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清华;应莲琴;何玲君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的广泛应用以及肿瘤化疗、器官移植和HIV感染者不断增多,危及生命的真菌感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氟康唑(fluconazole)以其抗菌谱广、疗效高、毒性小,并且具有作用时间长、组织穿透力强、体内分布广、血浆消除半衰期长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医生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邬占慧;冯毅;李伟辰;包立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无论是否发生术前急性大出血,如果采取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多数需辅助输血治疗,以便减少术后并发症.自从2001年开始我们对105例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在围手术期注重针对性成分输血治疗,并注重相应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清华;应莲琴;何玲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1],起病急,进展快,是神经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
作者:王袆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2143例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27例乳糜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乳糜胸患者中保守治疗6例,再次剖胸结扎胸导管21例(其中3次剖胸1例),均达到临床治愈,无死亡.结论 乳糜胸-经确诊,应进行试验性保守治疗,无效者及时行胸导管结扎术;术中高度怀疑胸导管损伤时,可作低位胸导管及其周围组织大块结扎术预防术后乳糜胸的发生.
作者:周志有;夏银献;施亚明;陈献国;唐志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方法 按宫颈病变三阶梯式诊断程序对TCT检查发现异常细胞者,再经阴道镜下取活检行病理检查.结果 TCT共检出宫颈病变69例,检出率为2.6%,进一步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62例,鳞状细胞癌2例、炎症5例,与TCT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病变做TCT筛查,对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应在阴道镜下取活检明确病变性质、程度,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依据.
作者:赵茜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观察复方泛影葡胺或碘化油造影剂在输卵管子宫造影中不同的显示情况,探讨两种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6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甲组97例和乙组59例,分别采用复方泛影葡胺和碘化油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观察两种造影剂对子宫及输卵管病变的显示情况,并相互比较.结果 两种造影剂均对子宫异常病变有较高的显示率(99.3%,99.4%,P0.05),甲组对宫颈粘连显示率(88.7%)、宫腔粘连显示率(92.3%)、输卵管黏膜病变显示率(68.2%)均显著高于乙组(56.8%、64.8%、32.3%)(P<0.05),随访1年后,乙组受孕率明显高于甲组(15.5%、5.1%, P<0.05).结论 复方泛影葡胺和碘化油两种造影剂均可用于不孕症患者的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前者对子宫腔粘连及输卵管黏膜病变显示较好.
作者:吴荣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慢性乙型肝炎是多发病、常见病,其诊断除病原、肝功检查外,超声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方法,过去对超声表现的描述多为光点增粗、致密等,声像图无特异性,多年来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为探讨超声检查声像图对乙型肝炎诊断的意义,我们对近年来超声检查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的研究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化洁净手术部已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建成使用,与传统手术室在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其中融入了多种学科知识,有空气洁净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感染管理技术,所以如何做好管理是一个新的课题.现结合我院临床实践,探讨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
作者:程志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除给予PCI术后和AMI常规护理外,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13±3)d、死亡率(6.52%),患者自我满意度(95.65%)、并发症(17.39%)与对照组[(20±4)d、13.04%、80.43%、39.1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减轻(P<0.01).结论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做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孙新鑫;李福秀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为了了解本地区小儿感染肺炎支原体(MP)情况及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350例小儿肺炎病例同时做MP检测及心肌酶检查,并与健康体检(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在350例小儿肺炎患儿中检出MP阳性65例(阳性率为18.57%),MP感染患儿心肌酶升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地区的MP感染率较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尽早检测MP和血清心肌学指标,合理治疗,是治愈MP感染后心肌损伤的关键.
作者:陈年发;段永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3例患者的87个淋巴结,分为两组:良性组49个,恶性组38个,将有血液供应淋巴结的彩色血流分为4型:Ⅰ型(淋巴门血流)、Ⅱ型(中央血流)、Ⅲ型(边缘血流)、Ⅳ型(混合型血流),并测量阻力指数.结果 良性淋巴结的彩色血流分布以Ⅰ型为主(占61.2%),其血液供应大多数为低阻的动脉血流,RI<0.6(86.4%).5个良性淋巴结无血液供应.恶性淋巴结的彩色血流分布以Ⅲ型、Ⅳ型和Ⅱ型居多,分别占31.6%、28.9%和26.3%,其血液供应大多数为高阻的动脉血流,RI0.6(81.6%).结论 淋巴门出现血流分布,其血流动力学呈低阻表现是良性淋巴结的重要特征;而淋巴结边缘或中央出现血流分布或出现混合血流分布,其血流动力学呈高阻表现是淋巴结恶性病变的重要特征,少数良恶性淋巴结病变中均有交叉现象.
作者:金德斌;李光银;刘雪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占恶性肿瘤的7%~10%[1],其术前确定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意义重大,我们对100例直径5cm以下乳腺癌进行了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检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侃;马春雷;徐善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例1:患者,女,51岁,退休工人.入院日期2003年6月7日.入院前2h服川乌药酒70g后突然出现心悸、胸闷,四肢无力,伴呕吐,当时门诊做心电图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未洗胃收住院.既往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多年.
作者:刘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及死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65例恶性肿瘤居民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专题研究分析恶性肿瘤死因及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结果 恶性肿瘤死亡165例,在死因顺位中居第一位(居民病伤死亡395例),男99例,女66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肿瘤的死亡谱中,前五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结论 恶性肿瘤是影响居民健康长寿的第一位死因,肺癌在死亡谱中位居第一;干预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是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面临的紧迫的卫生问题.
作者:胡品端;李俊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配合脉冲微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9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脉冲微波配合口服阿奇霉素(A组,50例),对照组单纯口服相同剂量阿奇霉索治疗(B组,45例),疗程3周,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国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前列腺液中WBC计数.结果 A组的NIH-CPSI、前列腺液中WBC计数均明显降低,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A组(94.0%)与B组(7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配合脉冲微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确切.
作者:李树国;张国立;任承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表柔比星100mg/m2第1天,多西紫杉醇75mg/m2第1天,应用的前1d和当天给予相关的抗过敏治疗,化疗过程中常规给予格拉斯琼止吐及其他对症治疗,28d为1个周期.全组病例化疗中位周期数为3.3个周期(平均2~6个周期).结果 全组有效率为(CR+PR)为53.57%,以淋巴结与骨转移疗效较高,肝肺转移疗效较差.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血细胞减少、脱发.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高、毒副反应容易防治并可以耐受,可以作为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线化疗方案,同时也可以作为复治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方案.
作者:董新军;王云;陈绍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6例胆囊癌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 36例中男女之比1:2(12/24),50岁以上26例(72.2%),合并胆囊结石24例(66.7%),有胆囊息肉病史10例(27.8%),术前确诊率仅为47.2%(17/36);单纯胆囊切除4例,胆囊加肝楔形切除10例,胆囊加肝楔形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11例,胆肠内引流4例,行剖腹探查7例.结论 胆囊癌好发于50岁以上女性,B超、CT和MRI是早期诊断胆囊癌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是佳选择.
作者:张福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补片相关性感染防治.方法 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19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补片相关性感染4例,2例换药后治愈,2例取出补片后治愈.结论 防止疝修补术补片相关性感染关键在于预防,在换药无效的情况下,应尽早取出补片.
作者:张凯;席时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新式剖宫产术于上世纪80年代创始于以色列Stark医生,1996年10月引入我国[1].该术式与传统腹部直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我院自2000年将该术式应用于产科临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3年根据临床实践在方法上略加改进,目前已成为我院的首选术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久琼;翁时清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