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洁
目的 分析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对35例食管癌患者行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全胸腔镜下游离食管并清扫纵隔淋巴结、腹腔镜下游离胃及上腹部小切口制作管状胃、管状胃经食管床上提至左颈部进行食管胃吻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病例,手术时间(232.4±59.3) min,术中出血(202.3±88.1) mL,淋巴结清扫数目(27.1±14.8)枚.术后胸管留置天数为(3.9±1.1)d.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吻合口瘘2例,心律失常1例,乳糜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术后随访29例,失访6例,随访时间3~15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病例.结论 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技术上安全可行,可在临床上广泛开展.
作者:鲍德胜;赵金树;陈金清;张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依托泊苷、表阿霉素/阿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泼尼松联合方案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常用方案.有研究表明采取24 h持续静滴的给药方法能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1-2].但是在持续静滴的过程中常会出现输液不畅的现象,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化疗药无法按计划时间输注完成.为了杜绝此类现象,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我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确定“减少24 h持续静滴患者的输液不畅发生率”的项目,针对此项目开展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效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秀玉;吴艳云;陈秀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等的变化,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2].肿瘤医院虽已成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但因某些原因,如:医生不能及时开出化疗医嘱,导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能按时接收化疗医嘱;或患者病情变化需要更改治疗方案等,护士需要在病区治疗室配置部分化疗药物.现阶段使用的化疗药物大多为细胞毒制剂,护士在给患者执行化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或经口吞食等途径长期低剂量接触,对操作人员具有潜在的职业危害[3].
作者:王惠婷;吴春华;李巧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应用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每组各42例,A、B组分别采用凯纷(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实施静脉麻醉镇痛,对比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血压、呼吸频率、心率以及脉搏氧饱和度等.结果 A组与B组不同时间点呼吸频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以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4%和21.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5、20 min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A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采用凯纷(氟比洛芬酯)进行静脉麻醉镇痛,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煌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将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4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治疗,每天1次,共14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检测简易智能状态测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及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MMSE、ADL评分及CDR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 尤瑞克林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痴呆程度起到治疗效果.
作者:蒋瑞姝;郑文富;何祥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于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门脉性肺动脉高压症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对93例HBV感染并经活检证实肝硬化的患者进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年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力指标主肺动脉内径、升主动脉内径、主肺动脉内径/升主动脉内径比值(rPA)、肺动脉收缩压值(PASP)值进行比较,以评估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于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门脉性肺动脉高压症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 恩替卡韦治疗HBV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2年,其中门脉性肺动脉高压(POPH) 19例,POPH组与非POPH组治疗前后,主肺动脉内径、升主动脉内径、rPA、PASP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PH合并难治性腹水及未合并难治性腹水组主肺动脉内径、升主动脉内径、rPA、PASP值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恩替卡韦治疗未明显减少难治性腹水的发病率.肝硬化基础上出现难治性腹水并发症患者治疗前后POPH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未合并难治性腹水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结论 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与POPH的发生发展无显著相关性;肝硬化基础上出现难治性腹水并发症患者治疗前后POPH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未合并难治性腹水的乙肝肝硬化患者.
作者:林太杰;高海兵;张平;陈玮;林明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骨密度(BMD)变化的特点.方法 选择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男性NAFLD患者60例,以同期住院的60例无脂肪肝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BMD、肝功能指标(ALT、AST及γ-GT)变化情况,并将BMD与AL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AFLD患者BM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骨质疏松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 =4.66,P<0.05);NAFLD患者血ALT和γ-G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NAFLD患者血ALT水平与左股骨颈和腰椎BMD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94、-0.462,均P<0.01).结论 老年男性NAFLD患者BMD下降,肝脏炎症可能与患者BMD降低有一定关系.
作者:凌赵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对我院60项品管圈活动实施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运用自制QCC品管圈审核评分表,对2012-2013年我院60项品管圈活动进行评分,并对各活动项目作出评价.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的总体质量明显提高,活动主题切实可行、计划拟定恰当,护理人员运用品管手法的能力提高,要因分析、数据收集与统计图表、改善对策与实施、标准化、资料整理及活动实施等项目得分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意识和护理管理制度执行力,是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促进了护理质量管理的提升.
作者:陈凤翔;胡小连;林洁;林丹;林赛花;胡元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133例下肢静脉曲张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68例采取腔内激光治疗为治疗组,对照组65例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少,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瘢痕少,是适合老年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并优于传统手术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巍;林裕科;李启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下腔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共102条患肢采用规范化的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并进行对症处理.结果 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曲张浅静脉无再隆起,消除率达100%.84条下肢酸胀感消失,14条色素沉着减轻,13条足踝区水肿消失,3例溃疡2周内愈合,2例溃疡1个月内愈合,2例溃疡3个月愈合.78例完成随访,5例失访,随访率93.98%,随访时间1~30个月,无曲张浅静脉及溃疡复发,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具有疗效确切、微创、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坚;项良光;郭文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侵入机体后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等.此病在牧区较为常见,多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多种途径感染人体.布病在福建历史上虽有几次报道,但是均为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做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尚未见到来自医院临床医生的报道[1-2].我院收治1例不明原因发热患儿,后经布鲁氏菌血清凝集试验确诊为布鲁氏菌病,经利福平和多西环素治疗康复出院.
