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处方用药差错干预效果研究

梁晓琳

关键词:门诊, 处方, 药学干预
摘要:目的 了解门诊处方用药差错情况,并针对门诊处方用药差错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 随机在2016年1月~6月期间我院门诊部开出的处方中抽取2000张处方进行研究,分析该阶段门诊处方用药差错情况,即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筛选出不合格处方.针对门诊处方不合格的原因,在2016年7月~12月期间,由药房对门诊处方实施药学干预,选取该阶段内我院门诊部开出的2000张处方进行研究,对其处方进行点评,对两个阶段的门诊处方不合格率、投诉率进行比较.结果 2016年1月~6月期间的门诊处方不合格率为10.65%,共有213张处方不合格,其不合格原因主要为处方书写不规范、用药配伍不合理、用药方法不明确、用药剂量不当、临床诊断不规范、超常规处方.2016年7月~12月期间的门诊处方不合格率为4.45%,明显低于2016年1月~6月(P<0.05),且门诊处方用药的投诉率也从2016年1月~6月的5.75%降至2016年7月~12月的2.35% (P<0.05).结论 门诊处方用药差错的原因主要为处方书写不规范、用药配伍不合理、用药方法不明确、用药剂量不当、临床诊断不规范、超常规处方,针对处方不合格原因施行合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不合格处方的出现,有利于规范门诊处方用药,减少投诉事件发生.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药占比控制中应用药事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药事干预控制医院药占比的效果.方法 医院2016年3月,尝试强化药事干预活动,以降低受限制药物的药占比.结果 2016年门诊接待用药治疗率,抗生素使用率、静脉用药率,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低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事干预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控制医院药占比.

    作者:章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运用在静脉麻醉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运用在静脉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舒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组运用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后的各效果指标差异.结果 在术后睁眼时间与气管拔管时间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管后疼痛评分上,观察组各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0%,对照组为32.5%,两组差异时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运用在静脉麻醉中的效果均可以达到手术麻醉效果,然而瑞芬太尼可以发挥更为显著的麻醉作用,同时安全性相对更高.

    作者:王荣;彭思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注射用血栓通致迟发型超敏反应伴呼吸困难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于2017年5月16日因车祸伤及右小腿,小腿肿胀疼痛,不能站立及行走,家人急送至当地医院摄X线片提示:右胫骨近端及腓骨颈处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线累及关节面,骨折端稍移位,为进一步治疗,当日转入我院.无食物、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右小腿近端肿胀畸形明显,右膝、右小腿后内侧、右足背及外踝见多处皮肤挫裂伤,右小腿上段压痛明显,局部皮肤张力高.摄X线片提示:右胫骨近端及腓骨颈处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线累及关节面,骨折端稍移位.诊断:右胫骨平台骨折、右腓骨颈骨折、软组织挫伤、皮肤挫裂伤.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棓丙酯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可行性探讨

    目的 探讨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查掊丙酯注射液的热原,提高内毒素的检出率.方法 利用不同厂家生产的鲎试剂与同厂家和不同厂家生产的掊丙酯注射液进行干扰试验,全面考察棓丙酯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干扰作用,以确定其大不干扰浓度及佳试验浓度.结果 试验证明棓丙酯注射液大不干扰浓度为稀释2倍,佳试验浓度为稀释4倍.结论 掊丙酯注射液内毒素限值按0.5EU·mL-1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安全可靠.

    作者:田光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肿瘤药物所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肝功能恢复情况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抗肿瘤药物引起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肝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抗肿瘤药物引起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异甘草酸镁组(n=40)和硫普罗宁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肝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异甘草酸镁组患者的血清AST、ALT、TBIL、AKP水平均显著低于硫普罗宁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2.5%(37/40)显著高于硫普罗宁组80.0% (32/40) (P <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8/40)、15.0% (6/4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肿瘤药物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效果较硫普罗宁好,能更有效恢复患者的肝功能.

