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膏方制作

潘鸿贞;黄秋云;赵蕾

关键词:膏方, 制作, 机理
摘要:膏方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年老体弱、久病体虚、慢性病及亚健康状态者,在辨证基础上,给予膏方施治,目的 在于标本兼治,恢复患者的健康.本文就膏方的制作及贮藏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以求进一步保证膏方质量,提高疗效.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软脉灵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软脉灵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制何首乌、白芍、黄芪和淫羊藿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洲定制剂中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专属性强.丹酚酸B在0.04μg~1.8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7%,RSD为1.5%.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软脉灵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胡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5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收集的5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56例ADR共涉及163种药物,其中抗微生物药物居首位(62.90%);静脉滴注ADR发生率高,占76.71%;ADR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28.38%);涉及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品种10种.

    作者:戴昆怡;梁雪茵;肖翔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佛手与伪品佛手瓜的鉴别

    近来笔者在采购中药材中,发现市上出现了一种佛手片的伪品,经鉴定为葫芦科植物佛手瓜[Sechium edule(Jacq.)Swartz].发现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性状、显微、理化可以作为鉴别依据.

    作者:陈剑;张成川;赵颖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浅谈膏方制作

    膏方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年老体弱、久病体虚、慢性病及亚健康状态者,在辨证基础上,给予膏方施治,目的 在于标本兼治,恢复患者的健康.本文就膏方的制作及贮藏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以求进一步保证膏方质量,提高疗效.

    作者:潘鸿贞;黄秋云;赵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3对饮片辨别及应付错误原因分析

    简述白首乌与何首乌、白河车与紫河车、白石英与紫石英的比较,并对应付错误原因进行分析,供司药参考.

    作者:张小平;殳迎春;沈铃茜;王亚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茺蔚子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分析方法,分析了茺蔚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从中确定了22种化合物,鉴定组成占挥发油总量的98.3%.茺蔚子挥发油含量虽不是很高,但香气持久独特、稳定性好,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作者:高佳;巫庆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分析中西药制剂退药率,探讨中药规范化管理

    采用卡方检验对2008年第四季度本医药公司在福州市区医疗机构的中西药制剂退药率进行统计比较,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 显示中药制剂退药率明显比西药制剂低.

    作者:林巧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RP-HPLC法测定正柴胡饮颗粒中橙皮苷的含量

    目的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正柴胡饮颗粒中橙皮苷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x-ODS(250×4.6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20:80),检测波长283nm,流速1.0mL·min-1.结果 橙皮苷在0.02208μg~4.416μg(r=0.9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6.85%,RSD为2.29%.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正柴胡饮颗粒中橙皮苷含量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王笑笑;王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不同生长期库拉索芦荟中芦荟苷含量的测定

    目的 对不同生长期库拉索芦荟中芦荟苷含量进行测定,并测定芦荟不同部位芦荟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测定方法,以溶剂为空白,测定其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含量.结果 二年生库拉索芦荟中芦荟苷含量高,且芦荟苷主要存在于叶皮中.

    作者:吴洪;郑建福;陈雅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甲砜霉素胶囊致药疹1例

    1 病例患者,女,52岁,因白带化脓性分泌物伴下腹痛就诊,查体:子宫呈后倾后屈,固定,附件区增厚,压痛,有时可触及到包块,边界不清有压痛,活动度差.拟慢性盆腔炎,给予口服甲砜霉素胶囊,一次0.5g 1天3次×2d嘱服药后复查盆腔情况,患者过去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林莉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麦芽糊精在苯酚-硫酸法测定灵芝多糖中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用苯酚一硫酸法测定灵芝多糖时,配方中的麦芽糊精是否会干扰结果.方法 采用苯酚-硫酸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85nm处测定吸光度值.结果 灵芝精粉的量逐渐递减,麦芽糊精的量逐渐递增时,所测得的灵芝多糖含量是与灵芝精粉的量呈相应比例改变的.结论 苯酚-硫酸法能去除灵芝产品中麦芽糊精辅料的干扰.样品前处理中的沉淀葡聚糖步骤是除去麦芽糊精对样品干扰的关键步骤.

    作者:刘琳;俞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门诊药房开展用药咨询服务几点体会

    递药物信息,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丘逢钢;胡金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瘀浊清颗粒抗疲劳与益智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瘀浊清颗粒对小鼠抗疲劳与益智的作用.方法 对小鼠进行负重游泳实验和水迷宫实验进行观察.结果 瘀浊清颗粒以18.5g·kg-1的剂量时,能延长小鼠负熏游泳时间,具有增加耐力和抗疲劳作用;能减少游出时间和错误次数,具有改善小鼠对乙醇诱发记忆障碍的作用.结论 瘀浊清颗粒具有抗疲劳与益智作用.

    作者:陈烨;倪峰;郭伟聪;陈晓明;刘德桓;陈文鑫;周春权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临床配制输液后稳定性考察

    配伍液应控制在3h和2h使用完毕.青G对DXM在输液中稳定性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DXM临床配制输液后,也存在不稳定性,临床使用在配制后也应设置使用时限,3h内用完为宜.

    作者:徐仙娥;辛学俊;陈方亮;梁震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我院2007年~2008年1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分析本院已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站的156例ADR案例,将患者年龄、性别、药名、给药途径、ADR过程描述及处理情况等项检索并自动生成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静脉络药途径引发ADR125例,构成比为80.13%;抗感染药引起ADR共82例,构成比为52.56%;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1例)、消化系统损害(43例)常见;年龄40a以上的患者ADR发生率较高;男性ADR发生率略低于女性.

    作者:富胜瑛;张林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民康胶囊对小鼠睡眠功能影响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氏康胶囊对小鼠睡眠功能的影响.方法 给予小鼠连续灌胃给药30天后,分别进行直接睡眠实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结果 民康胶囊对小鼠无直接睡眠作用(P>0.05);0.81g·kg-1剂量组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睡眠时间(P<0.05)、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入睡动物敷(P<0.05).结论 民康胶囊具有改善睡眠功效.

    作者:李鸣;刘用国;王江融;谢志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三维鱼肝油乳中的维生素A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三维鱼肝油乳中维生素A含量的方法.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色谱柱为Luna C18 4.6×1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95:5),检测波长325nm.结果 维生素A在1 IU·mL-1~10 IU·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1.0000,回收率99.7%.结论 该法方便快捷,可作为三维鱼肝油乳中维生素A的测定方法.

    作者:胡漳程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目胶囊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目胶囊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方法 选用Lichrospher-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0.2%磷酸溶液(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0nm,柱湿为30℃,流速为1.0mL·min-1.结果 二氢杨梅素在0.05824~0.29120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为1.36%.结论 试方法准确可靠、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健目胶囊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杨明意;王立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如何做好中药处方的调配工作

    新修订的<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的调剂工作提出了具体的严格要求.中药房的药学人员要做好中药处方的调配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争取职称.取得合格资质;2.认真学习,牢固掌握专业知识;3.严格审方.确认处方的合法性与适宜性;4.认真审核,准确计价;5.严格把关.准确调配药品;6.增强责任,把好复核发药关.药学人员只有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执行,按照处方的调配程序操作,准确调配药品,才能把好药品流通的后一关,才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林燕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静脉药物集中调配工作中常见差错的防范

    通过静脉药物集中调配实践,对工作中常见的差错进行总结并分析,同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干预差错发生,确保患者静脉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黄建勇;陈静;卓佳妮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