作者:马卫闽;夏桂枝;刘海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生理盐水组(A组)、0.20%罗哌卡因组(B组)和0.25%罗哌卡因组(C组).B组和C组术毕均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每一侧分别注入0.20%、0.25%罗哌卡因各20mL,而A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同时使用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分别于术后2、4、8、12、24、48 h各时点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舒适度(BCS)评分.记录产妇术后48 h内PCIA中舒芬太尼用量、单次自控镇痛(PCA)平均按压次数、产妇镇痛总体满意度及TAP阻滞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A组比较,B、C组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均降低(P<0.05),而BCS评分均升高(P<0.05);B、C组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及B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组术后48 h内单次PCA平均按压次数及PCIA中舒芬太尼用量均减少(P<0.05),而术后48 h内镇痛总体满意度升高(P<0.012 5).3组产妇术后48 h内均未发生TAP阻滞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0.20%及0.25%罗哌卡因TAP阻滞用于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均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林传涛;王菁;周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跟骨钢板内固定结合硫酸钙人工骨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0例的疗效.方法 采用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0例(23足),按照Sanders分型分为Ⅱ型9足,Ⅲ型11足,Ⅳ型3足.全部病例均采用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跟骨钛钢板内固定加硫酸钙人工骨植骨治疗.结果 20例23足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根据Maryland评定标准,优11足,良9足,可2足,差1足,优良率为87.4%.结论 跟骨钢板内固定结合硫酸钙人工骨植骨治疗粉碎性跟骨关节内骨折,能防止骨折术后早期塌陷,避免了取自体骨植骨的痛苦,能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较好,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薛经来;郑忠;李超雄;顾恩毅;林向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脊柱畸形是一类严重和复杂的脊柱疾患,不仅影响患者的躯体外观和心理,而且可能伴发神经功能损害,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甚至残疾.非手术治疗并不能彻底改变畸形的本质,且对严重的脊柱畸形疗效不佳;采用截骨术治疗脊柱畸形可取得确实的疗效,对恢复脊柱生理弯曲,重建脊柱冠状面、矢状面平衡效果确切.在截骨矫形术入路方面,单纯后路比前路和前后联合入路更广泛的被采用和接受.
作者:朱伟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部创伤致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腹部创伤致小肠破裂患者35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均经过手术治疗(小肠修补术及部分小肠切除术),其中治愈34例,死亡1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切口感染8例,切口裂开2例,粘连性肠梗阻4例.结论 掌握腹部创伤致小肠破裂的特点,及时诊断,并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术中彻底冲洗,术后引流及加强抗感染,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可提高小肠破裂患者救治成功率及减少死亡率.
作者:林琳;娄熙彬;王东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床边交接班是重症内科护士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在当前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化、公民法制观念日益增强的环境下,严格交接班管理对于提高交接班质量和提供安全、优质护理具有重要意义[1].为此,我们对50名重症内科护士进行床边交接班规范化培训.现对其实施方法与效果进行介绍.
作者:余涵;李芸;周巧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配合悬吊运动技术(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背痛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0例.对照组予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 9000治疗,观察组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 9000治疗基础上采用悬吊运动技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2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2年后下背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VAS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悬吊运动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背痛在近、远期均有良好的疗效,且优于单纯应用脊柱减压系统的治疗.
作者:王乃针;卢惠苹;宋林;江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组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表达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SHR12只随机分为高血压对照组(HC组)和替米沙坦组(T组)各6只,同龄WKY大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药物干预16周,测定各组脑组织AGEs、RAGE,和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 与NC组比较,HC组脑组织羧甲基赖氨酸(CML,AGEs主要成分)和RAGE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HC组比较,T组CML和RAGE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减低(P<0.05).结论 脑组织中AGEs聚集,通过AGEs-RAGE导致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可能是高血压脑损害的途径之一.替米沙坦可能通过抑制AGEs的生成和聚集减轻高血压的脑损害.
作者:黄峰;朱鹏立;林帆;袁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细菌可通过胆道、肝动脉、门静脉等途径入肝,如患者抵抗力弱,可发生细菌性肝脓肿.近20年来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其发病率已达9.7%,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障碍和机体防御功能减低等因素,近年来糖尿病亦成为肝脓肿的易患因素[1],向俾庭等[2]报道为23.7%.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因此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笔者对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忠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的211位点Gly71Arg (G71R)突变.方法 以福州地区病因不明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45例为观察组,以正常健康儿3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UGT1A1第1外显子,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产物,用等位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ASO)检测基因突变.对部分经ASO检测正常和突变的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 观察组G71R纯合子胆红素比对照组高(P<0.01);观察组UGT1A1基因G71R突变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福州地区存在UGT1A1基因G71R突变;福州地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与UGT1A1基因G71R突变有一定关系.
作者:严争;刘凡;康强;危夷;陈俊;郑丽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