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兰;黄明媛;郭媛媛
目的 分析厦门市思明区食物中毒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思明区2007-2012年食物中毒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思明区6年来发生食物中毒67起,发病661人,以第3季度发生率高;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86.6%),其中又以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为常见(50.0%),中毒多发生在饮食服务单位,涉及人群以旅行团游客为主.结论 加强预防食物中毒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加大监督执法力度,重视旅游食品安全,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生产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同时规范中毒病人收治留样制度.
作者:林炜;施红;林佩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茂南区“外来妇女”艾滋病(AIDS)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健康教育方式,探讨开展AIDS健康教育的模式.方法 对1990年以后来自广西、云南、贵州和越南、缅甸的外来妇女进行AIDS相关知识和健康教育需求形式的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358人,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61.5%),AIDS知识总知晓率为59.4%,倾向于以电视作为传播媒介开展AIDS健康教育多(84.9%),其次通过乡村医生(48.0%).宣传折页、培训和文艺表演等方式接受程度低.结论 “外来妇女”是特殊的AIDS高危人群,在该人群中开展AIDS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应提供多样化符合该特殊人群需求的健康教育.
作者:林坤立;陈彩燕;黎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花都区某大型企业2013年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与访谈法,分层抽取该厂250员工进行调查及评估.结果 干预后,干预对象AIDS一般知识和传播途径知晓率均有较显著提高;3大传播途径知晓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未显著提高.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均有较明显提高;职工对AIDS人主观看法发生了较明显改观.结论 通过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式,进一步增强企业职工AIDS防控知识.
作者:曾剑波;洪觉新;王晓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泉州市丰泽区艾滋病(AIDS)自愿咨询检测(VCT) HIV病毒感染状况,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丰泽区2010-2012年VCT人群的血清学检测结果、人口学特征及求询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2年VCT人群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4%(2/446)、0.9%(4/424)和0.5(2/382);女性居多(58.9%),20~39岁青壮年占87.5%,文化以初中以上者为主(84.8%);求询原因以“商业异性性行为”和“无高危行为史”为主.结论 40~69岁求询者、文化程度较低者、静脉注射吸毒及男男性行为者(MSM)在求询总人数中比率偏低,应加强对这几类群体在艾滋病VCT服务中的推广及普及,以促使更多的人接受VCT服务.
作者:庄秋萍;许美凤;蔡津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长乐市居民健康状况及死亡原因,分析主要死因及影响居民寿命的疾病,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死因监测系统上报的2012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长乐市2012年居民死亡率为5.6‰,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死因顺位前5位的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和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34.4/10万,占死亡总数的23.9%,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0~14岁主要死因为围生期病(13.7/10万),15~44岁主要为损伤与中毒(18.5/10万),45~64岁主要为恶性肿瘤(222.4/10万),≥65岁主要为脑血管病(1217.5/10万).潜在减寿年数(PYLL)前5位是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病.结论 慢性病、损伤与中毒是长乐市居民的主要死因,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是防控的重点,中老年是干预的主要人群;损伤与中毒是青年的主要死因.卫生、行政等部门应抓住源头,消除环境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
作者:周妹华;谢国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对2012年深圳市西乡辖区8家13个新建放射工作场所申请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为颁发《放射诊疗许可证》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召开竣工验收专家审查会,评审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现场验收防护设施.结果 审查发现,2个机房面积不达标,1个机房X射线防护检测超过控制限值,3台射线装置质控检测不合格,2个机房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不齐全,3个机房防护设施设置不健全,1个建设项目未预审.结论 建设单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整改结果经专家组组长签字确认后,可依程序报送卫生行政部门审查验收.
作者:张群芳;郭国强;林炳杰;钱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漳州市水痘发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漳州市2009-2013年水痘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全市共报告水痘4 144例,年均发病率17.05/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呈明显双峰分布,高峰为冬季(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和春末夏初(4~6月),分别报告占40.9%和28.3%;主要以15岁以下儿童(71.5%)为主;性别比为1.4∶1,男性发病率(19.46/10万)高于女性(14.50/10万);共报告暴发疫情9起波及16 981人,事件报告敏感性3~34 d,中位数15.6 d,发病219例,罹患率1.3%,均发生于学校、幼托机构,有免疫史的仅27.3%.结论 为有效防控漳州市水痘疫情,应采取加强疫情监测、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严格病例隔离治疗、适时开展应急接种、普及防病知识宣传等综合防控措施.
