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雁
我院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医院,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于2004年9月移交四川省管理.医院由军队转向地方后,党建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作者:金家贵;何军;刘英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中国大陆卫生服务市场向我国台湾地区的开放,将给两岸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了解对方的相关政策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础,因此,对我国台湾地区护理人员的管理体制做了系统的研究,内容包括:(1)护理人员的资格取得;(2)护理人员的执业;(3)护理机构的设置和管理;(4)护理人员的惩处;(5)护理人员公会;(6)我国台湾地区护理人员的现状;(7)助产人员的业务与职责及其资格的取消.
作者:卞鹰;赵颖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急救医学的迅猛发展,急救护理学也随之发展壮大起来.但急诊作为医院的窗口单位,代表着医院的整体水平,同时急诊也是矛盾的多发地带,为确保急诊病房的护理质量,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作者:金贞玉;梁娥;黄国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1 靠创新谋求发展,合理调整资源结构,完善灵活的保障机制[1]1.1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有利于医院发展的人才流现代医学领域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知识、技术、信息的竞争,而知识、技术、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人是其重要的载体.
作者:杨金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文章通过对沈阳、金华和武汉市部分医院的调研,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SFA)比较转制医院、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的效率,对我国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邱亭林;石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是我国医院管理专业颇有影响的卫生管理专业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自1981年创刊以来,报道和反映了国内医院改革、卫生机构管理、医德医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医院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及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牛玉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化的浪潮也席卷到医疗领域.医院信息系统从问世以来,日益成为医院科学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有力手段.
作者:尹洪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归根结底是要体现在应急能力和抢救水平上,而应急能力和抢救水平是一个的的确确存在却又不大好判定的指标.因为在急救医疗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装备配置,这些显而易见又便于控制的外在表象,但对能力和水平这些内涵性建设的衡量却难以准确把握.
作者:武秀昆 刊期: 2006年第12期
1 外包理论概述核心竞争力理论[1]认为:企业是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企业之间资源的异质性或企业拥有的特殊能力是决定企业竞争优势和经营绩效的关键因素,即核心竞争力,它是一系列技术系统、组织管理系统有机融合而成的、无形的、动态的能力资源.
作者:王卫华;踪家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体制与模式是急救医疗体系建设中由来已久的问题,可以说从急诊学科诞生那天起这个问题就争论不休,在历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交流会或较大的急救学术活动中都要将此列为一个单独的征文题目,并在会上分组讨论.
作者:武秀昆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医疗欠费是病人接受医疗服务,即占有医护人员的劳动及消耗医疗物化劳动时,未能及时支付相应费用所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1].
作者:李红岑;王继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1 医院文化的作用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院的所有制形式及经营模式正处在变革当中,医院从原来单一的国家所有逐渐转变为国家、集体、个体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形式,国有医院的经营模式和运行方式也在朝着适应市场运作规律的方向发展,并且,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外资引入医疗市场,医院必将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化经营的理念逐渐深入到医院的日常管理当中.
作者:王宜静;刘大伟;安春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相关研究显示,在美国大约有70%的企业失败,并非源于差强人意的企业战略,而是因为这些战略没有能够被有效执行,成功的战略被有效执行的案例不足10%[1],再好的战略只有成功执行才能显示其价值.
作者:陆建明;康小明;马汉青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以质量促效益,以质量求发展,是摆在各级医院面前的艰巨任务[1].我院在贯彻医院管理年活动过程中,下大力气狠抓医疗质量的监控与管理,使医疗服务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作者:胡平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预约门诊服务相对于即时门诊而言,指患者通过电话或网络等形式,选择预约专家,选择就诊时间,完成门诊号的预约.这种形式能有效地缓解患者挂号难的问题,为患者合理安排看病时间提供了方便.
作者:刘玉来;田继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政府规制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中国医疗行业的种种问题是由于面对医疗市场失灵而缺乏科学有效的政府规制制度体系以及由此导致的政府规制失灵.因此,中国未来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在推进医疗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改进和优化政府规制制度,实现市场机制与政府规制机制的有机结合.
作者:王丙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1 高校医院管理和胜任力高校医院作为医疗保健服务机构,担负着员工和学生的临床治疗、体格检查、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学校卫生工作管理以及心理辅导等多项医疗保健服务工作.
作者:赵汝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结合北京同仁医院研究生教育的实际,介绍临床医学院如何针对扩招后的研究生质量保证与提高进行的探索和尝试.
作者:邵晶晶;魏永祥;潘志强;刘焕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我院是一所具有650张床位的骨病专科医院,据2004年统计,住院病人的86.78%为卧床病人,基础护理、手术护理、生活护理和康复指导工作量巨大,医院面临护士人力极度不足的问题,如何充分整合护理人员和物力资源,我们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和尝试,于2004年6月成立了护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作者:李冬梅;王琳;张艳;张静玉;张志艳;宋春兰;李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以格罗鲁斯及Parasuraman,Zeithaml,Berry的服务质量理论为依据,运用SERVPERF评价技术,对上海市医院系统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建立了医院服务质量的评价体系,分析了医院不同患者群体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提供快速解决方案.
作者:沈蕾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