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谷氨酰胺强化的全肠外营养研究进展

李瑞麟;杨芳;范鲁雁

关键词:谷氨酰胺, 全肠外营养, 营养支持
摘要: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是人体内含量高的非必需氨基酸,Gln对肠道黏膜具有保护作用,能调节各种功能淋巴亚群的产生,增加免疫细胞的反应性,在创伤、感染、肠功能障碍患者、危重症患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旨在对近年来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aease,CHD)是严重影响小儿生存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发病率为8%~12‰[1].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具有可避免开胸手术的创伤和危险,且缩短住院时间、患者痛苦小、成功率高等特点已成为治疗一些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2].

    作者:高金华;项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数据挖掘在医学上的应用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在医院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数字新技术在门诊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医学数据挖掘是提高医院信息管理水平,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准确的决策的需要.本文详细分析了医学信息的特点及医学数据挖掘的过程,后介绍了数据挖掘在医学上的应用.

    作者:王华;江启成;胡学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73例诊治分析

    临床上小肠肿瘤仅占胃肠道肿瘤的3%~6%,而胃肠道的恶性肿瘤的1%~2%源于小肠.由于其发病隐蔽、症状不典型加上缺乏早期诊断手段,因此容易被误诊而耽误治疗.

    作者:李永翔;孟翔凌;杨文奇;韩文秀;张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粘附分子的表达与产后出血的关系

    目的 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与产后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胎盘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31例妊高征患者,31例正常妊娠妇女子宫胎盘,观察胎盘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同时统计两组产后出血率.结果 重度妊高征组孕妇子宫胎盘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正常妊娠组阳性表达率为41.93%,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重度妊高征组产后出血率38.7%、正常妊娠组产后出血率12.9%、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重度妊高征组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增强,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说明胎盘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重度妊高征病人产后出血有明显关系.

    作者:毛唯叶;斯向东;舒畅;何仙芳;郑丽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是分娩晚期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2%~3%,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因此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及时处理和护理,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许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淮北市颅脑损伤住院病人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研究淮北市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04年淮北市矿工总医院、人民医院及濉溪县医院所有神经外科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在出入院时逐一填写绘制<颅脑损伤流行病调查表>,审核后由专人将上述表格制表并完成数据的输入.结果 (1)颅脑损伤的高危年龄段为16~55岁且颅脑损伤患者的职业以农民和工人为主.(2)车祸为颅脑损伤的主要致伤类型,机动车为车祸的主要车型.(3)颅脑损伤具有一定时间段特点.(4)颅脑损伤程度对预后有较大影响.结论 颅脑损伤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加以防范的.

    作者:任印斌;刘明峰;程雷鸣;许希海;何金辉;张立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229例儿科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儿童更易受到药物不良反应的侵害,因此,为儿科临床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加强儿科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收集整理工作,提高儿科合理用药水平,有效地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有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方琼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36例分析

    目的 探讨官腔填塞纱条对于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36例剖宫产术中出血在常规手法按摩、宫缩应用无效的情况下,均行官腔填塞纱条.结果 36例剖宫产术中出血经积极宫腔填塞纱条,有效控制了出血,保留了子宫,24 h后抽取纱条未再发生出血.术后积极抗感染,产后42 d随访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剖宫产术中出血官腔填塞纱条确实是一个安全的积极有效而且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王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建立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Ⅺ 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研究.结果 不同企业的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对鲎试剂凝集反应的干扰作用不同,样品稀释12倍(0.17 g·L-1),可完全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采用0.125 EU·ml-1以下标示灵敏度的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是有效的.结论 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查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中内毒素是有效可行的.

    作者:肖华;朱克旭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头孢呋辛46例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探讨头孢呋辛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94-2007年国内公开报道的46例头孢呋辛所致ADR个案报道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头孢呋辛ADR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常见,其次为过敏性休克.结论 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头孢呋辛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作者:丁恒生;马晓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目的 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8例应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体征、X线片及神经功能状况.结果 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患者X线片示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均大部恢复,神经功能除4例Frarkel分级A无恢复其余均有提高,3例断钉,7例伤椎椎体高度丢失10%左右.结论 后路椎弓根对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复位、固定和对椎管间接减压更加简便、有效,为防止断钉等并发症发生,应严格限制术后早期负重活动.

