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校考研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马亚会;杜兆健;景晓琳;李倩倩;袭燕;蒋光峰

关键词:高等院校, 考研群体, 心理健康, 对策
摘要:目的 通过对某高等院校考研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其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知以及心理健康现状,并通过分析找出在校考研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隐患与问题,进而提出干预对策与措施,帮助考研学生早日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抽取的在校考研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该院校在校考研学生大部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轻度抑郁、失眠和焦虑等;有些学生因受心理问题的困扰变的不自信或者畏惧考研或者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或者放弃了考研.结论 学校和个人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去防止和克服这些心理问题.学校应加强对本校在校考研学生的关注度,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学生个人应多寻找途径来放松自己,释放压力.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外用自拟项痹酊联合中药汽化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外用自拟项痹酊联合中药汽化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外用自拟项痹酊联合中药汽化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和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外用自拟项痹酊联合中药汽化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学龄前儿童家长对抗生素认知和应用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家长对抗生素的认知和应用情况,为进一步做好促进儿童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不记名的调查方式对牡丹江市184名幼儿园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儿童抗生素的认知度相对较高,且文化程度高的儿童家长对抗生素的正确认知度要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儿童家长,但家长对“病毒感染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儿童感冒是否都需要抗生素”以及“抗生素静滴效果是否比口服好”等问题的认知度普遍较低.在儿童常见疾病中,发烧、咳嗽使用抗生素的家长较多.结论 家长对儿童抗生素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对儿童使用抗生素的认知和行为方面仍存在误区,需要进一步深入扩展对儿童家长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健康教育.

    作者:杨红梅;郑丹丹;黄鸿渊;王强;周瑞琪;梦祥玲;姚立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对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对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确诊治疗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单雷贝组和雷贝康复组,每组各50例,单雷贝组给予20 mg雷贝拉唑口服治疗,1次/d,共4周,雷贝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10 ml康复新液口服治疗,3次/d,共4周.结果 雷贝康复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ηb)、红细胞比容(HCT)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明显低于单雷贝组,雷贝康复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雷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雷贝组和雷贝康复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唐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着力推进职业道德建设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

    分析社区卫生服务的道德内涵,阐述天津市东丽区金钟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准思想道德建设转化为社区卫生事业发展驱动力的定位点和突破口,以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和立足点,通过运用教育、管理和舆论等手段,构建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健全职业道德建设机制,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建设效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

    作者:孙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讲座提高CIN患者宫颈癌健康知识水平及半年随诊率的临床效果,探讨更适合的健康教育模式,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自愿参加健康教育的105名CIN患者进行干预后的问卷调查.结果 CIN患者随诊率低;知识来源主要途径是社区教育;干预后健康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干预后3月内随诊率(76.19%)较干预前半年(19.05%)提高,干预后半年随诊率为23.81%,有所下降.患者不愿随诊的主要原因为:到医院就诊不方便、没有时间等.结论 健康讲座是妇女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由当地妇联组织专家下社区进行健康讲座可提高随访率;要持续提高患者随访率,健康教育讲座应每半年举行一次;讲座后同时派专家到社区为妇女进行检查,开通妇女到医院随诊的绿色通道.

    作者:黄华勇;彭学鸣;王莹;罗小婉;罗燕艳;刘燕婷;符丽华;郭会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为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172例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门诊随访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86)和治疗组(n=86),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进行6个月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LVESD、LVEDD显著下降(P<0.05),LVEF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和疗程结束后3个月6 min步行距离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麝香保心九联合曲美他嗪可以显著改善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6 min步行实验距离,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益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甘肃省会宁县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了解会宁县35岁以上居民心血管相关参数与高血压的关系,为采取预防措施防治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县30个乡镇进行抽样,对相应地区的每个住户全部35岁以上共69 97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按是否患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MI和WHR是高血压发病的影响因素.与正常人群相比,血液黏稠度、心输出量、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差超常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对高血压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高血压发病率,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宗臻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甘肃省2017年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甘肃省体育专业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体育专业大学生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对甘肃省5所高校45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取称重法、24h膳食记录法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摄入食物进行计算,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甘肃省体育专业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偏低,为(22.70±3.80)分;营养态度得分较高,为(27.12±0.52)分;营养行为得分一般,为(23.13±0.59)分,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得分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营养态度得分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甘肃省体育专业大学生每日摄入的水果、蔬菜、畜禽和水产类偏少,豆及制品、奶和蛋不足,除男生每日摄入的铁(Fe)可以满足机体需求外,不论男女生其余矿物质和维生素均每日摄入量不足.结论 应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营养教育,提高他们的营养知识水平,形成科学的膳食认识和结构.

