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胸水结核分枝杆菌和腺苷脱氨酶活性检测的价值

黄伟

关键词:胸膜炎, 结核, 胸腔积液, 腺苷脱氨酶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胸膜病理组织学检测及胸水结核分枝杆菌和腺苷脱氨酶(ADA)活性检测结核性胸膜炎的价值.方法 选取3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非结核性胸膜炎引发胸腔积液患者30例为对照,两组患者均接受胸膜腔穿刺,取胸腔积液检测及胸膜组织活检.结果 一次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结核性胸膜炎18例(60.0%),6例(20.0%)经再次胸膜组织活检确诊.胸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符合率80.0%.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ADA活性(71.3±16.2),ADA阳性率86.7%,TB-PCR阳性率为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3 ±10.8)、3.3%、20.0%(t=23.42,x2=14.64,x2=8.65,均0<0.05).应用胸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胸腔积液TB-PCR和ADA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符合率为100.0%,显著高于各种方法单独应用(x2 =4.36、5.87、4.16,P<0.05).结论 应用胸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胸腔积液TB-PCR和AD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符合率.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型相关性分析

    随着CT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的不断进步,CT冠状动脉成像成为冠心病患者常规筛查手段,特别是螺旋CT作为一种安全、无创及可靠的检查方法,可以较为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各级血管,但对于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尤其是心房颤动的患者,普通螺旋CT冠脉成像较难获得良好图像.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较以前的CT检查有较大进步,拥有更短的时间分辨率,可实时冻结跳动的心脏,成为冠状动脉成像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1].本研究采用DSCT冠状动脉成像观察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结合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特点,以更客观的评估方法比较各证型组间在冠状动脉病变结果方面存在的差异.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现代病理意义,为中药干预冠状动脉病变的药物选择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

    作者:唐永洪;贾玉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甲胎蛋白异质体用于原发性肝癌预后判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法测定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213例HCC患者根据接受的治疗手段分为手术治疗组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AFP-L3,将监测AFP-L3和跟踪随访结果作生存分析图,比较AFP和AFP-L3在两种治疗手段后的预后判断价值.结果 手术患者66例,术后2个月AFP阳性组平均生存时间22.59个月,阴性组24.5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19,P=0.16);AFP-L3阳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7.18个月,阴性组26.6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38,P<0.01).TACE患者147例,术后2个月AFP阳性组平均生存时间14.91个月,阴性组17.6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16,P=0.10);AFP-L3阳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2.30个月,阴性组22.3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733,P<0.01).结论 采用ELISA法检测AFP-L3,不但在HCC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在手术治疗和TACE治疗HCC患者的疗效评估和生存方面也具有较高价值,优于传统的AFP检测.

    作者:刘志伟;李宾;刘艳芬;陈秋英;韩素桂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成年人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截骨术的护理及手术配合

    目的 分析熟练的护理及手术配合对髋关节周围截骨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分析42例行髋关节周围截骨术患者病历资料.A组患者:护士参加5台以下髋关节周围截骨术;B组患者:护士参加10台以上该手术.比较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A、B两组手术时间[(112.1 ±21.3)min、(91.6±17.5) min]、手术中出血量[(612±106.1) mL、(587 ±66.8)mL]均存在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F=0.32、1.01,均P>0.05).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F =3.95、4.52、5.21、3.58、4.63、5.10,均P<0.05),但两组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0.64,均P>0.05).术后患者未出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术后24h拔除引流管并开始康复训练,术后3~5d患者在坐起无头晕的情况下扶双拐或助步器患侧不负重下床活动.6周后开始部分负重活动,12周后全负重弃拐行走.术后2例患者因局部皮下脂肪液化行局部清创缝合术,术后每天换药,1个月后伤口愈合.全部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85%(35例)患者髋关节疼痛症状显著改善,术后3个月复查X线平片显示截骨部位骨折均完全骨性愈合.结论 熟练的手术配合有助于缩短髋关节周围截骨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戴京媛;吴福丽;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甲泼尼龙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每组20例,观察各组显效率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85.0%)高于对照组(40.0%)(x2 =6.7,P<0.05,治疗组排尿恢复时间、肌力改善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5.0、3.2、2.7,均P<0.05).结论 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炎安全有效,疗效较确切.

