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智慧;董关木
为探讨恙虫病与肝损害的临床关系,作者从1984年6月以来,对本院所收治的恙虫病病例中有肝损害的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现将有肝损害的37例回顾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曾传生;向吉夫;黄爱群 刊期: 1999年第05期
1982年,在美国Michigan和Oregon的一起出血性肠炎暴发中首次分离出E.coli O157:H7,回顾性检测自1973年以来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收集的3000多份大肠杆菌,仅分离1份过去存在的O157:H7,显然E.coli O157:H7是一种新的致病菌[1].
作者:刘光明;苏水宽;揭斐;郭美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是儿童艾滋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卡氏肺囊虫肺炎对于延长艾滋病患儿的生存期至关重要.本文总结4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儿使用复方新诺明(SMZco)预防卡氏肺囊虫肺炎,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赛斌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沙门氏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其病原沙门氏菌属肠道细菌科,包括那些引起食物中毒,导致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它们除可感染人外,还可感染很多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爬行类、鱼、两栖类及昆虫.人畜感染后可呈无症状带菌状态,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病,它可能加重病态或死亡率,或者降低动物的繁殖生产力.
作者:彭丽萍;陈博文;徐建超;刘中勇 刊期: 1999年第05期
为阐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能否产生抗体依赖感染增强现象(ADE),我们作了小鼠实验研究.先给18只乳鼠颅内注射1LD50陈株病毒,使其发生不显性感染,20d后,其中17只小鼠血清中出现HFRS特异性IFA抗体.将此17只小鼠分为二组,第一组在腹腔注射2%甲基纤维素后再向腹腔注射1LD50陈株病毒;第二组(对照)仅向腹腔注射地鼠肾细胞(BHK-21)培养上清液.结果第一组于第2次攻毒后2~10d先后发病死亡,死前血清特异性IF抗体几何平均滴度较基础值增长7倍多(11.48±2.82 Vs 93.35±2.00,P<0.01),血尿素氮(BUN)亦明显增高(6.22±1.09mmol/L Vs 11.66±3.77 mmol/L,P<0.01), 血清中查出特异性免疫复合物,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有免疫复合物沉积,并查到特异性抗原,肾皮质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充血,部分肾小管内有管型发现,而对照组无上述变化.这些结果提示小鼠二次感染后可发生抗体介导的感染增强现象,而其肾脏病变除病毒之直接作用外,尚可能有免疫反应尤其是Ⅲ型变态反应的参与.
作者:章莉莉;倪大石;孙志坚;黄湘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调查93例胸部肿瘤患者,弓形虫总感染率34.4%,其中以肺癌患者感染率高,达38.46%(20/52);性别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年龄组感染率显著低于高龄组感染率(P<0.05);职业分布以干部(53.06%)、工人(36.73%),显著高于农民(10.20%)(P<0.01));肿瘤病人养猫户弓形虫感染率(45.78%)高于未养猫户(26.31%)(P<0.01);说明养猫是肿瘤病人感染弓形虫的机会条件.本文建议对早期肿瘤病人弓形虫感染者应进行抗弓形虫特异治疗,手术时应避开虫血症期,防止术中播散和交叉感染.
作者:沈振华;梁全发;胡学宁;王乐;柳(依)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肝胆系统所引起的疾病,主要流行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截至1985年,全世界估计有2800万病人,解放以来经广大医学科学工作者多年的研究,证明该病在我国是一种流行面积很广、感染率较高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
作者:左胜利;桂爱芳;杨连第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在我国及我区不少见.而采用阿奇霉素、干扰素联合治疗弓形虫病报告不多.近年来,国内沙红报告1例,国外陆续用于临床.自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们将91例弓形虫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阿奇霉素、干扰素或螺旋霉素、SMZCO联合治疗,结果显示阿奇霉素组优于螺旋霉素组,χ2=17.25,P<0.005.
作者:何爱珍;姚瑾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前对鼠体内恙虫立克次体(Rt)的分离,一般采用取鼠肝、脾、肾混合匀浆后接种小白鼠腹腔传代[1,2],但一些学者单独采用脾匀浆[3,4],或脾与肾混合匀浆[5,6]接种小白鼠亦能成功地分离出Rt,于恩庶等报告从鼠(沟鼠、屋顶鼠、田鼠)脑、脾和肾脏内分离Rt结果并不一致,以肾为分离材料为阳性率为高,脑、脾次之[7].作者采用Rt分离及脏器组织印片检查等方法分别从黑线姬鼠、大仓鼠的脾、肝或肾中分离到Rt,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运喜;杨占清;吴钦永;苏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环状病毒(Orbivirus)是呼肠病毒科(Reoviridae)的一类虫媒病毒,通过吸血昆虫和其它节肢动物(蠓、蜱、蚊、白蛉等)传播给脊椎动物(包括人),并在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这两种宿主体内繁殖,引起人、野生动物、家畜等相关疾病.
