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京郊房山区1987~200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状况及预防接种效果分析

张士卿;于海柱;刘树义;王奎强;裴淑敏

关键词:京郊, 房山区, 合征出血热, 发病状况, 预防接种, 疫源性传染病, 疫情, 效果分析, 免疫策略, 流行状况, 接种预防, 防治计划, 调查处理, 大面积, 传染源, 北京市, 爆发性, 疫区, 鼠类, 首例
摘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北京市房山区于1987年发生首例HFRS后,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疫区范围逐渐扩大,在局部地区呈多发、爆发性流行状况.通过对每起疫情进行调查处理,落实灭鼠、小范围和大面积接种预防等措施,控制了HFRS疫情的蔓延,使HFRS发病处于低水平,为进一步探索HFRS防治计划和免疫策略提供依据.现将1987~2001年房山区HFRS发病状况及预防接种效果分析如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性别间和家庭聚集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Meta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并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幽门螺杆菌性别间和家庭聚集的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性别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有细微差别(95%CI:0.057 9~0.096 3);父母均阳性子女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父母均阴性者为高(95%CI:0.337 8~0.504 2).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存在性别差异和家庭聚集现象,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研究涉及很多方面,但均缺乏足够调查和证据,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万毅;徐勇勇;薛富波;樊代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变异与高血压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第7外显子G894T变异(Glu298Asp)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以人群中筛检出的、未经药物治疗的116例高血压病患者及136名血压正常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G894T变异.结果G894T变异与高血压病显著相关,894T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病组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16.0%∶8.8%,P=0.019),OR=1.96,95%CI:1.14~3.37.在病例组、对照组及两组合计中,G894T变异基因型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皆显著升高(P<0.05).用多元协方差分析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在病例与对照合计中,G894T 变异基因型对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仍具有正显著影响(P<0.01).结论 eNOS基因第7外显子G894T变异可能是该研究人群中高血压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贾崇奇;赵仲堂;王立华;郝风荣;冯月秋;王束玫;徐晓菲;贾存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一起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调查

    2002年6月23日横县卫生防疫站接到疫情:长寨村委白花小学有数例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病人,立即会同县第二人民医院有关人员组成联合调查组前往疫区调查.

    作者:陆祖添;颜少芬;黄志碧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计划免疫时期一起罕见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1年2月1日府谷县麻疹爆发,共发病2 233例,发病率为1 075/10万,无死亡病例.1.流行病学特征:首发病例为3岁男孩,发病前一直在家,2月1日出现发热、伴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头痛、咳嗽、喷嚏、流涕、畏光、流泪和结膜充血等症状.4日面、颈、躯干和肢体出现红色斑丘疹,约1周后皮疹开始脱屑,留有色素沉着,发病后在门诊治疗,亦未报告,经调查,未接种麻疹疫苗(MV)和无外出史.首发病例后,病例继续发生,至3月份门诊、住院病例出现高峰,即首发病例后1个月余,为第二、三代病例,发病数占64.31%(1 436/2 233).

    作者:王恩元;赵平和;周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国2000~2001年流行性感冒流行概况

    目的了解中国2000~2001年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及抗原性变异情况. 方法鸡胚传代病毒用于抗原性分析;病毒液提取RNA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然后用MegAlign(Version 1.03)和Editseq(Version 3.69)软件进行基因种系发生树分析.结果 2001年流行的H1N1亚型病毒血凝素蛋白重链(HA1)区氨基酸序列与A/上海/7/99(H1N1)相比,在抗原决定簇D区的第190位发生了氨基酸替换;基因种系发生树表明2001年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存在基因特性不同的两系病毒株.国内人群中仍然同时流行着两种抗原性明显不同的B型流感病毒(Yamagata 系和Victoria系),Yamagata 系病毒占大多数,Victoria系的HA1区基因与B/山东/7/97毒株相比,其197和199位氨基酸发生了替换.B型的基因种系发生树也证实Victoria系病毒株的抗原性改变.2000年分离的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HA1区氨基酸序列与A/悉尼/5/97(H3N2)间有7~8个氨基酸的差异;2001年分离的H3N2病毒株与2000年的病毒株相比,又在83、186、202、222位发生了氨基酸替换,表明H3N2亚型病毒株间的抗原性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异.结论 2000~2001年中国流感的流行情况较为平静;H3N2亚型的抗原性发生了变异;H1N1亚型和B型病毒的抗原性虽没发生明显的变异,但它们均同时流行着两系抗原性不同的毒株.

