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强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一个依赖于血管的过程,如果没有血管生成,原发肿瘤的生长不会超过1 mm~2 mm,新生血管把肿瘤细胞和循环系统直接连结起来,使得供肿瘤生长的物质交换得以进行.此外,新生血管还可作为肿瘤转移的通道,通过新生血管将原发癌细胞输送到转移靶器官.
作者:孙秀威;陈飞;白玉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GP方案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6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29例应用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天、第8天静脉滴注,顺铂40 mg第1天~第3天静脉滴注;32例应用长春瑞滨25 mg/m2第1天、第8天静脉注射,顺铂40 mg第1天~第3天静脉滴注;21天为一周期,治疗2周期以上评定疗效.结果 GP组有效率41.38%,NP组有效率43.7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NP组白细胞数下降高于GP组(87.50%比51.74%);GP组血小板数下降高于NP组(82.75%比31.25%).结论 GP方案和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安全有效,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作者:岳峥;李琳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占首位,由于其病理类型、生物学行为和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其治疗首选放疗.
作者:辛玲玲;尤庆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松果体母细胞瘤是罕见的颅内肿瘤,约占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的45%,几乎和松果体细胞瘤各占一半,可见于各年龄段,但多见于20岁以前,好发于儿童,男性略占多数.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眼神经障碍,精神异常等,临床上与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难以鉴别.
作者:施红旗;楼善贤;章威;沙水泉;胡望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高龄结、直肠癌病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2005年10月间收治67岁以上46例有并存病的结、直肠癌病人的外科治疗.结果 并存心脏病22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11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贫血10例,肾功能异常6例,低蛋白血症21例.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13例,心功能不全5例,肠瘘2例,伤口裂开2例,伤口感染5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结论 高海拔地区高龄病人并存病增加了手术风险,肺部感染发生率高,故术前全面了解病情,加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海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放射治疗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其追求的目标是尽量提高放射治疗的治疗增益比,即大限度地将剂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1].
作者:刘阳;刘珊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疾病的预后因素必须在统计学上与病程的结局有相关性联系,反映病变的发展结果和指导治疗.癌症患者常研究的预后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学特征、增殖标记物以及局部病变和远处转移等.在同一种类或相同分期阶段肿瘤,通过综合分析它们的相关预后因素,可望估计患者存活期.
作者:高苏宁;王进;赵红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斯奇康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将5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单纯斯奇康治疗组20例,斯奇康联合化疗组20例及单纯DDP化疗组18例,并分别对其疗效及副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单纯斯奇康治疗组副作用少.结论 斯奇康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少.
作者:赵妍丽;谭榜宪;何朗;张宁玲;任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抑癌基因PTEN、p53以及增殖核抗原Ki-67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PTEN、p53及Ki-67蛋白在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33例浅表性胃炎、30例萎缩性胃炎(无肠化)、33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31例异型增生(轻度13例,中~重度18例)、25例胃癌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PTEN、p53及Ki-67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00%、0%、0%,在浅表性胃炎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00%、0%、18%,在萎缩性胃炎(无肠化)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93%、0%、33%,在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91%、0%、39%.在轻度异型增生胃黏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77%、7%、54%,在中度异型增生胃黏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0%、70%、30%、60%,在重度异型增生胃黏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0%、63%、63%、75%,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56%、60%、68%、88%.Survivin、p53在异型增生中和胃癌组织中有阳性表达,且二者在重度异型增生与胃癌组织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PTEN在各胃黏膜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率逐渐降低,其中异型增生与萎缩性胃炎及浅表性胃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异型增生与胃癌组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Ki-67在正常胃黏膜中不表达,在异型增生与胃癌组织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PTE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Ki-67(Ⅲ~Ⅳ)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PTEN、p53、Ki-67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对其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夏雪雁;李连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肺淋巴管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tosis, PLAM)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育龄妇女易发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其发病率不到1/100万.1937年由Vos Stossel首先报道,1966年Cornog和Enterline正式命名,目前国内报道不到40例.现报道3例PLAM,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综合分析其发病特点、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及预后.
作者:杨国仪;陆国础;虞敏红;洪建刚;夏钰弘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肺癌的发病率占全部癌症发病率的12.8%,占整个癌症死亡率的17.8%[1].肺癌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常见肿瘤及致死性疾病,1996年美国死于肺癌者达158 700人,我国预计2025年死于本病者将达到90万[2].