    作者:华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空心钉加丝线荷包缝合治疗髌骨骨折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空心针加丝线荷包缝合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髌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空心针加丝线荷包缝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8%(x2=10.902,P<0.05).结论 空心针加丝线荷包缝合治疗髌骨骨折疗效显著,患者可进行早期功能训练,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志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胶体液预负荷和体位干预对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和胎儿营养充足,宫内胎儿普遍较大,剖宫产指数逐年增加.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剖宫产术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可以造成子宫血流灌注的急速下降,影响胎儿的氧供应,造成严重后果[1].因此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来讲,加强对剖宫产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就更加重要.目前临床上通常使用液体预负荷和麻醉后改变体位来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笔者就胶体预负荷和腰部倾斜体位干预预防剖宫产手术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进行探讨,现将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叶青;陈兰凤;庄飞行;冯满清;周智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浙江省宁海县2010-2013年体检人群心电图分析

    本研究采用心电图检查的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人群进行总结,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在宁海县第一医院体检者745例,包括敬老院老年人、在校学生、有固定职业从业人员(具体职业信息见后述).

    作者:华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血压77例门诊健康教育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门诊健康教育体会.方法 选取门诊接诊的高血压患者77例,实施门诊健康教育干预(干预组),将同期未接受门诊健康教育干预的2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门诊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服药率及控制率.结果 干预组门诊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79%)、规律服药率(82%)及有效控制率(7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44%、52%、32%)(x2=7.005、6.447、8.153,均P<0.05).结论 通过门诊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对高血压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对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好地保障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韦霞光;胡海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用于感染性疾病诊断评估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用于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随机采集79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其中细菌性感染54例,非细菌性感染25例,采用免疫荧光法测PCT;采用免疫比浊法测hsCRP.结果 细菌性感染患者PCT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患者(x2=48.337,P<0.01),敏感性92.5%,特异性88.0%;细菌性感染患者hsCRP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患者(x2=22.347,P<0.01),敏感性88.9%,特异性56.0%,阳性预测值(88.9%)与阴性预测值(70.0%)均低于PCT(阳性预测值94.3%和阴性预测值84.6%).结论 PCT在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新的炎症标志物,有助于病情的早期评估、预后评价及疗效观察.

    作者:胡素侠;张荣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瑞芬太尼用于患者清醒状态下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与使用丙泊酚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门诊ASA Ⅰ~Ⅱ级早孕自愿选择人工流产术者12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Ⅰ组给予丙泊酚2.5 mg/kg静脉注射,时间>30 s,体动明显时追加丙泊酚1.0 mg/kg;Ⅱ组给予瑞芬太尼0.5 μg/kg静脉注射,之后每间隔1分钟给予相同剂量瑞芬太尼致吸宫操作完毕停止给药.监测HR、SpO2、RR、SBP等各项生理参数.记录术毕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并观察两组术中镇痛效果.结果 两组HR、SBP、RR、SpO2术前(t=0.847、0.417、0.614、0.203)、术后(t=1.381、1.502、0.572、0.1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间比较,术中HR、SBP、RR、SpO2 Ⅰ组明显低于Ⅱ组(t=4.731、5.230、2.673、2.659,均P<0.05);两组术前与术中HR、SBP、RR、SpO2比较,Ⅰ组术中低于术前(t=9.605、10.306、5.263、4.917,均P<0.05),Ⅱ组术前与术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3、1.597、1.257、0.739,均P>0.05).Ⅱ组术中、术毕始终保持意识清醒,离院时间Ⅱ组短于Ⅰ组(t=2.632,P<0.05).两组术中镇痛优良率均为100%.结论 瑞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使患者镇痛、镇静充分,术中意识清醒,并发症少,术后即可离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方;张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8和IL-17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8和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 12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观察组63例,对照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和依巴斯汀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IL-8和IL-17.结果 对照组显效率为77.8%,观察组为9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8,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8和IL-17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2.92、3.06,均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8和IL-17.

