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析

王林

关键词:复方血栓通胶囊,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的临床疗效和使用价值。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4年3月于我院进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的2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31例)和对照组(131例),其中实验组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为主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以复方丹参滴丸,两组同时给予控制血糖的治疗,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为80.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使患者视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视网膜出血、渗出均有较好的吸收,其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替米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来我院治疗的11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分析比较两组间血压、血脂及IMT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血脂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 P<0.05),两组IMT值治疗前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而且观察组IM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联合应用替米沙坦与瑞舒伐他汀钙治疗,不但能有效控制血压及血脂情况,还能有效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程。

    作者:雷建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我院2013~2015年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评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13~2015年门诊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Defined daily dose,DDDs)、日均费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3~2015年我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基本处于下降的趋势;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的销售金额排序各年度均居前列,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的销售金额三年来均位居首位;而DDDs排列居前3位的为头孢呋辛酯片、头孢丙烯分散片和头孢泊肟酯胶囊。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个别药物有滥用的趋势,应进一步加强监管,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张伟东;陈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仪器分析是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分析高职高专药学类仪器分析教学特点及学生的就业需要,提出仪器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改革思路,并付诸于实际教学实践。

    作者:叶廷秀;林启凰;李海浪;罗红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口服药流程管理在降低初治结核病患者用药差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口服药流程管理在降低初治结核病患者用药差错中的应用。方法以本中心结防科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登记的结核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发药流程,试验组给予口服药流程管理,比较两者的效果。结果在初治结核病患者中运用口服药管理流程,患者的口服药相关知识知晓率、按时服药依从性、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初治结核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不高,抗结核药物知识不了解,开展口服药流程管理降低了患者的用药差错,确保了用药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的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小儿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小儿68例,按治疗方式不同给予分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布地奈德治疗,研究组34例给予孟鲁司特钠加上布地奈德治疗,对比两组间肺功能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用药前研究组患儿FEV1、FVC、FEV1/FVC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研究组患儿FEV1、FVC、FEV1/FVC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得到好转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满意率91.18%相比于对照组70.59%有所提高,P<0.05。结论通过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的联合治疗后提高了患儿的肺功能,改善了家属满意程度。

    作者:朱冰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药成分间油水分布系数变化与药效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中多成分油水分布系数变化与药效的关系。方法采用摇瓶法测定西贝素与伊贝母总黄酮混合前后油水分布系数的变化,然后采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西贝素与总黄酮混合前后透膜转运的差别,后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模型比较西贝素与总黄酮混合前后药效的差别。结果西贝素与总黄酮混合后油水分布系数变小,Caco-2细胞表观渗透系数和吸收率增大,止咳药效明显增强。结论伊贝母中多成分间油水分布系数的变化,会影响中药的药效,此研究思路和方法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作者:焦豪妍;杨燕军;沈小钟;聂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129例奈韦拉平和依非韦伦用药跟踪实践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患者使用奈韦拉平和依非韦伦的药学跟踪服务,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药物,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践行药学服务在临床中的真正意义。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门诊新治129例艾滋病患者使用奈韦拉平和依非韦伦进行用药指导、药学干预、跟踪随访服务及用药后皮疹、肝功、CD4+淋巴细胞等监测,分析总结其用药情况。结果129例艾滋病患者,其中2014年度52例:服药依从性达86.54%,不良反应发生率36.54%;2015年度77例:服药依从性88.31%,不良反应发生率33.77%,绝大部分患者服药后CD4+淋巴细胞持续上升。结论2年的主动药学跟踪服务,减少了艾滋病患者漏服、自行减量或停药的发生,促进患者合理规律服药,增强了患者应对不良反应的能力,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和耐受性,从而保证了药物抗病毒作用的良好发挥。

    作者:卢园华;张鹰庆;张彦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我院2015年儿科门诊退药处方分析及对策

    收集我院儿科门诊2015年退药处方,通过对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良反应是主要的退药原因,占退药比例35.2%,其次是家属拒绝用药,占退药比例15%。

    作者:魏香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应用PDCA循环提高科室外备用药管理

    目的:应用PDCA循环提高科室外备用药管理,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应用PDCA循环对我院科室外备用药管理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法。结论应用PDCA循环,有效提高科室备用药的管理,保障临床用药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作者:邹绮雯;曹伟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壮药消毒饮胶囊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壮药消毒饮胶囊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选用 C18色谱柱,以乙腈-1%醋酸溶液(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结果绿原酸在0.25~2.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3362845x-147479(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2%,RSD=2.2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壮药消毒饮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锦燊;蒋伟哲;黄兴振;巫玲玲;吴洪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黄芪三七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建立黄芪三七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的黄芪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的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含量。结果黄芪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人参皂苷 Rg1、人参皂苷 Rb1、三七皂苷 R1分别在线性0.67~6.7μg、0.41~4.1μg和0.16~1.6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991、0.9999、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35%,101.25%和99.82%, RSD分别为1.22%,0.99%和0.95%(n=6)。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为黄芪三七胶囊提供了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李琼;祁俊;刘亮镜;王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某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合理使用情况