作者:王明宇;王中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102例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并与胃癌生物特征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67.65%,COX-2蛋白表达与胃癌生长部位、肿瘤浸润、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相关(P>0.05);COX-2蛋白阳性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结论 COX-2蛋白表达与胃癌生物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胃癌预后的一个指标.
作者:殷新光;杨志宏;王波;王桂华;曹宁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盐酸格拉司琼防治以草酸铂+5-Fu为主的化疗方案中引起恶心、呕吐反应的疗效.方法 采用26例患者进行本人前后两周期防治对照.第一周期给予胃复安针加维生素B6针防治.第二周期给予格拉司琼针防治.结果 盐酸格拉司琼针防治有效率:(CR+PR)为92.3%(24/26).胃复安针加维生素B6针防治有效率(CR+PR)为59.7%(15/26).结论 盐酸格拉司琼针对防治草酸铂+5-Fu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有效率高,毒副反应轻.
作者:徐黎明;杨俊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胸部肿瘤放疗中诱发的急性肺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放射诱发的急性肺损伤患者17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痰热清注射液加头孢二代抗生素静滴,对照组给予头孢二代抗生素静点.两组均治疗8~10天.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发热、咳嗽、咳痰等症侯改善及胸片好转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胸部肿瘤放疗中诱发急性肺损伤的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陈凡;闫金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肝脏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肝脏恶性肿瘤100个病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分析与二维图像、CDFI的关系.结果 造影后肝脏恶性肿瘤具有不同的特征性血管增强表现,与其不同的病理结构相关.结论 肝脏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后根据其典型的增强模式,多数可作出明确的诊断;对不典型的灌注模式需结合增强CT、MRI或穿刺活检来协助诊断.
作者:赵芳;张钧;王佳铭;高秀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它们的内在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119例乳腺癌和1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 119例乳腺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率均为50.42%(60/119),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织0/10;HIF-1α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和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1);HIF-1α表达与VEGF呈正相关(P<0.01).结论 在缺氧状态下,乳腺癌组织中HIF-1α基因被激活,过渡表达HIF-1α蛋白,并通过VEGF的上调而刺激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使肿瘤耐受缺氧,促进乳腺癌的转移.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孙媛媛;徐向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LV)、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49例患者均接受奥沙利铂130 mg/m2+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3小时,第1天;LV 200 mg/m2+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2小时,然后给予5-Fu 400 mg/m2静脉推注,后续5-Fu 600 mg/m2静脉持续输注约48小时.21天为1周期,至少应用3周期后判定疗效.结果 可评价疗效者46例,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7例,总有效率为47.8%.可评价毒性患者49例,骨髓抑制为主要毒副作用,白细胞下降达91.8%;其次为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87.8%,腹泻则为42.9%;另外周围神经毒性高达46.9%.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疗效,毒性反应轻,可耐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红梅;徐娟;李晓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肺癌组织CD44、CD71的表达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3例肺癌患者癌组织的CD44、CD71进行检测,并与其组织细胞学分类、分型,年龄,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分析.结果 CD44、CD71在低分化肿瘤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肿瘤细胞;肺肿瘤发生淋巴转移时,其CD44的表达明显增高,60岁以下患者CD71表达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上的患者.结论 肺癌组织CD44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D71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患者的年龄有关.
作者:刘波;金秀国;刘晓光;庄晓玲;方汉波;方国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草酸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对中晚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24例,应用草酸铂130 mg/m2,静脉输注3 h,d1,亚叶酸钙0.1 g/m2,静脉输注d1~5,5-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输注大于6h,d1~5,每4周为1周期,进行4周期;对照组25例,应用亚叶酸钙0.1 g/m2静脉输注d1~5,5-氟尿嘧啶500 mg/m2 d1~5,顺铂20 mg静脉滴注d1~5,每4周为1周期,共进行4周期.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58%,对照组有效率2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主要副作用为外周感觉神经异常、骨髓抑制、食欲下降、乏力、恶心、呕吐,均可耐受.结论 FOLFOX4方案是中晚期胃癌术后辅助治疗的较好的有效方案.
作者:李智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国产吉西他滨(GEM)联合顺铂(DDP)治疗复发性乳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采用GEM与DDP联合治疗复发性乳腺癌患者36例.化疗剂量:GEM 1 000 mg/m2 d1、8静滴;DDP 25 mg/m2 d1~3静滴;21天为一个周期,至少治疗两周期.结果 CR 3例,PR 17例,SD 10例,PD 6例,总有效率(CR+PR)55.55%.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61.11%和58.33%,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1.11%.结论 GEM联合DDP治疗复发性乳腺癌疗效好,毒副作用可耐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庞慧;蔡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