇(PEG6000)0.1 mg.结论 药物通过扩散和凝胶骨架溶蚀共同作用释放,释药曲线较好地符合单指数加Higuchi平方根律方程.
作者:夏清荣;张维博;李绪奇;何红波;姚日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JRA)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JRA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JRA多见于男性患儿,年龄大多在学龄儿童.52例JRA中,全身型占65.5%,多关节型和少关节型占34.5%;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关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JRA诊断及评价疗效的重要辅助检查;治疗上加用激素治疗者较单纯NSAIDS治疗者临床症状缓解快,甲氨蝶呤(MTX)作用肯定且安全.结论 JRA的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关节痛为主,全身型多器官受损明显.治疗上首选NSAIDS,其次可加用激素.JRA的总体预后不乐观.
作者:马家明;李鹿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AMP-PKA-CREB 信号通路在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星状细胞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乙醛不同时间间隔干预肝星状细胞(HSC),建立体外酒精性肝纤维化星状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HSC增殖,确定造模浓度及时间;RT-PCR法检测HSC活化指标α-SMA mRNA表达情况;125I-cAMP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正常组与模型组HSC内cAMP含量;RT-PCR法测定PKA,CREB mRNA表达情况.结果 采用浓度为200 μmol·L-1乙醛刺激HSC 48 h可建立酒精性肝纤维化星状细胞模型;模型组α-SMA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模型组cAMP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加; PKA,CREB mRNA表达也较正常组明显增强.结论 乙醛可刺激HSC增殖活化,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HSC cAMP-PKA-CREB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杨万枝;吕雄文;余世春;管文婕;翟丹丹;王和;李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消渴灵片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entury 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51∶49,每1 000 ml流动相含十二烷基磺酸钠1.7 g)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345 nm,柱温30℃,以外标法检测.结果 供试品溶液色谱中,盐酸小檗碱在0.038~0.304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4 281 910 C+3 319 (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01%,RSD=1.16%(n=6).结论 该方法样品分离度佳、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蒋叔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成批烧伤病人的死亡原因.方法 对我院1998年5月救治一批18例大面积烧伤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了休克、感染、急性肾衰的致死原因.结果 18例中死亡9例,3例死于休克、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死于感染,死亡率50%.结论 及时抢救及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成功救治成批烧伤的关键.
作者:余发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考查注射用灯盏花素与不同输液的配伍的稳定性因素.方法 取同一批号的灯盏花素,在不同的温度、pH条件下与不同的输液配伍成不同浓度,观察其颜色和澄明度.结果 灯盏花素与较低pH的输液配伍时,出现絮状沉淀.结论 注射用灯盏花素在输液中的稳定性与输液的pH有关.
作者:许新俊;俞亚静;倪祥浚;宋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川崎病前后炎性指标、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 artery dilation,CAD)、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CAA)的变化.方法 针对临床确诊的川崎病患儿给予大剂量IVIG,2 g·kg-1,分2 d给予,同时给予阿司匹林与潘生丁口服,分别观测治疗前炎性指标[体温(T)、白细胞总数(WBC) 、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小板总数(PLT)、中性粒细胞比例(N%)]及治疗后7~10 d炎性指标及冠状动脉的变化.结果 IVIG治疗前后WBC总数、CRP、ESR、PLT、N%比较,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42例患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患儿23例,其中CAD者19例(IKD组11例),CAA者4例(IKD组2例),治疗后6~10 d复查超声心动图,CAD组LCA较治疗前明显回缩(P<0.05),RCA内径无变化(P>0.05);CAA组LCA和RCA内径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1)IVIG可以明显控制全身炎性反应,表现为体温、WBC总数、N%、CRP明显降低;(2)在KD所引起的CAD中,LCA比RCA更易受累及,治疗后短期内LCA明显回缩.
作者:何绵宝;潘家华;李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环行电切(LEEP)在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87例围绝经期女性CINⅢ级,分别行CKC 47例及行LEEP 40例.其中67例患者术后追加手术(不保留子宫).依据两种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及追加手术术后残留宫颈病理,比较CKC、LEEP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CINⅢ中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CKC治疗组中,切缘及追加手术后残留宫颈病理阳性发生率低,与LEEP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CINⅢ级,CKC组病灶的残留率较LEEP组少.若在围绝经期女性中要求保留子宫的,CKC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夏咏梅;沈红雁;赵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两种氧疗法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与护理.方法 将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实施氧疗时分别行高流量间断供氧和低流量持续供氧,采用定时X线胸片或胸部CT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但两组患者在肺复张程度、肺复张时间和住院天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自发性气胸患者氧疗时观察组采用高流量间断供氧效果优于对照组.
作者:鲍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亮菌水提液中亮菌甲素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20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 mol·L-1乙酸(50:50),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66 nm.结果 水提液中亮菌甲素在0.016~3.184 mg·L-1范围内线性较好,平均回收率为100.29% (RSD为0.36%).结论 该检测方法灵敏、准确、简便.
作者:任惠霞;张平;程钢;夏泉;黄赵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为宣城市药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将要开展的麻醉药品统一管理进行摸底,为各家医院麻醉药品的管理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市5家二级综合性医院2009~2011年麻醉药品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麻醉药品用量(DDDs)逐年上升;其中芬太尼用量稳居第一,吗啡用量各年较为稳定,哌替啶2011年用量有较大下降;个别医院存在可待因用量过大及哌替啶片用于晚期癌症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 该市二级综合医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基本规范,个别医院需加强管理,进一步强化无创给药的理念,转变理念,提高认识.
作者:凌艺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消渴灵片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entury 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51:49,每1 000 ml流动相含十二烷基磺酸钠1.7 g)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345 nm,柱温30℃,以外标法检测.结果 供试品溶液色谱中,盐酸小檗碱在0.038~0.304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4 281 910 C+3 319 (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01%,RSD=1.16%(n=6).结论 该方法样品分离度佳、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杨冬梅;张毅;刘俊;李珊;秦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该院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提高本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对该院2008~2010年口服降糖药物的销售金额、采用限定日剂量(DDD) 、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口服降糖药物的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品种呈多样性,包括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其中格列吡嗪、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的DDDs排名分别为1、2、3,在该院口服降糖药中占主导地位,各类药物DDDs逐年增长.结论 个别口服降糖药存在滥用倾向,但基本使用合理.
作者:胡童童;金昌立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