    目的:探讨某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使用情况。方法以某院2013年10月~2016年5月使用的420份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临床合理使用情况进行探讨。结果420例病例中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不合理的15例,占3.57%。其中194例以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170例患者以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82例患者在更换静注液体时添加了间隔液体。420例患者中24例出现头昏、头痛的情况,9例曾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65%。但都在停药和调整药物剂量后症状消失。结论我院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基本合理,针对存在的使用不当、溶剂选择不当、溶媒选择不当等情况,在实际的使用中应注重患者的病情、合并药物使用的性质,避免引发不良反应。

    作者:陈雪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测定碘酸根和碘离子

    目的:采用离子色谱( IC)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MS)联用技术建立测定碘酸根和碘离子的方法。方法使用 Agilent G3154-65001分析柱和Agilent G3154-65002保护柱,通过改变色谱柱柱温,淋洗液浓度、流速,调谐 ICP-MS工作参数等,确定了碘酸根和碘离子测定的佳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对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和回收率进行测试。结果40℃柱温,30mM NH4NO3淋洗液,1.2mL· min -1流速条件下,IO3-与I-检出限分别为0.10μg· L-1和0.93μg· L -1,加标回收率在93.0%~12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0%。在此条件下对实际尿样进行了测定。结论实验证明该方法灵敏度和选择性高、检测结果可靠、检测快速。

    作者:陆秋艳;张文婷;张致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磺胺醋酰钠合成实验反应条件的优化

    为提高药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应用正交法试验对磺胺醋酰钠的合成实验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磺胺醋酰钠合成过程的醋酐交替加入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原料这四个因素对实验反应条件的优化,是产物的合成温度为70℃~75℃,反应时间为50min,醋酐交替加入时间为10min,反应原料为10% NaOH乙醇溶液。研究结果可增加了实验的成功率,降低环境污染,对于药物化学实验微型化、绿色化的实验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佳;刘峤;王庆;张辉;王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狗皮膏质量分析

    目的:对狗皮膏进行质量分析评价。方法针对高温提取药味进行TLC和显微特征鉴别;针对原粉入药的药味进行 GC特征图谱研究和含量测定;应用AA测定家兔贴敷后血铅含量变化;应用UV法测定总羰基化合物含量。结果狗皮膏总体质量状况差,药品质量控制落后,产品质量问题棘手,个别企业未按工艺生产。结论建议:①研究大生产工艺迫在眉睫;②现行标准亟需提高;③限制膏药贴用时间。

    作者:黄惠琼;陈惠玲;黄澜;黄迪;胡睿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补肾固冲汤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补肾固冲汤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1月就诊的83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组方法:编号单双数方法。83例患者分为西药组和补肾固冲组。西药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进行治疗;补肾固冲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增加补肾固冲汤治疗。比较①临床疗效;②用药安全性;③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经期出血量、子宫内膜厚度的差异。结果①补肾固冲组对比西药组临床疗效更高,P<0.05;②补肾固冲组跟西药组用药安全性相似,P>0.05;③干预前两组血红蛋白水平、经期出血量、子宫内膜厚度相似,P>0.05;干预后补肾固冲组对比西药组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更明显、经期出血量、子宫内膜厚度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补肾固冲汤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经期出血量和子宫内膜厚度,提升血红蛋白水平,用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黄鹤;张艳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育发健康产品中米诺地尔的薄层色谱快筛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育发类健康产品中米诺地尔的薄层色谱快筛方法。方法液体样品可直接点样,粘稠膏状样品用少量二氯甲烷振摇提取后点样,以硅胶GF254薄层板展开,展开剂为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甲醇(6∶5∶5)。结果薄层色谱法能有效检出育发类健康产品中的米诺地尔。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耗材成本低,适合基层单位用于日常监督工作。

    作者:唐丽丽;谭小勇;陈华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茉莉花药用研究进展

    茉莉作为常绿灌木以其芳香的气味,深受大众喜爱,并开发作为花茶原料及重要的香精原料。本文对近年来对茉莉花的研究应用进行一个综述,介绍茉莉花在医药方面研究得到的新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林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内科急诊治疗中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内科急诊治疗中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的100例内科急诊患者(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100例内科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抗生素对常见内科急诊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对症治疗后,100例内科急诊患者中,有84例患者为治愈,治愈率为84.00%。结论内科急诊治疗中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抗生素的使用要求对其实施合理用药,避免患者出现耐药性或二重感染等现象。

    作者:张业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异丙嗪治疗腘窝囊肿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嗪局部封闭治疗腘窝囊肿与常规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疗效。方法将32例腘窝囊肿抽尽囊液并冲洗囊腔后,将异丙嗪注入囊腔而达到治疗目的,31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结果异丙嗪局部封闭治疗腘窝囊肿30例患者一次性治愈,随访1~3年,未复发。其中2例复发,再次局部封闭后治愈,已随访2年,未复发。治愈率100%,常规手术治疗腘窝囊肿26例患者一次性治愈,随访1~3年,未复发。其中5例复发,2例患者二次手术,3例患者采用异丙嗪局部封闭治疗后治愈。结论异丙嗪局部封闭治疗腘窝囊肿简单易行,创伤小,痛苦少,治愈率高。

    作者:苏万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