作者:陈娟;黄祥瑞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克隆并表达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以制备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方法利用 PCR 技术扩增日本血吸虫大陆株的 cDNA 基因,经 BamHI 和 EcoRI 双酶切后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质粒 PEGX2-T,并在大肠杆菌进行表达研究.结果获得目的基因克隆,在大肠杆菌可诱导表达约 44kD 的融合蛋白,该重组抗原能被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特异性识别.结论成功地表达了一种血吸虫疫苗候选抗原,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田生和;段凯;赖建平;王大坤;郑宏;石磊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恙虫病东方体 CMY 株与其它株的关系.方法测定 CMY 株 sta56 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并与其它株相应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在测定的 324bp序列中,GC 含量为43.5%;与Karp、Gilliam、Kato、kuroki、Kawasaki 及Shimokoshi 株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1.0%、87.3%、87.0%、87.3%、86.1% 及 73.8%.结论 CMY 株与已报道的恙虫病东方体菌株不同,与 Karp 株有很高的同源性.
作者:陈添胜;谭丽霞;罗会明;许曼波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在临床上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自1978年李镐汪等从疫区的黑线姬鼠肺组织中分离到汉坦病毒76-118株以来[1],各国学者相继分离到不同型别的汉坦病毒.特别是1993年美国西部暴发流行致死性极高(50%)的汉坦病毒肺综合征[2],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重视.
作者:姚智慧;董关木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感染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病,及早明确病原菌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疾病治愈率、预防菌群失调、减少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我科1997年1月~1998年12月间2 792份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及临床特点作一分析.
作者:吴良霞;戴明红;李杰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收集人工感染大鼠小肠内的成虫,经研磨和冻融制备成虫可溶性抗原.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从培养液中提取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分别用两种抗原免疫小鼠,间隔1周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1周,每只小鼠攻击感染100条旋毛虫感染性肌肉幼虫.感染后1周检查小鼠小肠内成虫数量和雌虫生殖力,感染后5周检查肌肉幼虫负荷.结果成虫可溶性抗原诱导的成虫减虫率、新生幼虫减虫率和肌肉幼虫减虫率分别为79.55%、62.25%和65.0%.成虫排泄分泌抗原诱导的成虫减虫率、新生幼虫减虫率和肌肉幼虫减虫率分别是97.27%、86.60%和90.0%.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和成虫排泄分泌抗原均能够诱导宿主产生较强的抗攻击感染的免疫力,但后者的免疫原性更强.
作者:申丽洁;朱声华;罗仲金;雷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用重组质粒 pcDNA3-P30 免疫 BALB/c小鼠,观察其 DNA 免疫所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反应和保护性作用.方法大量制备质粒 DNA,肌肉注射免疫小鼠.ELISA 测定 IgG 抗体滴度;免疫鼠血液组织 P30 基因 PCR 扩增;弓形虫攻击感染.结果用ELIAS 法检测的抗体 IgG 滴度1∶2560,免疫后3周及6个月从免疫鼠血液组织中检测到 P30 基因;攻击感染实验组的存活时间较对照时间延长(P<0.05),结论重组质粒pcDNA3-P30 免 BALB/c 小鼠可诱导一定的体液免疫应答,对抗攻击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性.
作者:周永安;陈观今;郭虹;郑焕钦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患儿男,15月龄.因发热3d,伴左侧肢体反复抽搐2d入院.体查:体温39℃,神志清醒,精神萎靡.腹软,肝脾均在肋下2cm,无明显触痛.颈软,左上、下肢轻度瘫痪.头颅CT显示右顶部小片状低密度影.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培养阴性.血培养阴性.天冬氨酸转氨酶57IU.
作者:齐静姣;张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在 HeLa 细胞中表达恶性疟原虫红细胞结合蛋白 EBA-175 和富组氨酸蛋白 HRP-II,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免疫学特性.方法将 EBA-175和 HRP-II 部分基因串接插入 PCDNA3 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表达质粒 PCDNA3/EBA175-HRPII.采用磷酸钙-DNA 共沉淀法将重组质粒转染 HeLa 细胞进行体外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 SDS-PAGE、Dot-ELISA 和 Western-blot 鉴定.结果表达产物占表达蛋白总量的16.4%,相对分子量与预设计的 48kDa 基本相符.表达产物与鼠抗恶性疟原虫血清及构建的重组质粒免疫鼠血清产生特异免疫反应.结论表达载体 PCDNA3 在 HeLa 细胞内可表达出具有一定免疫学活性的恶性疟原虫重组抗原蛋白.
作者:陈海峰;王又红;余新炳;吕芳丽;陈观今 刊期: 1999年第05期
以往对我省钩端螺旋体病临床型与感染钩体血清群(菌群)关系分析中发现:不论强毒或弱毒菌群均可引发黄疸出血、肺出血等重症型病例,但是强毒菌群引发重症型患者的比例显然高于弱毒菌群[1].现进一步对几个主要流行菌群与临床胃肠型及流感伤寒型的感染发病关系分析结果发现:两个临床型出现频率的差异,在感染菌群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特作如下报道.
作者:杨文映;李翠芝;陈明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1997年11月,河南省荥阳市某鸽场饲养的10~15龄的肉鸽相继发病.经临床诊断、病理剖检、病原分离鉴定和动物实验,证实为鸽新城疫.同时此期间发生了1例鸽新城疫对人的感染,一并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颖;王亚宾;张红英;王自振 刊期: 199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