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目的:研究中药中多成分油水分布系数变化与药效的关系。方法采用摇瓶法测定西贝素与伊贝母总黄酮混合前后油水分布系数的变化,然后采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西贝素与总黄酮混合前后透膜转运的差别,后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模型比较西贝素与总黄酮混合前后药效的差别。结果西贝素与总黄酮混合后油水分布系数变小,Caco-2细胞表观渗透系数和吸收率增大,止咳药效明显增强。结论伊贝母中多成分间油水分布系数的变化,会影响中药的药效,此研究思路和方法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作者:焦豪妍;杨燕军;沈小钟;聂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风湿药品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收集2013~2015年我院门诊抗风湿药的使用数据,采用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DDDs)、日均费用( 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5年,我院抗风湿药品的销售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增幅大,占主导地位。按单个药品统计,各个抗风湿药的销售金额、DDDs逐年上升(沙利度胺片除外),DDC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销售金额始终高的口服药品为羟氯喹片,DDDs及排序比稳居第一的为甲氨喋呤片。结论我院抗风湿药的临床应用基本符合我国风湿病治疗的现状和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加强监管。
作者:黄荔美;黄爱文;姜玉才;蔡梅香;刘雅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择期行尿道下裂手术的患儿60例,ASAⅠ~Ⅱ级,患儿均于全身麻醉下行尿道下裂修补术,术毕给予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为3组:S 组(舒芬太尼3μg· kg -1)、SD1组(右美托咪定2μg· kg-1+舒芬太尼2μg· kg-1)、SD2组(右美托咪定2μg· kg-1+舒芬太尼1.0μg· kg-1)。观察记录3组患儿术后2h、6h、12h、24h、48h的CHE-OP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48h内PCA按压次数及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SD2组术后2、6、12、24、48h的CHEOPS评分明显高于S组和S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和SD1组术后2、6、12、24h的CHEO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S组术后6、12、24、48h的Ramsay评分显著低于SD1组和SD2组,SD1组和SD2组术后2、6、12、24、48h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儿48h内均未出现心动过缓,SD2组PCA按压次数显著多于S组和SD1组。结论右美托咪定2μg· kg -1复合舒芬太尼2μg · kg -1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镇痛效果较完善,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菁;林传涛;王洪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滋阴益气活血泄浊法对db/db小鼠整体水平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12~14周龄雄性db/db小鼠,按空腹血糖及体质量随机分成模型组、阿卡波糖组、石斛合剂序贯组(以下简称序贯组);选db/m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共6个循环(42d)。治疗前测各药物对淀粉耐量影响。每2周期测空腹血糖(FBG),实验结束前测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和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血清胰岛素(Ins)以及各药物干预后的肠上皮α-葡萄糖苷酶活性。结果石斛合剂1方和2方单次给药均能明显降低db/db小鼠淀粉耐量30,60,120min血糖;随治疗循环数增加,序贯组的FBG逐步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序贯组FBG、GSP和Ins显著下降(P<0.05),改善葡萄糖耐量;石斛合剂1方、2方降低肠上皮α-葡萄糖苷酶活性(P<0.05)。结论石斛合剂有明确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序贯治疗能降低db/db小鼠的血糖相关指标,降低高胰岛素血症,表明滋阴益气活血泄浊法的降糖机制可能与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关。
作者:张捷平;陈雪花;余文珍;秦崇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建立黄芪三七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的黄芪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的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含量。结果黄芪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人参皂苷 Rg1、人参皂苷 Rb1、三七皂苷 R1分别在线性0.67~6.7μg、0.41~4.1μg和0.16~1.6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991、0.9999、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35%,101.25%和99.82%, RSD分别为1.22%,0.99%和0.95%(n=6)。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为黄芪三七胶囊提供了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李琼;祁俊;刘亮镜;王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骨折临床疗效并减少肢体局部肿胀,分析和探讨在给予甘露醇脱水的同时辅以甘油果糖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5例骨折导致肢体肿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常规采用甘露醇行脱水治疗,观察组采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治疗期间给予两组患者精心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观察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5%)与对照组(8.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折所致肢体肿胀应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可靠,应强化相关护理措施,进一步促进临床症状快速改善。
作者:刘刚翠;林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伴肝硬化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乙型肝炎伴肝硬化患者76例(2014年5月~2016年1月),疗程12周。将其动态随机化分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一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一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各项检查指标变化情况及HBV-DNA阴转率、病毒变异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6周、12周后HBV-DNA下降值、白蛋白、PTA、总胆红素、ALT、AST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 值小于0.05;研究组患者治疗6周后 HBV-DNA阴转率(86.84%)、病毒变异发生率及治疗12周后 HBV-DNA阴转率(92.11%)、病毒变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区别,P 值小于0.05。结论采用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伴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张苏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四逆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辨证均为阳虚或寒凝。将其按照(0,1)分布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消心痛和四逆汤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心电图改善与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的心功能指标、症状表现与用药量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指标值均得到改善,观察组的PEP/LVET低于对照组,LVEF、CO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为(5.3±1.8)1次1周,发作持续时间为(2.6±0.9)min,硝酸甘油用量为(2.1±0.6)片/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四逆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改善患者的心电图和临床症状,减少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提高心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黄贝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索膜型MHC-Ⅰ类分子高表达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BM) U251细胞疫苗的制备方法及其体外诱导的抗瘤作用机制。