作者:许志斌;洪照宽;陈丹红;张艳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方法.方法 空气中甲醛经大型气泡吸收管吸收,2,4-二硝基苯肼(DNPH)衍生后,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C18柱分离,保留时间和光谱图定性,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结果 该法低检出浓度为0.0075 mg/m3,在0.01~0.15 mg/m3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82.0%~102.0%.结论 该法采样后直接衍生分析,步骤简单,可快速、准确地测定空气中的甲醛含量.
作者:卢翠英;周权;林在生;王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沙氏培养基对真菌检测结果的影响,为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实验室检测提供依据.方法 选7种不同厂家生产的沙氏培养基(含氯霉素与否)用0.9%生理盐水倍比稀释后进行真菌菌落总数检测.结果 白色念珠菌(CMCC10231)、黑曲霉菌(ATCC16404)和酵母菌(ATCC18790)在7种培养基各稀释度平皿上菌落生长速度、菌落形态及大小、菌落总数基本一致;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60039)和大肠杆菌(ATCC25922)在含氯霉素沙氏培养基上生长均受抑制.结论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真菌菌落总数检测应选用含氯霉素的沙氏琼脂培养基,抑制细菌生长,提高实验室的准确度.
作者:吴幼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漳州市芗城区游泳池水质卫生状况,为加强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和《游泳场所卫生标准》对游泳池水进行现场采样、卫生指标检测及结果评判.结果 3年(6~8月)共采集水样109份,检测指标总合格率21.1%,尿素、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和游离性余氯合格率分别为87.2%、79.8%、67.9%和26.6%.2010-2012年检测指标总合格率分别为4.4%、16.0%和29.5%,呈逐年上升趋势;深水区水质合格率(32.1%)高于浅水区(10.7%);循环式游泳池合格率(30.3%)高于全换式游泳池水质(7.0%).结论 芗城区游泳池水质的合格率偏低,特别是全换式游泳池,应加强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要求经营单位须有池水循环净化装置,确保池水卫生安全.
作者:郭毅玲;钟惠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母亲对智护训练的知识、态度与行为的现状,提出推广对策.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母亲对智护训练的了解程度较低,平均得分仅(2.7±0.7)分,本地居民得分高于流动人口,文化程度>初中组得分高于≤初中组.结论 应提高公众早期教育意识,加强对智护训练的推广,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作者:阮一君;詹玉霞;廖瑞烟;方碧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泉州市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环境及产品消毒效果.方法 于2011-2012年现场抽检泉州市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厂家的生产环境消毒质量,并进行产品卫生质量检测.结果 2年共检测107家2 175份样品,总合格率83.7%,其中工作台面合格率91.9%,工作人员手合格率64.0%,生产车间空气合格率89.1%;抽检产品178份,合格率98.3%,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 泉州市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厂家环境消毒质量及产品卫生质量较好,但工人手卫生质量较差.
作者:林香玉;蔡水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厦门市职业健康基本情况,为开展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厦门市职业健康基本情况调查实施方案》,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627家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厦门市主要存在的职业危害接触因素为噪声、粉尘、三苯(苯、甲苯、二甲苯)等,接害工人占15.8%;2008-2010年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参加率(52.3%)和接害者体检率(87.7%),均逐年提高;新增职业病31例,病种主要是尘肺(48.4%)和职业性噪声聋(25.8%) ;2010年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91.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的完全评价率8.9%和11.0%;80%以上的企业制定了职业卫生培训和各项管理制度.结论 厦门市职业健康基本情况逐步改善,但仍存在不足.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加强接害人员的健康管理,逐步完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作者:赖荔芳;简丽凤;甘林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农村妇女妇科疾病发病情况,探讨防治工作重点,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方法 对武平县17个乡镇2 645名农村已婚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结果 共查出各种妇女病339人(12.8%),前3位疾病依次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乳腺小叶增生和宫颈炎.生殖道感染和乳腺疾病是影响农村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也占一定比例.结论 定期开展以防癌为主的妇女病普查普治,早防早治,对降低宫颈癌等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美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疟疾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虫媒传染病,WHO发起全球消除疟疾的倡议,支持和鼓励具备消除疟疾条件的国家消除疟疾,开展全球性的消除疟疾工作.该文就世界消除疟疾的历史、面临的挑战及各国疟疾消除策略的进展等做一综述.
