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腹水标本分离菌株及耐药性分析

刘贵育;王中新

关键词:胸腹水, 耐药性, 抗菌药物
摘要:目的 了解胸腹水标本中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3月送检的胸腹水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菌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在1186份胸腹水标本中分离到病原菌共计186株,阳性检出率为15.7%,G-菌占59.1%,G+菌占29.0%,真菌占11.8%,主要以大肠埃希菌(20.4%)、铜绿假单胞菌(18.3%)、葡萄球菌(16.1%)、自假丝酵母菌(8.6%)、肠球菌(6.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4%)为主.多数革兰阴性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对亚安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6%、5.9%、12.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但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低(20%).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占40%,对万古霉素100%敏感.结论 胸腹水标本中病原菌呈明显多样化.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75例胃肠间质瘤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8月75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GI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很难确诊,术后行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进一步确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切除58例(77.3%).肿瘤的部位和免疫组化指标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危险度无相关性(P>0.05),肿瘤是否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与肿瘤危险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GIST早期较难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GIST具有特定的免疫组化表型,确诊有赖于免疫组化等病理结果,对于GIST的脏器转移应该有高度的重视.

    作者:裴静;汪圣毅;程云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毛细支气管炎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抗病毒、抗感染及止咳化痰等治疗,治疗组加用0.025%布地奈德0.5 ml、0.5%沙丁胺醇0.25 ml雾化吸入.结果 治疗组喘憋、哮鸣音、咳嗽消失,且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控制喘憋、咳嗽及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周皖兵;熊言佳;钟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胸腹水标本分离菌株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胸腹水标本中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3月送检的胸腹水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菌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在1186份胸腹水标本中分离到病原菌共计186株,阳性检出率为15.7%,G-菌占59.1%,G+菌占29.0%,真菌占11.8%,主要以大肠埃希菌(20.4%)、铜绿假单胞菌(18.3%)、葡萄球菌(16.1%)、自假丝酵母菌(8.6%)、肠球菌(6.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4%)为主.多数革兰阴性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对亚安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6%、5.9%、12.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但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低(20%).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占40%,对万古霉素100%敏感.结论 胸腹水标本中病原菌呈明显多样化.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

    作者:刘贵育;王中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淮北市颅脑损伤住院病人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研究淮北市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04年淮北市矿工总医院、人民医院及濉溪县医院所有神经外科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在出入院时逐一填写绘制<颅脑损伤流行病调查表>,审核后由专人将上述表格制表并完成数据的输入.结果 (1)颅脑损伤的高危年龄段为16~55岁且颅脑损伤患者的职业以农民和工人为主.(2)车祸为颅脑损伤的主要致伤类型,机动车为车祸的主要车型.(3)颅脑损伤具有一定时间段特点.(4)颅脑损伤程度对预后有较大影响.结论 颅脑损伤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加以防范的.

    作者:任印斌;刘明峰;程雷鸣;许希海;何金辉;张立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是分娩晚期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2%~3%,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因此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及时处理和护理,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许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粘附分子的表达与产后出血的关系

    目的 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与产后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胎盘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31例妊高征患者,31例正常妊娠妇女子宫胎盘,观察胎盘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同时统计两组产后出血率.结果 重度妊高征组孕妇子宫胎盘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正常妊娠组阳性表达率为41.93%,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重度妊高征组产后出血率38.7%、正常妊娠组产后出血率12.9%、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重度妊高征组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增强,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说明胎盘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重度妊高征病人产后出血有明显关系.

    作者:毛唯叶;斯向东;舒畅;何仙芳;郑丽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共78例病人(GCS昏迷≤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40例,均于伤后24 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3~35℃,持续1~7 d,平均(65.3±28.2)h.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对照组38例,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5℃,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明显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血糖、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查正江;吴霞;陈新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谷氨酰胺强化的全肠外营养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是人体内含量高的非必需氨基酸,Gln对肠道黏膜具有保护作用,能调节各种功能淋巴亚群的产生,增加免疫细胞的反应性,在创伤、感染、肠功能障碍患者、危重症患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旨在对近年来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李瑞麟;杨芳;范鲁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数据挖掘在医学上的应用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在医院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数字新技术在门诊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医学数据挖掘是提高医院信息管理水平,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准确的决策的需要.本文详细分析了医学信息的特点及医学数据挖掘的过程,后介绍了数据挖掘在医学上的应用.