    作者:张学军;李芋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天津市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实施后患者满意度调查

    目的 以在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门诊患者为调查对象,探讨患者对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拦截的方式对到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患者对签约家庭医生实施效果评价情况和患者对签约家庭医生的满意度.结果 66.28%的患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表示完全满意,不同年龄、工作状况和性别的患者对签约家庭医生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对签约家庭医生的满意度很高,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可能有助于居民平等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建议进一步推广签约家庭医生服务,丰富社区用药品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孙华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北京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相对价值”量化标准的建立

    目的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相对价值”量化标准,为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绩效量化考核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以北京市某区为例,依据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服务流程和主要内容,综合考虑其单位人·时数、技术含量、工作难度和工作风险等4个因素,以“标准门诊服务”为参考基准,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和行政管理人员研讨会以及基层医务人员访谈,逐一确定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相对价值系数”.结果 共建立4大类165个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相对价值系数”,其中社区医疗服务项目41项,社区护理服务项目、社区药剂和辅助检查服务项目28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79项,4大类服务项目的“相对价值系数”平均值分别为2.89、1.62、0.92和2.95.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相对价值”量化标准,解决了各服务项目工作量之间无统一换算标准、难以比较的问题,该标准对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量化和精细化有一定借鉴意义.下一步应进一步探索“量化标准”模型的建立,以提高其可推广性.

    作者:李颖;辛倩倩;王利红;殷涛;杨慧敏;尹德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定西市安定区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定西市安定区三级结防队伍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为合理配置安定区结防人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以满足我区结防工作良好发展的需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安定区10个乡镇,对其结防人力资源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结防人员性别、年龄分布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526,P=0.000<0.05;F=15.122,P=0.000<0.05);学历、职称和执业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0.720,P=0.000<0.05;x2=114.831,P=0.000<0.05,x2=172.744,P=0.000<0.05);平均岗位年龄乡镇级人员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02,P=0.000<0.05).结论 结防人员从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和岗位年龄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构成不平衡的现象,我区三级结防人员的配置仍需进一步协调、合理和优化,以确保结核病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

    作者:汪维广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甘肃省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价分析

    目的 评价甘肃省6年间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水平,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7个市、州57家医疗机构作为调查对象,开展传染病报告和登记质量的调查分析.结果 甘肃省6年来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平均为94.31%,及时报告率为95.92%,门诊日志完整率为92.57%,出入院登记完整率为93.95%,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率6年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省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和登记质量低.结论 甘肃省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有所上升,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HIS系统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重点加强省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甘肃省传染病报告质量的水平.

    作者:刘海霞;刘新凤;王新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全科医生“1+1+1”签约服务现状调查及浅析

    目的 基于目前正稳步推进的全科医生“1+1+1”签约服务现状,针对社区居民进行相关问题调查与分析.方法 从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的10个居民小区居民中,分层随机抽取546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居民针对全科医生“1+1+1”签约服务存在以下问题:(1)总体知晓率不高;(2)对具体服务内容了解不全面;(3)已签约居民守约率(依从性)不高;(4)意见与建议集中在大医院就诊受限、社区医院处方药品种不全.结论 全科医生“1+1+1”签约服务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作者:孟仲莹;杜兆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庆阳市某县4~6年级小学生睡眠状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 分析镇原县4~6年级小学生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该县4~6年级小学生386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自评量表》和《小学生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存在差异(P<0.05),不同年级小学生PSQI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日间功能分布存在差异(P<0.05).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8.58%,其中检出率前4位的睡眠障碍症状分别为呼吸不畅(30.88%)、夜惊(30.02%)、入睡困难(26.62%)和身体不适(22.9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独立卧室、看电视时间、家人就寝时间、作业负担和父母不良嗜好是影响小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该县小学生睡眠质量一般,睡眠障碍检出率高,危险因素较多,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足够重视.