    作者:张烨;李梓;郭俊峰;王敏;温乐英;郭元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深圳地区1999年手足口病患儿中肠道病毒71型的监测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报道了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 EV71)的流行[1-3].目前已知EV71的感染可以导致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性疾病等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我们于1999年对深圳地区出现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了EV71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雅青;杨洪;严志平;张顺祥;何建凡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亚克汀病流行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亚克汀病的患病率,研究其流行规律、特点,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CRT-C2)>测定智商;用<津医精神运动成套测验(JPB)>进行精神运动测验.结果调查8~12岁少数民族儿童4 222名,平均智商(IQ)91±19,其中IQ 55~69者277人,查出精神运动障碍119例;儿童甲状腺B超平均肿大率为5.4%,尿碘中位数466.9 μg/L,盐碘合格率为94.9%.结论 4 222名少数民族儿童中,轻度智力落后兼有精神运动障碍者119例,由此估算亚克汀病患病率为2.8%.

    作者:王珊珊;陆林;王希荣;宁岚;白斌;蒋笃强;汪梅;安广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食管癌高发现场的综合防治研究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居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的第四位,每年平均死亡15万人.由于食管癌患者通常就医较晚,其5年相对生存率很低.因此,食管癌的防治,即成为迫切而艰巨的任务.肿瘤的预防是控制肿瘤的希望所在.食管癌一级(病因学)预防,是食管癌综合防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食管癌可能的致病因素,即亚硝胺、霉菌及其毒素、营养不平衡与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和行为,研究、探索和提供能有效控制这些因素的策略、方案和措施,并逐步应用和推广,使食管癌发生率出现稳定下降的趋势.

    作者:林培中;罗贤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DNA修复基因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在人群肺癌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hMGMT)在人群肺癌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150例肺癌组织、40例正常肺组织、50对肺癌病例和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MGMT基因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检测p53、C-MYC、K-RAS基因表达;并分析有关暴露因素对修复基因hMGMT表达的影响,以及hMGMT基因与p53、C-MYC、K-RAS等癌变相关基因的关系.结果32.7%(49/150)的肺癌组织和5.0%(2/40)的正常肺组织存在hMGMT基因表达低下,hMGMT基因表达低下与肺癌发生的危险度OR值为9.22(2.05~57.65).20.0%(10/50)的肺癌病人外周血和4%(2/50)的正常人外周单个核细胞血细胞也可检出hMGMT基因表达低下.探讨影响hMGMT基因表达的各种暴露因素,发现吸烟可抑制hMGMT基因表达.另外发现,K-RAS癌基因的过度表达与hMGMT表达低下有关(P<0.05);而p53、C-MYC基因的表达与hMGMT无关. 结论 DNA修复基因hMGMT可能在肺癌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表达低下是人群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该基因的低表达可作为有价值的肺癌易感性标志.

    作者:吕嘉春;施侣元;吴中亮;廖永德;周晟;王孝养;黎银燕;宾晓农;曾波航;陈家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与出生顺序的研究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出生顺序,探讨环境因素与肝癌的关系.方法根据Greenwood及Haldane的出生顺序方法,对来自江苏省海门市8年随访队列的100个家系中100例先证者及22例患病同胞进行出生顺序研究. 结果 Greenwood法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出生顺序在1~3胎次的个体较多,当控制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影响后,结果仍显示肝癌病人好发在出生顺序较早的个体.Haldane法计算∑6A实际值=1 806,∑6A理论值=1 988,实际6A值与期望6A值相差两个标准差以上,︱∑6A实际值-∑6A期望值︱/∑V6A=2.165 7,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0.02<P<0.05),实际6A值比期望6A值小,说明出生顺序越小的个体越容易患肝癌.生态学研究结果显示,海门市普及自来水10年后的肝癌死亡率随时间推移明显下降,经Spearman相关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为-0.818(P<0.01).提示早期出生的个体中肝癌的发病与当地饮用水的水质有关.结论肝癌的发生与出生顺序有关,发生在出生较早的个体,这与国外报道的肝癌好发于出生顺序较晚个体的结论不一致.生态学研究表明,长期饮用沟塘水与肝癌好发在出生顺序较早的个体有关,提示环境因素对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蔡如琳;孟炜;陆鸿雁;江峰;姜庆五;林文尧;沈福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心肌钙蛋白-Ⅰ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

    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特点是病情轻重悬殊,缺乏特异性表现,常造成诊断困难.心肌钙蛋白-I(cTnI)属心肌结构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为探讨其在小儿VMC诊断中的价值,自1998年起进行了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杨林海;白翠莲;姚建宏;贺润花;李润森;贾旭林;闫利方;王艳芬;杨蕊华;杨雅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浙江省狂犬病新发疫源地调查及其流行特征

    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被带有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肉食动物咬伤而得病,病死率极高,几乎达100%.2000年12月9日温州市泰顺县发生首例狂犬病病人,至2001年底全市共发生狂犬病病人10例,全部死亡.

