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赖型钩体重组质粒及表达保护性抗原,p68的研究

江南;戴保民;李胜富;方之茂

关键词:钩体, 重组DNA, 表达蛋白p68, 抗原性, 免疫保护
摘要:目的寻找钩体病基因工程疫苗保护性抗原候选.方法 (1)鸟枪法构建赖型钩体017株基因库;(2)α互补、DNA 原位杂交筛选重组质粒;(3)Southern 杂交行 DNA 同源性分析;(4)双脱氧链中止测重组 DNA 序列及与外膜蛋白基因(omp)匹配;(5)IPTG 诱导重组子表达;(6)免疫印迹、MAT、EIA、MTT检测表达蛋白抗原特性及IL-2、IL-6活性;(7)纯化表达蛋白p68进行豚鼠主动免疫/攻击实验,观免疫保护性.结果 (1)重组质粒 pDJH2(亚克隆pDJt)插入片段1.9kb,与各致病钩体不同片段 DNA 高度同源;(2)序列测定插入片段实际1811bp,推测有2个读框(ORF),各有启动子、终止密码.查 Gen Bank/EMBL 无类似序列;(3)表达蛋白分子量68kD(p68);(4)p68是胸腺依赖性(TD)抗原,有良好抗原特性,抗血清效价1:524288,(EIA)具很强的动物免疫保护作用.结论 (1)p68编码基因是致病钩体保护性抗原基因;(2)p68是致病钩体外膜保护性抗原,可作钩体基因疫苗候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间接血凝法检测孕妇血清、阴道分泌物沙眼衣原体抗体

    沙眼衣原体可以引起多个部位的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间接血凝法检测孕妇血清中的沙眼衣原体抗体能否反应孕妇泌尿生殖道的感染情况,是一个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孕妇沙眼衣原体感染对孕妇和新生儿健康的危害都比较严重,了解孕妇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情况可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全意;张桂宁;郝风荣;潘玉珍;刘海英;戴旻笙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蜡样芽胞杆菌溶血性肠毒素的提取及生物学活性分析

    蜡样芽胞杆菌是国内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细菌之一,提取其溶血性肠毒素有助于阐明它的发病机理,有可能制备诊断试剂,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的目的.从国内引起食物中毒的100株蜡样芽胞杆菌中,选出试验用菌株.从培养后的上清液中,经过盐析、离子交换柱层析、制备性凝胶电泳提取蜡样芽胞杆菌溶血素.溶血素由B、L1和L2 3种成份组成,分子量分别为35、36和45kDa 3种成份的协同作用在血琼脂上引起靶状溶血,使兔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兔小肠肠段结扎产生积液反应,Vero细胞形态学改变.提示蜡样芽胞杆菌溶血素具有肠毒素的性质,试验也证实所提取的溶血素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作者:贾力敏;蒋兆英;陈晓蔚;许文炯;杜雪飞;周自新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钩端螺旋体L型感染与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的关系

    目的探讨钩端螺旋体 L 型感染与钩体脑动脉炎发病的可能关系.方法对74例钩体脑动脉炎患者血液及脑脊液进行钩端螺旋体普通培养、L 型培养,患者血清做显微镜凝集试验,用免疫荧光染色确定钩体 L 型及其原菌型.结果钩体脑动脉炎患者钩体L型培养、普通培养、钩体 MAT的阳性率分别为:47.3%、18.9%、70.3%.分离出的钩体 L 型呈多形性.结论钩端螺旋体 L 型感染与钩体脑动脉炎的发病关系密切.

    作者:江振友;林晨;蒋惠荷;罗伟中;李英欣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汉坦病毒(Hantavirus)研究进展

    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在临床上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自1978年李镐汪等从疫区的黑线姬鼠肺组织中分离到汉坦病毒76-118株以来[1],各国学者相继分离到不同型别的汉坦病毒.特别是1993年美国西部暴发流行致死性极高(50%)的汉坦病毒肺综合征[2],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重视.

    作者:姚智慧;董关木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临床标体中钩端螺旋体及其L型的检测与鉴定

    目的为探讨钩体L型在钩体病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及是否具有致病作用.方法对患者血、CSF 进行 MAT;对患者血、CSF及尿液进行钩体及其 L 型培养;对培养出的钩体 L 型进行免疫酶染色、免疫荧光染色、SDS-PAGE、DIBA 及电镜等方法鉴定.结果 MAT 阳性率为19.17%(60/313);钩体普通培养阳性率11.88%(41/345);钩体 L 型阳性率24.93%(86/345).培养出的 L 型经上述方法鉴定为钩体 L 型.结论钩体 L 型培养应与 MAT 及钩体普通培养同时进行,以防漏诊.

