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6年宜春市人民医院流感病原学监测分析

黄文智;李淑英;宋万蝉;谢昀;邹明霞

关键词:流感, 病原学, 监测
摘要:目的 了解宜春市人民医院2006年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特征,为国家确定流感流行株、推荐疫苗组成提供资料.方法 每周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5~15份,送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狗肾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试验鉴定流感病毒型别.结果 2006年1~12月共采集咽拭子标本303份,分离到流感病毒41株,阳性分离率为13.53%;各月阳性分离率在0~32.5%之间,在3月、7月出现两次病毒分离高峰期,在10月、11 月未分离到流感病毒.分离到41株流感病毒,其中A1(H1N1)型18株、B型Victoria系(Bv)14 株、A3(H3N2)5株、B型Yamagada系(By)2株、未定型(HA<1:8)2株.5~岁年龄组病毒分离率高(17.1%),15~岁年龄组流感病毒分离率低(9.43%).结论 2006年流感病例有明显的季节性,在3月和7月出现两次流感病毒分离高峰,5月份以前Bv 型流感病毒为优势株,5月份以后H1N1型流感病毒为优势株.对流感的防治不但要重视冬春季节,还要重视夏季防治工作.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熟肉制品生产加工现状及监督管理对策

    熟肉制品消费市场广阔,其生产加工中存在的卫生问题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人大、政协关注.但从目前此行业的现状来看,由于熟肉制品生产加工产业化程度低, 缺少标准化的生产加工企业,在城乡小作坊式生产加工点大量存在,卫生条件差, 不规范生产加工等现象给此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作者:徐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邹城市2005、2006年乙型肝炎流行情况分析

    为了解邹城市乙型肝炎发病趋势,进一步控制其流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对2006年邹城市乙型肝炎流行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杨露荣;邓文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诺如病毒感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诺如病毒是一组杯状病毒,以前也称之为诺瓦克样病毒,其原型株诺瓦克病毒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被分离发现.近期,诺如病毒在全球连续引起疾病暴发流行,继欧洲、澳大利亚及北美地区之后,日本近也暴发了25年来严重的由诺如病毒引发的感染性腹泻疫情.生吃海鲜导致感染诺如病毒的人数逐步增多,从日本到香港、广州乃至北京都先后有大量报道.我国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与往年监测结果基本相似(检出率为15%左右),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每年都对11个省5岁以下腹泻儿童进行监测.由于食用新鲜海产品的人群和地域在不断扩增,由此病毒引发的卫生问题也越来越显得重要.

    作者:陆建荣;何连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程中的思考和建议

    疾控体系建设已取得了明显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思考疾控机构建设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对推进现代疾控体系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康殿民;陈仁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煤矿晚发性尘肺调查分析

    对古书院煤矿47例晚发性尘肺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有如下特点: 各工种均可发生尘肺,但采煤工和掘进工患病人数多;55岁以上的退休工人占50%以上; 脱离粉尘作业时间长短悬殊,短的只有3年,长的在20年以上;可以继续发展,晋期为Ⅱ期和Ⅲ期,可以继发活动性肺结核;晚发性尘肺的平均发病工龄与非晚发性尘肺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对于煤矿晚发性尘肺的防治,提出了建议.

    作者:许江萍;李保贵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大连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生产厂家环境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分析大连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生产厂家环境卫生状况. 方法 检测16个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生产厂家的空气、工作台面及工作人员手,对样品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合格率进行讨论分析. 结果 生产厂家生产环境卫生指标合格率均在95%以上,总体状况较好,空气、工作台面及工作人员手卫生指标合格率分为95.83%、97.61%、96.21% .讨论 重视企业工作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力度,有效落实各环节消毒制度,保证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

    作者:李维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快速检测技术在3起食物中毒处理中的应用探讨

    快速检测技术是近年兴起的较为便捷科学的卫生监督现场检测手段.本文通过快速检测技术在3起急性食物中毒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实践运用,总结出快速检测在抢救中毒病人、为实验室查找中毒原因提供检测方向及确定食物中毒事件调查思路具有很强的优势 ,是卫生行政部门处理食物中毒事件的有效手段.

    作者:周凤琴;胡东风;罗静;段安斌;张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我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现状与对策

    文章分析了我国新形势下职业健康监护的现状.分别从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政府部门着手探讨目前职业健康监护存在的不足,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作者:杜小宁;林向华;蔡源源;宛玲;王秀荣;吴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005年山东省疾控系统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山东省疾控系统人力资源配置状况,探讨全省疾控系统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制定相应政策,改善配置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 应用专用调查表,对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20 05年人力资源状况包括人员编制、数量、职称、年龄、学历、专业等方面进行普查.结果 全省三级疾控机构中,省、市级不超编,县级超编;全省每万人拥有疾控人员数为1.47人;全省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85.75%,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85%);全省疾控系统人员年龄构成以30~40岁、40~50岁两个年龄段为主;职称构成以中级职称为主;学历构成以专科为主;专业构成,全省防病及检验专业分别占55.49%和1 3.29%.结论 全省疾控体系人员素质与国家规定仍有差距, 尤其是县级疾控机构差距较大.