    作者:陈武;胡召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舒通肩痛片中阿魏酸的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通肩痛片中阿魏酸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 Kromasil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三氟乙酸水溶液(35∶65);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313 nm.结果 阿魏酸进样量在1.75~28.00 mg·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46%,RSD为2.03%(n=6).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舒通肩痛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业仓;金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黏膜下注射蒸馏水后钬激光切除表浅膀胱肿瘤22例

    目的 探讨黏膜下注射蒸馏水后钬激光膀胱黏膜剥除治疗表浅膀胱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本组患者22例表浅膀胱肿瘤患者(分期Ta~T1),男17例,女5例.年龄17~82岁.膀胱肿瘤直径0.3~2.0 cm,单发12例,多发10例(2~3枚),1例为TURBt术后复发.术中采用长针经膀胱镜置入膀胱,在肿瘤基底部刺进黏膜注入蒸馏水,使黏膜隆起.在距肿瘤基底部边缘2 cm处用钬激光切开黏膜一周,用膀胱镜头部推剥使肿瘤连同黏膜与膀胱分离,同时另外25例表浅膀胱肿瘤患者行TURBt,比较两组的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2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膀胱穿孔、术后出血.手术时间25~45min.随访3~24个月,无一例原位复发.结论 黏膜下注射后钬激光切除表浅膀胱肿瘤操作简单并且安全、有效.

    作者:陈红兵;梁朝朝;马成民;马克;张超;刘骋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缺氧对血管生成素-2在人结肠癌细胞SW480中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缺氧对血管生成素-2(Ang-2)在人结肠癌细胞SW480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检测常氧和缺氧状态(体积百分数95%N2,5%CO2;2,4,8 h)下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细胞SW480中Ang-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常氧组相比,Ang-2 mRNA的表达在人结肠癌细胞SW480中随缺氧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P<0.05),呈时间依赖性.结论 缺氧可以在基因转录水平上调人结肠癌细胞SW480中Ang-2的表达,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作者:王维卫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肝素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贴附ePTFE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应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贴附ePTFE血管壁,并加入肝素共同培养,观察其对细胞贴附效率的影响,探讨提高细胞贴附ePTFE的方法.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D大鼠MSCs,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otr,bFGF)体外诱导,通过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和电镜鉴定,将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种植于人工血管上并分别加入浓度为0、10、20、30 mg·L-1的肝素培养,每4 h检测内皮细胞贴附率,绘制细胞贴壁曲线.结果 获取的MSCs漩涡状生长,诱导后细胞的vWF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呈阳性表达,电镜下可见血管内皮细胞特征性的W-P小体.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在ePTFE的贴附率逐渐升高,于20h时间点达到高,4组贴壁率分别是88.34%、96.48%、91.98%、85.69%.结论 肝素对MSCs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有重要的影响,具有能够有效地提高血管内皮化效率的作用,为人工血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丁洋;万圣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毛细支气管炎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抗病毒、抗感染及止咳化痰等治疗,治疗组加用0.025%布地奈德0.5 ml、0.5%沙丁胺醇0.25 ml雾化吸入.结果 治疗组喘憋、哮鸣音、咳嗽消失,且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控制喘憋、咳嗽及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周皖兵;熊言佳;钟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如何提高医院摆药岗位管理质量

    目的 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摆药工作,提高摆药的速度,增加摆药的准确性,进而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 引进和完善计算机网络,使摆药工作得到明显的改进,速度取得大幅度的提高.结果 药师成为摆药工作的核心,能用心去做,并与病区护士作好沟通,共同为患者安全、准确用药努力.结论 严格控制药品质量,保证病区患者安全用药.

    作者:李敏;鲁玉珍;梁悦;陈小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脉冲振荡法结合舒张试验在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法(IOS)结合舒张试验在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后分别进行IOS的测定,比较两组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IOS测得值及其变化差异.结果 吸入沙丁胺醇前支气管哮喘组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IOS值无显著差异(P>0.05),但吸人沙丁胺醇后支气管哮喘组5Hz和20Hz振荡频率时粘性阻力(R5、R20)、5Hz振荡频率时电抗(X5)及共振频率(Fres)的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组(P<0.05),其中以Fres改善明显.支气管哮喘组与FEV1增加相关性密切的IOS值依次为Fres>R5>X5>R20.结论 脉冲振荡法结合支气管舒张实验有助于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金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非专业救护员心肺复苏测试初探

    目的 研究心肺复苏术在景区旅游从业人员中培训后的效果,探索提高其掌握CPR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方法 对景区四年中培训的157名非专业救护员进行CPR理论知识试卷测试.结果 复训者对CPR知识的掌握程度优于初训者.结论 对非专业救护员CPR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需要不断进行定期复训是提高急救意识、掌握CPR知识和技能的好办法,对普及急救医学知识与技能和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挽救生命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潘海波;周树生;汪建设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胸腹水标本分离菌株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胸腹水标本中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3月送检的胸腹水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菌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在1186份胸腹水标本中分离到病原菌共计186株,阳性检出率为15.7%,G-菌占59.1%,G+菌占29.0%,真菌占11.8%,主要以大肠埃希菌(20.4%)、铜绿假单胞菌(18.3%)、葡萄球菌(16.1%)、自假丝酵母菌(8.6%)、肠球菌(6.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4%)为主.多数革兰阴性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对亚安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6%、5.9%、12.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但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低(20%).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占40%,对万古霉素100%敏感.结论 胸腹水标本中病原菌呈明显多样化.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

    作者:刘贵育;王中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