    作者:宋秀宇;唐素兰;林特夫;黄谷良;汤郡;娄峥;马登宏;张郁文;屈洪党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肺炎衣原体包涵体核酸组分衍化分析法的建立

    吖啶橙(AO)染色可以作为肺炎衣原体(Cpn)包涵体的染色方法.它是一种快速检查 Cpn 感染的较好方法,有可能替代荧光单抗染色的功能,克服单抗染色时细胞结构显示不清的缺点,具有简捷、价廉和既能反映衣原体包涵体的形态和成份,又能反映包涵体不同时期 RNA 和 DNA 含量变化的独特优点.

    作者:余竹元;项俊庆;王卫群;李子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幼鸽暴发新城疫及其对人感染报告

    1997年11月,河南省荥阳市某鸽场饲养的10~15龄的肉鸽相继发病.经临床诊断、病理剖检、病原分离鉴定和动物实验,证实为鸽新城疫.同时此期间发生了1例鸽新城疫对人的感染,一并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颖;王亚宾;张红英;王自振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胸部肿瘤与弓形虫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调查93例胸部肿瘤患者,弓形虫总感染率34.4%,其中以肺癌患者感染率高,达38.46%(20/52);性别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年龄组感染率显著低于高龄组感染率(P<0.05);职业分布以干部(53.06%)、工人(36.73%),显著高于农民(10.20%)(P<0.01));肿瘤病人养猫户弓形虫感染率(45.78%)高于未养猫户(26.31%)(P<0.01);说明养猫是肿瘤病人感染弓形虫的机会条件.本文建议对早期肿瘤病人弓形虫感染者应进行抗弓形虫特异治疗,手术时应避开虫血症期,防止术中播散和交叉感染.

    作者:沈振华;梁全发;胡学宁;王乐;柳(依)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大肠杆菌O157∶H7的毒力因子与分子检测

    1982年,在美国Michigan和Oregon的一起出血性肠炎暴发中首次分离出E.coli O157:H7,回顾性检测自1973年以来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收集的3000多份大肠杆菌,仅分离1份过去存在的O157:H7,显然E.coli O157:H7是一种新的致病菌[1].

    作者:刘光明;苏水宽;揭斐;郭美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赖型钩体重组质粒及表达保护性抗原,p68的研究

    目的寻找钩体病基因工程疫苗保护性抗原候选.方法 (1)鸟枪法构建赖型钩体017株基因库;(2)α互补、DNA 原位杂交筛选重组质粒;(3)Southern 杂交行 DNA 同源性分析;(4)双脱氧链中止测重组 DNA 序列及与外膜蛋白基因(omp)匹配;(5)IPTG 诱导重组子表达;(6)免疫印迹、MAT、EIA、MTT检测表达蛋白抗原特性及IL-2、IL-6活性;(7)纯化表达蛋白p68进行豚鼠主动免疫/攻击实验,观免疫保护性.结果 (1)重组质粒 pDJH2(亚克隆pDJt)插入片段1.9kb,与各致病钩体不同片段 DNA 高度同源;(2)序列测定插入片段实际1811bp,推测有2个读框(ORF),各有启动子、终止密码.查 Gen Bank/EMBL 无类似序列;(3)表达蛋白分子量68kD(p68);(4)p68是胸腺依赖性(TD)抗原,有良好抗原特性,抗血清效价1:524288,(EIA)具很强的动物免疫保护作用.结论 (1)p68编码基因是致病钩体保护性抗原基因;(2)p68是致病钩体外膜保护性抗原,可作钩体基因疫苗候选.

    作者:江南;戴保民;李胜富;方之茂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1997~1998年2792份儿科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感染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病,及早明确病原菌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疾病治愈率、预防菌群失调、减少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我科1997年1月~1998年12月间2 792份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及临床特点作一分析.

    作者:吴良霞;戴明红;李杰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用Vero-E6细胞大量增殖恙虫病立克次体的研究

    目的为了探讨建立一种简便而可靠的恙虫病立克次体增殖方法,以得到较大量的恙虫病立克次体.方法采用了以Vero-E6细胞增殖恙虫病立克次,并且对Vero-E6感染细胞的培养条件进行了改进.结果成功地使恙虫病立克次体在Vero-E6细胞中得到大量增殖.结论改进后的Vero-E6细胞培养法可以获得大量的恙虫病立克次体,该方法既经济又适用.