    作者:孔珊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治疗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肺炎患者治疗中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 (28/30)高于对照组66.67%(20/30),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患者治疗中,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应用下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瑜;潘惠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丹参素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心肌缺血活性研究

    目的 以天然提取的丹参素钠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系列新型丹参素酯类衍生物,并初步研究其抗心肌缺血活性.方法 采用传统药物设计方法,将丹参素与不同醇反应合成丹参素酯类衍生物.通过体外缺氧诱导H9c2大鼠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初步评价新衍生物的生物活性,分析其构效关系.结果 合成了16种丹参素酯类衍生物,经1H NMR和MS确证结构;药理结果显示部分衍生物在设定的作用浓度范围内,表现出强于丹参素的抗心肌缺血活性.结论 在保持邻二酚羟基的前提下,将羧酸基团酯化修饰能明显改善化合物的药理活性.

    作者:许春芳;尚刘文心;刘潭;王庭芳;张川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新型喹喔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目的 合成一系列2,3-二取代喹喔啉类化合物并确证其化学结构.方法 以邻苯二胺为起始底物,通过环合、氯化、偶联等五步反应合成多种2,3-二取代喹喔啉类化合物.测定目标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并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技术(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 以较高的产率(五步反应17%的总产率)制备多种2,3-二取代喹喔啉类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等多种波谱手段确证为目标化合物.结论 该方法过程简便,产率较高,为未来的抗肿瘤活性实验提供有力的支持.

    作者:林锦;薛国震;王艰;许秀枝;李柱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 讨论分析我院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至2017年2年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年为单位分组比较.结果 加强管理后,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大幅降低,抗菌药物金额占比明显降低,非限制级抗菌药物用量提高,限制级抗菌药物用量减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基本停用.住院药房抗菌药物使用量下降.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工作后,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得到较好的管控,但是细菌耐药形式依然严峻,还需要坚持长效管理.

    作者:赵杰余;郑加豪;徐瑞双;朱垂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免疫抑制剂子囊霉素分离制备的研究

    目的 建立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子囊霉素分离制备新工艺.方法 通过考察pH对发酵液稳定性和固液分离的影响、筛选菌丝提取溶媒、萃取溶剂、脱色介质和结晶条件,结果 优化了子囊霉素分离制备条件,并建立其中试制备新工艺.连续制备三批子囊霉素,其纯度均达96%以上,收率超过50%.结论 新工艺操作简便,分离效果显著,适合于子囊霉素的工业化生产.

    作者:王德森;张祝兰;杨煌建;高振云;刘珣;任林英;连云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阿立哌唑治疗儿童孤独症与精神发育迟滞临床探析

    目的 探析阿立哌唑治疗儿童孤独症与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儿童孤独症与精神发育迟滞患儿64例作为观察对象(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患儿实施氯氮平进行治疗,实验组32例患儿实施阿立哌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儿童孤独症及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临床症状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Conners父母量表评分.结果 两组儿童孤独症及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之间对比的观察指标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针对儿童孤独症及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实施阿立哌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能显著改善患儿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王晓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肾上腺素联合阿替卡因治疗牙髓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析肾上腺素联合阿替卡因治疗牙髓病的效果.方法 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随机选取了38例患有牙髓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通过盐酸里多可因联合肾上腺素作为麻醉剂对患者进行麻醉工作,而观察组的患者则接受肾上腺素联合阿替卡因作为麻醉剂进行麻醉工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之后产生的不良反应率为10.52%,远远低于对照组产生的不良反应率;而观察组的麻酥麻醉有效率为94.73%,远远高于对照组的麻醉有效率63.16%,而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24h之内的疼痛程度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上腺素联合阿替卡因治疗牙髓病的治疗效果更高,麻醉起效时间短,操作简单便捷,效果更加明显,适合在口腔科,特别是牙髓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治疗推广.

