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玉;邹爱霞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急性阑尾炎发病的重要因素是阑尾梗阻和细菌感染,临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为主要特点,主要体征为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和反跳痛.近年来随着高频探头广泛应用,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起了重要作用,可显示肿大的阑尾及周围情况.目前超声检查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高宏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病历摘要患者梁某,男性,43岁.因肺炎于2009年4月3日在我院门诊作抗炎治疗.遵医嘱给患者作头孢哌酮皮试,经二名护士判定结果一致阴性.30分钟后,0.9%生理盐水250ml加头孢哌酮3.0g静滴.静滴过程顺利,患者无不良反应.随后的两天静滴过程都很顺利,肺炎症状也明显改善.第四日晚21∶05分患者被送到本场医院急诊抢救.据家属反应,患者同朋友饮酒20分钟后就出现头痛、胸闷、心慌.患者面色潮红、头晕、恶心、大汗淋漓、呼吸困难、极度烦燥、心率115次/分、血压8.0Kpa/12.0Kpa、诊断为头孢双硫仑样反应,立即给予抢救.患者半卧位、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中浓度、中流量、吸氧,地西泮5mg肌注,25%葡萄糖20ml加利多卡因100ml静注,25%葡萄糖20ml加速尿20mg静注、5%葡萄糖250ml加氨茶喊0.25g静滴、5%葡萄糖250ml加纳洛酮0.4mg静滴.40分钟后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次日清晨基本恢复正常.
作者:李秋荣;李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吸入性肺炎多见于误吸、呕吐、咽反射异常患者,治疗较一般细菌感染困难,平均住院日长,成分为盐酸氨溴索有溶解黏性分泌物,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作用,防治肺泡塌陷,促进纤毛摆动,促使黏液溶解利于排除,从而起到清洁气道的作用.笔者在治疗吸入性肺炎时加入舒坦使症状好转快,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明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人工流产(以下简称人流)和上环、取环手术由于不是在直视下进行,加之子宫位置、质地等不同,操作如有不慎容易发生子宫穿孔,穿孔后如处理不当,则可发生严重后果,现将1990年至2009年3月所遇子宫穿孔26例进行分析,并对防治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作者:王凤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情志护理在临床上七情护理是必不可少的,不问其贵贱贫富,皆如至亲,做耐心思想工作,消除顾虚.要经常注意患者的情志变化,以排除因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异常,带来的精神压力,对战胜疾病非常重要的.
作者:魏玉叶;陈翠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交通事故等增多,股骨粗隆间骨折也随之增加,我院自2000年6月~2008年6月共收治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行135°角度钢板10例,动力加压髋螺钉(DHS)48例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认为手术方法简单方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启良;叶繁茂;周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危害较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环境因素(药品、毒物,饮食,感染),遗传背景和性激素的紊乱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缓解期多指患者维持剂量激素10mg/d,或加用小剂量的免疫抑制剂能够控制病情,各项化验指标,如尿蛋白,抗ds-DNA,补体等能趋于正常并长期稳定.由于目前SLE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因此对病情得到稳定控制后的SLE缓解期病人,要密切监测,预防复发,提高其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的,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做好SLE病人的健康指导工作.
作者:蒋燕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血脂异常变化.方法:对比46例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和38例T2DM无脑梗死的患者血脂变化.结果: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血脂存在异常.结论:合理调节血脂等可预防脑梗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马永恒;卢汉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的生长和发生与雌激素有关.妊娠期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病变.
作者:李亚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系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和继发性水、电解质紊乱,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尿、多食、多饮和消瘦.病人经住院治疗,病情基本稳定后还需出院治疗,为了防止疾病复发,医护人员应做好病人的出院指导,对患者和家属给予充分宣传教育,从而使患者树立打持久战的决心,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负担和耗费,使患者和国家均收益.