    作者:王华;江启成;胡学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他克莫司胶囊的含量

    目的 建立他克莫司胶囊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流动相:乙腈-水-磷酸(700∶300∶1),柱温为6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5 nm;对3批他克莫司胶囊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他克莫司浓度在12.5~125 mg·L-1范围内,峰面积和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8%(n=9),RSD=1.20%;3批样品中他克莫司含量分别为98.81%,98.67%,98.92%.结论 该法测定他克莫司胶囊的含量,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现性好,易于操作,可用于他克莫司胶囊含量的测定.

    作者:刘冰冰;朱克旭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建立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Ⅺ 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研究.结果 不同企业的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对鲎试剂凝集反应的干扰作用不同,样品稀释12倍(0.17 g·L-1),可完全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采用0.125 EU·ml-1以下标示灵敏度的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是有效的.结论 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查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中内毒素是有效可行的.

    作者:肖华;朱克旭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清火片中薄荷脑的含量

    目的 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清火片中薄荷脑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SUPELCOWAXTM-10毛细管柱(30 m×0.53mm,1.0 μm),FID检测器,柱温110℃,以萘为内标,按内标法计算薄荷脑的含量.结果 薄荷脑在19.62~196.25μg(r=0.999 3)范围内有较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RSD=1.2%(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以有效控制该药品的质量.

    作者:邓祖磊;张青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乙酰谷酰胺救治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乙酰谷酰胺在救治重度酒精中毒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177例重度酒精中毒病例,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乙酰谷酰胺治疗组,无效者二药合用,然后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乙酰谷酰胺治疗组促醒时间短于纳洛酮组;二药合用可提高促醒率.结论 乙酰谷酰胺是治疗重度酒精中毒方便、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二药合用效果更好.

    作者:李辉;魏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小丸包衣工艺在氯化钾缓释片制备中的应用

    目的 运用小丸包衣技术制备氯化钾缓释片.方法 以EudragitNE30D为缓释包衣材料,对氯化钾结晶进行小丸包衣,包衣后小丸压片制备氯化钾缓释片.结果 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2、4、8 h累计释放量分别为标示量的15%~35%、30%~70%、80%以上.结论 运用小丸包衣工艺,可制备氯化钾缓释片,本法操作简便,质量稳定可靠.

    作者:金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CR乳腺钼靶表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提高乳腺癌X线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乳腺癌的病例,分析其X线表现.结果 30例乳腺癌表现为:肿块26例;无肿块4例;钙化性改变14例;毛刺8例;异常血管影5例;皮肤增厚2例;塔尖征2例;漏斗征1例;乳腺局部结构紊乱和小灶性密度增高影3例.宽窄不等透明环2例.结论 肿块和钙化是乳腺癌的主要X线征象,CR钼靶X线摄影可以充分显示乳腺癌的表现特征,是诊断乳腺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祝洪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检测结果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检测结果与冠心病相关关系.方法 运用日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胆红素、尿酸、血脂,采用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的血清胆红素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冠心病的发病危险与低水平血清胆红素和高水平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呈正相关,联合检测胆红素、尿酸、血脂对冠心病病情监测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胡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黄芪注射液与全营养混合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黄芪注射液与全营养混合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按临床常用的配伍方案,将黄芪注射液与全营养混合液配伍,通过光阻法、显微计数法两种方法同时测定混合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数量、pH值;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测定乳剂颗粒的大小及粒径分布;HPLC-ELSD法测定TNA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 黄芪注射液与全营养混合液配伍后,测得pH值低温组为(5.87±0.02),室温组为(5.88±0.09),混合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符合药典标准;脂肪乳剂颗粒直径在低温组为(0.297±0.0049)μm,室温组为(0.297±0.0047)μm;黄芪甲苷的含量48 h内RSD1.81%.结论 黄芪注射液与全营养混合液配伍后,上述观测结果稳定.

    作者:范鲁雁;林绪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两种胃管固定方法的比较

    目的 观察两种胃管固定方法对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胃肠道手术先后需要留置胃管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采有新的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固定方法.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非计划拔管率分别为2.9%和29.4%.结论 采用新的固定方法有利于减少非计划拔管现象的发生.

    作者:胡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头孢呋辛46例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探讨头孢呋辛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94-2007年国内公开报道的46例头孢呋辛所致ADR个案报道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头孢呋辛ADR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常见,其次为过敏性休克.结论 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头孢呋辛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作者:丁恒生;马晓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如何提高医院摆药岗位管理质量

    目的 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摆药工作,提高摆药的速度,增加摆药的准确性,进而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 引进和完善计算机网络,使摆药工作得到明显的改进,速度取得大幅度的提高.结果 药师成为摆药工作的核心,能用心去做,并与病区护士作好沟通,共同为患者安全、准确用药努力.结论 严格控制药品质量,保证病区患者安全用药.

    作者:李敏;鲁玉珍;梁悦;陈小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