    作者:田永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环孢素A(CsA)联合沙利度胺、造血生长因子治疗低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对于低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采用环孢素A(CsA)联合沙利度胺、造血生长因子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将在我院近期收治以低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为诊断60例患者,采用环孢素A (CsA)联合沙利度胺、造血生长因子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入组60例患者13例CR,26例PR,11例HI,5例MR,5例SD,缓解率为65%.轻度恶心、纳差等胃肠道反应6例,经对症处理缓解.转氨酶升高4例,护肝治疗后正常;乏力、困倦4例;明显便秘3例.无入组患者死亡,无因不耐受脱组患者.结论 对于低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采用环孢素A(CsA)联合沙利度胺、造血生长因子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疗效,降低临床不良反应,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王艳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患者使用钆贝葡胺注射液后的不良反应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钆贝葡胺注射液使用后患者的反应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378例患者,对用药后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用药前后生理指标波动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8例患者中6例(1.59%)出现了身体发热,出汗症状,11例(2.91%)胸闷、心慌,1例(0.26%)恶心呕吐以及7例(1.85%)出现了瘙痒、面部发红等过敏的症状.其中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1%.患者在用药后生理生化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尤其是心率和舒张压,其分别是(-2.54±6.01)次/min和(3.61±9.48) mmHg.结论 钆贝葡胺在MRI检查中具有其特有的优势,但是对于其临床上的不良反应也不应该忽视,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用药前筛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苏静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马来酸阿法替尼中二甲胺残留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来酸阿法替尼中二甲胺残留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Welch Utimate XB-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80nm,柱温为30℃,进样量5μL.结果 二甲胺在0.051~ 1.02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3),平均回收率为110.6%,RSD为3.1%(n=9),定量限为0.016μg·mL-.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马来酸阿法替尼中二甲胺的残留量测定.

    作者:皇雪娟;吴娟娟;朱雄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达标的有效性和药理分析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痛患者血脂迭标的有效性和药理.方法 2016年1月~ 12个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痛患者300例入组,每入选1名患者,便采用抽签方法分组.对照组144例,常规治疗,观察组156例,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持续16周.对比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对比血脂迭标率.结果 观察组退出5例,对照组退出4例.观察组TC、TG、HDL-C、LDL-C达标率分别为94.7%、92.2%、87.4%、82.8%高于对照组85.7%、82.1%、70.0%、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BP、DBP、HR、CRP低于治疗前,观察组SBP、HR、CRP低于对照组,两组Sp02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可提高血脂、血压、心率控制效果,改善血氧饱和度.

    作者:唐开锋;王剑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生大黄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观察及护理分析

    目的 观察生大黄联合5-氟尿嘧啶对于急性胰腺炎观察及护理分析.方法 将在我院近期收治确定诊断的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以常规治疗方式治疗的25例称为对照组,另25例采用生大黄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称为治疗组.将两组的疗效、胃肠道及精神状态、并发症与身体状况对照,并总结护理方法.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精神状态、并发症、身体无法耐受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道反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生大黄联合5-氟尿嘧啶,疗效显著,但有着较明显的胃肠道反应,护理上应注重胃肠护理.

    作者:陶爱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正确认识超说明书用药

    目的 正确认识超说明书用药.方法 通过对超说明书用药现状、产生原因及潜在风险的分析,呼吁大家共同关注,正确对待.结论 规范超说明书用药,规避医疗执业风险.

    作者:庄伟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氨磺必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与特点.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雏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以“氨磺必利”“不良反应”为关键词,对2011年1月~2017年4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应用氨磺必利致ADR病例进行文献统计、分析.结果 氨磺必利致ADR共计10例,男性发生比例高于女性(70.00%VS.30.00%).所致不良反应可累及五官、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神经系统、精神、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神经系统、循环系统较常见.结论 临床应重视和警惕氨磺必利所致的ADR,加强氨磺必利应用时的监测,谨防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阮淑芳;陈昌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学龄前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学龄前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学龄前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辅以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法,干预组予以常规治疗辅以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记录比较两组应用效果及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2周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4.55%)和干预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2.73%)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对照组患儿的不良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其应用效果良好,且静脉用药3d序贯疗法的不良症状较少,可在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巧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