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毒症血液透析死亡分析

李政;孟华;洪军;周岩;于航

关键词:尿毒症患者, 血液透析患者, 血液透析技术, 死亡原因, 死亡率, 文献, 手段, 生命, 结合, 报告
摘要: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虽然血液透析技术近十几年来有了很大进展,但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仍较高.本文结合文献对我院11年来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做一初步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34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分析

    目的 探讨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34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因生殖器官炎性病变引起的绝经后出血占47.08%;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占26.03%;恶性肿瘤占10.23%;其他良性病变占9.06%;放置宫内节育器,占7.06%.结论 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多的原因是生殖器官炎症,发病年龄越大,距绝经年限越长者,恶性肿瘤发生率越高.

    作者:李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日龄对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日龄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20例新生儿分为足月儿和早产儿两组,按不同日龄段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以健康成人组为对照,统计分析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 新生儿凝血四项(除足月儿组TT外)受日龄影响,但表现不同:PT、APTT 和早产儿组TT在日龄越小者,时间越长,随着日龄增长逐渐缩短至成人水平;早产儿组FIB则由少逐渐增高至成人水平,但足月儿组3 d内有一高峰,明显高于成人及其他时段(P<0.05).结论 新生儿凝血系统在低水平上维持平衡,与成人有很大不同,受日龄因素影响,呈动态变化,监测新生儿凝血指标时,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纠正出、凝血障碍.

    作者:余杨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新生儿肺炎并低钠血症临床分析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病,根据近三年我科新生儿住院患者病因顺序排位占第3、4位.我院共收治新生儿肺炎154例,其中并发低钠血症4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隋华;陈向坚;缪影玲;林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胃镜下置放空肠营养管的新方法

    胃镜下置放空肠营养管的方法较多,随着内镜技术的成熟,置放成功率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我们采用胃镜下直接置放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郭彦敏;郭常芬;王洪远;刘一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严重外伤性肝破裂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的严重外伤性肝破裂18例的临床资料,全部采取综合手术治疗.结果 存活15例,治愈率83.3%;死亡3例,病死率16.7%.主要死亡原因为严重合并伤、大出血及严重休克.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同时积极地处理合并伤,防止肝脏继发性出血及胆漏,建立充分的外引流,是抢救严重外伤性肝破裂的主要手段.

    作者:苗同林;肖志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12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正畸矫治体会

    上颌前牙的埋伏阻生是临床常见的牙齿萌出异常,容易导致多种错颌畸形,对牙弓形态、咬合功能尤其是美观有较大影响.由于其阻生情况多样,牙体及牙根形态的变异,临床矫治较为复杂.正畸治疗目前是治疗埋伏牙的首选方法,我院收治的12例埋伏阻生的上颌前牙均进入牙弓并排齐,矫治结果均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友君;李孝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社区护理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社区护理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影响.方法 14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多种社区护理:加强心理指导、改善生活方式、制定合理饮食计划、锻炼指导、配合长期氧疗、用药指导.结果 观察组住院次数平均(1.1±0.5)次少于对照组的(1.7±0.8)次;遵医行为良好86例高于对照组45例;生存质量评定得到提高.结论 社区护理可改变慢性肺心病不健康行为,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柴立群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各种原因所致呼吸道阻塞患者的急救手术,术后可改善呼吸困难.气管切开后因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下呼吸道免疫功能受到破坏,易使细菌侵入,增加感染机会.为减少感染概率充分湿化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十分重要.近年这方面的研究方法和护理经验很多,现综述如下.

    作者:孙蓉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探析及护理对策

    留置针本身具有套管柔软、操作简单,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壁等.但在留置应用过程中,亦常出现堵管现象而影响留置效果,堵管的发生率为7.6%~71%不等[1].本文针对导管发生堵塞的原因作一探析,并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周英;黄蔚萍;张静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浅谈中成药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中成药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少,广为患者所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医学科技的进步,中成药的品种日渐增多,产量大幅度提高.随之而来的中成药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笔者就影响中成药质量的因素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宗杨;高燕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胆囊结石合并肝功能异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肝功能异常原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肝功能异常发生率22.7%,发生机制包括感染、胆汁逆行扩散、合并胆源胰腺炎,保守治疗114例,手术治疗18例,大部分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大多恢复良好,合并反复感染者应尽早予以手术治疗.