    作者:周祖木;李剑敏;卢汝透;杨曙光;朱立言;章显传;余向华;山若青;陈岚;黄卡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如何在因特网上查找流行病学信息Ⅰ.事实数据库与应用软件

    要认识并利用因特网上流行病学信息资源,必须充分重视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WHO等世界权威机构网站上的相关数据库及应用软件,同时关注一些大型相关网站及专业学术机构网站上的信息.

    作者:黄亚明;刘树春;郭继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原环境下急性高原病预后及与再患率关系的随访研究

    为探讨急性高原病(AHAD)患者在高原环境条件下的预后(AHAD再患率)情况,对西藏军区总医院(海拔3 658 m)40年间(1955年12月至1995年12月)收治的AHAD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总结.

    作者:黄跃;李素芝;郭灵常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双生子研究中二分结局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

    用来分析双生子样本中二分结局变量(如是否患某病或是否具有某种性状)的方法很多.传统的方法包括同病率(concordance rates)法和配对优势比(matched pair odds ratios)法.前者主要是用来确定遗传因素对疾病发展的影响;后者则是以同卵双生子同胞作为对照,检验环境暴露对疾病的作用.这两种方法计算简单,容易解释,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同病率法的结果受人群中基础患病率的影响很大,且无法利用两个都未患病的双生子对的信息,也不能利用测量到的环境指标;而配对比值比法无法评价遗传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作者:吕筠;李立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京郊房山区1987~200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状况及预防接种效果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北京市房山区于1987年发生首例HFRS后,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疫区范围逐渐扩大,在局部地区呈多发、爆发性流行状况.通过对每起疫情进行调查处理,落实灭鼠、小范围和大面积接种预防等措施,控制了HFRS疫情的蔓延,使HFRS发病处于低水平,为进一步探索HFRS防治计划和免疫策略提供依据.现将1987~2001年房山区HFRS发病状况及预防接种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士卿;于海柱;刘树义;王奎强;裴淑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从一起副伤寒疫情分析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的结果

    柳城县2001年10月爆发一起甲型副伤寒,发病292例.此起疫情实验室病原菌血培养、粪便培养、血清肥达反应阳性率均较低,有19.12%血培养阳性患者的血清肥达反应呈阴性.

    作者:韦忠碧;罗东;陈良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天津市儿童流行性感冒病原学检测分析

    目的对天津市2001~2002年流行性感冒(流感)患儿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用狗肾传代(MDCK)细胞和鸡胚双腔法进行流感病毒分离.用鸡红细胞和人O型红细胞凝集试验证实病毒的存在,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进行型和亚型的鉴定.结果 2001年10月至2002年3月共采集14岁以下流感样患儿咽拭子标本238份,分离出64株流感病毒,检出率为26.9%;其中A(H3N2)亚型42株,占检出数的65.6%;A(H1N1)亚型13株,占20.3%;B型9株,占14.1%.所分离的64株流感病毒都具有适应于MDCK细胞株生长及与人O型红细胞凝集良好的生物学特性.转种鸡胚后,绝大多数(62/64株)能适应鸡胚生长;但64份阳性咽拭子标本液直接接种鸡胚,仅有3份血凝阳性.此外,96.4%(53/55株)A型流感病毒均可由O相转为D相,有2株A(H3N2)为O相特征.B型流感病毒均为D相特征.结论天津地区流感病毒存在A(H3N2)、A(H1A1)和B三个型,以A(H3N2)为优势流行型.

    作者:郭小华;段卫平;王世荣;张华;李颖;陈锦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安徽省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每年有70万人死于各种伤害,造成了大量的永久性残疾,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伤害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年轻一代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本次调查了皖南、皖中、皖北的大、中、小学生,较好的代表了安徽学生的伤害发生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尹婧;黄芬;郝加虎;姚应水;徐元勇;童志才;陈文化;叶冬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流行病学在《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中的应用

    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SPS)协定是WTO规则之一,适用于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国际贸易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笔者简要分析流行病学在SPS协定中的应用.

    作者:石长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