方法U251胶质瘤细胞加入0~2000U· mL -1不同浓度梯度的重组人IFN-γ干预48h;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不同浓度梯度的重组人IFN-γ诱导后的U251细胞胞膜MHC-Ⅰ类分子表达变化情况;取诱导MHC-Ⅰ类分子高表达高的IFN-γ干预方案作为疫苗的制备方法;体外刺激健康捐献者PBMCs作为效应细胞,MTT比色法检测其对野生型及IFN-γ诱导48h后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同时以抗人HLA-A,B,C行特异性杀伤试验的阻断试验;ELISA法检测效应细胞攻击靶细胞后的IFN-γ、IL-2的分泌情况;FCM检测疫苗刺激前后 PBMCs 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变化。结果500U· mL -1 IFN-γ诱导48h U251细胞胞膜的MHC-Ⅰ类分子表达率高,达89.9%;高表达膜型MHC-Ⅰ类分子U251细胞疫苗9在体外具有明显特异性的杀瘤活性的诱导能力(P<0.05);体外可分泌大量的 IFN-γ和 L-2(P<0.05);CD4+、CD8+明显增高(P<0.05)。结论500U· mL -1 IFN-γ诱导48h是U251细胞胞膜MHC-Ⅰ类分子体外诱导表达的佳方案;膜型MHC-Ⅰ类分子高表达的U251细胞疫苗休外具有特异性的抗瘤作用,其杀瘤活性与膜型MHC-Ⅰ类分子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谢雪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论治配合龙甘薄荷汤含漱对慢性咽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用中药口服加含漱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口服中药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 P<0.01)。结论中药常规治疗,配合龙甘薄荷汤含漱能明显减轻慢性咽炎患者的症状。
作者:马榕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对临床儿科用药主要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儿科的合理用药。儿科用药主要的问题有:儿童使用成人药、重复用药、不合理适应注射剂、用法用量不合理等。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有皮肤损害、全身性损害、肝功能异常、急性肾衰等等。
作者:陈志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医院治疗的9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治疗,治疗组采取替硝唑与头孢曲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BC、CRP与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WBC、CRP与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还未得出药敏试验结果之前,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实施替硝唑联合头孢曲松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降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凌建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治疗药物监测( TDM)岗位实习是药学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 TDM教学中的关键点,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实习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作者:程道海;陆华;宁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300例确诊为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给予天麻素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天麻素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观察组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96.67%(145/150),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115/150)(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天麻素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智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膏滋药处方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开具的500张膏滋药处方进行调查分析,对膏滋药处方中所含的各类中药饮片销售情况、用药频率以及用药味数等进行分析,探究膏滋药处方中药饮片临床应用的科学性。结果在500张膏滋药处方中,销售量中药饮片以补虚药居多,活血化瘀药次之,再次为理气药。用药频率高的药物为甘草,其次为茯苓、白术等,占比分别为95.0%、93.4%、91.8%,其中当归用药频率低,占44.2%。处方用药味数在15~20味的为173张,占34.6%,11~14味为136张,占27.2%,6~10味药为92张,占18.4%,2~5味为68张,占13.6%,其余处方味数为31张,占6.2%。结论我院膏滋药处方中药饮片应用基本合理,其多为补虚、活血化瘀等饮片,体现了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
作者:杨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欣普贝生用于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128例妊娠晚期、无阴道分娩禁忌、单胎头位的初孕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以阴道放置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对照组68例,常规采用催产素促宫颈成熟,比较两组 Bishop评分、产程、胎儿情况、分娩结局、新生儿窒息及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结果研究组Bishop评分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研究组用药到临产时间为(5.57±3.82)h,总产程(5.84±2.23)h,第一产程(4.50±1.87)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剖宫产率2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胎儿窘迫、羊水异常、新生儿结局以及产妇产后出血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欣普贝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药物,对母儿无明显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金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头孢西丁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头孢西丁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曲南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头孢西丁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6%;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2%,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8%;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用药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孢西丁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患者恢复较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杰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茉莉作为常绿灌木以其芳香的气味,深受大众喜爱,并开发作为花茶原料及重要的香精原料。本文对近年来对茉莉花的研究应用进行一个综述,介绍茉莉花在医药方面研究得到的新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林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nee osteoarthritis,KOA)现已成为困扰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故收集独活寄生汤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例,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来本院骨科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疼痛、肿胀、晨僵、行走能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37例(86.0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25例(59.5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通过治疗后,膝关节疼痛、肿胀、晨僵、行走能力均得到改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玻璃酸钠能够有效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彭文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与单纯应用莫西沙星对比,探究莫西沙星联合花红片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科病房收治的急性盆腔炎患者200例,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红花片口服联合治疗急性盆腔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5.0%)明显高于对照组(9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细菌清除率(79.6%)明显高于对照组(6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莫西沙星联合花红片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良好,建议临床广泛使用花红片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急性盆腔炎。
作者:洪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