    作者:单宝德;王国永;巩怀证;陈仁友;袁群;郑薇;张晓菲;范轶欧;郭婕;康殿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马鞍山市疾控系统应急资源调查与评估

    为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依据,根据2005年安徽省疾控系统应急资源调查与能力评估的调研,分析了马鞍山市疾控机构的现况和资源配置, 发现全市疾控系统普遍存在人员编制不足,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高,仪器设备缺乏、陈旧 ,专业机构分散, 经费不足,以及市县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建议: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疾控事业的投入;建立公共卫生事业财政落实监督机制;制订疾控专业人员准入标准,分层次、分步骤地加强对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

    作者:詹圣伟;葛大放;朱红斌;曹多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萧山区新装修居室空气质量调查

    目的 了解萧山区不同季节新装修居室的空气质量情况.方法 在春夏季(4~9月)和秋冬季(1~3月,10~12月)选择装修完毕3个月左右尚未入住的居室48户,检测室内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和甲醛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室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和甲醛的超标率分别为11.39%、14.58% 、7.64%和38.17%.不同季节采样的两组居室,甲醛的超标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 ). 结论 萧山区新装修居室空气污染较严重,选择不同季节装修对室内空气质量有影响.

    作者:吴国华;周连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食物中毒证明能力的探讨

    食物中毒证据的收集、调取、甄别、审查、运用成为卫生行政执法中的一个特例,主要表现在食物中毒证据的种类繁多,收集程序比较严格,证明方法比较复杂,且证明的难度较大,特别是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食物中毒的证明力问题一直存在着较多争论.

    作者:林兵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大同市居民恶性肿瘤住院病例分析及干预建议

    目的 分析大同市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探讨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大同市2001~2004年恶性肿瘤住院病例的资料,统一按<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简称ICD-10)>统计.结果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居首位,呼吸系统、淋巴造血系统、女性生殖器官和乳房恶性肿瘤分别居第二至第五位.肺癌、胃癌、女性乳房及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等是大同市需重点防治的恶性肿瘤.结论 应加强治理环境污染和全民控烟活动,提高市民平衡膳食意识和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以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女性应定期做乳腺和常规宫颈细胞学检查,做到早诊早治,降低患病率和治疗成本.

    作者:高学萍;柴小明;张锦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食品加工业的公共卫生问题及对策

    食品加工业的卫生问题一直是各级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任何一个环节疏于管理都可能造成严重的食品卫生事故,危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从目前现状来看,由于食品加工企业产业化程度低,标准化和规模化的企业少,小作坊加工点大量存在 ,卫生条件差,不规范的生产加工等现象给食品卫生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作者:丁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富阳市乡村厨师协会食品卫生管理模式分析

    目的 探索乡村厨师协会对农村家庭聚餐食品卫生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5个试点乡镇成立乡村厨师协会,规定协会会员有参加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检查、主动申报和事故报告、自觉履行卫生操作要求和向事主进行卫生知识宣传的义务.分析比较试点乡镇和非试点乡镇的乡村厨师培训率、体检率、健康证持证率、农村家庭聚餐申报率和农村家庭聚餐现场卫生情况量化得分率.结果 试点乡镇的乡村厨师培训率、体检率、健康证持证率、农村家庭聚餐申报率和农村家庭聚餐现场卫生状况量化得分率均高于非试点乡镇.结论 乡村厨师协会食品卫生管理模式提高了农村家庭聚餐的食品卫生水平,降低了农村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的风险.

    作者:彭军;郭志诚;方金群;朱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卫生监督所开展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绩效评估作为一种评价和改进政府绩效的管理实用工具,实践于当今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治理中[1]为转变工作作风,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监督员工作积极性,江东区卫生监督所对监督员工作实行了绩效评估.通过分析以往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其他政府机关绩效评估的经验,提出改进卫生监督所绩效评估的措施和对策.

    作者:李友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余杭区2001~2005年卫生行政处罚案件分析

    卫生行政处罚是卫生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也是卫生监督机构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为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卫生行政执法的水平,规范执法行为,余杭区卫生监督所对2001 ~2005年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分析.

    作者:王旭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如何在县区级疾控中心确定传染病预警线

    目的 讨论如何在县区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定传染病预警线.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以及对本单位1985~2005年传染病发病数进行分析.结果 对于少见的传染病,发现几例就可以启动预警方案,对于常见的传染病则可以应用poisson方法来确定.结论 在县区级开展传染病预警,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预警线后,要不断的进行修正 .

    作者:董选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论区域性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实验室监测网络与预警机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高度不确定性,包括发生时间、范围、强度等不可完全预测,需要对事件处置、演变以及事件结束后应急处置效果进行监测评价[1],实验室的监测可及时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在我国报告的传染病暴发疫情中,60%以上没有病原学证据,被定为不明原因性疫情,这在细菌性肠道传染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实验室监测网络的建立可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科学、有效地预警,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大限度地降低危机的危害程度,因此,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性实验室监测网络体系并使之高效运行,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本地区情况,试述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实验室监测网络的建立及运行.

    作者:薄志坚;邹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昌平区新、扩、改建食品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为全面掌握昌平区规模较大的新审批食品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现对2003~20 05年全区300m2以上新、扩、改建食品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张崛;闫革彬;刘国蓉;金文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