    作者:张志强;胡玲美;杨青;刘昕昕;魏安明;鲁志新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江苏省1997年狂犬病监测结果分析

    狂犬病是一种严重的致死性疾病,病死率百分之百.为了更有效地开展狂犬病防制工作,我省对狂犬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宿主状况及疫苗免疫情况进行了监测.现将1997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静;张清媛;胡小奎;田秉铨;朱凤才;刘光中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复方新诺明预防HIV感染患儿卡氏肺囊虫肺炎(附46例分析)

    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是儿童艾滋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卡氏肺囊虫肺炎对于延长艾滋病患儿的生存期至关重要.本文总结4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儿使用复方新诺明(SMZco)预防卡氏肺囊虫肺炎,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赛斌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华支睾吸虫病免疫诊断研究进展

    华支睾吸虫病是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胆管内引起,又称肝吸虫病,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检获虫卵,但因虫卵小或感染度轻、排卵少而易于漏诊,免疫诊断可弥补不足.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显著提高了免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效果,其在临床辅助诊断和疫区流行病学调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现将近年来有关本病免疫诊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静;章子豪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弓形虫P30基因DNA免疫小鼠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及保护性研究

    目的用重组质粒 pcDNA3-P30 免疫 BALB/c小鼠,观察其 DNA 免疫所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反应和保护性作用.方法大量制备质粒 DNA,肌肉注射免疫小鼠.ELISA 测定 IgG 抗体滴度;免疫鼠血液组织 P30 基因 PCR 扩增;弓形虫攻击感染.结果用ELIAS 法检测的抗体 IgG 滴度1∶2560,免疫后3周及6个月从免疫鼠血液组织中检测到 P30 基因;攻击感染实验组的存活时间较对照时间延长(P<0.05),结论重组质粒pcDNA3-P30 免 BALB/c 小鼠可诱导一定的体液免疫应答,对抗攻击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性.

    作者:周永安;陈观今;郭虹;郑焕钦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狂犬病防制工作的几点建议

    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犬和多种野生动物是本病的储存宿主,是人类感染的主要传染源.我国政府对狂犬病的防制一直很重视,在各个时期就制订出了有关的法规和条例,并多次召开全国性的行政会议、学术会议并派员参加国际间学术交流,这对我国狂犬病的防制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作者:朱维正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几种不同方法制备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的比较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基因组 DNA提取方法制备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酚-氯仿-异戊醇抽提法、Wizard基因组DNA纯化试剂盒和磷酸钠盐溶液,分离提取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通过DNA含量测定和PCR鉴定,比较它们的提取效果.结果前两种方法制备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的效果相仿,纯度较高;第三种方法为简便,所得的DNA含量明显高于前两种方法,但其纯度较低,蛋白质含量高.结论 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第3种方法简便、快捷、经济,更有实用价值.

    作者:江钢锋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的表达

    目的克隆并表达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以制备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方法利用 PCR 技术扩增日本血吸虫大陆株的 cDNA 基因,经 BamHI 和 EcoRI 双酶切后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质粒 PEGX2-T,并在大肠杆菌进行表达研究.结果获得目的基因克隆,在大肠杆菌可诱导表达约 44kD 的融合蛋白,该重组抗原能被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特异性识别.结论成功地表达了一种血吸虫疫苗候选抗原,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田生和;段凯;赖建平;王大坤;郑宏;石磊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恙虫病立克次体山东株在野鼠内脏分布研究

    目前对鼠体内恙虫立克次体(Rt)的分离,一般采用取鼠肝、脾、肾混合匀浆后接种小白鼠腹腔传代[1,2],但一些学者单独采用脾匀浆[3,4],或脾与肾混合匀浆[5,6]接种小白鼠亦能成功地分离出Rt,于恩庶等报告从鼠(沟鼠、屋顶鼠、田鼠)脑、脾和肾脏内分离Rt结果并不一致,以肾为分离材料为阳性率为高,脑、脾次之[7].作者采用Rt分离及脏器组织印片检查等方法分别从黑线姬鼠、大仓鼠的脾、肝或肾中分离到Rt,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运喜;杨占清;吴钦永;苏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微生物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