    作者:崔存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牙周序列治疗应用于牙周炎正畸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牙周序列治疗应用于牙周炎正畸治疗的作用.方法 选取接受正畸治疗的的60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在正畸治疗前给予患者牙周序列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健康指导.对治疗前后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临床牙周附着丧失(CAI)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正畸治疗结束后两组PLI、BI、PD、CAL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36、4.98、5.95、3.55,均P<0.05).结论 牙周炎患者给予牙周序列治疗控制炎症,可以保障正畸治疗的顺利进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商燕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52例急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A、B两组,各126例.B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症状改善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A组显效91例,有效29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72.22%,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无效率为4.76%,止泻时间为(2.23 ±1.14)d,住院时间为(4.47±2.41)d;B组显效75例,有效31例,无效20例,显效率为59.52%,治疗总有效率为84.13%,无效率为15.87%,止泻时间为(4.72±1.85)d,住院时间为(7.72±2.46)d.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x2 =4.143,P<0.05),止泻时间明显短于B组(t=3.143,P<0.05).结论 对急性腹泻患儿给予补锌辅助治疗,止泻快,住院时间短,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卢小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同期放化疗患者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分析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同期化疗对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接受放射治疗同期化疗肿瘤患者40例,对放疗开始1~4周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中的WBC、PLT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放疗开始1~4周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中的WBC、PLT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BC:x2=16.902,P=0.001;PLT:x2=8.492,P=0.037),在第2周下降较明显.结论 同期放化疗使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中WBC、PLT均下降,在第2周下降较明显.

    作者:高月平;陈楚云;郭惜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同种异体骨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跟骨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同种异体骨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和影响学评估.结果 40例患者术后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结果为优、良、中、差的人数分别为26例、10例、3例和1例,分别占总人数的65%、25%、7.50%和2.50%.所有患者均随访至3个月以上,平均随访时间为7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36例患者再塌陷在2mm内,4例患者再塌陷超过2 mm.与术后相比,Bǒhlers角未见丢失.术后分别出现1例患者切缘皮肤红肿和1例局部切口浅表坏死,经处理后恢复良好.结论 同种异体骨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用于跟骨骨折治疗的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波;徐文联;李华杰;孙欢;闵有宝;陈青;周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为HIE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30例HIE患儿临床资料,其中15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脑苷肌肽治疗,设为观察组.另外15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脑活素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意识障碍、原始反射障碍、肌张力障碍、前囱饱满、惊厥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并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意识障碍、肌张力障碍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4.12,均P<0.05);观察组原始反射障碍、前囱饱满、惊厥等临床症状改善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4、0.16、0.00,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66.67%)(x2=4.25,P<0.05).结论 应用脑苷肌肽治疗HIE的疗效优于脑活素,对提高HIE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介孔纳米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可控药物传输系统可以实现药物在病灶部位的靶向释放,有利于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在疾病治疗和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诱人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药剂学、生命科学、医学、材料学等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1]理想的可控药物传输系统不仅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载药率和包封率,良好的细胞或组织特异性--即靶向性;还应具有在达到目标病灶部位之前不释放药物分子,到达病灶部位后才以适当的速度释放出药物分子的特性[2].

    作者:王俊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医学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医学继续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后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获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终身性医学教育的延续和补充.随着基层医院医学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实施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基层医院医学继续教育工作,结合基层医院实际制定相应的对策.

    作者:陈华琼;谭祥华;陈和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胰岛素泵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CSII组与MSII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胰岛素泵治疗(CSII)和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费用等.结果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明显降低,但CSII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为(5.3±1.9)d、胰岛素用量为(44.8±11.2)u/d、低血糖情况为(0.54 ±0.13)例/次、住院时间为(15.34±4.29)d、住院费用为(2 659±1 548)元,均明显低于MSII组(t=2.87~5.62,P<0.05).结论 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更加快速、科学、方便,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应静;孙水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胸水结核分枝杆菌和腺苷脱氨酶活性检测的价值

    目的 探讨应用胸膜病理组织学检测及胸水结核分枝杆菌和腺苷脱氨酶(ADA)活性检测结核性胸膜炎的价值.方法 选取3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非结核性胸膜炎引发胸腔积液患者30例为对照,两组患者均接受胸膜腔穿刺,取胸腔积液检测及胸膜组织活检.结果 一次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结核性胸膜炎18例(60.0%),6例(20.0%)经再次胸膜组织活检确诊.胸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符合率80.0%.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ADA活性(71.3±16.2),ADA阳性率86.7%,TB-PCR阳性率为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3 ±10.8)、3.3%、20.0%(t=23.42,x2=14.64,x2=8.65,均0<0.05).应用胸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胸腔积液TB-PCR和ADA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符合率为100.0%,显著高于各种方法单独应用(x2 =4.36、5.87、4.16,P<0.05).结论 应用胸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胸腔积液TB-PCR和AD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符合率.

    作者:黄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