作者:王晓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福州市学生肺结核发病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2008-2012年学生肺结核发病趋势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共报告活动性肺结核843例,年发病率13.82/10万,其中涂阳肺结核329例,年发病率为5.39/10万;2008年和2012年发病率分别为16.47/10万和8.77/10万;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分别为6.86/10万和2.47/10万,分别下降46.8%和64.0%,报告病例数以3月份高,其次是6和9月,12月低;年龄以15~19岁多(57.5%);男生多于女生;城区登记报告率(17.60/10万)高于郊县(12.50/10万);主要发现方式是因症就诊(59.9%);患者就诊延迟率51.0%,且下降缓慢.结论 福州市学生肺结核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总体疫情仍较严峻,应进一步加强防治.
作者:吴祖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福州某区暗娼人群艾滋病(AIDS)相关知信行情况,为在该人群中开展AIDS综合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制定统一的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到现场面对面访谈收集信息.结果 共调查138人,AIDS基本知识知晓率69.6% ;50.0%的人认为自己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风险,42.1%的人认为自己没有检测HIV的必要;发生商业性性行为时,近1次安全套使用率为81.2%,近1个月安全套使用频率为70.3%;近1年HIV检测率为24.3%.结论 该人群AIDS基本知识知晓率不高,健康意识较为薄弱,检测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以科学知识、安全套推广、HIV检测为核心内容的AIDS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潘蕴蛟;陈舸;杨益昌;吴韶彬;刘美增;林红丹;林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漳州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状况,提高病人发现效果.方法 下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2010-2012年漳州市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数据,对需转诊患者的转诊到位率、追踪到位率、总体到位率、到位后的确诊情况及确诊病人数占比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病患者13 719例,转诊到位率37.7%,3年间无明显变化;追踪到位率和总体到位率分别为87.3%和92.1%,呈下降趋势;到位的可疑者确诊为活动性与涂阳肺结核患者分别为4 103例(56.7%)与2 125例(56.9%),3年间无明显变化;报告可疑者被结防机构排除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结论 非结防机构报告可疑肺结核病仍是结防机构发现活动性与涂阳肺结核患者的重要来源,应继续加强对可疑肺结核病患者报告与转诊力度,结防机构应加大对转诊未到位可疑者的追踪力度,提高追踪质量.
作者:张添林;黄美幼;汤锦文;魏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沈阳市2005-2012年风疹流行特征,为降低发病率和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沈阳市风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2年沈阳市共报告风疹23 197例,年均发病率38.48/10万,3~4年出现1个流行高峰;春季和夏初3~6月发病高峰明显(85.6%);发病男女比1.30∶1,以10~24岁为主(72.6%);学生居多(57.2%);市区和近郊的平均发病率高于远郊和周边县/市.结论 风疹的好发人群以学生为主,易在学校引起暴发流行;应通过提高疫苗常规免疫覆盖率,加大学校传染病防控力度,做好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验证,加强常规监测和流行趋势预测等措施,以降低发病率及减少CRS的发生.
作者:邵庆峰;陈叶;陆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某蚊香厂职业危害因素,对职业危害控制措施提出建议.方法 调查该厂的职业危害、卫生防护、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发病情况.结果 该厂建设时未进行职业卫生学评价,未安装相应的通风除尘设施;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为存在于白坯破碎车间的生产性粉尘,未向员工发放专业的防尘口罩.2012-2013年共发生尘肺病4例(Ⅰ期3例和Ⅱ期1例),年龄44~57岁男性,接尘工龄3.8~9.2年,均为小学文化.结论 该蚊香厂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欠缺,炭黑粉尘危害严重,应加强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建设和个体防护,加强职业健康监护.
作者:唐学平;刘月红;相葵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