    作者:李虹静;刘春园;邱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基层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逻辑框架及评价指标

    目的 建立一套基层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逻辑框架及其评价指标,指导各地精准定位基层卫生发展核心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专家研讨会等方法制定逻辑框架及评价指标,并以北京市为例进行案例研究,进一步完善逻辑框架和评价指标.结果 本研究将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内容归为三个大方面:“工作能力”、“机构活力”和“服务引力”,其中“工作能力”是基础,“机构活力”是前提,“服务引力”是根本,从而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三力平衡模型”逻辑框架以及20个核心评价指标.结论 “三力平衡模型”的逻辑框架及其评价指标为各地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提供整体观的视角,有利于指导各地精准定位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核心问题及其原因,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作者:尹德卢;殷涛;辛倩倩;杨慧敏;王利红;陈博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兰州地区慢性咳嗽患者就医行为及性别差异

    目的 分析慢性咳嗽患者就医行为及性别差异.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咳嗽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就医行为及性别差异.结果 共纳入患者356例,75.28%的患者有就医史,女性多于男性(P=0.032),24.72%的患者无就医史;51.69%的患者选择二级以下医院,23.59%的患者选择三级综合医院.选择基层医院以费用低为原因者女性高于男性(P=0.046);选择三级综合医院的原因中,认为技术好者男性高于女性(P=0.036).发病后未系统诊治的主要原因为“曾诊断支气管炎”、“没问题”和“咳嗽不严重”.此次就诊的原因在影响生活(P=0.000)、影响他人(P=0.035)和逐渐加重(P=0.021)方面女性多于男性.终完成诊断程序的有173例,总依从性为48.60%,女性依从性低于男性.结论 多数患者虽然有就医史,但因受自身就医行为和/或医疗导向的影响,存在诊治延迟.女性对咳嗽感受更为敏感,比男性更早、更多地选择就医.就医者中,女性更关注诊疗费用,多选择基层医院,就医依从性更差.

    作者:刘维英;余勤;岳红梅;张佳宾;冯涛;汪小亚;胡建明;李龙;濮家源;白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儿童水痘患者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的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水痘患者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的情况,为有效降低水痘发病率,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 2014-2016年期间的14岁以下水痘患者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分布、适龄儿童接种情况和适龄儿童不接种水痘疫苗原因.结果 14岁以下的水痘患者922人,平均发病年龄7.13岁,接种率为61.68%,及时接种率33.37%;接种疫苗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发病晚,发病时与接种间距平均年龄为5.71年;在适龄儿童不接种疫苗原因分析中,费用高占主要原因(57.40%).结论 本地区水痘发病率高,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适龄儿童的水痘疫苗接种率,建议尽快将水痘疫苗纳为国家免费疫苗,以降低水痘的发病率.

    作者:赖红;毕嘉琦;陈耀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高校考研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目的 通过对某高等院校考研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其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知以及心理健康现状,并通过分析找出在校考研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隐患与问题,进而提出干预对策与措施,帮助考研学生早日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抽取的在校考研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该院校在校考研学生大部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轻度抑郁、失眠和焦虑等;有些学生因受心理问题的困扰变的不自信或者畏惧考研或者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或者放弃了考研.结论 学校和个人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去防止和克服这些心理问题.学校应加强对本校在校考研学生的关注度,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学生个人应多寻找途径来放松自己,释放压力.

    作者:马亚会;杜兆健;景晓琳;李倩倩;袭燕;蒋光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扶正消瘤汤对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抑郁情绪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扶正消瘤汤对肺癌术后生活质量、抑郁情绪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5年12月于酒泉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均采用放化疗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扶正消瘤汤治疗,监测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抑郁评分情况,评估毒副反应程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相关生活质量、心理相关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A评分、HAN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3.55,P<0.05);外周血中Treg细胞、Th17细胞和NK细胞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r、BUN、ALT和AST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正消瘤汤能够改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抑郁情绪,减轻化疗药物对肝肾功能的损伤和对免疫功能的抑制.

    作者:翟永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综合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心功能、生活质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干预有利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燕萍;张艳红;张燕;李玉兰;汪瑞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初公卫生保健基金会,黑龙江省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