作者:林秀玲;杜仲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门静脉高压严重的急症之一,是导致肝昏迷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肝硬化死亡的主要原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有:一是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引起食道胃底静脉曲张;二是肝硬化病人正常肝组织减少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凝血障碍、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破坏增多凝血障碍;三是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形成胃肠道瘀血内膜水肿糜烂,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因此临床上对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采取准确果断的救治措施、积极护理、有效健康指导,预防和减少出血的复发,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尔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斜疝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7年6月我院168例小儿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单侧平均手术时间15分钟,平均住院时间4天,术后随访1年无1例复发,无明显手术疤痕.结论:基层医院对小儿斜疝的小切口手术治疗,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是可行的.
作者:李峰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胆道残余和复发结石再手术临床特点和处理经验.方法:对58例胆道残余和复发结石再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取净结石,去除原发病灶,通畅引流 ,是预防胆道残余和复发结石有效措施,术中多选用:T管引流、胆肠吻合、部分行左肝叶切除等术式,随访术后并发症少,再次手术率低.结论:胆道再次手术,必须充分进行术前准备,选择合理术式,取净结石,去除病灶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胆道再次手术的根本方法.
作者:张延涛;赵伟;卢明书;张启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比较静脉全麻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与单纯静脉全麻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行静脉全麻复合骶麻;B组40例行单纯静脉复合麻醉,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麻醉效果均满意,术中未追加氯胺酮.B组小儿麻醉期间有心率增快、流泪、体动等反应,需追加氯胺酮,苏醒时间明显长于A组.2组比较麻醉期间心率、术毕清醒时间、所需氯胺酮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董芳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减少漏诊误诊率.方法:对2007年2月~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32例婴幼儿肠套叠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肠套叠临床上并不少见,其特点为常突然起病或于肠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程中发生,可以以多种表现为首发症状,呕吐、哭闹、拒食、大便带血、精神萎靡等,腹部B超基本可以确诊,病程早期予空气灌肠可以整复.结论:婴幼儿肠套叠早期症状可不典型,易误诊漏诊,延误非手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一经早期明确诊断、合理治疗终可治愈.
作者:顾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开展,人们对优生优育的认识逐步提高.为了提高人口质量,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对广大育龄妇女孕早期、尤其是孕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经血传播性疾病的检查尤为重要.作者对来我院就诊的孕产妇进行这四种传染性疾病的常规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石小玉;邹爱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对120例混合痔患者行PPH术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采用PPH术治疗120例严重混合痔患者,对每位患者进行手术前心理护理,讲解手术和麻醉的相关知识,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手术部位疼痛、出血情况以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和护理;出院时进行康复指导.结果:患者术中肠道清洁,术后无局部感染、水肿及明显的吻合口出血,术后8小时~24小时下床活动,平均住院3天~7天.痊愈出院.结论:PPH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安全可靠,做好PPH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日数,预防疾病复发,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自我康复能力.
作者:王福春;尚念秀 刊期: 2010年第02期
2004年5月~2009年6月,我院对48例血管性头痛患者行高压氧治疗辅以整体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及高压氧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48例,男18例,女32例,15岁~56岁,平均36.3岁,病程1.5年~21年,平均9.1年;治疗组48例,男16例,女32例,17岁~58岁平均35.4岁,病程2年~22年,平均9.7年.均按照1998年国际学会分类标准诊断为血管性头痛,并排除高血压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病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奉云;郭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发热可见多种疾病,如:感冒,扁桃体炎,肺炎,麻疹,脑炎等.小儿纯阳之体,易得外感性疾病,得病后容易发热,对于发热的处理应先查明发热的原因,做出明确的诊断,进行原发病治疗,但在诊断的前后父母对孩子配合一些家庭护理.
作者:荣晓玲;韩淑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按照常规治疗.在病情稳定以后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随意自我锻炼.2组治疗6周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康复组的FMA积分及ADL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可大限度地恢复肢体的运动能力,并能明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改善急性脑血管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咏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