    作者:徐爱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经皮空芯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空芯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8例临床病例共128髋关节分为:(1)65岁以上组、65岁和65岁以下组;(2)Garden Ⅰ、Ⅱ型组(未移位组),Garden Ⅲ、Ⅳ型组(移位组).通过对128例病例6~38个月,平均22个月的随访,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评价,计算出愈合率及头坏死率,分析其原因.结果 65岁以上、65岁和65岁以下组之间愈合率、坏死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rden Ⅰ、Ⅱ型组(未移位组),Garden Ⅲ、Ⅳ型组(移位组)之间愈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坏死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3例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85.94%,年龄组之间功能恢复无差别,移位程度对预后功能有影响.从受伤至手术时间两组间愈合率、坏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复位的质量与骨折能否愈合密切相关,骨折移位的程度是影响股骨颈骨折头坏死的重要因素;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愈合率未必低.

    作者:刘志刚;马恩元;冷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扇形额肌瓣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12例分析

    目的 探讨扇形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22只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行额肌瓣悬吊术治疗.结果 治愈22只眼,随访6~12个月,上睑缘位于角膜缘下1 mm,眼睑弧度自然,双眼对称,眼睑闭合自如,无暴露性角膜炎及结膜脱垂等并发症.结论 额肌瓣悬吊术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文美;祝伟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胰十二指肠肿瘤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及对策

    胰十二指肠根治性手术是目前治疗胰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方法,术前知识缺乏,术中损伤,术后的并发症,手术创伤大,消化道重建等多种因素直接影响术后的护理.因此我科利用自理学说中的三个部分[1],重点而且有条理的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魏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深部真菌感染与耐药1149株分析

    深部真菌感染又称侵袭性真菌感染,是一种院内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的大量应用和器官移植、放射治疗等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临床真菌感染率不断增高,已成为医院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

    作者:宋欣;金志刚;王琴;管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早期复极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

    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系正常变异心电图,并非器质性心脏病的表现,多数患者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类似心脏神经症的表现,如胸痛、胸闷、心悸、失眠等,心电图表现为ST段提高,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变异性心绞痛、急性心包炎等,临床极易误诊.我科1998年至2006年收集36例门诊及住院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高凤敏;张玉梅;杨骄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丝裂霉素在复发性泪囊炎术中一次性使用的远期疗效观察

    慢性泪囊炎不仅有泪溢、流脓等症状,又是球后视神经炎、眶蜂窝组织炎、鼻窦炎等疾病的重要诱因.鼻腔泪囊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经典术式,也是目前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疗效高的方法,但是,由于术后吻合口及骨孔纤维及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是手术远期失败的主要原因.我科对复发性泪囊炎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中一次性使用丝裂霉素C,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邵杰;芦晓磊;余才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 是肝硬化 (liver cirrhosis,LC)患者常见并发症,SBP会使病情加重及影响患者的预后.SBP发病机制之一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本文通过检测LC并发SBP时T淋巴细胞亚群,探讨肝硬化并发SBP 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栋;顾锡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加强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从20世纪开始,科学发展呈现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趋势,医学亦正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医学研究开始从纯粹的生物医学角度转向更多地在社会心理医学方面进行突破.

    作者:王长远;秦俭;孙长怡;王晶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扶他林乳胶超声透入疗法治疗慢性腰痛的疗效观察

    骨科门诊中,慢性腰痛是比较常见的症状,病因复杂,症状反复.从2002年开始,我院在骨科门诊开展了扶他林乳胶超声透入疗法,现把相应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彩霞;任少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